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骨骨刺--足跟痛】多見于中老年人。
偶爾拾得民間一方經(jīng)多年臨床實踐,確有奇效,可稱一絕。
[治法]活血化瘀,軟堅消腫。
[方藥]皂莢,老陳醋,白酒各250克。
[制法]先將皂莢置于砂鍋內(nèi),加水3000毫升,文火煎40分-50分鐘止,去渣約2000毫升,加入老陳醋再煎10分鐘后加入白酒即成。
[用法]首先溫水洗足后,將患足泡于已備好的皂莢液中,約30分鐘,每日2次,1周為1療程,病情較重者,可連續(xù)治療2-3個療程。
[療效]臨床實踐一般在1個療程后癥狀明顯減輕,10天至半月即可痊愈,病情嚴重者,只要堅持治療,便可徹底治愈。
[體會]祖國醫(yī)學認為本病是由于肝腎虛引起,肝主筋主骨,濕痰凝聚,阻于經(jīng)絡(luò),著于筋骨乃成。故取皂莢丬溫,溫通血脈,白酒助其逐痰搜風,以活血化瘀,醋酸入肝,軟堅以行血消腫,些氣味相得,散中兼行,故能治療骨刺。據(jù)《中醫(yī)大辭典》記載:“皂莢亦名皂角,辛溫有微毒,作用于粘膜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使其分泌增加,改善局部血液循環(huán),促進周圍組織的營養(yǎng)供給,從而增強新陳代謝,有助于溶解骨刺。
【足跟痛外用方--白忠仁】
【配方】當歸20克;川芎15克;乳香15克;沒藥15克;梔子15克。
【功效】活血化淤,通絡(luò)止痛。
【制法】上藥共研細面,備用。
【用法】將藥粉撒在白紙上,面積按腳跟大小,厚約0.5厘米,加熱敷于患處。
【足跟痛--跟骨骨質(zhì)增生】
【處方】 吳茱萸、五味子各10克
【用法】 藥研細末,置患足鞋墊后跟處鋪平,上蓋兩層軟布,穿著行走,日換藥1次
【療效】 用藥5天見效,有效率達100%
【內(nèi)服處方】 熟地25克,牛膝、木瓜、杜仲、枸杞、歸尾各9克,漢防己、炙甘草各6克,肉桂3克
【服法】 水煎,日1劑,服2次
【外洗處方】 皂角60克,人發(fā)16克
【用法】:藥用水煎,去渣取液,浸泡患處,日兩次,浸后用三棱針在患足后跟正中線,紅白肉際處扎2.6-3.3厘米深,捻轉(zhuǎn)留針30分鐘,日1次
【療效】:內(nèi)外兼治3-5天,有效率達100%
2、藥浸法治足跟痛:取蘇木、白附子、麻黃、當歸、川芎各30克,水煎浸洗腳部,同時用手搓揉足跟,以利藥液浸入肌膚。每次15分鐘,每日2次。
3、尿漬法治足跟痛:取較大的花崗石,煅燒后置于地,以童尿漬于上并立即將足跟部置于石上,任水汽蒸騰,切勿燙傷腳。無花崗石可用鐵塊代之。臨床常用芒硝飽和液與白酒調(diào)勻,取代童尿,亦效。
5、祁艾、烏梅法治足跟痛:取祁艾60克,烏梅10克,放入水中煎出藥汁,倒入盒內(nèi),再將燒磚燒紅放入藥液盆內(nèi),患足放于蒸汽上熏洗,并用衣物遮蓋,待藥冷至溫度適當后,將患足跟底部放于磚塊上乘熱下壓數(shù)分鐘(藥液可以反復使用),每日l~2次,連續(xù)7~10天為1個療程。
6、烏梅、醋法治足跟痛:取烏梅適量去核加入醋少許搗爛,再加入少許鹽,攪勻,涂敷在患足處,用紗布蓋好膠布固定。每天敷1次,連用一段時間,有效果。
7、川芎法治足跟痛:取川芎45克研成細末,分成3份,裝入小布袋內(nèi)縫好。將藥袋裝入鞋里,直接與患足痛處接觸,每次用l袋,3袋交替使用,換下藥袋曬干仍可用。
8、鮮蒼耳葉治足跟痛:取鮮蒼耳葉適量,搗爛敷患處,外用塑料薄膜覆蓋膠布固定,干后換藥,不拘數(shù)次,如有起泡,可按燙傷處理,愈后再繼續(xù)使用。注:一般5-6天見效,疼痛消失,骨增生存在但不發(fā)展。
9、夏枯草治足跟痛法:取夏枯草50克,用食醋1000毫升,浸泡2—4小時,然后煮沸15分鐘,先熏后冼患足30分鐘,每日1~3次,每劑可用2天。
10、仙人掌治足跟痛:取仙人掌適量,刮去其兩面毛刺,然后剖成兩半,用剖開的一面敷于患足痛處,外用膠布固定,敷12小時后再換半片,冬天可將剖開一面烘熱再敷患處,一般宜晚上敷,治療期間宜穿布底鞋,適量活動,使氣血經(jīng)脈暢通。
11、鮮川楝葉治療足跟痛:取鮮川楝葉30-60克,加紅糖適量,搗爛成膏狀,外敷患足跟,24小時后更換,一般用藥2-3次疼痛消失。
【足跟痛】:
透骨草、威靈仙、尋骨風、丹參、當歸、川芍、牛膝各30克,皂角刺、沒藥、玄胡、土鱉蟲、紅花各20克,加食醋2000毫升浸透后濃煎,濾取藥液,乘溫浸泡足跟半小時,并用力搓揉患處,早中晚各1次。每劑藥可反復加熱后使用2天。30天為1個療程。輕者1個療程即腫消痛止,重者堅持用藥2}3個療程內(nèi)疼痛逐漸緩解、消失、行走自如。
成功治療“腳跟痛”的秘方:
5)取五味子12克、乳香12克、牛膝20克、白酒適量。前三味共研細未,調(diào)拌白酒,外敷貼患處。
6)用白芍藥30克、懷牛膝15克、甘草10克、元茴3粒、白酒及醋各30--50毫升。前3味水煎取汁,分2次溫服,藥渣加元茴再煎,沸1--2分鐘后加入白酒及醋,趁熱熏洗患處,每日1劑,7日為1療程。一般1--2個療程即愈。
5:治大腳趾根部關(guān)節(jié)骨質(zhì)增生:用醋兩大碗(以便沒過腳面),一兩干黃花菜放醋里,用慢火煎熬至黃花菜漲開,用來燙腳,兩三次就好。
6:腳后跟痛:頭發(fā)一把,用布做成鞋墊,墊鞋內(nèi),半月愈
足跟痛藥包處方:當歸12g,紅花6g,三七6g,土鱉蟲6g,杜仲6g,制川烏6g,制草烏6g,絡(luò)石藤6g,透骨草6g,黨參9g,乳香9g,沒藥9g。
使用方法:將上述中藥碾碎合勻后用雙層紗布包裝,將藥包浸泡于白酒中2~3天備用。
使用的時候用微波爐熱幾分鐘,藥包出現(xiàn)蒸汽就可以了,然后將藥包放在疼痛的足跟處進行熱熨,但熱熨的時候需要注意不要燙傷皮膚。每個藥包可以重復使用,直到藥味不濃足跟痛200例,100%治愈
主治:足跟痛
配方:生白芍、炒白芍、生赤芍、炒赤芍、生甘草、炙甘草各30克。
嚴重者加玄胡30克,舌質(zhì)有瘀加川牛膝30克,舌苔白膩有濕加木瓜30克,年齡大、體弱加生地、熟地各15克。
水煎服,每日一劑。
本方具有養(yǎng)血祛瘀,緩急止痛之功。曾治療足跟痛患者200多例,用藥4-8天,全部治愈。
治療
足跟痛重癥- 玄胡索、生白芍、炒白芍、生赤芍、炒赤芍、生甘草、炙甘草各30克。上藥水煎3次,共取藥汁約1000毫升,分4次于晝夜溫服完。治療106例,服藥4~8劑全部治愈(王耀東等.河南中醫(yī)
泡腳,治足跟痛癥狀:
川烏15克,細辛10克,威靈仙30克,冰片3克,草烏15克,川芎30克,透骨草30克。共七味。
用法:水煎,溫泡洗(燙的人能忍受為佳,高血壓、糖尿病等人,用溫水),每日1~2次,每次30分鐘。
加減:風邪重者可酌加防風10、羌活16等;
寒邪重者可酌加附子30、肉桂10、小茴香16等;
濕邪重者可酌加蒼術(shù)16、薏苡仁16等;
瘀血重者可酌加丹參10、桃仁16、紅花8、乳香8、沒藥8等。
釋義:
本方川烏、草烏、威靈仙祛寒;川芎、透骨草,活血;細辛、冰片,止痛。
又方:用紅花20,艾草50,加5000ml水煎湯,已莫過腳面為準,溫燙水泡腳,泡兩次就好了。。
1.滋陰活血湯
[功能主治]功能補腎壯筋,活血止痛。主治足跟痛。
[處方組成]熟地30克、雞血藤30克、肉蓯蓉20克、牛膝15克、白芍15克、黃芪15克、黑杜仲12克、當歸12克、淫羊藿9克、紅花9克、毛姜9克、木香3克,水煎服。
[療程療效]治療20例,治療時間從5天-30天不等。結(jié)果治愈16例,好轉(zhuǎn)3例,無效1例。
[處方來源]豫鞏縣大峪溝煤礦職工醫(yī)院王振中
[處方備注]本病屬腎虛,兼有瘀血者為多,本方中熟地填骨髓,長肌肉,生精血,通血脈,益肝腎;黑杜仲、牛膝、淫羊霍入腎,強筋骨,補肝腎;雞血藤、當歸、白芍、紅花活血逐瘀止疼;毛姜接骨續(xù)筋,治跌打折損;黃芪扶正補氣;肉蓯蓉補精血;木香行氣止痛。(朱鋼)
2.三生散
[功能主治]功能溫化寒痰,燥濕散結(jié)。主治足跟痛。
[處方組成]生南星、生半夏、生草烏各等分,粉碎過篩,制成粉劑,裝瓶密封備用。應(yīng)用時用雞蛋清調(diào)配適量本方勻涂患處,每日換藥2次,1個月即可控制病情。或?qū)⒈痉竭m量滲于膏藥內(nèi)調(diào)勻,趁熱貼患處,外加繃帶固定,每5-7天換藥1次。
[療程療效]治療656例,總有效率為96.3%。
[處方來源]豫平頂山市新華區(qū)人民醫(yī)院海松筠。
[處方備注]本病系寒痰濕邪為患,擬以溫化寒痰、燥濕散結(jié)之法。三藥為二辛一苦,二溫一平,意在辛能散結(jié),溫能散寒,苦能燥濕,濕去則痰消,痰消則結(jié)開,結(jié)開氣血暢,疼痛自解矣。 (朱鋼)
3.消瘀止痛散
[功能主治]功能活血消瘀,通經(jīng)止痛。主治足跟痛。
[處方組成]當歸20克、川芎15克、乳香15克、沒藥15克、梔子15克,研末備用。用時將藥放在白紙上,藥粉面積按足跟大小,厚約0.5厘米,加熱后敷于患處。
[療程療效]治療跟骨骨刺所致足跟痛37例,結(jié)果全部痊愈。
[處方來源]中醫(yī)骨傷科函授學院白忠仁。
[處方備注]足跟痛一癥,有腎精不足而致,有瘀血阻絡(luò)而成,本方中當歸、川芎、乳香、沒藥均為活血消瘀、通經(jīng)活絡(luò)之藥;梔子一味,有涼血散瘀、消腫止痛之功效。諸藥合用,外敷患處,能起到活血消瘀、通經(jīng)止痛之功,故對由于瘀血阻絡(luò)所致的足跟痛,有滿意的療效。(朱鋼)
4.骨刺浸劑
[功能主治]功能軟堅散瘀,消炎止痛。主治足跟痛。
[處方組成]地鱉蟲40克、五靈脂30克、白芥子30克、制草烏30克、三棱30克、威靈仙60克、楮實子60克、馬鞭草60克、蘇木60克、海帶60克、皂角刺60克、蒲公英60克、延胡索60克、漢防已60克,上藥水煎達沸后3-5分鐘,加入食醋100毫升、鮮蔥100克,至溫后,患腳放入浸泡半小時至1小時,每天2次,每劑藥浸4次后,更換新藥,平均治療1-6次。
[療程療效]應(yīng)用33例,優(yōu)13例,良5例,可10例,無效6例。
[處方來源]上海市新港地段醫(yī)院朱長生。
[處方備注]方中以活血化瘀、軟堅散結(jié)、通絡(luò)止痛之藥組合而成,加上醋能軟堅引經(jīng),鮮蔥有散寒解表功效。諸藥合用,切中病機,故收效可較滿意。(朱鋼)
10. 茄子根500克,加水4000毫升,浸泡30分鐘,以文火煎30分鐘,先熏后洗患處,每次1小時(水溫下降后可再加熱)。每晚1次,10天為1療程。宋祿法
1:處方:牛膝、木瓜、透骨草、嫩桑枝、威靈仙、海藻、昆布各20克,紫蘇葉、制川草、草烏各15克,米醋200毫升。
用法:加水3000毫升,濃煎取液1500毫升,加入米醋,趁熱先熏洗患處,日洗2次,每次30分鐘,10天為一療程。
療效:熨洗一療程,疼痛消失而愈。
筆者采用自擬“五川靈仙湯”熏洗治療足跟痛百余例,屢用屢驗,一般用藥2周左右即可治愈。
藥物組成:川芎20克,川烏20克,川牛膝30克,川斷30克,川椒20克,威靈仙30克,木瓜20克,透骨草30克,雞血藤30克,元胡20克,乳香20克,沒藥20克,芒硝(另包)50克,食醋250毫升。
用法:將前12味藥加冷水3000毫升,浸泡1—2小時,煮沸30—40分鐘,倒入盆內(nèi),加芒硝、食醋攪勻。先用熱氣熏蒸患處,待水溫不燙時浸洗患足。水溫下降時可再加熱,每次熏洗時間不少于1小時,早晚各1次。1劑藥可用兩天。
方中川烏、川椒、威靈仙、透骨草、雞血藤祛風散寒,通經(jīng)活絡(luò);元胡、川芎、乳香、沒藥活血散瘀,行氣舒筋;木瓜、川斷、川牛膝補肝腎,強筋骨;芒硝軟堅散結(jié),消腫止痛;食醋含醋離子,有較強的滲透作用,可助活血化瘀,軟堅散結(jié)之力。諸藥水煎熏洗,藥物作用于局部,滲透肌膚,直達病所,促進氣血流通,改善局部血液運行,軟化骨刺,促進炎癥吸收,從而使癥狀緩解或消除
龍膽瀉肝湯加鹿角霜,黃芪治腳跟痛
杜仲研末敷于足跟可治足跟痛.
足跟痛醋蔥姜蒜療法
方1
【組成】五味子12 克、乳香12 克、牛膝20 克、白酒適量。
【用法】前三味共研細未,調(diào)拌白酒,外敷貼患處。
【主治】骨刺足痛。
方2
【組成】白芷、白木、防風各10 克,食醋100 毫升。
【用法】取棉布1 塊,將上藥包起,放清水內(nèi)浸泡10 分鐘,另取磚頭1
塊,在平面上拓出1 凹窩,放爐火中燒紅,離火源后向磚內(nèi)的凹窩內(nèi)倒食醋
100 毫升,再把藥袋放在醋磚上,隨即將患足底部踏在藥袋上約20 分鐘即可。
每日1 劑,連用3~5 劑。
【主治】足跟底軟組織傷或跟骨骨刺。
方3
【組成】威靈仙5~10 克(搗碎)、陳醋適量。
【用法】調(diào)成膏狀,備用。先將患足浸泡熱水中5~10 分鐘,擦干后將
藥膏敷于足跟,外用布繃帶包扎。晚上休息時,可將患足放在熱水袋上熱敷。
每2 天換藥1 次。
【主治】跟痛癥。
【說明】個別足跟紅痛的患者配以抗生素治療,效果更佳。局部潰破者
不可使用。使用時用威靈仙效果為佳。
方4
【組成】白芍藥30 克、懷牛膝15 克、甘草10 克、元茴3 粒、白酒及醋
各30~50 毫升。
【用法】前3 味水煎取汁,分2 次溫服,藥渣加元茴再煎,沸1~2 分鐘
后加入白酒及醋,趁熱熏洗患處,每日1 劑,7 日為1 療程。一般1~2 個療
程即愈。
【主治】足跟疼痛。
方6
【組成】肥豬肉,酒適量。
【用法】肥豬肉切片,蘸熱酒敷患處。
【主治】足跟痛。
足跟痛--經(jīng)藥理學研究證實:生南星、生半夏、生草烏這3種中藥有鎮(zhèn)靜止痛、解毒消腫之作用。該方法使用方便,配制方法簡單,患者易接受,且價格低廉,療效可靠,沒有明顯副作用,值得推廣應(yīng)用。
[治法]:溫經(jīng)通絡(luò),活血化瘀,強壯筋骨
[藥方]:熟地15 補骨脂18 當歸15 丹參18 川斷15 川芎12 獨活12 威靈仙18 牛膝12 杜仲12 黃芪24
[外洗方]:(忌服)生川烏10 生草烏10 川芎15 三棱15 乳香12 沒藥15 牛膝15?
[方解]:中醫(yī)認為本病病因是肝腎不足,經(jīng)脈痹阻,瘀血阻滯。方中熟地、當歸、補骨脂滋補肝腎,壯骨柔筋;黃芪、白芍、丹參、川斷、三七益氣活血,通絡(luò)止痛;威靈仙、川芎、獨活溫經(jīng)通絡(luò),活血化瘀;牛膝擅長通經(jīng)絡(luò),強壯筋骨,活血止痛,引藥下行。
活血補腎、通絡(luò)定痛法。藥用熟地、雞血藤各30克,當歸、牛膝、地龍、丹參后入各15克,透骨草、威靈仙、木瓜各12克,皂角刺、穿山甲 先煎、三七末 沖服各9克。每天1劑,水煎3次,兌酒少許,分3次服。15天為1療程,直至局部體征及伴隨癥狀消失。治療期間,應(yīng)加強足部防寒保暖,減少活動,避免負重。婦女月經(jīng)期及孕婦禁服本方。
外涂法 以活血散淤、消腫止痛為主。將川烏、草烏各10克 ,姜活、當歸、沒藥、紅花、血竭、赤芍、細卒各 20克,研極細末浸泡兩次。第一次加80%酒精500毫升浸3天,過濾,第二次加酒精750毫升浸4天,過濾;兩次藥液合并,靜置1天后,再濾取藥液,貯瓶密封備用。每次取藥液直接涂于疼痛處,并反復按摩足跟部半小時,每天3-5次。3周為1療程,至腫消痛止,行走自如。
浸洗法 以溫經(jīng)通絡(luò)、軟堅消腫、活血鎮(zhèn)痛為原則。取老桑枝、尋骨風、透骨草、海桐皮、姜黃、牛膝、威靈仙各30 克,川芎、桂枝各20克,用1500毫升食醋浸3小時后,煮沸,棄渣濾液,加入米酒100毫升,乘熱先熏、后洗、再浸泡足跟,同時用力搓揉患處20分鐘,每天3次,每劑藥可連用兩天。20天為1個療程,治愈為止。
足跟痛
方1: 荊芥穗、防風、透骨草、蟬蛻、川椒、乳香、僵蠶各3克。
用法:共研細末,裝入薄布袋中,縫在襪子后跟處,晝夜穿著。
療效:連續(xù)穿著藥袋15天,可愈。
方2: 生姜、香油各適量。
用法:將生姜切片,蘸油涂擦患處,日2次,第3次將生姜搗爛,涂敷患處,膠布固定。
療效:用藥3天見效。
方3: 何首烏、尋骨風、赤芍、雞血藤各15克,陳醋50毫升。
用法:共研細末,加醋調(diào)成糊狀,外敷患處,紗布包扎,再將磚燒熱,將患足置磚上熱敷30分鐘,日1次,7次1療程。
療效:2療程可愈。
跟骨骨刺--臨床經(jīng)驗方,我治了很多病人,療效不錯.
大黃30G 黃柏30G 威靈仙30G 獨活30G 牛膝30G 透骨草30G 芒硝50G 山西陳醋250ML
用法:將上前6味藥用紗布包好,家冷水3000ML煎開30分鐘去出藥包,把藥液倒入盆內(nèi),加入芒硝和醋攪勻.用毛巾蘸藥水交替熱敷痛處,待水溫適當,將患足浸入盆內(nèi)浸洗,水溫下降可加溫再洗.,沒次洗約一小時.每日1-2次.次日熏洗仍用原藥液加熱,沒劑可洗3-4天.
此方功能:活血祛瘀,軟堅散結(jié),消炎退腫.
組方:威靈仙、透骨草、獨活各30克,雞血藤60克,玄胡、白芍、川牛膝、乳香、沒藥各20克,芒硝(另包)50克,食醋250毫升。
用法:將前九味藥物放鍋內(nèi),加冷水3000毫升左右,浸泡1小時,煎沸約半小時,然后過濾取汁,倒入盆內(nèi),加入芒硝、食醋攪勻。先用熱氣熏蒸,待水溫不燙時,將患足浸入盆內(nèi)。若水溫下降可再加溫。每次熏洗1小時左右。每日2次。每劑藥可連用2天。每次熏洗前需將藥液加熱。
方法:取五加皮10克、芒硝19克、?川椒10克、老蔥3根,煎熏泡足。每日1—2次,每次30分鐘?;蛉£惔?斤,加熱至足部可以忍受的溫度,每日浸泡40—60分鐘,冷卻后再次加熱。一般浸泡10-15天,足跟痛即可逐漸減輕。
取位:雙足 操作方法:取透骨草30克、尋骨風30克、獨活15克、乳香10克、沒藥10克、血竭10克、老鸛草30克、青蒿20克,水煎湯洗雙足。每天2次。
中藥浴足對足跟痛也有一定的輔助作用。
足跟骨刺痛
川芎散
[藥物] 川芎 45 克。 將川芎研成細末,分裝在用薄布縫成的布袋里,每布袋裝藥末 15 克。將藥袋放在鞋里,直接與痛處接觸,每次用藥 1 袋,每天換藥 1 次。 3 個藥袋交替使用,換下的藥袋曬干后仍可再用。 此方治療足跟骨刺痛 75 例,全部有效,一般用藥 7 天后疼痛 減輕, 20 天后疼痛消失。 [來源]劉彥文,四川中醫(yī)
川烏散
[藥物]生川烏 30 克。 此為 1 足跟用量。將川烏研細末加白酒(以糧食酒為好)調(diào)成 糊狀。晚上睡覺前用溫水將腳洗凈,把藥平攤足跟疼痛處,外以塑料紙包好, 用藥期間不作劇烈活動。病去即止,不可久用。 治療足跟骨刺痛,每次用藥一整天,一般連續(xù)用藥 2~3 次。疼痛即可消失。 [來源]朱修渠,山東中醫(yī)雜志 。2.白芷、白芥子、川芎,以3:1:1的比例研末配好。取適量與醋調(diào)成稠膏狀,敷于洗凈的足跟患處,外以傷濕止痛膏覆蓋。3天換藥一次,一般用藥1~2次即可見效。此方對由骨質(zhì)增生引起的足跟腫脹疼痛,有明顯的消腫止痛效果。
3.透骨草、尋骨風、老鸛草各30克,黃花蒿20克,獨活15克,乳香、沒藥、血竭各10克。水煎,趁熱洗足,每日兩次,每次10~15分鐘,7~10天為一療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