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仄的變格】 關(guān)于七言律詩、絕句的平仄,前人有個(gè)口訣,說的是: “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p> 意思是說,在七字句中,第一、第三、第五字的平仄可以不拘,第二、第四、第六字的平仄必須分別清楚,該平的不能仄,該仄的不能平。由此類推,在五字句中,應(yīng)該是“一三不論,二四分明”。這個(gè)口訣是不全面的,引起許多人的誤解。在本講里,我們討論“一三五不論”的問題。 前面講過,五言絕句、五言律詩,七言絕句、七言律詩都有四個(gè)句型,即: (一)平仄腳 五言:(仄)仄平平仄,七言:(平)平(仄)仄平平仄; (二)仄仄腳 五言:(平)平平仄仄,七言:(仄)仄(平)平平仄仄; (三)平平腳 五言:(仄)仄仄平平,七言:(平)平(仄)仄仄平平; (四)仄平腳 五言:平平仄仄平,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 這四個(gè)句型有不同情況,四種句型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的平仄以論為常格,不論是變格;第四種(仄平腳)句型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必須用平聲,否則叫做犯孤平。(孤平是舊術(shù)語,指七字句“仄仄仄平仄仄平”。除韻腳外只有一個(gè)平聲字,所以叫孤平??婆e時(shí)代,試帖犯孤平算不及格。) 下面分別舉例說明四種句型的平仄變格: (一)平仄腳句型 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以平聲為正格,仄聲為變格。例如: 《送友人》—李白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一”字“自”字宜平而仄)這種變格相當(dāng)少見。如果出現(xiàn)的話,往往在下句同一位置上用一個(gè)平聲字作為補(bǔ)償,后面【拗救】有講到。 (二)仄仄腳句型 五言第三、七言第五字,以平聲為正格,仄聲是變格。例如: 《次北固山下》—王灣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fēng)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xiāng)書何處達(dá)?歸雁洛陽邊。 (“兩”宜平而仄) 《八陣圖》—杜甫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 江流“石”不轉(zhuǎn),遺恨失吞吳。 (“石”宜平而仄) 《詠懷古跡》—杜甫 搖落深知宋玉悲,風(fēng)流儒雅亦吾師。 悵望千秋“一”灑淚,蕭條異代不同時(shí)。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臺(tái)豈夢(mèng)思。 最是楚宮俱泯滅,舟人指點(diǎn)到今疑。 (“一”宜平而仄) 這種變格相當(dāng)常見,但有一個(gè)條件,就是五言第一字必平,七言第三字必平。 (三)平平腳句型 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原則上要用仄聲,用平聲的是罕見的例外。例如: 《終南望余雪》—祖詠 終南陰嶺秀,積雪“浮”云端。 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 (“浮”字宜仄而平。這首詩如果認(rèn)為是古絕,就沒有變格的問題,后面會(huì)講到。) 《錦瑟》—李商隱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mèng)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lán)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dāng)時(shí)已惘然。 (“思”宜仄而平,思字有平去聲兩讀,這里思當(dāng)平聲講,按去聲講就沒有變格的問題。) (四)仄平腳句型 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以仄聲為正格,平聲是變格。例如: 《谷口書齋寄楊補(bǔ)闕》—錢起 泉壑帶茅茨,云霞“生”薜帷。 竹憐新雨后,山愛夕陽時(shí)。 閑鷺棲常早,秋花落更遲。 家童掃蘿徑,昨與故人期。 (“生”字宜仄而平) 《登樓》—杜甫 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 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云變古今。 北極朝庭終不改,西山寇盜莫相侵。 可憐后主還祠廟,日暮聊為“梁”父吟。 (“傷”字、“梁”字宜仄而平) 在四個(gè)句型中,這種變格最為常見。 在上述四種平仄變格之外,還有一種特定的變格,那就是把仄仄腳句型,五言第三四兩個(gè)字平仄對(duì)調(diào),七言第五六字平仄對(duì)調(diào),即五言成為平平“仄”平”仄,七言成為(仄)仄平平“仄”平”仄。例如: 見于第一句者: 《天末懷李白》—杜甫 涼風(fēng)“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鴻雁幾時(shí)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達(dá),魑魅喜人過。 應(yīng)共冤魂語,投詩贈(zèng)汨羅。 《詠懷古跡》—杜甫 蜀主征吳“幸“三”峽,崩年亦在永安宮。 翠華想像空山里,玉殿虛無野寺中。 古廟杉松巢水鶴,歲時(shí)伏臘走村翁。 武侯祠屋常鄰近,一體君臣祭祀同。 見于第一、第五句者: 《過故人莊》—孟浩然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chǎng)”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見于第三句者: 《秋興》—杜甫 蓬萊宮闕對(duì)南山,承露金莖霄漢間。 西望瑤池“降“王”母,東來紫氣滿函關(guān)。 云移雉尾開宮扇,日繞龍鱗識(shí)圣顏。 一臥滄江驚歲晚,幾回青瑣點(diǎn)朝班。 見于第三第七句者: 《夜泊牛渚懷古》—李白 牛渚西江夜,青天無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憶謝將軍。 余亦能高詠,斯人不可聞。 明朝”掛“帆”席。楓葉落紛紛。 見于第五句者: 《詠懷古跡》—杜甫 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遺像肅清高。 三分割據(jù)紆籌策,萬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 運(yùn)移漢祚終難復(fù),志決身殲軍務(wù)勞。 這種變格,律詩以出現(xiàn)于第七句為常(絕句出現(xiàn)于第三句),一直沿用到現(xiàn)代。例如: 《渡荊門送別》—李白 渡遠(yuǎn)荊門外,來從楚國游。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云生結(jié)海樓。 仍憐“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 《漢江臨眺》—王維 楚塞三湘接,荊門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 郡邑浮前浦,波瀾動(dòng)遠(yuǎn)空。 襄陽“好“風(fēng)”日,留醉與山翁。 《無題》—李商隱 重幃深下莫愁堂,臥后清宵細(xì)細(xì)長。 神女生涯原是夢(mèng),小姑居處本無郎。 風(fēng)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誰教桂葉香。 直道相思“了“無”益,未妨惆悵是清狂。 《江南逢李龜年》—杜甫 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fēng)”景,落花時(shí)節(jié)又逢君。 《寄令狐郎中》—李商隱 嵩云秦樹久離居,雙鯉迢迢一紙筆。 休問梁園“舊“賓”客,茂陵秋雨病相如。 《金谷園》—杜牧 繁華事散逐香塵,流水無情草自春。 日暮東風(fēng)“怨“啼”鳥,落花猶似墜樓人。 這種特定的變格和上述仄仄腳的變格,有一個(gè)條件,就是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必須用平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