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經的背俞穴,可以治療五臟六腑的疾病,每一個穴位都值得我們深入思考,反復嘗試。不止是背俞穴,下面的穴位也是非常重要的膀胱經上的穴位,下面的介紹都是以針灸為主,專業(yè)人士可以參考,非專業(yè)人士可以用按摩艾灸也有保健作用。 27.承扶 (BL 36) 【定位】 臀橫紋的中點(見圖2-36)。 【主治】 ①腰骶臀股部疼痛;②痔疾。 【體會】 直刺 l~2寸。承扶在臀大肌下緣,是個治療坐骨神經痛的常用穴位,布有股后皮神經,深層為坐骨神經。深刺很容易誘發(fā)經絡感傳。向這樣在神經主干附近的穴位,如果針刺時出現(xiàn)了明顯感傳,建議還是不要接電針,不然患者不但無法承受,而且還容易造成神經損傷。 圖2-36 28.委陽 (BL 39) 三焦下合穴 【定位】 腘橫紋外側端,當股二頭肌腱的內側(見圖2-36)。 【主治】 ①腹?jié)M,小便不利;②腰脊強痛,腿足攣痛。 【體會】 直刺 l~1.5寸。委陽是三焦下合穴,可以治療小便不利,腹脹等。我很少用到它,即使用到也是用來治療膝關節(jié)炎。 29.委中 (BL 40) 合穴;膀胱下合穴 【定位】 腘橫紋中點,當股二頭肌腱與半腱肌肌腱的中間(見圖2-36)。 【主治】 ①腰背痛,下肢痿痹;②腹痛,急性吐瀉;③小便不利,遺尿;④丹毒。 【體會】 直刺 l~1.5寸,“腰背委中求”,這句話說明了委中穴的第一主治。委中治療腰痛可以針刺,但更多的是用三棱針點刺腘靜脈出血,尤其是急性腰扭傷。委中穴皮下有股腘靜脈,深層內側為腘靜脈,最深層為腘動脈還有股后皮神經、脛神經。針刺不宜過快、過強、過深,以免損傷血管和神經。 30.膏肓 (BL 43) 【定位】 第4胸椎棘突下,旁開3寸(見圖2-36)。 【主治】 ①咳嗽,氣喘,肺癆;②肩胛痛;③虛勞諸疾。 【體會】 斜刺0.5~0.8寸。 膏肓穴在肩胛骨脊柱緣,有斜方肌、菱形肌,深層為髂肋肌,所以這個位置很容易出現(xiàn)肌肉勞損引起的疼痛。針刺可以斜向下刺,注意不要過深以免引起氣胸。膏肓穴更多用于治療咳喘等呼吸系統(tǒng)相關疾病,前面講了三伏貼就是選了這個穴位,治療咳嗽、氣喘、肺結核的話可以用灸法。還治療身體正氣不足,虛勞多病。這個穴位看名字就可與“病入膏肓”這句成語相聯(lián)系,所以對一些病程日久、久治不愈的虛勞性疾病,也可以用艾灸膏肓穴來治療. 31.秩邊 (BL 54) 【定位】 第4骶椎棘突下,旁開3寸(見圖2-37)。 【主治】 ①腰骶痛,下肢痿痹;②小便不利,便秘,痔疾。 【體會】 直刺1.5~2寸。秩邊穴是治療坐骨神經痛的常用穴位,我在臨床上最喜歡針刺秩邊和環(huán)跳穴,接電針治療腰腿痛。也有深刺秩邊治療小便不利和便秘的報道。 圖2-37 32.承筋 (BL 56) 【定位】 合陽穴與承山穴連線的中點,腓腸肌肌腹中央(見圖2-38)。 【主治】 ①腰腿拘急、疼痛;②痔疾。 【體會】 直刺 l~1.5寸。承山和承筋兩個穴位治療范圍差不多,前面說了承扶治療痔瘡、孔最治療痔瘡,其實承山承筋治療痔瘡更多見,當然承山承筋治療腰腿痛是它們的第一主治,還有就是腓腸肌痙攣,俗稱“小腿抽筋”??赡懿簧偃俗约憾汲榻钸^,人為什么會抽筋呢?在中醫(yī)認為引起腿腳抽筋根本原因不過是三種:一是血和津液滋養(yǎng)不足;二是寒冷刺激;三是外力影響。西醫(yī)認為抽筋的常見原因有:①疲勞、休息不足導致局部酸性代謝產物堆積,可引起抽筋。如劇烈運動時,肌肉連續(xù)收縮過快,走路或運動時間過長,使下肢過度疲勞,可使乳酸堆積,導致抽筋;②睡眠休息過多過長,血液循環(huán)減慢,使二氧化碳堆積等。③出汗過多。運動時間長.運動量大,出汗多,又沒有及時補充鹽分,體內液體和電解質大量丟失出現(xiàn)抽筋。④缺鈣。在肌肉收縮過程中,鈣離子起著重要作用。當血液中鈣離子濃度太低時,肌肉容易興奮而痙攣。青少年生長發(fā)育迅速,很容易缺鈣,因此就常發(fā)生腿部抽筋。老年婦女雌激素下降,骨質疏松,都會使血鈣水平過低而容易出現(xiàn)痙攣。某些慢性疾病,容易引起低鈣血癥,也會引起抽筋。⑤睡眠姿勢不好,如長時間仰臥,使被子壓在腳面,引起抽筋。⑥寒冷刺激。如冬天在寒冷的環(huán)境中鍛煉,準備活動不充分;夏天游泳水溫較低,都容易引起腿抽筋。晚上睡覺沒蓋好被子,小腿肌肉受寒冷刺激出現(xiàn)抽筋。承山和承筋穴是治療腓腸肌痙攣的必選穴位。 33.承山 (BL 57) 【定位】 腓腸肌兩肌腹之間凹陷的頂端處,約在委中穴與昆侖穴之間中點(見圖2-38)。 【主治】 ①腰腿拘急、疼痛;②痔疾,便秘。 【體會】 直刺1~2寸。雖然主治相同,承山穴比承筋穴更常用,一個原因是承山穴更容易定位,剛好在兩筋中間的凹陷處,第二個原因是針感更強。所以承山要注意不要太強刺激,尤其是已經有明顯針感了。前面說了承山穴承筋穴是治療小腿痙攣的必選穴位,那么是按摩好還是針刺好呢?如果是正在發(fā)生小腿痙攣,還是按摩為好,就像治療足球場上運動員抽筋一樣,先伸直小腿板腳尖,牽拉腓腸肌,緩解后拿捏腓腸肌,等到肌肉放松下來,然后再點按承山穴、承筋穴,如果不是正在發(fā)作,只是這段時間老犯,那針刺更加有效。直刺得氣后,接低頻電針,可以有效的控制和減少腓腸肌痙攣的發(fā)生。 圖2-38 34.昆侖 (BL 60) 經穴 【定位】 外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見圖2-38)。 【主治】 ①后頭痛,項強,腰骶疼痛,足踝腫痛;②滯產。 【體會】 直刺0.5~0.8寸。 孕婦禁用,經期慎用。教材上寫了昆侖穴孕婦禁用,我也沒有查到文獻,但是據(jù)報道,在產程中經針刺昆侖穴可減輕產婦分娩疼痛,是具有可行性的無痛分娩方法。將來大家可以試試看,按摩或者針刺昆侖穴能否加快分娩減輕疼痛。另外昆侖治療后頭痛和頸椎病效果良好。昆侖穴和太溪穴內外相對,對治療腰骶部疼痛,兩個穴可以同時使用。 35.申脈 (BL 62) 八脈交會穴(通于陽蹺脈) 【定位】 外踝直下方凹陷中(見圖2-38)。 【主治】 ①頭痛,眩暈;②癲狂癇,失眠;③腰腿酸痛。 【體會】 直刺0.3~0.5寸。申脈穴是八脈交會穴,通陽蹺脈,最大的作用是治療癲癇,這個穴位我體會過,和照海穴等配伍,治療小兒癲癇作用還是挺明顯的。當然,也可以治療局部疾病,踝關節(jié)扭傷時,申脈穴是常見的壓痛點,所以經常用申脈穴來治療局部韌帶扭傷。 36.至陰 (BL 67) 井穴 【定位】 足小趾外側趾甲角旁0.1寸(見圖2-38)。 【主治】 ①胎位不正,滯產;②頭痛,目痛,鼻塞,鼻衄。 【體會】 淺刺0.1寸。 胎位不正用灸法。前面說了,井穴都可以治療頭面五官疾病,至陰穴也不例外。另外,至陰穴還有個很特殊的用法,治療胎位不正。我自己沒有用過,但是這個用法臨床報道不少,應該可以嘗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