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精品-日韩经典一区二区三区-五月激情综合丁香婷婷-欧美精品中文字幕专区

分享

宋代 山水畫欣賞(二)

 輕風無意 2016-03-16

宋代山水畫欣賞(二)

  宋代山水畫走向全面成熟,名家輩出。北宋前期以李成、關(guān)全、范寬為代表的北派山水獨盛。北宋中期,郭熙全面總結(jié)前人傳統(tǒng),從意境 到技巧都有劃時代的提高。北宋后期,全面開花,青綠山水有趙令穰、趙伯駒、王希孟,水墨畫則有米氏父子創(chuàng)“米點山水”,改變了以線造型的傳統(tǒng)。南宋,人們 的審美趣味發(fā)生變化,山水畫構(gòu)圖以邊角式代替全景式,以秀美代替壯美,山水畫進入一個嶄新的時代。

    北宋初期的山水畫,以關(guān)仝、李成、范寬為代表,其中尤以李成影響最大,被推為“本朝第一”。      

[轉(zhuǎn)載]宋代山水畫欣賞

      夏山圖   北宋 屈鼎  絹本淡設(shè)色  縱45.3厘米橫115.2厘米  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藏

     屈鼎,河南開封人,仁宗朝為圖畫院邸侯,擅畫山水,論者稱其“頗得燕文貴之仿佛”。本卷為全景式構(gòu)圖,描繪夏季山野景物。開卷為江水沙岸,遠山隱現(xiàn)的平遠 之景,繼而轉(zhuǎn)入煙籠霧罩的崇山峻嶺,點綴以舟橋水榭、樓閣寺廟及行旅、魚樵、高隱等人物活動,景色明潤,景物多變,從中可以看到燕文貴山水的影響。此卷題 為《燕文貴夏山圖》,押縫處有“宣和”、“大觀”小璽,北宋徽宗時收藏于內(nèi)。      

[轉(zhuǎn)載]宋代山水畫欣賞

      秋山蕭寺圖  北宋 佚名  絹本淡設(shè)色  縱32.5厘米橫321.4厘米  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藏

   本圖開卷處圖繪遠山溪岸,繼而群峰疊起大壑飛瀑,頗為壯觀,再次又轉(zhuǎn)入平川岡阜秋樹遠山,漸成清遠之境,布局變化錯落有致。全卷以水墨為主,間以簡淡之賦 色,山石皴紋稍嫌呆板,林木結(jié)構(gòu)系出于郭熙傳派,與傳世燕文貴作品之風格有出入,似應(yīng)為南宋畫家的手筆。卷上有燕文貴小字款,乃后人所加。畫上鈐有“琴書 堂”、“信公欣賞”及乾隆收藏多方印章。

      [轉(zhuǎn)載]宋代山水畫欣賞

      [轉(zhuǎn)載]宋代山水畫欣賞

      [轉(zhuǎn)載]宋代山水畫欣賞

      [轉(zhuǎn)載]宋代山水畫欣賞

      [轉(zhuǎn)載]宋代山水畫欣賞

      [轉(zhuǎn)載]宋代山水畫欣賞

      后赤壁賦圖   宋 喬仲常  紙本墨筆  縱29.3厘米橫560.3厘米  美國堪薩斯城納爾遜美術(shù)館藏

     喬仲常,河中(今山西永濟)人,北宋后期畫家。工于雜畫,師李公麟。此畫以白描手法分段表現(xiàn)蘇軾的《后赤壁賦》內(nèi)容,人物形象及山水樹石筆墨極為簡括,不 受固定成法局限,風格質(zhì)樸無華,是早期士大夫畫之本色。全卷以八幅紙相接,押縫處鈐有北宋徽宗時期權(quán)勢顯赫的宦官梁師成的收藏印。由于早期文人山水畫很少 有作品流傳下來,此畫顯得彌足珍貴。

              [轉(zhuǎn)載]宋代山水畫欣賞

             山水圖  北宋  李公年 絹本淡設(shè)色  縱130厘米橫48.4厘米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xué)藝術(shù)館藏

    本圖以立幅形式圖寫北方冬日荒野清曠蕭索的景象。畫幅上端山巒在浮云中層層疊起,山腳隱于漠漠暮靄之中,寒溪曲折自遠而近,灘岸布置崖岡枯木,通幅用淡墨圖寫,景物出沒于空曠有無之間,明潤秀雅,較李郭山水更為虛靈簡遠。此圖是他傳世的唯一的畫跡。
    《宣和畫譜》謂其“運筆立意,風格不下前輩,寫四時之圖,繪春為桃源,夏為欲雨,秋為歸棹,冬為松雪,而所布置者,甚有山水云煙余思。”他善于在山水畫中圖繪四時朝暮,抒寫富有詩意的景趣。

     

     南宋山水畫,以邊角之景代替全景式的山川,以局部特寫體現(xiàn)整體,成為山水畫布局法的一次革新,開創(chuàng)了山水畫“尚體”的新時代。其代表畫家是被稱為南宋四大家的李唐、劉松年、馬遠、夏圭。        

[轉(zhuǎn)載]宋代山水畫欣賞


               大江浮玉  李唐

  江天晦暗,浪濤卷涌,一座島丘孤獨地浮立于江心之中。島丘上林木扶疏掩映、瓊樓寺觀櫛比林立。島丘東西兩側(cè),巨石羅列;島丘南方可見江岸一隅,兩艘江船停泊于此,船旁兩人,大概是船夫與旅人!
  畫中這座奇特的島丘,即為金山。金山古名“浮玉山”,位于江蘇鎮(zhèn)江西北,山上有許多佛寺古跡,為江南名勝之一。不過,這座原本孤立在江心(長江)的島丘,后來因為江水北移,泥沙淤積,清末便已與南岸的陸地相連,因此畫中這幕自大江中突涌而出的奇景,已不復(fù)見。
  “大江浮玉”舊傳為南、北宋間的院畫大家李唐(1049-1130后)所作。然而無論是畫中靜穆沉穩(wěn)的筆墨,或是峰巒的樣貌、山石林木的造型、以側(cè)筆 作主山輪廓,都與李唐勁挺剛硬的畫風不似,而與北宋山水畫名家郭熙畫風相近?!按蠼∮瘛苯Y(jié)構(gòu)略顯細碎,應(yīng)是北宋末、南宋初摹習郭熙風格的畫家所為,是一 幅繪制精謹?shù)募炎鳌?/strong>
             

[轉(zhuǎn)載]宋代山水畫欣賞

萬壑松風圖  南宋 李唐  軸 絹本淺設(shè)色  縱188.7公分橫139.8公分  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是圖繪江 南煙嵐松濤,礬頭重疊;深谷里清泉奔涌,溪畔濃蔭森森;沿著曲折的山脊,是一片片濃密的松林,“豐”字形的松樹隨風搖曳,似乎能使觀者感受到陣陣濕潤的涼 風撲面而來;溝壑里聚起團團云霧,緩緩地向上升騰;山瀑下置一水磨磨坊,溪上架一木橋,在這世外桃源里留下人間煙火。

在圖的左上石柱形的遠山中書: “皇宋宣和甲辰春河陽李唐筆”。該圖與《早春圖》、《溪山行旅圖》,歷來被稱作宋畫之三大精品,圖上都署有作者的名款。宋以前的畫幾乎都無款。北宋初,開 始在畫上落款,但尚不普遍。這三幅畫可謂開風氣之先。但細觀其落款,卻也意味深長:《早春圖》雖落在空白處,但字特別之小,不細觀無以辨認;《溪山行旅 圖》則僅書“范寬”兩字于草葉間,900年后才被研究員用放大鏡發(fā)現(xiàn);而《萬壑松風圖》則將款落在石柱內(nèi),遠觀或誤以為皴筆。不管作者的動機如何,有一點 是明確的,就是作者不希望其名款讓觀者一目了然。

作者的構(gòu)圖與其他山水稍有不 同,雖取全景,但不突出主峰,通過環(huán)繞著的松林將峰頂連成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近、中、遠三個空間層次表現(xiàn)得自然得體。全圖的筆墨沉厚渾樸而不失腴潤秀雅,天 趣盎然。坡石用淡墨作長披麻皴,再以焦墨、破筆點苔,有沉郁清壯之韻。畫中屋宇,以界畫而成,表現(xiàn)了畫家懷有豐富的繪畫技巧。由于李唐身歷兩宋畫院,個人 的成就,影響力所及,幾可視為畫史上南北宋之間的承先吞后人物。像本幅畫中磅礴的氣勢,可謂承接范寬的「溪山行旅圖」,往后的南宋畫院名畫家,如馬遠、夏 圭,其山石的描寫,直可視為系出于李唐了。李唐表現(xiàn)石面質(zhì)感的用筆,稱作「斧劈皴」,是其筆法的一大特色。比起范寬、郭熙兩位前代的大師,由於主山的比例 縮小,且去除了霧氣的使用,山水看來格外清晰,亦令觀者產(chǎn)生如臨其境、如在目前的感受,翻出了不同的山水氣象。


  李唐(約 1049-1130 后,另一說約 1070-1150 后)于宋徽宗朝任職于畫院,靖康之難后南渡到杭州,高宗重建畫院后,再度入畫院任職。李唐橫跨了南北宋兩代,是畫史上承先啟后的人物。


             [轉(zhuǎn)載]宋代山水畫欣賞  
               策杖探梅圖  李唐

  此圖描繪江南賞梅花之景。畫家在定居臨安后,開始接觸江南山水,在他觀照中,山是明的,水是秀的,樹是翠的,石是潤的,風是輕的……風光旖旎,畫筆簡練,線條秀長,用墨用水,淋漓暢快,創(chuàng)制了前人所未有的“大壁劈”皴法。為浙派山水畫開了先河。


             [轉(zhuǎn)載]宋代山水畫欣賞  
             松湖釣隱圖   李唐

  此圖繪高山下平湖一泓,一漁翁坐在船頭上釣魚。畫中高山石用小斧劈皴,松樹畫法顯得嚴密,松針繁茂,充分表現(xiàn)出松樹的狀態(tài)。整幅畫面具有嫻靜而舒雅之情。

 

[轉(zhuǎn)載]中國傳世名畫鈥斺斄跛贍昝

 春景

[轉(zhuǎn)載]中國傳世名畫鈥斺斄跛贍昝 

夏景 

[轉(zhuǎn)載]中國傳世名畫鈥斺斄跛贍昝

 秋景  

[轉(zhuǎn)載]中國傳世名畫鈥斺斄跛贍昝

 冬景  

四景山水   南宋  劉松年  絹本設(shè)色  共四段  每段均縱41.3厘米橫69.3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劉松年,錢塘(杭州)人,生卒不詳。孝宗時(1162-1189年)畫院學(xué)生,光宗紹熙時(1190-1194年)為畫院待詔。善畫山水、人物?!端?景山水圖》分四幅繪春、夏、秋、冬四景,描繪了幽居于山湖樓閣中的大夫閑逸的生活。全卷書風精巧,彩繪清潤,季節(jié)渲染十分得體,筆墨蒼逸勁健。其中界畫屋 宇絲毫不爽,山石多用小斧劈破,可以看出與李唐的淵源關(guān)系,而秀潤過之,四幅畫面均無款印,但可信為劉松年真跡。后幅有明人李東陽題記。本幅分鈐《春和園 鑒藏》等印二十四方。

              宋劉松年醉僧圖

             醉僧圖   南宋 劉松年  絹本 設(shè)色縱95.8厘米橫47.8厘米

     畫面右上角有一首行書詩點出畫題:“人人送酒不曾沽,每 日松間掛一壺,草圣欲來狂便發(fā),真堪畫作醉僧圖?!弊髠?cè)一遒勁蒼松,頂天立地,倔強而粗壯的樹身扎根于坡石之中,穩(wěn)健地鎮(zhèn)住整個畫面,使古意充盈紙上。畫 面右上方淡筆擦出的遠山和細筆輕快而流暢地勾出的浮云,使畫面更增超逸出塵之氣。飄然瀟灑的長松針密布于畫面上方,把觀者的視線吸引到樹蔭之下的三個人物 身上。中間坐于石凳之上、解衣盤礴、乘興揮毫者,想必是“草圣”懷素,此時他所乘之興應(yīng)與身后松枝上高掛的酒葫蘆有關(guān),似為正酣的酒興也.

    該畫有乾隆御題詩一首,字不可辨,并鈐有清宮“石渠寶笈”、“寶笈三編”、“乾隆御覽之寶”等收藏印十余枚。在畫面下方的坡石上有小字“嘉定庚午劉松年畫”的畫家紀年款(庚午即1210年),但不顯眼,這是宋人繪畫題款的常用方式. 

         

宋代 山水畫欣賞(二) - 林中鳥 - 林中鳥的博客 歡迎朋友光臨

             斗茶圖(部分) 南宋  劉松年 立軸 絹本設(shè)色  縱57厘米橫60.3厘米臺  北故宮博物院藏

      斗茶,又稱“茗戰(zhàn)”,是宋代時期,上至宮廷,下至民間,普遍盛行的一種評比茶質(zhì)優(yōu)劣的技藝和習俗。此圖中四人,二個已捧茶在手,一個正在提壺倒茶,另一個 正扇爐烹茶,似是茶童。畫人物用線多為鐵線描,爽利細勁,以疏筆皴擦山石,魚鱗皴示松干蒼勁斑駁之態(tài),淡墨渲染山地。畫面工寫兼?zhèn)洌氈屡c豪逸并存,以高 山的蒼翠秀潤使人物更顯生動傳神。             宋代 山水畫欣賞(二) - 林中鳥 - 林中鳥的博客 歡迎朋友光臨

                雪山行旅圖   南宋劉松年  絹本設(shè)色 四川省博物館藏

     山勢蒼莽,白雪皚皚,映襯秋霜紅葉叢樹,分外妖嬈。林中 房舍隱現(xiàn),橋橫岸渚,山重水迴,一舟泊于岸邊。行旅者踏雪而行。全畫用筆工細,人物面貌高古,神態(tài)刻畫入微。房舍以界畫筆法,工整嚴謹。作者巧妙地將山水 和人物有機地融為一體。畫面左側(cè)下端右上署有“劉松年畫”四字款。原為張大千收藏。劉松年傳世作品極少,從該畫可以窺見其善畫山水人物的風貌。

             宋代 山水畫欣賞(二) - 林中鳥 - 林中鳥的博客 歡迎朋友光臨

              瑤池獻壽圖   宋  劉松年  立軸  絹本設(shè)色  縱198.7厘米橫109.1厘米  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描繪了仙山樓閣的神仙世界,是當時上層社會的做壽喜慶場面。人物的用筆細勁暢利,神態(tài)生動。畫山石以剛硬的線條勾寫形體,加斧劈皴,用淡墨橫抹,顯得濃厚的線條突出。圖中的松樹也較為突出,松針先以墨筆疏疏畫出,再以草綠色間點、復(fù)勾。全畫構(gòu)圖飽滿而豐富,人物與樹石穿插自然,充滿著幽靜雅趣。

             

宋代 山水畫欣賞(二) - 林中鳥 - 林中鳥的博客 歡迎朋友光臨

             蜀道圖   宋 劉松年 


            [轉(zhuǎn)載]宋代山水畫欣賞   
            秋窗讀易圖  宋 劉松年  紈扇  絹本設(shè)色

  圖中兩株松樹高聳挺拔,四周枝葉繁茂,遠山如帶,林中房舍隱現(xiàn),山石用斧劈皴和淡水墨渲染相結(jié)合,畫面貌較之李唐山水為秀潤。


             [轉(zhuǎn)載]宋代山水畫欣賞  
               蓬窗睡起  高宗(趙構(gòu))

  日正當中,一陣和暖的春風,將湖水拂出了萬縷千絲的波紋,也讓湖畔石磯上兩株柳樹上的葉兒們,熏然地輕揚飛舞起來。石磯旁,一艘篷舟隨波浮蕩,漁夫在舟里睡足了覺,春風吹逗著他舒暢地伸了伸懶腰,向這一天道好。
  在傳統(tǒng)繪畫中,像畫中如此悠閑自在的“漁夫”,可絕非等閑之輩。這起因于自古以來的文人、士大夫,無論是否在朝為官,大多向往淡泊恬靜的隱居生活。而 就在唐代詩人張志和作了漁歌詞與友人唱和,又為這些漁歌詞作畫后,這隱居于五湖四海的漁隱生活,就成了他們心中理想的隱居方式之一。而這也就是我們何以常 常在文學(xué)或繪畫中,總能見到這類悠閑“漁夫”的原因了。
  這幅“蓬窗睡起”畫幅右側(cè),尚有南宋孝宗書寫由高宗(1107-1187)所作的漁夫詞。這不僅提示了畫中詩意的來源,也顯示了宋代對漁隱生活的向往 之情,就連皇帝也難以抗拒。無論如何,此畫筆墨清潤,邊角的構(gòu)圖里,展現(xiàn)了清曠的水天與幽渺的遠山,雖然未必為高宗所親作,但也確是一幅南宋院畫佳構(gòu)。
             

[轉(zhuǎn)載]宋代山水畫欣賞

     古木流泉  馬和之

  滾滾水流,淌向大海。水邊頑石、古木,如同星火般飄飛、昂揚。行動迅疾的老鷹,一只正閑適地在枝頭棲息,一只正在天際間自由地遨翔。
  這一幅畫作原是南宋文人畫家馬和之(活動于1127-1290),奉高宗詔命為三百篇《詩經(jīng)》所描繪的系列作品之一,或名為“沔水”圖。“沔水”是 “小雅.鴻鴈之什”篇里的一章,詩里以眾水必流注于海、老鷹亦能自如地飛歇,所謂“沔彼流水,朝宗于海,鴥(音玉,疾飛的樣子)彼飛隼,載飛載止”,來奉 勸世人在離亂時代中,要戒慎恐懼,消敉人為災(zāi)難。畫面上描繪的江濤、老鷹,正由此詩句轉(zhuǎn)化而來。
  馬和之是南宋聲名卓著的御用畫家,他善畫人物、佛像以及山水,尤以曾經(jīng)圖寫《毛詩》三百篇,最受稱道。他的筆法秀潤飄逸、設(shè)色淡雅不俗,是位勇于擺脫 院畫習氣,并具明顯個人風格的畫家。在這幅“古木流泉”里,簡約到近乎荒寂的構(gòu)景,加上一筆筆柔緩、飄逸有若行云流水的線條(馬蝗描),生動地傳達出古老 的雋永詩情,是一件俊逸清新的佳作。
        

中國經(jīng)典山水畫百幅(第三輯)南宋

      鹿鳴之什圖  南宋 馬和之    

[轉(zhuǎn)載]宋代山水畫欣賞

  赤壁后游圖   宋 馬和之  絹本墨筆  縱25.8厘米橫143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一葉扁舟隨波飄蕩,艄公挾櫓觀景,正是“放乎中流,聽其所止而休焉”的情景。

馬和之中國南宋畫家。生卒年不詳,活躍于高宗時期 。錢塘 (今浙江杭州)人。畫院畫家,一說官至兵部侍郎。擅人物、佛像、山水,人物師法吳道子、李公麟,變蘭葉描為馬蝗描,用筆起伏、線條粗細變化明顯,飄逸流利,活潑瀟灑,富有韻律感。有《赤壁后游圖》、《古木流泉圖》及取材《詩經(jīng)》的《鹿鳴之什圖》傳世。 

             

宋代 山水畫欣賞(二) - 林中鳥 - 林中鳥的博客 歡迎朋友光臨

 山徑春行圖   宋  馬遠  冊頁  絹本設(shè)色  縱27.4 橫43.1公分  國立故宮博物院

 這幅畫 是南宋宮廷畫家馬遠根據(jù)宋寧宗皇帝的詩意,而創(chuàng)作的一幅抒情小品。畫幅左下角有「馬遠」的落款,而右上方空白處則是寧宗所題的詩:「觸袖野花多自舞,避人 幽鳥不成啼」。畫面中,一名儒雅的文士,帶著攜琴的小童,漫步於山徑間。溪旁的柳樹,抽出了細柔的新芽,引來了一對黃鶯,在枝梢上愉悅的鳴唱著。文士站在 溪旁望著牠們,捻鬚微笑,陶然地沉浸在初春的生氣裡。

他擅長山水、人物畫,因為畫藝 精湛,曾被授與金帶的最高職位。馬遠繪畫的構(gòu)圖重心多落於邊角或一側(cè),以開闊迷濛的空間營造詩意。另外他也喜愛畫垂柳或松枝拖曳的造型,在描繪山石時,以 簡潔俐落的側(cè)鋒畫出「斧劈皴」,這些都是他個人獨特鮮明的繪畫語彙。馬遠的創(chuàng)作,結(jié)合了文學(xué)與繪畫兩種媒介,創(chuàng)造出優(yōu)雅的詩意山水。他的題材與畫風,對於 後來浙江地區(qū)的畫壇有鉅大深遠的影響,成為明代浙派畫風最重要的典範與傳統(tǒng)。         

宋代 山水畫欣賞(二) - 林中鳥 - 林中鳥的博客 歡迎朋友光臨

          踏歌圖  南宋 馬遠  絹本水墨  談設(shè)色  縱191.8厘米橫104.5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轉(zhuǎn)載]中國傳世名畫鈥斺斅碓丁短じ柰肌貳ⅰ端季懟

《踏歌圖》表現(xiàn)了勞動的場面。此畫主體內(nèi)容是田埂上一群老少農(nóng)民作歡笑踏歌狀,用筆自然舒展,與畫面氣氛搭配一致。遠處,高峰對立,宮殿隱現(xiàn)。從對自然物的處理方法看,是典型的馬派“一角山”的特點。         

宋代 山水畫欣賞(二) - 林中鳥 - 林中鳥的博客 歡迎朋友光臨

         對月圖  南宋 馬遠 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轉(zhuǎn)載]宋代山水畫欣賞

華燈侍宴圖   宋  馬遠  絹本淺設(shè)色  縱125.6厘米橫46.7厘米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華 燈侍宴圖》有御題的一首長詩。這首長詩描寫晚宴的情形,此畫即是表現(xiàn)晚宴的情景的。其下筆嚴正,用雄奇簡練的筆法,表現(xiàn)樹枝挺堅有力,水墨蒼勁,大斧劈 皴,線條堅實而又爽朗有力。用焦墨作樹石,石皆方硬,危崖峭壁。樹干瘦硬如屈鐵,但剛健中又見柔合,其筆法豪放而謹嚴,變化多而融合,剛?cè)嵯酀?,豪放又?謹。整體上給人以氣勢縱橫,雄奇簡練的印象。      

[轉(zhuǎn)載]宋代山水畫欣賞

 梅石溪鳧圖   宋  馬遠  絹本設(shè)色  縱27厘米橫28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畫 繪梅枝斜出石上,水中有群鳧飛集浮泳。剪裁、構(gòu)圖新巧。有款“馬遠”二小字。所繪梅枝剛勁曲折,又有力度,用焦墨勾勒的樹干,顯得“瘦硬如屈鐵”。山石用 大斧劈皴,堅實,爽朗而有力。水波繪制生動,表現(xiàn)迂迥、盤旋、以及由微風吹起的微波,畫得十分動人。馬遠的山水畫變古來諸家全景之法,新奇布局,因此有 “或峭峰其上,而不見頂;或絕壁直下,而不寫腳,或近山參天,遠山則低;或孤舟泛月,一人獨坐”的說法。         

[轉(zhuǎn)載]宋代山水畫欣賞

曉雪山行圖   宋  馬遠  卷  絹本水墨  縱27.6厘米橫42.9厘米

此圖 描寫大雪封山的清晨,一山民趕著兩只身馱木炭的小毛驢在白雪皚皚的山間行走。山民衣著單薄,弓腰縮頸,使人感到雪天寒氣逼人。毛驢、竹筐、木炭及人物衣紋 均用干筆鉤勒,并施以水墨渲染。作為環(huán)境的山石以帶水墨筆作斧劈皴,方硬有棱角,遠處山石用水墨大筆掃出。近處樹枝以焦墨鉤出,橫斜曲折富有變化,遠處用 淡墨鉤出。近與遠的筆墨濃與淡效果,有著較強的畫面空間感。

 

  [轉(zhuǎn)載]宋代山水畫欣賞

  寒香詩思圖   宋 馬遠  紈扇  絹本設(shè)色  縱25.5厘米橫25.7厘米

 這 是一幅構(gòu)圖別致意境幽遠的小品山水畫佳作。作為紈扇扇面,其圓形構(gòu)圖對創(chuàng)作是一種限制。此畫之妙在于,畫家把重點描繪的山石、樹木等景物安排在約占小半個 畫面的斜右下部,以濃墨鉤勒樹木、翠竹、籬笆、山石等,而與占大半個畫面的遠山、天空形成濃與淡、實與虛的對比,這既使圓形構(gòu)圖中的景物顯得平穩(wěn)安定,又 富于變化。         

[轉(zhuǎn)載]宋代山水畫欣賞

雪灘雙鷺圖   宋  馬遠  絹本淺設(shè)色  縱60厘米橫38厘米

畫面 以雪景為背景,從左側(cè)伸出的帶有積雪的樹枝,向下彎曲后轉(zhuǎn)向右上伸長,橫斜曲折極富變化。左側(cè)及下部的山石,以帶水的墨筆作大斧劈皴畫出方硬有棱角的“一 角”。值得注意的是,整個畫面表現(xiàn)出大雪天的寒氣逼人,一片寧靜,而枝頭上的兩只跳動鳴叫的小鳥,則使之顯得靜中有動,增添了生機。前景的樹枝、山石均以 焦墨勾勒,山石后露出的竹葉施以淺色,其余均施以淡淡的水墨,筆墨枝法的運用與描寫對象的特征及作品意境相適應(yīng)。

 [轉(zhuǎn)載]中國傳世名畫鈥斺斅碓丁短じ柰肌貳ⅰ端季懟 

水圖  南宋  馬遠  卷 絹本 淡設(shè)色  縱:26.8cm,橫:第一段20.7cm第二段至第十二段41.6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轉(zhuǎn)載]中國傳世名畫鈥斺斅碓丁短じ柰肌貳ⅰ端季懟

   

[轉(zhuǎn)載]中國傳世名畫鈥斺斅碓丁短じ柰肌貳ⅰ端季懟

   

[轉(zhuǎn)載]中國傳世名畫鈥斺斅碓丁短じ柰肌貳ⅰ端季懟

   

[轉(zhuǎn)載]中國傳世名畫鈥斺斅碓丁短じ柰肌貳ⅰ端季懟

  

[轉(zhuǎn)載]中國傳世名畫鈥斺斅碓丁短じ柰肌貳ⅰ端季懟

  

[轉(zhuǎn)載]中國傳世名畫鈥斺斅碓丁短じ柰肌貳ⅰ端季懟

  

[轉(zhuǎn)載]中國傳世名畫鈥斺斅碓丁短じ柰肌貳ⅰ端季懟

  

[轉(zhuǎn)載]中國傳世名畫鈥斺斅碓丁短じ柰肌貳ⅰ端季懟

  

[轉(zhuǎn)載]中國傳世名畫鈥斺斅碓丁短じ柰肌貳ⅰ端季懟

      

[轉(zhuǎn)載]宋代山水畫欣賞

《水 圖》畫各種不同的水波。1.缺半幅,且無圖名,2.曰“洞庭風細”,3.“層波疊浪”,4.“寒塘清線”,5.“長江萬頃”,6.“黃河逆流”,7.“秋 水迥波”,8.“云山滄海”,9.“湖光瀲滟”,10“云舒浪卷”,11.“曉日烘山”,12.“細浪漂漂”。表現(xiàn)了不同條件下江河湖海的運動狀態(tài),豐富 多姿,水墨蒼勁。這里選兩幅。此圖四字標題多是宋寧宗皇后楊氏所書。

馬 遠,字遙父,號欽山。祖籍河中(今山西永濟),后移居錢塘(杭州)。生卒不詳,出身于畫家世家,遠祖馬賁,佛像馬家之后,以善寫生馳名。光、寧朝 (1190-1224年)馬遠為畫院待詔,山水、花鳥、人物種種臻妙,被視為“畫院中獨步。”他的山水畫構(gòu)圖,近景多偏在一角;遠景簡練清淡。人稱“馬一 角”。喜用斧劈皴,樹的形象多長枝外拖,姿態(tài)舒展。流傳作品主要有《踏歌圖》、《雪圖》、《水圖》、《梅石溪鳧圖》等。

  

宋代 山水畫欣賞(二) - 林中鳥 - 林中鳥的博客 歡迎朋友光臨

 溪山清遠卷   南宋 夏圭  圖卷 紙本 水墨畫  縱46.5公分橫889.1公分  故宮舊藏   現(xiàn)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轉(zhuǎn)載]宋代山水畫欣賞

      

[轉(zhuǎn)載]宋代山水畫欣賞

      

[轉(zhuǎn)載]宋代山水畫欣賞

      

[轉(zhuǎn)載]宋代山水畫欣賞

      

[轉(zhuǎn)載]宋代山水畫欣賞

      

[轉(zhuǎn)載]宋代山水畫欣賞

    本幅為十張紙接成,除第一段為二十五公分外,后九段均大約九十六公分左右。畫中景物變化甚多,時而山峰突起,時而河流彎曲。畫家運用仰視、平視和俯視等不同角度取景,使起伏的峰巒和層層疊疊的巖壁,以及蜿蜒的河川,因為不同的視點在各個獨立的段落裏,產(chǎn)生獨特的空間結(jié)構(gòu)。

    畫松樹林木筆墨變化非常多;畫山石是用大斧劈皴法,而這種技法是從李唐的斧劈皴變化出來。畫家以乾枯的筆墨勾畫石壁輪廓,再用夾雜著大量水分的筆墨迅速化開,使畫面上產(chǎn)生水墨交融,淋漓暢快的感覺。 

             [轉(zhuǎn)載]宋代山水畫欣賞
               觀瀑圖  夏圭

  在淙淙的流水、隆隆的激泉聲中,順著彎曲的山徑,我們看到了一座架筑于山澗之上的瓦亭,瓦亭左右伴生著兩株猶如巨龍般的長松。兩名高士倚坐于亭內(nèi),望著遠處峰巒間奔流而下的瀑布,甚是愜意。
  夏天的山林,在經(jīng)過宿雨的滋潤后,處處可見飛瀑流泉,這樣的情景對山林的造訪者來說,實是莫大的享受。事實上,一道道清澈的林澤山泉,有如血脈一般, 總能讓原本陽剛靜息的山林,顯得生意十足。在這幅“觀瀑圖”里,一道涓細的瀑布流泄而下,隱沒林間后又自水口沖奪而出,再匯為平廣的江流、終為煙水氤氳掩 映。在畫家的巧思安排下,正展現(xiàn)了自然川流不息的妙趣。
  這幅“觀瀑圖”的作者夏圭(活動于1195-1265),是南宋寧、理宗時畫院中善畫山水的大家。他的用筆簡練、墨色淋漓、并習于突出近景、將景物置 于畫幅半邊(人稱“夏半邊”)。這幅“觀瀑圖”用筆較為沉穩(wěn),對自然實景細節(jié)的描述也較多,雖不屬夏圭典型的風格,但一般認為,這應(yīng)是他早期受南宋初院畫 大師李唐影響下的佳作。


  南宋畫家夏珪,字禹玉,錢塘人(今浙江杭州),宋寧宗趙擴朝(1194-1224年)畫院待詔,初學(xué)人物,后供山水,師承范寬、李唐。繪畫常取半邊構(gòu) 圖,焦點集中,空間曠大,進景突出,遠景清淡,清曠俏麗自成一格,畫史常與同時之馬遠并稱,傳世有“馬一角、夏半邊”之稱,即指馬遠善于以一角(左下或右 下)構(gòu)圖,夏珪則善于以一邊(左右或底)構(gòu)圖,特異的構(gòu)圖型式,使夏珪成繪畫史上改變五代以來山水畫主山堂堂固定模式的第一人。夏珪的畫法趨向筆簡義遠, 遺貌取神,傳世之作有《松崖客話圖》等,其作平均空白率高達44.1%,是中國繪畫藝術(shù)史上,最能表達江南山水詩意的畫家之一,更影響元朝文人畫發(fā)展的基 礎(chǔ)。

              

中國經(jīng)典山水畫百幅(第三輯)南宋

             錢塘秋潮圖  南宋  夏圭  蘇州市博物館藏

                

[轉(zhuǎn)載]宋代山水畫欣賞

  雪堂客話圖   宋  夏圭  絹本設(shè)色  縱28.2厘米橫429.5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畫設(shè)色畫江南雪景, 筆法蒼勁渾厚, 山石多用小斧劈皴和線條丟筆直皴, 從而取得了方硬奇峭、水墨蒼潤的藝術(shù)效果。夏圭畫樹干、樹葉時多用筆隨意點畫, 筆法生動活潑, 人物、樓閣已不像馬遠那樣工整細密, 而是信手勾畫。由此可見夏圭用筆剛勁而趨于含蓄, 這一特點在此幅作品中表現(xiàn)得比較明顯。全圖設(shè)色淡雅, 構(gòu)圖迂迥曲折, 疏密遠近布置得當, 為夏圭山水畫代表之作。             

[轉(zhuǎn)載]宋代山水畫欣賞

  山水十二景圖   宋  夏圭  絹本設(shè)色  美國納爾遜·艾京斯美術(shù)館藏             

[轉(zhuǎn)載]宋代山水畫欣賞

             山水十二景圖   夏圭 絹本設(shè)色 美國納爾遜·艾京斯美術(shù)館藏

   《山水十二景圖》為夏氏山水十二景中殘存四景中的一部分, 從畫面右起分別署有“漁笛清幽”、“煙堤晚泊”二題。圖卷從右端出現(xiàn)的是平溪汀渚、湖水蕩漾, 漁舟出沒。然后是淺灘湖岸、巨石峭壁, 綠樹成蔭。此畫山石用斧劈皴, 先用水筆皴擦, 然后落墨, 具有水墨交融、淋漓酣暢的效果。  

[轉(zhuǎn)載]宋代山水畫欣賞

             臨流賦琴圖    宋 夏圭   紙本設(shè)色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臨流賦琴圖》表現(xiàn)的是溪旁古樹下一士人扶琴吟誦之狀,,筆法勁健,墨色淋漓,觀之如聞錚錚然流水彈琴之聲

             [轉(zhuǎn)載]宋代山水畫欣賞

             煙岫林居圖    宋  夏圭  絹本水墨  縱25厘米橫26.1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畫作圓形,原為紈扇,左上方畫煙藹遠山,迷蒙深幽,下為林木坡石,后有茅屋兩間,山澗溪水上架一木橋,一人彎腰策杖而行。此畫山石用筆勁峭,林木簡練淋漓,構(gòu)圖獨特,將所畫物象集中于畫面的左下方,這也是“夏半邊”的體現(xiàn)。            

中國經(jīng)典山水畫百幅(第三輯)南宋

            西湖柳艇圖 南宋 夏圭  立軸  絹本淺設(shè)色 縱107.2厘米橫59.3厘米 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夏圭,字禹玉,生卒不詳。南宋寧宗朝畫院待詔。喜用拖泥帶水皴,作法是先用筆蘸水在紙絹上涂抹,再加墨、色渲染。其山水畫,近景多偏在半邊,故有“夏半邊”之稱。他多描寫西湖一帶景色。流傳的山水畫作品主要有《西湖柳艇圖》、《溪山清遠圖》、《山水四段》、《松崖客話》等。            

[轉(zhuǎn)載]宋代山水畫欣賞

                    梧竹溪堂圖  宋  夏圭  絹本設(shè)色  縱23厘米橫26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圖中描繪山居景色。遠山青翠如屏,山溪江流處水勢平緩,水際叢竹新篁,清潤可愛,高大的梧桐樹枝葉繁茂,亭亭如蓋。在極其逼仄的尺幅間,畫家運用的構(gòu)圖的 繁簡對比和表現(xiàn)手法的虛實映襯,反映了極為豐富的物象與藝術(shù)內(nèi)涵。此圖以空蒙的山林為背景,并將溪堂及人物拉近,刻畫至精至細,在筆墨上,多用重筆,轉(zhuǎn)折 方硬,富于力度感,墨色渾厚古樸,耐人尋味。其設(shè)色以淡石綠、花青為主調(diào),充分顯示了畫家在控制濃墨與淡色的技巧上有高超的藝術(shù)造詣。

 

    四家之外,梁楷的山水畫,別開生面。如今藏日本的《雪景山水圖》,筆墨簡練,以渲染為主,景色極為簡括,是名副其實的“減筆”。              

[轉(zhuǎn)載]宋代山水畫欣賞

 廬山圖  宋  江參  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轉(zhuǎn)載]宋代山水畫欣賞

      雪江歸棹圖   宋  趙佶  卷  絹本設(shè)色  縱30.3厘米橫190.8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畫在橫卷形式的構(gòu)圖中,江面平靜,白雪封山,銀妝素裹,山勢雄偉,可見江中鼓棹片片歸帆,岸邊點點稀疏行人,使整個畫面在平穩(wěn)安靜中仍顯出生氣,靜中有 動。如當時蔡京題跋所云:“伏觀御制《雪江歸棹》,水遠無波,天長一色,群山皎潔,行客蕭條,鼓棹中流,片帆天際,雪江歸棹之意盡矣。”本幅有趙佶瘦金書 自題:“雪江歸棹圖。宣和御制?!焙筒葑盅簳疤煜乱蝗恕薄?/strong>             

[轉(zhuǎn)載]宋代山水畫欣賞

  山腰樓觀圖  宋 蕭照

宋代 山水畫欣賞(二) - 林中鳥 - 林中鳥的博客 歡迎朋友光臨

 會昌九老圖   卷  宋  絹本  設(shè)色  縱40cm橫69cm
     此卷描繪的是唐會昌五年(845年)三月二十四日白居易居洛陽香山居所同胡杲、吉皎、鄭據(jù)、劉真、盧真、張渾、李元爽、僧人釋如滿等九位老人歡聚“尚齒” 之會,既醉且歡之際賦詩畫畫的情景。雖以人物為題材,但建筑部分不論整體還是細部都描繪得準確精微,水榭、房舍、板橋、河堤、護欄、石凳乃至屋內(nèi)的陳設(shè)交 代得一清二楚,可謂“咸取磚木諸匠本法,略不相背”,幾乎可以按圖構(gòu)建。畫家不僅對建筑的構(gòu)造和做法至詳至悉,而且已經(jīng)開始注意通過高超的寫實技巧和一定 程度的透視畫法在二維平面上更為真實地表現(xiàn)建筑物三維空間的立體感和通透感,達到使觀者“望之中虛,若可躡足”的藝術(shù)效果。尤為重要的是,圖中的建筑采用 北宋的界畫手法,勻細的線條有利于刻畫建筑物復(fù)雜的結(jié)構(gòu)和構(gòu)件的細部,這種水墨白描的建筑畫法延續(xù)至元代并發(fā)展到了極致。 
       

[轉(zhuǎn)載]宋代山水畫欣賞

         江天樓閣圖   宋 佚名  絹本設(shè)色  縱97.4厘米 橫54.6厘米  南京博物館藏

此圖無款印,寫江天坡石,遠山樓閣,舟船人物,松枝虬勁。精致生動??煽闯龅湫偷摹榜R夏”式構(gòu)圖,取一角之景,加以遠山的綿延起伏,浩渺深遠,意境深幽,為畫面的水天一色注入了新的活力。畫上鈐有“蒼巖”、“萬幾清暇”、“大雅齋”、“慈禧太后御覽之寶”等收藏印章。         

南宋馬麟《靜聽松風圖》

         靜聽松風圖   宋 馬麟  絹本設(shè)色  縱226.6厘米橫110.3厘米  遼寧省博物館藏

《靜聽松風圖》繪有二樹高松迎 風,其樹并不寫頂、腳,構(gòu)圖有馬遠之風。枝干虬勁奇趣,枝葉飄灑,一老人悠然坐于松下,似聽風冥想,有道骨仙風之氣質(zhì),神氣舒暢。其筆法雖類似其父馬遠, 但卻可看出他要比馬遠秀潤一些,最為明顯,其樹雖亦氣勢縱橫,雄奇簡勁,但卻并非顯得“瘦如屈鐵”,其用水墨渲染之意更為濃重一些。

馬麟,祖籍河中(今山西永濟縣附近),僑寓杭州。為南宋畫院祗候。出身于繪畫世家,馬遠之子。工書善畫,宗其父筆,兼畫花鳥,筆力遒勁,軒昂灑落。 

宋代 山水畫欣賞(二) - 林中鳥 - 林中鳥的博客 歡迎朋友光臨

 荷香消夏圖   南宋 馬麟  卷  絹本淺設(shè)色 

 此圖卷 描繪一平湖柳堤、荷香清夏的山水景物。畫中以寬闊的湖面為主體,林中云霧縈繞,茅庵空落。左岸上亂石嶙峋,柳蔭蔽日,樹上群鳥翔集。在廣闊的湖面上,微波 輕蕩,碧葉蓮蓮。湖的對岸,遠山逶迤,柳林如煙,小橋曲折,云霧飄動如練。畫中構(gòu)景,平遠開闊,布置簡潔。畫中筆法細秀,描物具體,尤其柳樹變化多姿,樹 葉絲絲勾出,又如煙動。其用墨以淡為宗,又濃淡相間,著色亦淡雅,更加烘托出了其境界的祥和安靜。         

宋代 山水畫欣賞(二) - 林中鳥 - 林中鳥的博客 歡迎朋友光臨

         芳春雨霽圖  南宋  馬麟  軸  絹本淺設(shè)色  縱27.5厘米橫41.6厘米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描繪荒野平溪,窠石疏林。枝上嫩葉初露,春意濃郁。遠方煙靄出沒,隱約可見。畫中怪石用山斧劈皴,老樹用嚴謹?shù)碾p鉤填墨法,樹葉用淡褐色點染。全圖用筆瘦硬勁峭,構(gòu)圖簡括,畫風學(xué)馬遠而又有自己的創(chuàng)新,為馬麟山水畫佳作。         

南宋畫家馬麟作品

        春山喬松圖  南宋 馬麟   美國大都會藝術(shù)博物館藏         

南宋畫家馬麟作品

         坐看云起    南宋 馬麟

畫面上一士者置仗斜臥于臨水岸邊,仰望遠處山間彌漫云起。此畫原為扇面,扇的另一面是題著兩句王維的詩:“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詩書畫的結(jié)合是中國古文化的一大特色,據(jù)說最初始于唐朝。       

宋代 山水畫欣賞(二) - 林中鳥 - 林中鳥的博客 歡迎朋友光臨

         夕陽秋色圖  南宋 馬麟 立軸絹本 水墨淡設(shè)色  縱51.3厘米橫26.6厘米日本根津美術(shù)館藏

這幅作品是其代表作。畫面著墨不多,且集中于下部,作者著意于秋色夕陽。遠山銜日,山石樹木籠罩在一片紫色云霧之中;近景水面上,四只燕子正低飛嬉戲。整個畫面雖用筆不多,但意趣橫溢。畫幅上部題“山含秋色近,燕渡夕陽遲。賜公主”,為宋理宗所書。             

[轉(zhuǎn)載]宋代山水畫欣賞

  秉燭夜游圖   馬麟

  朦朧的幽霧,伴隨著鵝黃的月光,輕輕地降臨人間。黝黑的短亭、長廊前,一朵朵猶如淡抹著胭脂、醉臥在綠沙中的海棠花們,深深地吸引著屋內(nèi)主人的目光。他喚來了仆人,點起了蠟燭;在燭光映襯下,他滿足地倚坐于亭內(nèi),望著這萬重綽約如仙的紅顏,看得都癡了。
  宋人愛花成癡的傻勁兒,是令人稱奇,也令人稱羨的。其中,又以素有“花中神仙”之稱的海棠,最令宋人鐘情、癡狂。海棠激發(fā)了宋人賞花的熱情,不僅不分 晴雨,也不分晝夜。古人燃燭夜賞芳華,或為牡丹,或為梅花;但能令宋人“只恐夜深花睡去,高燒銀燭照紅妝”的,卻獨獨只有-海棠。
  這幅作品幽雅而又富詩情。高突的短亭與低回的長廊,呈現(xiàn)了宋人園林建筑的典雅;庭園里遼繞的香霧,若隱若現(xiàn)的海棠,既破除了建筑的沉厚單調(diào),也引人萌 生置身仙境的遐想。畫家馬麟(活動于1195-1264),對于人物、花鳥、山水情態(tài),有著敏銳的觀察與刻劃的能力,是南宋了不起的宮庭畫家。這幅“秉燭 夜游圖”上有其名款,堪稱是他的存世名作了。
             

[轉(zhuǎn)載]宋代山水畫欣賞

巖關(guān)古寺  賈師古

  白日將盡,夕輝猶存,兩名瘦骨嶙峋、猶如螻蟻般的僧侶,背著經(jīng)擔,風塵仆仆地趕著路。前方山巖聳峙,山徑蜿蜒而上,在旗幡飄揚、青松遮蔭處,有一座古寺,應(yīng)該就是僧侶倆今晚歇腳的地方了。山徑盡頭,可見城關(guān)一隅;其后尚有遠山隱隱,彷佛預(yù)示了旅途的迢遙。
  山水畫的發(fā)展,到了南宋,無論是在構(gòu)圖意念或是筆墨技法上,已漸由力圖精準地寫實,轉(zhuǎn)而追求飄渺、迷蒙的詩境。在“巖關(guān)古寺”這類南宋所盛行的小景山 水里,就清楚反映了這微妙的轉(zhuǎn)變。例如畫中蔥郁的山巖林木與城關(guān)古寺,系以濃墨、短勁的用筆點簇而成,井然的次序中,仍明顯帶著些許寫實的意味。但就在畫 家將這片自然山林退移于畫幅一角,并將余留下的空間還諸無際的天地后,美感、詩情也就產(chǎn)生了。所謂“虛實相生,無畫處皆成妙境”正是如此!
  賈師古(活動于1131-1162)是南宋高宗時的畫院畫家。畫史記載他善畫人物,并未提及他也善畫山水。這幅“巖關(guān)古寺”不僅是他僅存的山水作品,在南宋小品中,也是幅杰出的代表佳作。
             

[轉(zhuǎn)載]宋代山水畫欣賞

松磴精廬  閻次平

  石磯滿布的江畔山巖,長松橫斜,密竹叢生。一座典雅的精舍(或書院),緊密地鑲嵌在這青山綠水之間。小徑由岸邊蜿蜒而上,岬角處兩張圓石小凳閑置于松下,風景優(yōu)美而寧靜。
  自古以來,無論是高僧還是文人、隱士,大多喜歡以山林作為他們修行、習業(yè)、陶冶性靈的地方。這是因為在山居的歲月里,人們不僅可以遠離塵世的紛擾,又 可以在山林湖澤間,過著恬適自在的生活。這幅描繪著古代禪林精舍(或書院)的“松磴精廬”里,或許是清晨的緣故,因此未見任何人影。但錯落有致的屋宇、羊 腸的小徑,緊密隨著地形順勢圍筑、游轉(zhuǎn),彷佛已成為山林的一部份。游息其間,可令人充份地享受浸潤于自然山林的樂趣。
  這幅“松磴精廬”的作者閻次平(活動于1119-1162),是南宋孝宗時優(yōu)異的畫院畫師。他出身繪畫世家,以善畫牧牛最為令人稱許,也善畫山水與人 物,這幅“松磴精廬”圖便是他難得的存世山水畫作。畫中筆法精細秀潤,對林木、屋宇描繪均甚為仔細,而虛實的強列對比,也益加使得畫面清曠得宜,是幅精謹 的南宋畫院作品。
          

[轉(zhuǎn)載]宋代山水畫欣賞

  月夜看潮  李嵩

  所謂“八月十八潮,壯觀天下無”,錢塘江因為有著奇特卓絕的江潮景觀,千百年來,每到中秋,總吸引無數(shù)游客爭睹此一奇景。這樣的觀潮風氣在宋代已相當盛行,尤其在夜晚,皓月當空,江潮那排山倒海、有若萬馬奔騰的氣勢,總令觀者屏息難忘。
  李嵩(活動于1190-1264)的這幅“月夜看潮”圖,所畫即南宋時臨安(今浙江杭州)中秋夜觀海潮的情形。高懸的明月下,浪潮卷涌成一直線地奔馳 而來;江畔華美的平臺閣樓上,隱約可見有人穿梭、呼指著。整個畫面沒有擁塞的車水馬龍、也沒有激情喧鬧的人海,取而代之的是遠山江帆、月影銀濤,一幕祥和 而又沒有紛擾的景致。
  李嵩任職于南宋畫院,以善畫花鳥、山水樓閣、農(nóng)村生活等見重于當時。這幅“月夜看潮”圖中,李嵩以極為細膩的情感與筆觸,描繪了精妙的樓閣與粼粼江濤,也寫出了蘇軾“寄語重門休上鑰,夜潮留向月中看”的詩情,是一幅情景精致的杰作。
             

[轉(zhuǎn)載]宋代山水畫欣賞

  江山萬里圖  趙芾 

  (公元12世紀)〔南宋〕芾亦作黻,京口(今江蘇鎮(zhèn) 江市)人,生卒年不詳。工畫人物、山水、窠石,南宋紹興(1131-1162)中居鎮(zhèn)江之北固,嘗畫金、焦兩山,江掀波浪,煙巒飄渺,筆墨遒勁,縱橫揮 灑,氣韻生動。明張丑謂其:“署名多不著姓,后人往往誤稱米芾?!眰魇雷髌酚小督饺f里圖》卷,紙本,墨筆,縱45.1cm,橫992.5cm,著重描寫 江山壯麗景色,氣勢雄偉,筆法學(xué)李唐而略縱逸,但仍未脫南宋院體畫之痕跡。卷末款署“趙黻作”三字,鈐“黻”朱文印,畫面有明代錢惟善、張寧、陸樹聲等詩 跋。             

[轉(zhuǎn)載]宋代山水畫欣賞

秋溪待渡圖

  清朗的空氣里,傳來欸乃的搖櫓聲與達達的足蹄聲:坡 岸上兩名荷擔的村夫在巨松下靜待劃駛而來的渡舟;另有主仆一行五人,正悠閑地在長橋上騎驢(或騾)漫行。長橋盡處,座落著一座溪澗環(huán)繞的華美莊院。氤氳的 煙嵐,將莊院、巒石、林木、長橋、溪澗巧妙地融為一體,交織出一幕安閑適意的景致。
  這幅“秋溪待渡”,以浸浴在水光林野之中的莊院風光為主景,中間穿插著載人渡水的船夫、待渡的村夫、以及橋上騎行的士人(或官員)等不同生活的情態(tài)。 畫幅中央的一葉扁舟及船夫,則點明了畫家欲以“待渡”為主題的用心。然由畫中枝葉茂密的林木,以及部份林木上的葉子尚明顯留有淡綠墨痕來看,寫的實為春景 而非秋景。
  在這幅“秋溪待渡”圖中,人物、屋宇均描繪得細膩精微,含蓄、蘊藉的筆墨設(shè)色,與許多北宋與南、北宋之交的山水畫大師,如關(guān)仝、郭熙、李唐等近似,因此,推測這幅山水小品佳作應(yīng)是一件北宋末的畫跡。
             

[轉(zhuǎn)載]宋代山水畫欣賞

  遠水揚帆

  青山數(shù)抹,遠浮天際。煙波浩渺的江面上,一陣勁風,將江邊突巖上樹葉茂密的大樹吹彎了身子,也將江上三艘客船直往江心推去。江畔一位白衣隱士,帶著琴童,正打算漫步到巖邊林蔭下的茅亭里。明朗的景境,流露著幾分閑適、暢快的朝氣。
  宋朝偏安江南,江南水鄉(xiāng)的杏花春雨,便逐漸取代華北的千巖萬壑,成為畫家描繪的主要對象。反映在作品里,除了云煙彌漫外,最大的特色,便是“水”的增加。在這幅“遠水揚帆”里,我們可以看出吸引隱士策杖前來的,除了遠山帆影外,也正是這一片映照山、天之影的江水。
  “遠水揚帆”圖上沒留下名款,畫中緊密的畫葉畫水的方法,和畫石頭的小斧劈皴法,都與南北宋之交李唐的名作“江山小景”相似。而左實右虛的半邊構(gòu)圖, 也是南宋常見的布局方式。隱士主仆倆身上寥寥廓廓的幾根線條,也屬南宋點景人物慣見的作風。這幅作品是一幅南宋表現(xiàn)江南水鄉(xiāng)之美的典型佳作。
             

[轉(zhuǎn)載]宋代山水畫欣賞

 柳塘釣隱

  新荷點點、綠意盈盈的山池上,一道長堤、小橋,逶迤地通往這處池畔幽居。屋宅周圍,掩映著如綠瀑般的垂柳。山池的這一頭,大、小水鴨兒們在水閣前悠游、鷺鷥在蘆葦間穿梭;山池的另一頭,則見幽居的主人,正倚著扁舟、伴著美酒,在煙波中留連。
  自北宋起,山水畫的面目,除了描繪北方嚴峻、荒漠的崇山峻嶺之外,也漸漸將花鳥融入山水,發(fā)展出表現(xiàn)溪塘汀渚虛曠之美的小景。這些作品由于筆風清麗, 畫幅較小,充滿詩意,后來也成為南宋山水畫中重要的表現(xiàn)形式。這幅“柳塘釣隱”以廣角取景,處處充滿生機,畫面明凈而開闊,展現(xiàn)了宋代小景山水的特色。游 息其間鴨鳧及鷺鷥,不僅為山池增添幾分野趣,更表明了畫中主人翁遠離塵俗、隱遁江湖的心意。
  “柳塘釣隱”沒有名款。全幅設(shè)色輕柔,在描繪點景人物、游禽水鳥、與柳樹荷葉等的細膩嚴謹筆觸中,仍保有樸質(zhì)的寫實之美。這與南宋常見的較為圓熟、硬勁、多轉(zhuǎn)折、波磔的筆觸稍有不同,推測這應(yīng)為一幅南宋前期,以花鳥作為點景的山水佳作。
             

[轉(zhuǎn)載]宋代山水畫欣賞

  柳塘呼犢

  清澈的小溪旁,楊柳垂蔭、青草茂密。一陣風來,將柳絮吹得猶如滿天紛飛的綠雪。樹下一名駝了背脊、衣衫襤履的老牧人,正瞇著眼、掩面佇著木杖打盹。牛喝足了水,迎著風,使盡全力,“哞-哞-”地叫著:像是要提醒老牧人,也像在呼喚頑皮、跑遠的小牛:該回家啰!
  如詩般的江南風光、如歌般的田園生活,不只令現(xiàn)今的都會人心生向往,也是許多的在朝為官的宋代士大夫們,對于“故鄉(xiāng)”最美好的記憶。當他們告老還鄉(xiāng) 時,最大的心愿之一,莫過于徜佯在這片青草地上,伴隨著自在悠閑的牛兒,作一名安閑平凡的牧人。正如一位北宋詩人所說的:“人生愿望無數(shù),能達成的又有多 少呢?我想,若能擁有百畝良田以及一只牛的陪伴,也就心滿意足了吧!”
  宋代偏安江南后,出現(xiàn)了許多像這樣以江南為背景的牧牛圖,也有不少兼善畫此一題材的名家,例如:李唐、李迪、閻次平等。畫牛在中國由來已久,但是唯有 南宋畫家最能兼融情景,寫盡人、牛的情態(tài)。清澈的小溪旁,楊柳垂蔭、青草茂密。一陣風來,將柳絮吹得猶如滿天紛飛的綠雪。樹下一名駝了背脊、衣衫襤履的老 牧人,正瞇著眼、掩面佇著木杖打盹。牛喝足了水,迎著風,使盡全力,“哞-哞-”地叫著:像是要提醒老牧人,也像在呼喚頑皮、跑遠的小牛:該回家啰!
  如詩般的江南風光、如歌般的田園生活,不只令現(xiàn)今的都會人心生向往,也是許多的在朝為官的宋代士大夫們,對于“故鄉(xiāng)”最美好的記憶。當他們告老還鄉(xiāng) 時,最大的心愿之一,莫過于徜佯在這片青草地上,伴隨著自在悠閑的牛兒,作一名安閑平凡的牧人。正如一位北宋詩人所說的:“人生愿望無數(shù),能達成的又有多 少呢?我想,若能擁有百畝良田以及一只牛的陪伴,也就心滿意足了吧!”
  宋代偏安江南后,出現(xiàn)了許多像這樣以江南為背景的牧牛圖,也有不少兼善畫此一題材的名家,例如:李唐、李迪、閻次平等。畫牛在中國由來已久,但是唯有 南宋畫家最能兼融情景,寫盡人、牛的情態(tài)。這幅“柳塘呼犢”圖,畫家以極細膩而又充滿變化的筆觸,寫出這幕風與柳樹、老牧人與牛之間的對話,是南宋牧牛圖 中絕妙的佳作。這幅“柳塘呼犢”圖,畫家以極細膩而又充滿變化的筆觸,寫出這幕風與柳樹、老牧人與牛之間的對話,是南宋牧牛圖中絕妙的佳作。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dǎo)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国产女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不卡| 国产内射一级一片内射高清| 大香蕉再在线大香蕉再在线| 狠色婷婷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国内尹人香蕉综合在线| 爱草草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国产三级黄片在线免费看| 欧美黑人黄色一区二区| 国产午夜精品美女露脸视频| 国产又粗又猛又大爽又黄同志| 日韩中文字幕在线不卡一区| 婷婷激情五月天丁香社区| 欧美乱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东京热电东京热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高清精品福利私拍| 青青操日老女人的穴穴|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亚洲专区| 国产精品久久精品毛片| 91人妻人澡人人爽人人精品| 日本不卡视频在线观看| 一区二区三区亚洲天堂| 性感少妇无套内射在线视频| 国产又粗又长又大的视频| 精品国产91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在线观看激情小视频 | 91亚洲国产成人久久| 国产又粗又猛又长又黄视频| 国产日韩欧美在线播放| 欧美日韩国产自拍亚洲| 老熟妇乱视频一区二区| 日本人妻中出在线观看| 欧美黑人巨大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亚洲精品在线播放| 免费午夜福利不卡片在线 视频| 男人和女人草逼免费视频| 儿媳妇的诱惑中文字幕| 国产在线日韩精品欧美| 成人免费视频免费观看| 久久精品免费视看国产成人| 国产亚洲成av人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