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化媽:家人,尤其是親子關系,應該像是樹林,彼此的根系與地面之下支撐,而地面之上又能夠各自成長共擔風雨。 作者:艾小月(爸媽進化論主筆) 11月12日,孫儷的一條祝福兒子生日快樂的微博又把自己送上了熱搜。 上下滑動查看全文 她非常有儀式感地給兒子定制了自己當年過十歲生日時的同款生日蛋糕,還發(fā)表了一篇真摯動人的超長小作文來表達對兒子的愛和祝福。 其中,她用了十個“謝謝”來表達對孩子的感謝:謝謝你等等、謝謝你讓我成為了媽媽、謝謝你激發(fā)了我對學習的動力、謝謝你讓我愛上了旅行…… 這引來了蔡少芬、陶昕然等明星,以及已經(jīng)在自家媳婦的微博里混成了“鐵粉”的丈夫鄧超的祝福。 還惹哭了無數(shù)網(wǎng)友: “等等,生日快樂!怎么看得我眼泛淚花~” “祝等等小王子十歲生日快樂時光飛逝,愛是永恒。好感動,文章都看哭了”…… 孫儷的長文之所以這樣的打動人除了她的情真意切,更在于她給我們展示了一種最舒適的親子關系:彼此成就,讓愛有處安放。 胡適說:“父母與子無恩。他們因你而來卻不是為你而來。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思維。” 然而,很多時候,我們卻藉由“為了孩子好”為名,不肯接納孩子成長的自然規(guī)律,甚至認為孩子就是自己最得意的作品,結(jié)果把自己和孩子囚禁在一種病態(tài)的共生中痛苦一生。 失去自我的愛,是對孩子最深的害 科幻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中的一個故事《媽媽的遙控器》就講述了一個失去自我的媽媽對兒子小偉偏執(zhí)的愛。 15歲的小偉跟著剛剛離異的媽媽生活,有一天,他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似乎每天都在過星期三: 每天都是起床太晚,趕不上公交車,遇上了載百合花的司機,和同一個人討論畢業(yè)旅行…… 當他第三次把自己偽造的成績單交給媽媽簽字時,媽媽說: “我知道你偷改成績,如果你再不修正這個錯誤,你的人生就會一直卡在同一天”。 原來,有個神秘的男人給了媽媽一個可以讓孩子的人生不斷重新來一次的遙控器。 從此,小偉必須聽媽媽的話: 他放棄了畢業(yè)旅行去上補習班,必須吃自己討厭的苦瓜,不能穿自己選的衣服,不能和媽媽不喜歡的女孩在一起…… 否則,媽媽就認為他“不乖”,而用遙控器操縱他重新來一次,直到他“主動選擇”了媽媽認為的“正確道路”,他的人生才被允許繼續(xù)前進。 媽媽以為自己給予了孩子所有的愛,可是小偉卻想到了死亡。 然而,最可怕的是,他嘗試了很多種死法,卻每一次都死不了,因為媽媽總會用遙控器讓他活過來…… 小偉的媽媽看似為了孩子好,其實是把自己的人生捆綁在了孩子身上,她在以孩子的人生為代價來滿足自己內(nèi)心無盡的控制欲。 曾經(jīng)在一個綜藝節(jié)目中看到過一個場景:一個高中生大聲向媽媽吐露自己的心聲:“可不可以不要按時吃蘋果和雞蛋了?” 媽媽一臉堅決地回答:“不可以?!?/span> 媽媽原本希望孩子多吃有營養(yǎng)的東西,但她卻不相信孩子的判斷力,如此高壓地控制孩子,反而讓孩子感到厭惡和窒息。 當你忘記了自己的人生,而把所有的一切都投入到孩子身上時,你給予孩子的就不是愛而是賭注了。 因為你的潛意識會告訴自己:“我為了孩子付出了這么多,孩子一定要聽我的話,這樣我才不會失望和痛苦?!?/span> 最好的親子關系是彼此成全 知乎上曾有網(wǎng)友提問:“良好的親子關系是怎樣的?” 有人回答:“在我看來,好的親子關系,需要家長具備一種能力,它的特點是:家長具備同理心,并從孩子身上獲得自我成長的養(yǎng)分。” 深以為然。 孫儷的長文中有段話也完美的詮釋了這一點: “謝謝你激發(fā)了我對學習的動力,有了你之后,我需要更多時間學習思考,我也必須要學習…… 我希望自己可以用實際行動來告訴你,學習的重要性和需要的持久性……因為學習是一輩子的事情?!?/span> 新華網(wǎng)曾經(jīng)報道過一位單親媽媽鄒翃燕把自己患腦癱的兒子丁丁送進了哈佛大學的感人故事。 丁丁在1988年出生時渾身青紫,被醫(yī)生連下5次病危通知書,3歲還不會站立、脖子耷拉、流口水,花了一年時間才學會用筷子,被醫(yī)生斷言為“非傻即癱”。 然而,他卻在19歲那年考上了北大,23歲被保研,28歲被哈佛大學法學院錄取。 他的媽媽則先后獲得過武漢市首屆優(yōu)秀青年教師、武漢市學科帶頭人、武漢市青年教職工標兵等諸多榮譽稱號,如今是武漢城市職業(yè)學院的副教授。 這樣的奇跡是如何創(chuàng)造的? 從鄒翃燕對記者的話中,我們可以一窺端倪。 她說:“我從不覺得自己偉大,我更愿意把自己定義為一個為了孩子而不斷成長進步的媽媽?!?/span> 她想讓兒子看到“什么叫努力,什么叫奮斗,為什么要努力”,她想讓兒子知道“我沒有放松對他的要求,也沒放松對自己的要求”。 于是,她在對兒子付出了很多時間、精力和愛的同時,在自己的教育事業(yè)上也非常的投入。 不難想象,這位媽媽在培養(yǎng)兒子的28年來一定經(jīng)歷了無數(shù)的艱難困苦,但她用偉大的母愛和睿智的頭腦成為了這場人生馬拉松的參與者,最終創(chuàng)造了奇跡。 在她身上,我們看到了一種最舒適的親子關系:無條件的接納、陪伴和信任,尊重彼此的自我成長。 擁有自我,更容易成就彼此 正如孫儷對兒子說的那樣:“謝謝你讓我成為了媽媽,讓我的生命更完整,讓我有如此美妙的體驗”。 正因為有了孩子,我們才有了父母這個身份,所以教育孩子的本質(zhì)其實是父母的一場自我修行。 要想陪伴孩子健康幸福的長大,我們不妨從下面兩點做起: 1、保持各自的獨立性 papi醬有一張和媽媽的聊天截圖曾引起網(wǎng)友的熱議。 媽媽會因為女兒“很忙很累”而心疼孩子、關心孩子,但她同時也擁有自己的興趣愛好。 如此相互關心而又彼此獨立的親子關系真讓人羨慕。 然而,生活中,我們卻總能聽到類似這樣的話語:“自從有了娃,我就沒有了自己的生活,好像活著都是為了孩子,可孩子似乎并不領情?!?/span> 為什么我們總覺得孩子不能“如我所愿”? 原因很簡單:當你失去自我的時候,你就會對孩子要求特別多。 當你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孩子身上時,你的生活將局限于調(diào)教出“好孩子”這件事上,你就會帶上一副“挑剔”的眼鏡來苛求孩子按照某種特定的方式行事。 然而,當你能夠保持自己的獨立性時,你就會發(fā)現(xiàn):真正的愛孩子是“如他所是”,而非“如我所愿”。 2、接納自己的不完美 李雪曾在《當我遇見一個人》一書中提到: 有的父母常常把各種沖突都說成是孩子的錯。 比如,父母在經(jīng)濟不夠?qū)捲6鵁o法滿足孩子的某些物質(zhì)渴望時,不敢誠實的面對自己,反而攻擊孩子:“你的需要太過分了,你不應該提出這種無理要求”。 這樣的做法很容易造成孩子意識和潛意識的分裂,甚至引起孩子的自我坍塌。 李雪認為,父母不妨接納自己的不完美,誠實地對孩子說:“我看到了你的需要,它很好,只是爸爸媽媽暫時錢不夠,無法買下它?!?/span> 許多研究表明,一個人接納他人的程度和接納自身的程度之間存在直接聯(lián)系。 那些對于自身很多特性都無法忍受的人,通常會發(fā)現(xiàn)他人身上也有很多無法忍受的地方。 所以,著名心理學家托馬斯·戈登認為:“某種意義上,很多父母是在利用自己的孩子帶給自己自我價值和自我尊嚴?!?/span> 如果你能通過獨立而有效的努力來滿足自己的需求,那么你就能很好的接納自己,當然也不需要從你的孩子身上尋求滿足,那么你就能更加尊重孩子的內(nèi)在成長節(jié)律。 《圣經(jīng)》上有句話說得很好:“兒女與父母之間的一切都是為了彼此成全,使彼此成為更懂愛、更有愛、更會愛、更善于傳播愛的人?!?/span> 有人說:“家人,尤其是親子關系,應該像是樹林,彼此的根系與地面之下支撐,而地面之上又能夠各自成長共擔風雨。” 的確如此。 最舒適的親子關系莫過于彼此成就:當你需要我時,我專注地陪伴你;當你想要離開時,我尊重你的獨立; 因為愛你,所以我要成為更好的自己;你有你的驕傲,我也有我的風采;我們共同成長,活出各自的精彩。 作者簡介:艾小月,富書專欄作者,富書第六期親子營基礎1班學員,爸媽精讀系頭條號簽約作者,自信堅強,樂觀上進,極度追求生活幸福感的我,想用文字治愈自己,治愈和我一樣有著同樣困惑的你,文章來源:爸媽進化論(ID:bmjhlc),本文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jīng)授權,不得轉(zhuǎn)載,侵權必究,富書2018重磅推出新書《好好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