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組 打開塵封的記憶,尋覓往昔的歲月 敘上海老底子事 憶上海老底子人 訴上海老底子情 跨越了五個世紀的 福建中路 儂逛過伐? 老底子君 講起福建路,儂曉得伐?上海市中心有三條,自南向北,一字排開,依次是福建南路、福建中路、福建北路。今天,阿拉以懷舊的心境,去逛一逛、聊一聊老底子叫“石路”的福建中路。 1980年代福建中路(漢口路以北東側(cè))區(qū)劃圖 1980年代福建中路(漢口路以北西側(cè))區(qū)劃圖 1980年代福建中路(漢口路以南)區(qū)劃圖 福建中路今日百度地圖 左右滑動查看沿路街景 與彼此相交的大名鼎鼎的南京東路、北京東路相比,曾名為“石路”的福建中路似乎默默無聞,交關(guān)人不太了解。其實,太低調(diào)了,它路史悠久,可追溯到清康熙年間的1672年,距今已有近350年歷史,跨越了五個世紀,是一條響當當?shù)摹袄献痔枴瘪R路。它,曾經(jīng)商家林立、書場戲院扎堆,呈現(xiàn)一派繁華熱鬧景象。在這里,當當當,曾開出了上海第一輛無軌電車。。。。。。 1920年代福建中路 首先,阿拉從《上海黃浦區(qū)地名志》的簡短記載中,來尋覓福建中路的起源、演變、發(fā)展軌跡。 在今福建路橋附近筑一石閘,稱老閘。同年,有里民張榮等捐資鋪石板大路,俗稱閘路或石路,這也是“石路”名稱的出處。在當時,這一條石路成為嘉定、太倉、昆山、常熟等地由陸路到達上??h城的重要通道。 清末的老閘橋 租界生活用水分別在今福建路橋和今福建中路南端洋涇浜(今延安東路)處汲取。 路面鋪上煤渣,定名為沙克里路(Shalee Road)。 路面鋪上小石塊。 英租界當局,以福建省名作路名,稱福建路。 路面改為三和土水泥表面處理。 被14路無軌電車“逼”出來的申城第一條水泥馬路 路面澆上瀝青。 更名為福建中路。 晚清上海街頭 如果時光倒流,儂走在福建中路上,同樣會處于異常繁華的鬧市之中。 1947年的《上海市行號路圖錄》中所標示的福建中路兩側(cè)的商業(yè)業(yè)態(tài) 根據(jù)上海檔案信息網(wǎng)上《“石路”舊事(作者:張姚?。芬晃慕榻B,曾幾何時,福建路一帶匯集了上海灘最為知名的幾家書場戲園。 茶樓書場 石路三雅。創(chuàng)辦于1851年(一說為1850年)的三雅園(亦作“山雅園”),最早開在上??h衙的西首(今黃浦區(qū)四牌樓附近)??上?,如此優(yōu)雅的一座戲園在小刀會起義軍撤退時毀于戰(zhàn)火。1859年,本地士紳在小東門外重建三雅園。5年后,昆曲小生陸吉祥在石路靠近廣東路的一側(cè)新建一戲園,將小東門的昆班連同三雅園的招牌一起遷至此處,人稱“石路三雅”。 金桂軒。又名“金桂茶園”,清同治十年(1871年)在福建路開業(yè)。戲園以原一桂軒的金臺徽班為主,角色整齊,以武戲聞名滬上。光緒八年戲園遷至廣東路仍用原名,除邀有天津的雙鳳班外,常與大觀茶園的戲班聯(lián)合演出,故影響較大。此后戲園多次易主,一再更名,有金桂茶園、金桂戲園、老金桂茶園、春記金桂茶園等,延續(xù)至光緒二十一年后歇業(yè)。此園是滬上清末重要京劇戲園之一。 天仙茶園。1875年,天仙茶園在福建路近廣東路口開張。這是一處以徽班為主,融京、昆、漢、梆子五班合一的演出場所。1910年,由于廣東路上開設(shè)新天仙茶園,福建路“天仙”遂被稱為“老天仙”?!袄咸煜伞倍啻我字鳎腥视?、協(xié)記等。1913年,茶園轉(zhuǎn)與肇明公司改名肇明茶園后,天仙茶園就此消失。該茶園是滬上清末京劇茶園之一。 匯泉樓書場。位于上海福建中路194弄5號,又名文明匯泉樓,創(chuàng)于清光緒十六年(1890年),為上海最早的專業(yè)書場之一。聽眾多為估衣鋪店主、商店職工。解放前,由于該場是老場子,聽眾欣賞水平高,一般藝人在此唱響,便能立足滬上。該場1960年停業(yè)。 1914年11月15日,福建中路兩旁人山人海。中國的第一條無軌電車線路在這里正式運營,這條線路總長1.1公里,南起鄭家木橋(就是今朝額福建中路延安東路),北至老閘橋南堍(就是今朝的福建中路北京東路),中間只設(shè)置南京路一個站點,票價每站頭等車廂2分,二等車廂1分。 由于當時的洋涇浜(就是今朝的延安東路附近)河道還沒有填沒,河邊的道路比較狹窄,車輛開到鄭家木橋終點站后沒有地方調(diào)頭,只能在路面設(shè)置一個鋼鐵大轉(zhuǎn)盤,車輛開上轉(zhuǎn)盤后再用人力推動轉(zhuǎn)盤使車輛轉(zhuǎn)向180度再往回開。 不少人閑來無事,也為圖個新鮮,就花上幾個銅板,乘著14路兜風(fēng),好不開心。 乘坐無軌電車亦是1914年上海灘最時髦的事情之一 巴士公司涂裝的上海牌電車,攝于2002年東新橋終點站。 今日行駛在福建中路上的14路電車。 在南京路商業(yè)的影響下,福建中路從十九世紀70年代逐漸繁榮起來。《滬游雜記》載: 福建中路14-16號之間,米店、老陸稿薦、胡源記等。 二十世紀30年代后,靠近延安東路,有鼎豐、上海、和春、生大等十幾家桂圓行。 榮春桂圓號 福建中路25號協(xié)春桂圓號 往北,過廣東路至南克東路,是衣莊聚集區(qū),計有賀瑞泰衣莊、原大衣莊、裕昌提莊、萬源提莊、萃豐壽衣皮貨衣莊等五十余家,當時有“估衣一條街”之稱。 華源提莊 福建中路116號,天天提莊 福建中路206號,萬源提莊。 福建中路210號,老順泰提莊 福建中路480號,順泰提莊 上?!暗隆磁d記〉大”綢緞皮貨衣莊商標廣告包裝紙過南京東路至北京東路,多為玻璃五金號,有永余玻璃五金號、益大五金號等。過北京東路往以北,原稱老閘橋街,聚集了近二十家柴行。 1980年代福建中路街景 至上世紀80年代,福建中路成為以中小型商店為主的商業(yè)街。在福建路橋南堍有黃浦土產(chǎn)綜合商店。北京東路至南京東路一段,有新上海玻璃五金商店、知味觀酒家、杭州商店等。南京東路至廣東路一 段,有紅星勞防用品商店、鼎豐食品商店、上海內(nèi)蒙古聯(lián)營貿(mào)易中心、上海愛建中久生活用品商店、南華日用工藝品商店等。 福建中路兩側(cè),總體以老式磚木結(jié)構(gòu)二、三層樓房為主,底層多為商店(亦有倉庫、車庫),樓上為居民住宅。北段的上海市市內(nèi)電活局和黃浦區(qū)郵電支局為大樓建筑。如今,大多路段呈現(xiàn)出老上海風(fēng)情。 自廣東路至福州路的福建中路東側(cè),一長排老房子尚在,保留了原有風(fēng)貌。 福建中路廣東路東北角 福建中路福州路東南角(吳宮大酒店) 福建中路漢口路東南角 自南京東路至北京東路的福建中路兩側(cè),整體保存了原有風(fēng)貌。 福建中路南京東路東北角(老鳳祥銀樓) 福建中路南京東路西北角(真老大房) 福建中路寧波路東北角(大江南飯店) 福建中路寧波路西北角 福建中路天津路西南角 福建中路牛莊路西北角 福建中路牛莊路東北角 福建中路北京東路東南角 福建中路北京東路口南望 沒有弄堂,就沒有上海,更沒有上海人。弄堂,構(gòu)成了近代上海城市最重要的建筑特色;構(gòu)成了千萬普通上海人最常見的生活空間;構(gòu)成了近代上海地方文化的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弄堂,這一上海特有的民居形式,曾經(jīng)與阿拉千千萬萬上海市民的生活密不可分。多少個故事,多少個典故,多少個名人,多少個記憶,與石庫門,與亭子間緊緊地聯(lián)系在一起。 隨著城市的舊區(qū)改造,福建中路的部分路段的一些弄堂已經(jīng)消失。但是,現(xiàn)在,在福建中路兩側(cè),仍有多條弄堂。今天,阿拉沿著這條路,從南往北,一路走,一路拍,一路聊。 紫金坊:廣東路440弄、福建中路88弄,這是如今福建中路南端的第一條弄堂,馬路翻建于1925年,曾名新錦里,有磚木二、三、四層房屋14幢,建筑面積2600平方米。 新普慶里:福建中路112弄,建于1926年,有磚木二層房屋19幢,建筑面積3420平方米。 聚源坊:福建中路140弄,建于1939年,有磚木二層房屋14幢,建筑面積4304平方米。 福建中路152弄。 福建中路341弄。 永余坊:福建中路352弄,建于1926年,有磚木二層房屋2幢,建筑面積376平方米。 香粉弄:位于南京東路與天津路之間,福建中路以西,浙江中路以東,東西走向。弄內(nèi)通道長約200米。建成年月不詳,1866年英租界測繪圖上已標有此弄。據(jù)說,當時在附近晝錦里有一家香粉室,專賣蛋粉、胭脂粉等,其作坊和貨棧設(shè)于此弄內(nèi),由此習(xí)稱香粉弄(曾分為南北二弄)。 盆湯弄:東起山西南路,經(jīng)五福弄、石潭弄,西訖福建中路,長214米。辟筑于十九世紀六十年代,因路側(cè)設(shè)有盆湯浴池而得名。 福和里:福建中路509弄,弄口有一小店,建于1905年,有磚木三層房屋2幢,建筑面積468平方米。 厚德里:福建中路533弄,這是如今福建中路北端的最后一條弄堂,建于1930年,有磚木三層房屋3幢, 建筑面積640平方米。 百米福建路,一條名品街。福建中路的南京東路至天津路段,如今華麗變身為“福建路”中華名品街,全長128米。這里云集了一大批經(jīng)銷中華名品的特色店鋪,集中體現(xiàn)了我國老字號、新字號商品的精華,它喚起了人們的美好記憶和回憶。 揚州飯店福建中路店:福建中路345號。揚州飯店是以經(jīng)營淮揚風(fēng)味菜點而著稱于市。由揚州著名廚師莫有財三兄弟創(chuàng)建,并逐步形成了馳名中外的'莫家菜'。其特點是:選料講究,刀工精細, 注重火候,原汁原味,甜咸適中,南北皆宜。著名菜點有:水晶肴肉、莫家干絲、清燉蟹粉獅子頭、熗虎尾、蟹粉湯包、火腿蘿卜絲酥餅、開蔥酥餅、揚州煨面等。 福建中路上的老大樓不多。在福建中路天津路區(qū)域有兩幢。 大江南大樓:福建中路410號,天津路轉(zhuǎn)角。坐東朝西。八層鋼筋混凝土結(jié)構(gòu)。占地555平方米,建筑面積4577.8平方米。1929年建造,因曾為大江南飯店,故名。1953年3月起由房管部門管理,現(xiàn)由江南旅社、黃浦郵電支局等單位使用。 福建大樓:福建中路460號,曾為美商電話公司福建路分局,1931年建,民國19年8月5日美商上海電話公司接盤了英商上海華洋德律風(fēng)公司,民國20年8月~21年3月26日,美商上海電話公司先后建成并開通福建分局等6個旋轉(zhuǎn)制自動電話局所?,F(xiàn)為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中區(qū)分局。 走到北京東路口,大名鼎鼎的福建路橋便映入眼簾: 福建路橋:俗稱老閘橋。以福建路橋為界,橋北面為福建北路,橋南面為福建中路。 福建路橋的前身為清康熙年間建造的一座三洞石閘,上設(shè)浮橋可供行人通過。同治三年(1864年),浮橋建成木橋。光緒十一年(1885年)6月,工部局將其拆除,改建成一座7孔木橋,取名老閘橋。民國35年(1946年)因舊橋毀損嚴重,遂拆除重建,并更名福建路橋。1966年,服務(wù)二十年的木橋拆除,改建成長71.4米,寬11.58米的鋼筋混凝土雙曲拱橋。2001年,這座屢遭船只撞擊的雙曲拱橋被宣告退役,新橋于2004年2月開工建設(shè),2005年9月主橋面完工。于2007年底竣工通車。 2007年新建的福建路橋 走到福建中路北端盡頭,在福建路橋堍東側(cè),有一所百年小學(xué),那就是北京東路小學(xué)。
1980年代北京東路小學(xué)舊影(北京東路261號) 老照片:北京東路小學(xué)一九八四年度第二學(xué)期“三創(chuàng)”積極分子門前合影 北京東路小學(xué)曾以“樂、能、創(chuàng)”三個要素貫穿于教育全過程,出了30多個“小影星”,有“小影星”搖藍之美譽。 北京東路小學(xué)今影 今天 福建中路就逛到這里 最后, 我去福建中路近北京東路口的 百年老店德興館 吃了一碗悶蹄二鮮面 儂有什么記憶和故事? 歡迎留言分享 史料來源:《上海市黃浦區(qū)地名志》、上海檔案信息網(wǎng)《“石路”舊事》和網(wǎng)絡(lu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