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音樂基礎教育薄弱 鋼琴 在 合唱藝術是人類音樂文化寶庫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 是音樂表演的一種常見形式, 主要以多聲部的人聲演唱為其特征。是以人聲作為音樂藝術的一種表現(xiàn)工具, 能夠最直接地表達音樂作品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也最易引起聽眾感情上的共鳴和親切感, 而合唱中的無伴奏合唱作為一種獨立的合唱體裁, 則是純聲樂, 難度更高, 完全通過人聲的各種表現(xiàn)手段來獨立地 、完整地表現(xiàn), 是合唱團演唱水平的 歌唱者能夠唱出優(yōu)美動聽的歌聲,音色的共鳴起著關鍵的作用。共鳴是一種物理現(xiàn)象,是氣息與聲帶相互配合產生的聲波共振。人和動物的發(fā)聲都能產生共鳴效果,共鳴決定著聲音的傳播力、穿 透力、和聲音悅感。聲音共鳴有著一定的規(guī)律可循,掌握共鳴的聲 學原理,解決好共鳴“三要素”的辯證關系,才能唱出好的聲音。所以解決好氣息與聲帶的平衡控制關系,是學習唱歌的基本任務, 也是初學唱歌的重點與難點。 一、聲音共鳴的“三要素” 對于在舞臺上表演歌唱、戲曲、曲藝的演員來說,聲音必須要 有穿透力,才能使劇場的所有觀眾都能聽到,音色還要好聽,這樣才 能獲得觀眾的喜愛。這就要求演員們必須下功夫研究與學習聲音的共 鳴方法,長期堅持共鳴發(fā)聲訓練。老一輩藝術家們在實踐中繼承和積 累了很多的發(fā)聲訓練的經驗和規(guī)律,為我們學習唱歌提供了幫助。 沈湘教授總結出了形成共鳴的三個必須條件:一是有產生共鳴 的空間,二是空間內有發(fā)音體(發(fā)聲源),三共鳴空間里有足夠的空 氣傳播聲音共振,簡稱為發(fā)聲的“共鳴三要素”。只有將氣息、發(fā)聲、 共鳴三者的協(xié)調到平衡,統(tǒng)一、適度的狀態(tài),才能發(fā)出好的聲音。 二、人體的共鳴器官及不同腔體的共鳴狀態(tài) 人體的發(fā)聲器官有動力區(qū)和聲源區(qū),動力區(qū)包括:肺葉、胸腹 隔膜、氣管、腹肌、胸肌、肋間肌等;聲源區(qū):包括聲帶和喉頭。肺部吸氣時給身體血液提供氧氣,呼氣時氣流沖擊聲帶振動產生聲 音源。 人體的共鳴器官包括:胸腔、咽腔、口腔、鼻腔、頭腔等,容 積由大到小,位置由下到上豎式排列。腔體間既能彼此互通,又能 由管道阻隔。不同的腔體之間相互配合就能產生高、低不同的聲音 頻率,不同的腔體也能產生不同的音響效果。 胸腔共鳴狀態(tài):又稱“大氣管共鳴”,是產生低音的主要共鳴腔體, 同時也在整體共鳴里發(fā)揮著基礎共鳴的重要作用。沈湘教授說:“打 開胸腔才能獲得豐滿的共鳴音響效果,要把上胸部當作共鳴腔體來 用,而不是作為呼吸器官來用”。 喉部共鳴狀態(tài):喉嚨是聲音發(fā)出的必經之路,是喉咽腔通向口 咽腔的重要門戶,聲帶位于喉部中間,保持喉部管道通暢才能為共 鳴打開通路。歌唱要領就是:打開喉嚨、保持通暢,在聲門處控制 聲帶開啟大小及松緊程度。 咽腔共鳴狀態(tài):咽腔位于口腔后部(包括鼻咽腔、口咽腔、喉 咽腔),是連接口腔、鼻腔與胸腔的腔體,起到豐富共鳴、美化聲 音的作用。在意大利美聲唱法中,主張把咽腔作為主要腔體來用。口腔共鳴狀態(tài):演唱時打開上口蓋,在口腔里形成一個喇叭口 形狀的共鳴腔。進行中低音演唱時,口腔共鳴可以形成明亮、圓潤 的聲音;隨著高音不斷上升,口腔共鳴逐漸減弱,頭腔共鳴逐步加強。舌頭位于口腔的底部,舌面位置及松緊狀態(tài)調整著“字正”與“腔圓” 音準效果。 鼻腔與頭腔的共鳴狀態(tài):鼻腔共鳴與頭腔共鳴二者密不可分。在演唱高音區(qū)時,要在鼻腔共鳴的基礎上使竇口打開,產生頭腔共 鳴,獲得明亮、穩(wěn)定、有穿透力的高音。這就是我們常說的高音要“打 開頭腔、集中音色”的正確感覺。 三、聲音共鳴的訓練方法
產生共鳴不僅需要發(fā)音的腔體,也需要腔體 里的空氣,深呼吸與共鳴狀態(tài)是密不可分的關系。沈湘教授說:用 深呼吸的感覺把腔體打開等在那里唱。沒有深呼吸就沒有高位置, 聲音越高說明氣就越通。從最高的共鳴位置到最低的呼吸支持需要 “一米長”的距離,保持“深呼吸”與共鳴“高位置”的良好發(fā)聲 狀態(tài)。發(fā)聲訓練要求胸腹之間的氣體和上面各種腔體之間的氣息要 想通,只有上下通氣、里外通氣、以氣帶聲,才能控制好的共鳴音色。高音唱不上去,說明氣息用的不深,所以加強呼吸訓練是掌握發(fā)聲 共鳴的基礎。
沈湘教授說,發(fā)生共鳴的基礎在胸腔, 只有把聲音落下來,胸口以下感覺越空、越放松,氣息就越通,共 鳴的音響效果就越好。正確的發(fā)音位置應該在胸口的第二顆紐扣的 位置,發(fā)聲訓練時要張開嘴,讓氣流貼著咽璧向下吸著唱。保持腹 部上提的呼氣感覺與胸肋肌肉擴張吸氣的力量形成對抗,反復訓練 “貼著咽璧吸著唱”,讓聲音落在胸口上,氣息就得到了很好的控制。
沈湘教授非常重視哼鳴的練習方法,能使學 生很快找到共鳴腔體打開后的共鳴音響效果,他說:能哼多高,就 能唱多高。練習哼鳴有兩種方法:一種開口哼鳴,讓聲音進入鼻咽腔, 然后輕輕哼唱。另一種是閉口哼鳴,雙唇閉攏,貼著咽璧吸著哼。 結 語 優(yōu)美的歌聲依靠科學的發(fā)聲方法,只有掌握好氣息運用、發(fā)音 原理、共鳴控制這三大要素之間的協(xié)調關系,使之達到一個自然、 平衡、科學的發(fā)聲狀態(tài),才能熟練駕馭歌唱的技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