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盜墓”的傳說已有兩百多年的歷史,這種傳說主要源于乾隆五十年對明十三陵進行的“大拆小建”工程。有些人以為乾隆另有圖畫,整修的目的就是為了得到朱棣長陵大恩殿的楠木做棺槨。
以修明陵之名,改小家碧玉之陵,將上好的材料“偷走”給自己修陵寢,如此失色之事,一代帝王——乾隆皇帝竟也做得出來,這實在是令人大跌眼鏡。
什么是金絲楠木?
在中國古代,皇帝繼位后有一條不成文的規(guī)定,那就是繼位的皇帝一開始就要修建陵墓,一是為了鞏固皇權,畢竟貴為天子,不管怎么樣都要顯得比普通人要高貴。
誠然,這座陵墓如果不到皇帝去世的那天就肯定修好了,不然工匠們就等著死吧,至于棺材,所謂“生前何必久睡,死后自會長眠”,作為國家天子最后的居所,那必須也是用上等的材料精心建造,才能住得安逸,安逸。
哪種材料最好,最貴呢?可能只有金絲楠木。
但問題馬上來了,金絲楠木的生長周期基本都在六十年以上,乾隆帝也叫人專門種了一批,并請人精心照料,希望它長出來自己用,但生長速度實在太慢,乾隆眼看自己越來越老,離下土越來越近,他自然也逐漸開始著急起來。
這樣,就出現(xiàn)了一種極其尷尬的現(xiàn)狀:當乾隆皇帝需要用金絲楠木為自己建造一座陵寢乃至于造一副棺木時,卻發(fā)現(xiàn)已沒有剩余的金絲楠木資源。
正當乾隆非常為難的時候,有人開始向他提出建議,不如派人去看看明十三陵,參考一下前朝的陵墓是怎么做的,乾隆自然懂這位大臣的想法,因為他知道明十三陵有許多上好的金絲楠木,如果自己拿來用,似乎也不過分,關鍵是要取得簡單些。
乾隆無辜嗎?
身為皇帝,明目張膽的盜墓,無論如何都是說不過去的,所以乾隆聽從了大臣的建議,搞了個盜墓游戲,他以重修明十三陵為借口,開始趁機把里邊的金絲楠木拿出來自己用,尤其是朱棣的陵墓,金絲楠木最多。
關于乾隆棺木的材料是來自朱棣的長陵,這顯然是毫無根據(jù)的胡說八道。這樣的忌諱,別說是乾隆皇帝,連普通百姓都難以做到。金楠木再怎么缺乏,也不至于連乾隆的棺槨都沒有。
作為一國之君,僅僅因為眼紅金絲楠木,就絞盡腦汁的“盜木”,再說了,即使不去盜“木”畢竟身為一國之君,做這樣的事還真是實力為自己抹黑。
數(shù)百年過去了,明陵運來的木柴到哪里去了,乾隆帝到底有沒有用來自己修陵墓,史書上沒有記載,我們自然也不知道,不能瞎說。
然而,世事難料,假如乾隆帝費盡心機弄來的木料真的被他用在自己的陵墓里,可是一百多年過去了,卻被孫殿英拋棄,也許沒人說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