很多人在氣血不足的時候,都會選擇用食補的方法來補氣血,其實適度的按摩刺激一些穴位,對于補氣血同樣有很好的效果,那么補氣血按摩哪里最有效呢? 1 百會穴百會穴位于頭頂的正中線與兩耳尖連線的交點處,是補氣之要穴。 中醫(yī)認為,頭為諸陽之會,百脈之宗,因而百會是各經絡脈氣匯聚之處,穴性屬陽,又于陽中寓陰,因此能通達陰陽脈絡,連貫周身經穴,是調節(jié)機體陰陽平衡的關鍵穴位。 2 脾俞穴脾俞穴位于人體背部,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左右旁開兩指寬處,位于足太陽膀胱經上,是人體最重要的補氣穴位之一。 脾臟中的濕氣散不出去,脾的功能就會受到影響,脾是氣血生化之源,脾臟受損,氣血就會虛弱,脾俞穴是負責濕氣外散的穴位,每天20點左右對脾俞穴進行按摩,可以更好的排出廢氣,補充新氣。 3 肺俞穴肺俞穴位于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為補氣重要穴位。 中醫(yī)認為,肺主一身之氣,俞通輸,即運輸之意,由此可說肺俞穴具有調補廢氣,補虛清熱的作用,對于呼吸系統(tǒng)及一切與氣有關的疾病,均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4 膻中穴膻中穴位于人體胸部的正中線上,兩乳頭連線的重點,屬于奇經八脈中的任脈,為補氣要穴。 按摩此穴可打開“氣閘”,讓全身之氣暢通無阻。按摩膻中穴多選用拇指或中指指腹,每次按摩10分鐘,6次為1遍,每天按摩5遍,力度稍有痛感為宜。 5 氣海穴氣海穴位于肚臍直下約1.5寸,被譽為補氣要穴。 人體肚臍下1.5寸是人體正中央,是生氣之源,人體真氣由此而處,對于因陽氣不足,生氣乏源所致的虛寒性疾病,按摩氣海均可以達到治療作用。 6 關元穴關元穴位于肚臍直下3寸,為任脈與足太陰脾經,足少陰腎經,足厥陰肝經的交會穴,三焦元氣所發(fā)之處,聯(lián)系命門真陽,是補益全身元氣的要穴。 經常按摩關元穴,對氣虛體質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7 足三里穴足三里位于犢鼻下3寸,脛骨前緣旁開1橫指處,為補氣關鍵穴位。 中醫(yī)認為,人體多氣多血的經絡當屬胃經,而足三里是胃經上的重要穴位,主要作用在于補中益氣,調理脾胃,通經活絡,扶正祛邪,對足三里施以恰當刺激,可促進氣血生化與運行。 8 期門穴期門穴位于乳頭直下,第六肋間隙處,是足太陰,足厥陰,陽維諸多經脈匯集之處,是補血要穴。 從期門的位置來看,它是肝經氣血匯聚點,打開期門穴就等于打通了肝經,可有效緩解氣血虧虛的問題。多按摩期門穴,不但可以保證肝經氣血充足,還可疏解肝氣。 9 章門穴章門穴位于第十一肋游離端的下方,是養(yǎng)血大穴之一。 章門穴是八會穴的臟會之處,是五臟氣血的匯聚點,也是通往五臟的門戶,所以經常刺激該穴位,可以調節(jié)五臟的氣血,使五臟功能得以正常發(fā)揮;章門穴與期門穴一樣屬于足厥陰肝經,為脾經氣血出入內臟的要地,經常按摩此穴位,可養(yǎng)肝血,另外脾臟不好的人,經常按摩該穴可疏肝健脾。 10 天樞穴天樞穴位于肚臍左右2寸開外的地方,是對稱的兩個穴位,補血要穴之一。 天樞穴與胃經及大腸經關系密切,經常刺激該穴可使胃經及大腸經更加活躍,促進胃經內氣血循行,幫助氣血由胃經源源不斷的送向大腸經。胃經內氣血充盈,可以促進食物充分消化,為造血系統(tǒng)提供充足的營養(yǎng)物質,為補血奠定良好的基礎。 11
隱白穴隱白穴位于腳部大腳趾的內側,在趾甲旁邊一點的位置,補血效果十分顯著。 脾臟有統(tǒng)血作用,隱白穴是脾經上的第一個穴位,經常按摩此穴可達到健脾統(tǒng)血的目的,促使氣血源源不斷的生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