撲熱息痛導致兒童哮喘! 撲熱息痛又名對乙酰氨基酚,很多感冒藥中均含有撲熱息痛。 新西蘭科學家對全球31個國家約20.5萬兒童進行了調查分析。 研究發(fā)現(xiàn),1歲前經(jīng)常服用撲熱息痛,6歲~7歲時患哮喘的風險增加46%;服藥越多,風險越高。 除哮喘之外,兒童患濕疹、過敏性鼻炎的風險也會增加。 原來,撲熱息痛通過抑制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中前列腺素的合成來發(fā)揮作用,而前列腺素又是激發(fā)哮喘的重要因素。 專家稱,“只有在高燒不退的情況下,才能給孩子使用這類藥物,而且用藥必須遵醫(yī)囑,劑量上要格外注意?!?/p> 美國FDA警告停用大劑量撲熱息痛 2014年初,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發(fā)布警告稱,醫(yī)生應停止開出大劑量對乙酰氨基酚(撲熱息痛)的片劑、膠囊或其他劑型的處方。 FDA規(guī)定,在無其他藥物、無酒精干擾的情況下,對乙酰氨基酚的安全劑量為成人口服每次300mg~600mg,最大日劑量不超過4000mg。 多種非處方藥都含有對乙酰氨基酚這一成分,在不注意的情況下多種藥物疊加使用也可導致對乙酰氨基酚服用過量。 然而截至目前,一些非處方產(chǎn)品中對乙酰氨基酚含量超過325mg,有些甚至高達625mg。消費者在購買、服用時應格外注意,因為服用過量乙酰氨基酚將會帶來“慘重損失”。 研究發(fā)現(xiàn),與未服用撲熱息痛的患者相比,服用該藥的患者死亡率增加,而且隨著劑量增加,死亡風險也增加。此外,服用撲熱息痛還會增加心血管、胃腸、腎臟不良事件的發(fā)生風險。 撲熱息痛成自殺手段 在許多國家,撲熱息痛藥物中毒是一種常見的自殺和自殘的手段;過量服用藥物所造成的肝毒性會導致用藥者意外死亡、肝中毒、肝移植。在送往醫(yī)院救治的患者中,很多是一時沖動或是家中存儲的這類藥物疊加使用而造成了過量使用撲熱息痛。 在英國,1998年9月英國政府就立法,限制撲熱息痛的出售包裝規(guī)格,藥店銷售最多32片,非藥房銷售最多16片。英國牛津大學的科學家對這一政策進行了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這項法案的確能減少人群用藥過量而導致的死亡。與限制包裝法規(guī)頒布前相比,英格蘭和威爾士地區(qū)每季度平均減少了17例撲熱息痛導致的死亡。因使用撲熱息痛引起肝毒性而接受肝移植的人數(shù),每季度也減少了11例。 注意家里的感冒藥,警惕疊加使用帶來的肝損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