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到底該不該逼孩子一把?真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讓許多家長朋友也摸不著頭腦了。最近閱讀朱永通老師的《教育的細節(jié)》,書中轉述了陳之藩先生的散文《熊》中的一個小故事,內容是這樣的:陳先生小時候放暑假,父親就讓他背唐詩,若背不過來,父親就怒目相斥,甚至拳腳相加,一頓大打。一個暑假,幾乎天天如此,而個個暑假又是如此,所以陳先生說這不只是一種負擔,也是一種痛苦。直到有一天祖母向全家閑談時,講了一個東北人熊的故事,徹底改變了父親的教育方式。祖母說,熊最愛吃蜜,而野蜂的蜜,多是藏在樹窟窿里。大熊白天先到森林里尋找大樹窟窿,一嘗,是甜的,便斷定是蜜,然后回“家”把小熊一個個運來,讓小熊吃。待小熊吃飽,再一個個運回去。小熊吃蜜時,大熊四處張望,保衛(wèi)小熊。若有人靠近,大熊會打死、咬死或壓死來人。東北的農夫想出一個主意,把藏在大樹窟窿里的蜜挖走,換上大糞。大熊再帶小熊來吃,小熊一嘗,即不吃。大熊就打小熊,強迫他吃;小熊還是不吃,大熊氣急敗壞,大打出手,直到把小熊拍死、扯爛。等到把小熊一個個扯爛后,大熊自己一嘗,不是蜜。大熊坐下來,把小熊們的尸骨往一處堆砌,好像重新堆砌在一起,小熊還會活過來。陳先生說,父親聽完了這個故事并沒有說什么,但此后他再也沒有因背不出唐詩而挨打了。顯然,陳先生的父親是受到了故事的影響:像熊一樣逼孩子,即便是把孩子打死,又能怎樣呢?這個故事發(fā)生的時間是上世紀初,當時還是“棍棒底下出孝子”比較盛行的時期。時至今日,隨著西方教育思想的涌入,尊重孩子、快樂學習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持“不能逼孩子”的人應該是越來越多了。加之偶有網絡爆出某地某人因逼孩子如何如何致使慘劇發(fā)生報道,“逼孩子”更成了許多家長的禁忌。給家長講座,我多次講到美國的“虎媽”蔡美兒。2011年,她出版的一部自傳式作品《虎媽戰(zhàn)歌》一夜之間火遍了全美,該書連續(xù)數月位居美國暢銷書榜首,吸引了幾十家外媒的跟蹤報道;“虎媽”本人還登上了《時代》雜志封面,引得無數專家為她的教育模式爭論不休。她有兩個女兒,有一次她們?yōu)閶寢寽蕚淞松召R卡,蔡美兒只看了一眼就把它扔掉,原因是賀卡做得太糟糕。大女兒Sophia在一次數學競賽中拿了第二,蔡美兒非但沒有表揚,還逼著孩子每天晚上做2000道數學題,直到在競賽中奪回第一。小女兒Lulu練琴的時候,被要求從傍晚一直彈到深夜,這期間不準喝水吃飯,不準上廁所。每當Lulu大哭大鬧,甚至將樂譜撕得粉碎,蔡美兒會淡定地將樂譜粘好,然后將Lulu最喜歡的玩具拖到她面前進行威脅:“如果明天還是彈不好,這些玩具我會一個一個捐掉?!碑斶@一切發(fā)生的時候,Lulu才不過7歲。她許多殘酷的做法,甚至讓不少習慣于管束孩子的中國父母看到后也深覺汗顏,更不用提美國父母。其實,“逼孩子”是許多家長的選擇,也是許多學校的選擇。不愿吃苦是人的天性,大人尚且如此,何況是孩子呢?如果事事依隨孩子,他們怎么能夠面對人生的各種挑戰(zhàn)呢?有時候可能會有“世界這么大,我想去看看”的想法,但是你有這個資本嗎?更何況,當孩子長大成人,一無所長,會不會埋怨家長呢?答案是肯定的。《家有兒女》,是中國大陸拍攝的一部關于少兒題材的情景輕喜劇,相信很多家長朋友都看過。這是一部很經典的家庭教育片,里面有一段母子對話至今令我印象深刻。劉星和小雨怪媽媽劉梅小時候沒給自己報興趣班,劉梅委屈地說:“小時候給你報這班那班,想讓你學,你自己不學啊!”劉星說:“我不愿意學,你就不讓我學啦!那時候我還小,我還不懂事,難道你也不懂事嗎?您就應該從小培養(yǎng)我、教育我,從小您就逼著我學呀……”劉梅瞬間啞口無言。郎朗的案例恰恰相反。郎朗在回憶自己的成功之路時曾說:“興趣是練出來的。謝謝爸爸逼我練琴?!?/span>筆者也認為應該“逼孩子”,問題的關鍵是,到底應該如何“逼孩子”。方法正確,孩子既能學有所長,又能健康成長;反之,則是有害無益的。有的家長為了發(fā)展孩子特長,總是讓孩子跟張三比音樂,跟李四比繪畫,跟王五比體育,跟馬六比學習成績,比不過就惡補,不顧孩子的興趣與基礎條件,周末給孩子報各種興趣班,弄的孩子疲憊不堪,這就是一種不理智的做法。每個孩子都是一粒種子,有的孩子的使命是用小草的綠色裝點大地,您非要讓她長成大樹,這怎么可能呢?所以在給孩子報班之前,一定要考慮自己的選擇是不是正確,是不是適合孩子。不適合孩子的選擇,越是逼孩子,最終的效果會越差。心理學上有“跳一跳摘果子”的理論,意思是不要對孩子提過高的要求,所提的要求應該是孩子經過努力可以達到的。揠苗助長的故事大家肯定都知道,違背孩子的成長規(guī)律,不顧孩子的承受能力,不但達不到家長預想的效果,甚至會走向相反的方向。前邊提到的因家長逼孩子造成的慘劇,其實就是家長沒有考慮到孩子的承受能力。樊登在解說《幸福的方法》一書時曾說學生的學習有兩種模式,一種是溺水模式,一種是戀愛模式。溺水模式指學習過程是忍耐的,希望及早從痛苦中解脫,但最后還是不斷溺水。戀愛模式是把學習的過程當作約會的前奏,當找到追求的答案時,會感到真正的快樂。所以家長應該思考的是,如何讓孩子進入“戀愛模式”,引領孩子理解當前所做事情的價值,不斷讓孩子體驗其中的愉悅。其實虎媽蔡美兒也不是一“虎”到底的,她也不是從來不給孩子基本的自由。比如在得知Lulu確實不喜歡練琴而喜歡網球后,“虎媽”做出了讓步,讓女兒盡情接受網球訓練。而且現實中的蔡美兒“寬嚴并濟”,雖然在學業(yè)和練琴上步步緊逼,但時常會帶孩子出去旅游,而且她善于講笑話,渾身上下都散發(fā)著幽默感。她的兩個女兒也都成了名副其實的“天之驕女”,而且對母親充滿了感激和愛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