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李長空,本名李家慶,1971年11月出生,四川三臺人,中國文藝評論家協(xié)會、中國詩歌學會、四川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著作出版詩文集十余種。 (本文由作者授權發(fā)布,未經(jīng)許可,不得轉(zhuǎn)載) 如果把京杭大運河2500多年的歷史當做一部書的話,每翻開一頁,都可見到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偉大創(chuàng)造力。 大運河領先于世界的古代水利航運工程技術、豐富的歷史文化遺存、孕育的一座座璀璨明珠般的名城古鎮(zhèn)、中華民族文化身份的象征和成功入選《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都決定了其是一部聞名世界的線裝書。 沿著這部線裝書一路往后翻,你首先聽到的是鐵馬金戈的廝殺聲。春秋末期,統(tǒng)治長江下游一帶的吳王夫差,在攻克楚國、越國之后,為了北伐齊國,爭奪中原霸主地位,他調(diào)集民夫開鑿了自揚州經(jīng)射陽湖到淮安入淮河的“邗溝”運河,此后在泰安打敗齊國。至戰(zhàn)國時代,先民們又先后開鑿了大溝和鴻溝,從此把江、淮、河、濟四水溝通起來。翻閱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章節(jié),每一個章節(jié)都是恢弘大氣、跌宕起伏的章回小說,既可獨立成章,又與前后章節(jié)血脈相連。 接著往后翻,你會看見秦始皇在嘉興境內(nèi)開鑿的河道,也奠定了以后江南運河的走向。據(jù)《越絕書》記載,秦始皇從嘉興“治陵水道,到錢塘越地,通浙江”,運河及運河文化由此衍生。公元七世紀初,隋煬帝遷都洛陽。為了使長江三角洲地區(qū)的豐富物資運往洛陽,隋煬帝于公元603年下令開鑿從洛陽經(jīng)山東臨清至北京通州長約1000公里的“永濟渠”,又于公元605年下令開鑿洛陽到江蘇淮安約1000公里長的“通濟渠”,直接溝通黃河與淮河的交通,并改造邗溝和江南運河;此后又開鑿永濟渠,北通涿郡,連同公元584年開鑿的廣通渠,形成多枝形運河系統(tǒng)。再于公元610年開鑿江蘇鎮(zhèn)江至浙江杭州長約400公里的“江南運河”,同時對邗溝進行了改造。從此,洛陽與杭州之間全長1700多公里的河道,可以直通船舶;從此,揚州成為南北交通樞紐,藉漕運之利,富甲江南;從此,“蘇湖熟,天下足”,運河的開通,使蘇州水多糧豐。上小學時,老師就給我們講過隋煬帝開鑿的大運河的歷史。當時我就想:在1400年前,隋煬帝竟然能開鑿如此浩大的運河工程,真的令人難以置信。歷史上,人們給隋煬帝的評價是那么昏庸無道,沒有想到他居然有如此不凡的膽識和豪壯的氣魄。在當時陸路交通運輸不便的情況下,他能想到通過水道搞“物流’,也算是獨出心裁了。宋人張方平曾說:“今日之勢,國依兵而立,兵以食為命,食以漕運為本?!变钸\的盛衰,關系到百姓的生計。大運河像一條龍,它的爪,它的須,它的每一個鱗片,都關系到諸多行業(yè)的干活、掙錢、吃飯:船主、商人、碼頭工人、船工號子、客店、飯鋪、煙館、小賣店鋪、說書藝人、剃頭挑子、洗澡堂子、雜耍場子……這一切,都是喝著運河水解渴的。在公元17世紀以前,世界上沒有那條河流有此繁盛。 再往后翻,你會看見元朝定都北京后,為了使南北相連,不再繞道洛陽,先后開鑿了“洛州河”、“會通河”和“通惠河”,使新的“京杭大運河”比繞道洛陽的“隋唐大運河”縮短了九百多公里。京杭大運河北起通州,南到杭州,全長1794公里,跨越地球10多個緯度,縱貫在中國最富饒的東南沿海和華北大平原上,通達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海河五大水系,穿過數(shù)十座大小城市,孕育著數(shù)千萬子民休養(yǎng)生息,是中國僅次于長江的第二條“黃金水道”,是世界上開鑿最早、長度最長的一條人工河道,長為蘇伊士運河(190公里)的9倍,巴拿馬運河(81.3公里)的22倍?!恶R可波羅游記》中記載,作者沿京杭大運河南行,輾轉(zhuǎn)于蘇杭,最終抵達泉州。運河每一個城鎮(zhèn)都能從他的游記中找到贊美:德州運河上南北運輸商品極多,最多的是絲綢和香料;濟寧商業(yè)手工業(yè)很發(fā)達:“船只多得令人難以相信”;徐州、邳州、清口、淮安商工農(nóng)業(yè)都極發(fā)達,淮安的貨運可以通到40多個城市;寶應、高郵、揚州都是商業(yè)手工業(yè)為主的城市,很繁華;儀征是運河通江口岸之一。長江上每年有20萬艘船航行,每船載重約50萬-150萬斤;真州是鹽、木料、麻等商品集散地;瓜州以工商業(yè)為主,產(chǎn)絲織品和農(nóng)產(chǎn)品;蘇州是最大的工商業(yè)城市;杭州最繁華:“商人如此之多和如此之富,難以言語形容?!倍本┑耐ㄖ菀粠?,是當時行船漕運的終點,千帆競泊,熱鬧繁華,有如北宋汴河岸邊的開封:“比較大的碼頭、最熱鬧的景象應集中在離鼓樓最近的銀錠橋、煙袋斜街一帶,最盛時,積水潭舳艫蔽水,盛況空前?!苯?jīng)史學家考證,通州的命名就是依據(jù)“通漕天下”和“漕運通濟”的思想而來。元代通惠河開通后,通州開始“編籬為城”。到明朝初年,大將軍徐達委派部將孫興祖督軍開始用磚石筑通州城。這時的通州城周九里三十步,開四門。其中東門曰“通運”,從命名上就可知通州城與運河漕運的關系。當時的文人雅士匯集在此邊賞酒邊作文,食肆、勾欄等迅速發(fā)展起來,從京城來的欽差大臣、達官貴人、太太小姐、丫鬟奴仆、衙役家眷都要在此登船南游,至于從南方運來的建材、大米、絲綢、草葉、瓷器之類,都是專供大內(nèi)的皇家御用之物,都要在這塊寶地上卸載轉(zhuǎn)運。 再往后翻,你會看見明代對京杭運河進行了大規(guī)模整修,建立了完善的漕運管理制度。明代漕運使運河通州碼頭盛極一時。漕運發(fā)達時期,從天津到通州的北運河上每年要承載2萬艘運糧的漕船,官兵12萬人次,連同商船共3萬艘。因路途遠近而規(guī)定各幫至通州日期,有序不亂,大多漕船在通州空倉回航。各幫船于通州只許停留十天,最后一批船幫限定十月一日必須返歸。開漕移師上將燃放“萬頭鞭”,數(shù)十檔花會競技,沿途商鋪施茶獻果,賈船擲銀捐物,繁鬧堪比京城各處廟會。水道的開通也使小小的直沽寨很快發(fā)展成了遠近聞名的“天津衛(wèi)”。想當年,大運河的河道里,從晨光熹微到夕陽晚霞,舳艫千里,帆檣林立,浩浩蕩蕩,氣勢恢宏,南方的秀色走進北方的豪壯,豪放與婉約的融合,一年四季都是一幅動人心魄的畫面,譜寫著歷史上宏大的漕運變奏曲。清代沿襲此制。十九世紀海運興起,以后隨著津浦鐵路通車,京杭運河的作用逐漸減小。黃河遷徙后,山東境內(nèi)河段水源不足,河道淤淺,南北斷航,淤成平地。水量較大、通航條件較好的江蘇省境內(nèi)一段,也只能通行小木帆船。1901年,最后一艘漕船離開通州碼頭。1911年,津浦鐵路全線通車,從此京杭大運河以及沿線城市的地位一落千丈。600年間,京杭大運河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南北交通要道,商運繁盛,運河兩岸興起數(shù)十座商業(yè)城鎮(zhèn),對古代經(jīng)濟的貢獻無法估量。 一路走,一路看,不知不覺走過民國時期,進入了“雄雞一唱天下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這個時期,你可以看到,新中國對運河進行了大規(guī)模整修,使其重新發(fā)揮航運、灌溉、防洪和排澇的多種作用,部分河段已進行拓寬加深,裁彎取直,新建了許多現(xiàn)代化碼頭和船閘,航運條件有所改善,季節(jié)性的通航里程已達1100多公里。江蘇邳縣以南的660多公里航道,500噸的船隊可以暢通無阻。1988年底建成的京杭運河和錢塘江溝通工程,已將江、河、海銜接起來。2002年,原本只負責通航的京杭大運河被納入了“南水北調(diào)”三線工程之一,成為中國南水北調(diào)東線工程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和通道。通過它,長江下游的水得以送到北部缺水的山東和河北等地。經(jīng)過廣大建設者的辛勤努力,京杭大運河一改舊貌,嶄露新姿。河水變清了,河面變寬了,河上的古橋、新橋千姿百態(tài),沿河兩岸高樓林立、綠草茵茵、花木葳蕤,展示出一幅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動畫卷。從這岸到那岸,各地方言與船只一起,飄向運河沿岸的城市。船在靠岸,又在離岸,運河里流動著有深度的倒影。2014年6月22日,第38屆世界遺產(chǎn)大會宣布,在槳聲船影里流淌了1400多個春秋的中國大運河項目成功入選《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世界的目光又一次聚焦在古老而文明地京杭大運河。這次申遺共包括河道遺產(chǎn)27段和運河相關遺產(chǎn)58處,它們從此將得到相關法律的進一步保護。 在線裝書中你會知道:京杭大運河不像長江、黃河那樣的洶涌奔騰,氣勢磅礴,從西到東,直奔大海。它總是文文靜靜,水波瀲滟,一頭連著雄偉的萬里長城,一頭連著美麗的西子湖畔。世界上絕大多數(shù)的河流都是自然形成的,河水之力也只能因勢利導,而大運河是人工開挖,其目的就是讓它給社會造福,讓它勤奮地工作。幾千年來,它展示著人類的文明史,是一本用船帆寫成的歌。運河兩岸一座又一座的大小城鎮(zhèn),都因它的開通而興起。運河水不僅承載著南來北往的船只,而且孕育、滋潤著沿岸的兒女和城市。運河邊的建筑,如會館、河埠、碼頭、橋梁、船閘及漕運衙門等都是為在實際生產(chǎn)中的使用而建。運河邊也有很多民風民俗透露著務實之魂,如淮安運河漁民的“交船頭”、“汛前宴”、“滿載會”等習俗,都直接、真切地體現(xiàn)出勞動人民祈愿豐收的愿望。運河生產(chǎn)過程中也創(chuàng)造了許多與生產(chǎn)相關的藝術,如“大運河號子”。這些號子或粗獷簡樸,或蒼涼雄勁,一方面可以鼓舞精神,另一方面可以組織指揮集體勞動。運河上的纖夫有闖船號子、拉纖號子、糧米號子等,船工有船工號子,其中分類很多,有啟程的出船號、推船號、起錨號、拉蓬號、撐篙號等,行駛的搖櫓號、拉纖號、扳稍號、扯帆號等,停船的下錨號、拉繩號等,這些既是在運河生產(chǎn)中形成、又有助于生產(chǎn)的,都內(nèi)在地蘊含著務實之魂。歷史上,一條大運河,給我們帶來了經(jīng)濟的繁榮和民族的融合。古語云:“仁者樂山,智者樂水。”運河人自然是智者,運河兩岸早已譜寫了動聽的田園牧歌。運河人是勤勞善良者,或務農(nóng),或經(jīng)商,或打漁,或載物,或渡人;運河的風,撫摩著朝日的噴薄,撫摩著黃昏的晚霞,撫摩著未來的夢想。 如果你需要出游或是走親訪友到彼地,按里程遠近,給相應服務費用,踏上擺渡翁的一葉扁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當你踏上船頭的那一刻,隨著雙棹劃出的一個個酒窩,心就像云兒一樣飛翔。你會感到整個世界都柔情似水,年華似水,整個人都陶醉在水里,讓你有一種返璞歸真、超凡脫俗的感覺,那時你自己也已經(jīng)全部進入了彩版印刷的線裝書中。古典的大運河,在現(xiàn)代文化的陪襯下,愈發(fā)顯得古色古香,風韻襲人。 從線裝書中鉆出來,抖落二千五百年的光陰,看那水波瀲滟,正似大運河水的一串串笑渦。你不僅會想到令人神往的祖國首都北京,還會想到蘇軾“欲把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宜”的美麗詩篇。一位專家說的好:在地球上,哪里有水,哪里就有生命。水是人類生存和發(fā)展不可替代的資源,是經(jīng)濟和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基礎。“大運河啊,你從古代走來,歷經(jīng)坎坷,今天,你又煥發(fā)了青春,以活潑的性格打扮著沿途人民幸福亮麗的新生活?!币环N肅慕敬畏古人之情,也會從你的心底心油然而生。 顧問:朱鷹 鄒開歧 編輯:姚小紅 楊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