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 馬遠《白薔薇圖》 從北宋畫院到南宋畫院,其風格演變歷經(jīng)多方面的因素。南宋畫院的留白是中國繪畫史上非常驚人的成就。畫得很少的前提,是必須畫得非常精準。以精準的幾條線去啟發(fā)你無窮的想像力、去感染你無邊無際的情愫,這樣的繪畫,當?shù)闷稹捌焚|”二字。
開創(chuàng)一種風格必有極強的自信,南宋畫院的畫家們用纖細的畫筆,畫出了堅守,畫出了時代精神,也畫出了對美的不妥協(xié)。 800多年前,在浙江杭州望江門一帶,有座令后人遐思無限的畫院——南宋畫院。 南宋畫院存在100多年,有姓名可考的畫家有120多人,佳作如云。這些作品,歷經(jīng)天災人禍,大凡留存下來的,都被各大博物館爭相收藏。其實,北京、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只是一部分,還有很多散落到了世界各地。 ▲南宋畫院 吳炳《出水芙蓉》 如果你有幸見到它們,請端詳。也許你會奇怪,有的畫上,竟蓋上了一百多枚大小鈐印,那是一代代后人在說:我看過了,我看過了,我看過了……看過,受過啟發(fā),得到充實。它們的流傳,是人類珍貴記憶的延續(xù)。這些畫,成了儲存歷史記憶的場所。 1126年,金兵攻下北宋首都汴梁(今開封)。次年三月,將汴梁城搜掠一空后,押著徽、欽二帝和宗室、后妃、技藝工匠等數(shù)千人,攜文籍輿圖、寶器法物等北返。這支凄凄哀哀的隊伍中,有一名60多歲的畫家,叫李唐。 ▲南宋 李唐《萬壑松風圖》 ▲局部 隊伍行出不遠,就有小道消息隱秘傳播: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趙構已經(jīng)南渡,意欲在南方建立朝廷。李唐聽說后,冒死逃出金營,向著南方直奔。 這天行到太行山,只見深山茫茫。李唐只顧趕路,不覺天色已晚,正想尋個落腳處,不料,呵斥聲從天而降,山坡上殺下一伙強盜來。 強盜們將他團團圍住,李唐驚恐萬狀,只是死死抱住行囊,不敢多嘴。強盜見此情景,料想行囊中必有財寶,一把奪來,翻檢數(shù)遍,卻落得一臉茫然——行囊里只見顏 料畫筆,別無他物。強盜之一名蕭照,本是喜畫之人,被亂世裹挾進山寨,此刻心中生疑,便問其姓甚名誰,方知眼前老頭即是他平素極為傾慕的畫者李唐。這一 來,蕭照管不得同伙的驚異,對著李唐納頭便拜。 ▲南宋 李唐《虎溪三笑圖》臺北故宮藏 李 唐名氣有這么大嗎?當然,他三十多歲就小有名氣了。大出名弄得天下皆知則是48歲。那年他赴開封參加皇家舉辦的畫院考試。原來畫院考試考的都是寫實功夫, 抱來一只孔雀或一只鵝,誰畫得最像誰就是第一名。但宋徽宗要將繪畫從“技巧”帶到“意境”。他親自出的考題竟然是“詩句”,什么“野水無人渡,孤舟盡日 橫”、“看花歸去馬蹄香”。 李唐去考的這一年,試題是“竹鎖橋邊賣酒家”。參加考試的人大多在“酒家”下工夫,只有李唐畫小溪橋畔的竹林深處,斜挑出一幅酒簾,深得“鎖”意。宋徽宗愛其構思,親手圈點為第一名,李唐遂成為北宋畫院的專職畫家。 ▲南宋 李唐《炙艾圖》 ▲局部一 ▲局部二 ▲局部三 李唐感激蕭照的救護,便真心收他為徒,蕭照告別太行山,一路隨著師傅南來。長路迢迢,師徒倆趕到臨安(今杭州),只見青山隱隱、煙云漠漠,好不凄楚。歇 下腳來,無以為生,師徒倆靠買畫為生。李唐的畫,承載著北宋畫院的所有精華,對崇山峻嶺的描繪出神入化,但南方人并不習慣那種“神驚目眩”的威壓之感,畫 作的銷路并不好。而面對水清石潤的南方景色,李唐的筆與他的心境一樣無所適從。他很苦悶,寫詩道:雪里煙村雨里灘,看之容易作之難。早知不入時人眼,多買 胭脂畫牡丹。 ▲李唐《采薇圖》局部 終 于,20年后,在離皇宮不遠的望江門,又建起了南宋畫院。北宋滅亡時,趙構已是21歲的青年,當然對北宋畫院的輝煌有記憶。所以一旦安定下來,就著手恢復 畫院。一天,一張水墨蒼勁的畫引起了太尉邵宏淵的注意,他仔細辨認,驚呼:“這是李待詔的畫,李唐在臨安?!奔聪蛩胃咦谮w構稟告。 北宋汴梁城里,李唐初見趙構時,趙構還是個孩子。而此時,臨安城里的見面,一個已是兩鬢斑白的老者,一個已是四十歲的皇帝。從北宋畫院到南宋畫院,路到底有多長?兩人都不勝唏噓……此后,君臣倆關系一直非常密切。 80多歲的李唐,畫風竟然一變再變。他的畫筆下,墨,濕潤了;水,逶迤了;山嫵媚起來,樹疏朗起來,畫幅愈來愈窄長,用筆愈來愈簡練,老頭子竟然婉約起來。 而此時,他徒弟蕭照也已成為一代名家。蕭照以做強盜的勇氣,在《山腰樓觀記》中,將北宋堂堂正正占據(jù)畫面中心的大山,推到了畫面的一側,為后來馬遠的“馬一 角”、夏珪的“夏半邊”留出了發(fā)揮的位置。這天,孤山?jīng)鎏贸踅ǔ?,宋高宗要來游玩,但涼堂的四面墻壁還是一片素白。怎么辦?請蕭照。這時候的蕭照,畫樓閣 寺院的壁畫已經(jīng)名滿杭城。 ▲南宋 蕭照《山腰樓觀圖軸》 可是一夜畫高兩丈的四幅壁畫?玩笑開大了吧?蕭照說,給我四斗酒吧。當夜,蕭照來到?jīng)鎏?,每敲一更,飲酒一斗,酒入豪腸,化成筆下汪洋浩瀚。如此盡一斗則一堵已成。次日凌晨,四壁畫滿,蕭照也已酣醉。高宗來了,瀏覽壁畫再三贊賞,宣賜金帛。 南宋一百四十余年中,所有的山水畫,竟全是李唐派系。其實,何止南宋,此后,山水畫幾乎成了國畫的代名詞。 畫家和市民,在哪里匯合? 南宋到了第二任皇帝宋孝宗手上,社會已經(jīng)非常富裕。西湖四周,名園迭出。 一 個五月的早晨,初陽艷麗,只見一座園林的一角,滿樹金黃色的枇杷像在招呼人似的。有一青年男子被那黃澄澄的顏色吸引,走了進去。近一點,再近一點,迎面對 著陽光,看果皮上的毛,看果蒂處那青痕,看果子在不同光影下的透明度……突然,他被一聲婉轉的鳥叫驚醒。當他抬頭看到這只小鳥時,不由得倒抽一口冷氣。一 只繡眼鳥!今天運氣太好了,竟然看到一只繡眼鳥! 作為南宋畫院的畫家,誰都會對繡眼鳥極度敏感的。因為宋徽宗曾經(jīng)畫過一幅《梅花繡眼圖》。那幅畫中,一只繡眼鳥俏立梅樹枝頭,鳴叫顧盼,神情十分動人。而現(xiàn) 在這只繡眼鳥,眼周有一圈白環(huán),幾乎與宋徽宗畫的那只一模一樣。青年男子隔著枇杷樹與繡眼鳥對視,他發(fā)現(xiàn)繡眼鳥的眼珠真的是漆黑的,難怪宋徽宗要用漆去點 它們。只見繡眼鳥時而啄食枇杷,時而定睛端詳,那樣子十分生動有趣。突然,繡眼鳥飛走了,青年男子悵然若失,在五月的陽光下佇立良久,才緩步離開園林。 ▲南宋 林椿《枇杷繡眼圖》 幾天后,皇宮里爭相傳看一幅畫,就是林椿的《枇杷山鳥圖》。只見繡眼鳥的羽毛先以色、墨暈染,再用工細小筆拉出根根絨毛,鳥兒背羽顯得堅密光滑,腹毛則蓬松柔軟,雅致細膩到讓人頓生愛憐。宋徽宗那只繡眼鳥,終于在南宋達到了最完美的形態(tài)。 穩(wěn)健扎實的寫實功底,是南宋畫家的集體特色。正因為下足了寫實工夫,林椿的花鳥果品,件件栩栩如生。他的畫小品居多,很多是團扇畫。大不盈尺卻美輪美奐,一把扇子上皆是意趣。他每出一幅,宮中貴人都爭相傳看。他被宋孝宗封為待詔,并且授金帶,備極榮寵。 讓人意想不到的是,林椿的畫不僅在宮廷受寵,更是在市井里流行,只要他的新畫作一面世,馬上就有復制品,售價不菲,但遠近爭購,眾安橋夜市上,每當林椿的復制畫上市,都會引起一陣騷動,人頭攢動,吆喝聲此起彼伏,市人趨之若鶩。 ▲南宋 林椿《果熟來禽圖》局部 據(jù)《夢粱錄》、《武林舊事》等記載,南宋畫院畫家的作品,散落在了這個城市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顯應觀等公眾場所,有蕭照、蘇漢臣的壁畫;茶肆酒樓,都以懸掛字畫來提升檔次,吸引顧客。市民遇有喜慶宴會,所需要的屏風、畫帳、書畫陳設等都可以租賃。 以扇子為例,專營店就有陳家畫團扇鋪、周家折揲扇鋪等,種類有細畫絹扇、細色紙扇、漏塵扇柄、異色影花扇……夏天一到,滿杭州城搖曳的扇子上,便都是畫家們的山水、花果、珍禽、人物等各種小品。 畫 閣、畫廊、畫堂、畫舫、畫檐、畫屏、畫簾、畫樓、畫館、畫欄……原來,南宋畫家的畫,不是掛在博物館里的。而是投射在各種生活器具上,融化在市民的日常生 活里,許多畫家都有市井綽號,如劉松年被稱為“暗門劉”,王輝別稱“左手王”,馬遠是“馬一角”,夏珪是“夏半邊”,居住在石橋附近的王宗元則被呼為“石 橋王”。 ▲南宋 劉松年《四景山水圖》之秋景 “西 湖十景”也正是這種匯合的結果。最早出現(xiàn)“十景”記載的《方輿勝覽》說:西湖景點名的創(chuàng)始源自“好事者”。但收集、提煉、總結成“十景”的是馬遠、馬麟、 陳清波等南宋畫院的畫家?!笆啊痹娗楫嬕獾拿忠约爱嫾覀兞钊隋谙氲摹笆啊眻D,直接促成了西湖文化的傳播,使西湖成為海內(nèi)外無數(shù)人內(nèi)心憧憬之地。 800多年前,南宋畫院的畫家們在這個城市撒播了一批高質量的美的種子,而市民們則是肥沃的土壤,吸收它們,養(yǎng)育它們,流傳它們…… ▲南宋 夏圭《西湖柳艇圖》 從撐滿到留白,放棄了什么?得到了什么? 800年前的一個早春,皇帝宋寧宗對畫家馬遠說,出使金國簽訂“嘉定和議”的丞相史彌遠回來了,今晚有個慶賀宴會,你和你兒子馬麟都來參加吧。 慶賀宴會在薄暮時分開始?;蕦m里點起了華燈,擺開了宴席。馬遠恭敬地坐在一角,心里的滋味很復雜。作為畫院的畫家,最害怕的就是戰(zhàn)亂。兩年前,朝廷下令北 伐,戰(zhàn)事連連告敗,杭城上空陰云籠罩。現(xiàn)在,焦頭爛額的戰(zhàn)事總算告一段落了,人們沉浸在“和”的喜悅中。馬遠從掀起的門簾往外看,庭院里開滿了梅花,有一 群宮女拿著燈在跳舞,燈影衣袂相映襯,非常夢幻。 ▲南宋“嘉定元寶” 背“折十” 那梅花開得多浪漫啊,連梅樹的姿態(tài)也像在跳舞。但是,氣氛似乎有些抑郁,畢竟不是慶功宴。南宋80年了,第12年時,奔波未定的朝廷與金人第一次議和,岳飛 將軍就在那時被害的啊。當然,那時還沒有畫院。第38年,第二任皇帝宋孝宗雄心勃勃發(fā)起的北伐失利了,與金人第二次議和。這回又是北伐,打了兩年,還是以 失敗告終,是對金人第三次的屈辱和議啊。你看,寧宗臉上的笑像是擠出來的,今晚的主角史彌遠,親手訂下這樣的和議,又哪里真正高興得起來。唉!怎么就覺 得,冬夜里的這場華宴,有些無助,有些孤寒。待宴會散場,該怎么勾畫這個場景? 第一次看到《華燈侍宴圖》,我就被馬遠的取景猛擊一拳。我就是想破腦子,也想不出這樣的構圖??v長方形的絹本上,景色分成三段。主題只畫到三分之一。上面是朦朧的山水,再上面完全是留白。一眼望去,好一場歷史深處的華宴啊。 ▲馬遠《華燈侍宴圖》 這幅畫,到今年正好800歲整。 很多南宋畫冊里,都選有這幅《華燈侍宴圖》。但遺憾的是,往往截取了下面的三分之一,而將留白整個去除了。 其 實,馬遠的畫,精髓之處就是留白。馬遠出身繪畫世家,從曾祖到他兒子,一門五代都名列于畫院,是畫史上的一個奇跡。他們馬家的畫風早已成熟,吃老本足矣, 但馬遠卻不甘。南宋畫院里,第一代畫家大多來自北方。北方來的畫家擅長畫大山,卻不太會畫水。馬遠便經(jīng)常在西湖邊、錢塘江畔轉悠,認真觀察水的千變?nèi)f化。 他總結出《十二水圖》,作為教科書交給學生。后來這一套資料皇帝看了都非常感動,寧宗的楊皇后親題畫名。 ▲南宋 馬遠《水圖》之一 絹本設色 縱26.8厘米 橫:第1段20.7厘米 第2段至第12段41.6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南宋 馬遠《水圖》之二 洞庭風細 ▲南宋 馬遠《水圖》之三 層波疊浪 由水的清淼幽遠,馬遠逐漸形成自己獨特的畫風——“馬一角”。是的,他的畫只畫一角,其余全是留白。就像《華燈侍宴圖》,三分之一寫實,三分之一虛景,三分之一留白。如果去掉留白,這幅畫的意境蕩然無存。 800年前的南宋畫院,美學觀念里已經(jīng)包含留白。但我們今天的口號卻是不留白。歲月不要留白,青春不要留白。其實,懂得留白是生命的大智慧。很多東西你有能力 要,要得到,可是,你不要,讓自己保持一種清明和空靈,而不是塞滿的狀態(tài)。知道取舍,非常不容易。通常一個短期暴發(fā)的人,要不斷用財富去證明自己填塞自 己,但一個對財富長久了解的人,他會慢下來,會懂得去取舍。 ▲南宋 夏圭《溪山清遠圖》 紙本 長卷 墨色 縱46.5厘米 橫889.1厘米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南宋畫院的留白是中國繪畫史上非常驚人的成就。此時無聲勝有聲。畫得很少的前提,是必須畫得非常精準。以精準的幾條線去啟發(fā)你無窮的想像力、去感染你無邊無際的情愫,這樣的繪畫,當?shù)闷稹捌焚|”兩字。 南宋在中國的文化史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一直是后人仰之愈高的高端。高高的支柱中,畫院便是其中之一。 |
|
來自: 如影徐行 > 《傳統(tǒng)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