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精衛(wèi)填海 《山海經(jīng)》 又北二百里,曰發(fā)鳩之山①,其上多柘木②。有鳥焉,其狀如烏;文③首、白喙、赤足,名曰精衛(wèi),其鳴自詨④。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wèi)。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⑤于東海。 【注釋】 ①發(fā)鳩之山:即發(fā)鳩山。②柘zhè木:一種落葉灌木或小喬木,樹皮灰褐色,有長刺,葉子卵形,頭狀花序,果實球形。葉子可以喂蠶,即柘蠶。③文:通“紋”,花紋。④詨xiào:通“叫”;呼喚,大叫。⑤堙yīn:填塞。 【閱讀訓練】 1.請解釋句中加點詞的意思。 又北二百里。 北 _______ 是炎帝之少女 是 _______ 故為精衛(wèi)。 故 _______ 為 _______ 2.下列句子,朗讀停頓劃分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又/北二百里,曰/發(fā)鳩之山,其上/多柘木。 B.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C.女娃/游于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wèi)。 D.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于/東海。 3.下列句中加點詞含義和用法不同的一項是:( ) A.溺而不返,故為精衛(wèi)。 化而為鳥,其名為鵬 B.女娃游于東海,溺而不返。 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 C.有鳥焉,其狀如烏。 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 D.女娃游于東海。 日中,驢獨行于道 4.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與例句不同的一項是:( ) 例句:常銜西山之木石。 A.是炎帝之少女。 B.又北二百里,曰發(fā)鳩之山。 C.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 D.其翼若垂天之云。 5.下列句子中,不存在特殊句式的一項是:( ) A.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于東海。B.眾村民午睡為驢歌所擾。 C.北冥有魚,其名為鯤。 D.女娃游于東海 6.請將下列句子譯為現(xiàn)代文(3分+2分) (1)有鳥焉,其狀如烏;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衛(wèi),其鳴自詨。 (2)女娃游于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wèi)。 7.精衛(wèi)填海的故事傳揚至今。你認為這個故事頌揚了怎樣的可貴品質(zhì)?(2分) 【參考答案】 1.北:向北。是:這。 故:因此。為:變成。 2.A 3.A 4.B 5.C 6.言之有理有據(jù)有序方可。如: (1)有(一種)鳥,它的樣子像烏鴉;頭上有花紋,喙白色,足爪紅,名叫精衛(wèi),它的鳴叫聲就像在呼喊自己的名字。 (2)女娃在東海游玩,溺水(而死)再沒回來,因此變成精衛(wèi)鳥。 7.矢志不渝、鍥而不舍的精神。(意對即可) 【參考譯文】 再向北二百里,有一座發(fā)鳩山,山上生長著許多柘樹。(山中)有(一種)鳥,形狀像烏鵲,(長著)花腦袋、白嘴巴、紅足爪,名叫精衛(wèi),它的叫聲就像在呼喊自己的名字。精衛(wèi)原是炎帝的小女兒,名叫女娃。女娃到東海游玩。淹死在東海里沒有返回,因此變成了精衛(wèi)鳥。(它)常常銜著西山的樹枝石子,把(它們)填塞到東海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