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家立業(yè)這個(gè)成語非常有趣,把“成家”放在“立業(yè)”之前,或許有人覺得應(yīng)該先立業(yè),有一定經(jīng)濟(jì)基礎(chǔ)之后再娶妻生子。但是,要考慮到一種情況,古人平均壽命相對(duì)較短,三十歲就已經(jīng)度過半輩子,所以古人結(jié)婚較早,男子弱冠之年(二十歲)娶妻,女子十五歲就可以出嫁了。 《韓非子》記載:“男子二十而室,女子十五而嫁?!毕啾榷裕F(xiàn)代人結(jié)婚比較晚,尤其在大城市工作的青年,三十多歲還是單身的大有人在。不管怎么說,婚姻對(duì)于每個(gè)人來說都很重要,如果始終保持單身狀態(tài),即使事業(yè)上非常成功,擁有億萬身家,人生也不算完美,多少會(huì)有些遺憾。 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shí),從這句話就可以看出,婚姻和功名利祿同等重要。古人云:“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蹦菚r(shí)候不流行自由戀愛,婚姻大事全憑父母做主,父母替兒女選擇未來的另一半,除了門當(dāng)戶對(duì)的條件之外,往往還遵循“寧可娶寡婦,不能娶生妻”的原則,“生妻”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一、“生妻”一詞的由來 根據(jù)史料記載,“生妻”最早出自漢代李陵的《答蘇武書》。李陵是何許人也?或許你對(duì)他不熟悉,但他祖父李廣的名氣很大,被譽(yù)為飛將軍。李陵是李廣的孫子,作為名將之后,他的軍事才華也很突出,帶著幾千兵馬與數(shù)萬匈奴大軍鏖戰(zhàn),終因寡不敵眾兵敗投降。 李陵的投降只是權(quán)宜之計(jì),本打算找機(jī)會(huì)返回大漢,結(jié)果漢武帝滅了他三族,司馬遷也因替他說情被處以宮刑。李陵心灰意冷,從假投降變成真投降,還娶了匈奴的公主,過著老婆孩子熱炕頭的生活。 蘇武奉命出使匈奴,結(jié)果強(qiáng)行扣留,蘇武非常有骨氣,無論匈奴單于威逼還是利誘,他始終沒有低頭。匈奴單于一拍大腿,讓曾經(jīng)同為大漢子民的李陵,試著勸降蘇武,所以才有了這篇《答蘇武書》,里面有這樣一句話:“丁年奉使,皓首而歸;老母終堂,生妻去帷?!?/p> 意思是說,蘇武壯年時(shí)期出使匈奴,結(jié)果在這里放了幾十年的羊,如今已滿頭白發(fā),母親早已去世,妻子也改嫁他人。眾所周知,正常情況下,古代女子不能離婚或改嫁,除非丈夫去世,或者由于各種原因被丈夫休掉。所以,所謂“生妻”,是指丈夫尚在人世,卻被丈夫一紙休書休掉的古代女子。 雖然古代男性地位較高,可以擁有三妻四妾,但并非為所欲為,更不能隨便休妻。如果妻子符合三個(gè)條件,不管丈夫多么豪橫,都不能把她休了,《禮記·大戴禮》:“婦有三不去,有所娶無所歸,不去;與更三年喪,不去;前貧后富,不去?!?/p> 也就是說,妻子娘家人都不在了,或者她曾為公婆守孝三年,或者陪伴丈夫白手起家,即糟糠之妻。既然如此,在什么情況下可以休妻呢?比如有偷盜行為,嫉妒心理特別強(qiáng),喜歡搬弄是非,還有品德極差、紅杏出墻。另外,成婚多年沒有子嗣者,也有可能被丈夫休掉,因?yàn)楣糯v究“不孝有三,無后為大?!?/p> 二、寧可娶寡婦,不能娶生妻 弄清“生妻”的含義之后,再來分析這句俗語。我們都知道,女子嫁為人婦之后,丈夫因病或其他原因去世,于是她就成為寡婦。在古代,寡婦有可能被人指指點(diǎn)點(diǎn),甚至說她命太硬,也就是所謂的克夫命,但從深層次分析,寡婦的品行沒問題,她也想好好過日子,奈何丈夫離她而去。 而“生妻”就不一樣了,既然被丈夫休掉,背后一定有原因,品行方面值得懷疑。古人對(duì)名聲和貞節(jié)看得很重, 相比較而言,“寡婦”比“生妻”更好一些,所以才有“寧可娶寡婦,也不娶生妻”的說法。 如今人們的婚戀觀越來越開放,在婚姻方面,男女是平等的,休妻也已經(jīng)成為歷史。如果夫妻性格不合,選擇離婚很正常,各自尋找屬于自己的幸福。離婚之后,依舊可以找到更合適的,甚至三婚的也大有人在。各位讀者,假如讓你選擇,你是選擇迎娶寡婦,還是迎娶生妻呢?不妨討論一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