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隨著中國新能源市場合資浪潮的興起,新的隱憂又開始盤桓在中國汽車行業(yè)上空。 記者|鄭文 北京時間8月6日午間,據(jù)彭博社消息,知情人透露戴姆勒計劃聯(lián)手本地企業(yè)在中國生產(chǎn)電池驅動的Smart汽車,這是戴姆勒在世界各地面臨泊車和排放難題的城市中推廣Smart品牌行動的一部分。 知情人士稱,戴姆勒集團正在與中國長期合作的伙伴北汽集團的子公司北汽新能源展開商談,計劃組建一家生產(chǎn)Smart電動汽車的新合資公司,目前此商談并未公開。而《每日汽車》向北汽集團方面復核消息得到的初步回復是,現(xiàn)在還沒確定仍在溝通中。隨后稱不予評論。 Smart:尋找存在的意義 事實上,持續(xù)低迷的Smart也正在尋找新的存在意義,目前其正在經(jīng)歷轉型,計劃成為首個全電動車產(chǎn)品的傳統(tǒng)汽車品牌。今年5月,在斯圖加特總部,戴姆勒宣布調整Smart最高管理層。 20多年前,作為一個大膽的押注,戴姆勒利用城市停車方便的小眾城市消費需求開啟了Smart品牌的征程。1994年,奔馳母公司與瑞士鐘表制造商斯沃琪創(chuàng)立了專注于高端微型車市場的Smart品牌。 不過近年來品牌銷量表現(xiàn)并不佳。美勒茨銀行分析師約爾根·皮蓬(Juergen Pieper)指出,“Smart品牌從未真正成就過一款產(chǎn)品?!彼烙嬆壳霸撈放频哪険p失在2億歐元左右。Smart一直沒能超越最初于1998年推出的微型雙座汽車fortwo。 去年,smart品牌的全球銷量為13.5萬輛,同比2016年下滑了6.5%。smart在全球范圍內遭受了銷售低迷,尤其是在美國市場更甚。根據(jù)美勒茨(Bankhaus Metzler)預計,Smart品牌已經(jīng)累積損失了約40億歐元(約合46億美元)。 戴姆勒股份公司董事會主席、梅賽德斯-奔馳汽車集團全球總裁蔡澈透露稱:“到2020年,smart品牌在歐洲及北美將完全轉型為電動車品牌,其他市場隨后也將實現(xiàn)轉型?!本驮诮衲?月份,奔馳在日內瓦車展上展示了一款純電動smart EQ,并計劃在2020年推向市場。 而對于戴姆勒集團來說,Smart的電動化轉型也正好帶來很多便利,剛好可以成為戴姆勒的新業(yè)務試驗田?!叭绻嚿系钠放剖荢mart,而不是梅賽德斯-奔馳,就可以冒更大的風險?!狈ㄌm克福瑞信分析師丹尼爾·施瓦茨如此表示。 只不過,中國市場或許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容易俘獲芳心,去年Smart全球銷量為13.5萬輛,而中國市場也僅貢獻了2.3萬輛。過去,Smart似乎從沒有真正走進過中國消費者的內心。 又或許,戴姆勒從未指望Smart系列盈利。中國的雙積分制度看起來2019年勢在必行,戴姆勒或許給到Smart的任務也僅是確保北京奔馳不會被迫購買積分,抵消像奔馳S級和AMG GT跑車這樣的高利潤率耗油汽車的碳排放。盡管Smart自己應該不會希望自己僅是一個賺取積分的“背鍋俠”。 北汽:全面新能源加籌碼 中國無疑成為了引領電動汽車潮流的先鋒,2017年,全球新能源銷量超122.3萬輛,同比增長58%,其中新能源車銷量77.7萬輛,占全球銷量半數(shù)以上。目前,已經(jīng)制定目標到2025年將新能源汽車的年銷量提高10倍至700萬輛,其中包括插電式混合動力車、純電動車和燃料電池車。 作為百年競爭對手,寶馬已經(jīng)于7月9日在德國與長城汽車簽署了戰(zhàn)略合作協(xié)議,雙方將成立新合資公司“光束汽車”,并將寶馬MINI純電動的國產(chǎn)計劃提上日程。這在某種程度上也刺激了Smart盡快落地中國市場的決心。 正如在北汽集團徐和誼今日寫給北京奔馳同仁的生日祝福信中,他寫道:“新能源與互聯(lián)網(wǎng)浪潮席卷全球,顛覆在即;老牌勁旅群雄逐鹿,新興勢力銳不可當,市場競爭空前激烈。身在其中,從‘寵兒’到‘棄兒’只在一念之間,哪里容得半點松懈。” 事實上,戴姆勒國產(chǎn)Smart品牌車型的計劃早已現(xiàn)出端倪,今年3月戴姆勒收購了BJEV近4%的股份,并稱這一合作將使其“進一步加深對中國消費者需求的了解”。年初時,戴姆勒股份董事會主席蔡澈也表示,如果Smart國產(chǎn)化,將會首先選擇北汽。 北汽集團在新能源化方面是很堅決的,徐和誼在本月再次明確公開強調,7月31日前,北汽自主品牌在北京地區(qū)全面停止傳統(tǒng)燃油車的生產(chǎn)。明確到2020年在北京地區(qū)停止銷售傳統(tǒng)燃油車,到2025年全國停止銷售傳統(tǒng)燃油車。 徐和誼表示:“我們就是要做自主,北汽自主就是看北汽新能源。”北汽新能源一直以建成“世界級新能源汽車科技創(chuàng)新中心”和“世界級新能源汽車企業(yè)”為目標,致力將北汽新能源建設成為國內第一、全球前三的純電動汽車品牌。 隨著合作的深入,通過對北汽新能源的持股,戴姆勒深度捆綁了北汽新能源的發(fā)展。在北汽新能源的發(fā)展規(guī)劃中,將打造高端品牌作為發(fā)展重點,為此推出了ARCFOX品牌。而巧的是,如果Smart在華落地與北汽新能源聯(lián)誼,正好符合了北汽新能源品牌向上的需求。 而目前,北汽新能源正在籌劃上市,根據(jù)北汽新能源給到《每日汽車》記者的信息,應該就在三季度,也就是這兩個月的事。上市后,北汽新能源將可以從資本市場獲得更強的造血能力。 不過,隨著中國新能源市場合資浪潮的興起,新的隱憂又開始盤桓在中國汽車行業(yè)上空。市場地位懸殊的跨國品牌與自主品牌成立合資公司,跨國車企是否會進一步實現(xiàn)產(chǎn)能擴張,掌握實際主導權,奪走自主品牌苦心經(jīng)營的新能源市場?歷史會否再度重演?這是一個值得商榷的問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