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yǎng)陰利咽湯 【來源】張贊臣,《名醫(yī)治驗良方》 【組成】大白芍9克,川百合、南沙參、北沙參各10克,天花粉9克,白桔梗4.5克,生甘草2.5克,嫩射干4.5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日服3次。 【功用】滋養(yǎng)肺胃、清熱利咽。 【方解】咽喉是肺胃之門戶,肺胃陰虛往往引起喉痹,出現(xiàn)咽部異物梗阻感,咽紅干燥作痛、音啞等證候,乃是陰虛喉痹,亦即現(xiàn)代醫(yī)學所謂“慢性咽喉炎”相近似的主要臨床表現(xiàn)。 故方中以南北沙參、川百合、天花粉滋養(yǎng)肺胃陰液,故為主藥。 而桔梗、甘草、射干乃治咽喉部位之要藥以清熱、利咽。 方中白芍一味,雖不入肺胃二經(jīng),而其味苦酸,與甘潤之品相配,可增加斂陰養(yǎng)津之力。 此外,治療陰虛喉痹,要避免使用辛燥傷陰、耗津之品,益氣不可升陽,健脾不用溫燥,這對素體陰虛者,尤應注意,故用藥總在甘寒清潤、酸甘斂陰、養(yǎng)胃生津的范圍,以緩緩圖功。 【主治】陰虛喉痹(慢性咽喉炎)。 【加減】如喉頭無痰,而音啞者,加玉蝴蝶、鳳凰衣、藏青果潤肺開音。 頭暈目眩者,加穞豆衣、嫩鉤藤、杭菊花以平肝益陰。 兩目紅絲纏繞者,加粉丹皮、杭菊花涼肝明目。 失眠者,酌加炙遠志、淮小麥、合歡花、忘憂草,養(yǎng)心安神。 胸悶者,加廣郁金、麩炒枳殼、野薔薇花理氣解郁開胸。 痰黏喉頭,加川貝粉、地枯蘿以清化痰熱。 納少腹痛者,加廣木香、土炒白術、臺烏藥理氣健脾和中。 腎虛遺尿者,加益智仁、制首烏、山萸肉益腎養(yǎng)陰。 大便干燥者,選加瓜蔞仁、制首烏、桑椹子滋陰潤腸通便。 咽部嫩紅、赤脈紋粗而色紅者,加粉丹皮、赤芍、清熱涼血,并配制 珠黃青吹口散: 珍珠、牛黃、薄荷葉、尿浸石膏(煅、水飛),人中白(水飛)、老月石、天竹黃、川黃連、西瓜霜、冰片、飛青黛、生甘草,諸藥適量,共研極細末,備用。吹喉。 咽底壁結節(jié)色淡而肥厚者,加生苡仁、茯苓、澤瀉等淡滲利濕。 對陰虛喉痹恢復期患者,常用珠兒參、白桔梗、生甘草、嫩射干等藥適量,以開水泡代茶常飲之,以鞏固其療效。 【療效】多年使用、治驗甚多、療效顯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