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濃,雙節(jié)至。云圖媒介工作室為來自五湖四海游西安的朋友策劃了“十一來西安”系列推送,具體分為“游在西安”“吃在西安”“玩在西安”和“學(xué)在西安”四篇,自10月2日起,每天推送一篇,敬請關(guān)注! 食物是一座城市的名片,是人們關(guān)于一座城市的獨家記憶。西安作為美食之都,以各種特色美食著稱,總是讓前來的游客大飽口福。 西安是十三朝古都,有三千余年的建城史和一千余年的建都史。西安的飲食文化開創(chuàng)于周秦,興盛于盛唐。因此,西安的美食,陜西的美食,不是僅僅紅極一時的網(wǎng)紅小吃,而是歷史沉淀下的美味,蘊含地方文化。 陜西作為中華文明和文化的發(fā)祥地之一,同樣也是中華飲食文化和文明的發(fā)祥地之一。雖然現(xiàn)今流行的四大菜系、八大菜系都沒有陜菜,但是,很多人認為,陜菜是中國其他菜系之根,陜菜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及對中國菜系的影響,就像秦腔對中國戲劇的影響。 因此,來西安,每吃一口,品的都是一段歷史和文化,不止老字號、名飯店,那些散落在街邊小巷、充滿了煙火氣的老味道,更是熱愛美食之人必去打卡之地! 大塊吃肉,大口喝酒,西北人的豪爽往往從吃肉里就能體現(xiàn)。西安人愛吃肉,尤其是羊肉,各種羊肉烹飪應(yīng)有盡有。西安的羊肉,膻氣不重,配點兒湯,加個饃,吃的就是個舒服。 羊肉泡饃 GIF 在眾多的美食當(dāng)中,羊肉泡饃可以說是西安小吃的代表。古代,人們稱羊肉泡饃為羊羹,宋代蘇軾有“隴饌有熊臘,秦烹唯羊羹”的詩句。其特點是料重味醇,湯鮮味濃,饃筋爽滑,香氣四溢,誘人食欲,是一味難得的高級滋補佳品。 對于西安人來說,吃羊肉泡饃的時候要從碗邊一點一點“蠶食”,這樣能始終吃出鮮味。吃時,還可根據(jù)自己的口味嗜好,調(diào)入糖蒜,或香菜、辣子醬、芝麻油之類佐料。吃后飲“高湯”(即原汁湯加粉絲燴制而成)一碗,異香滿口,頓覺神清氣爽,精神倍增。 水盆羊肉 GIF 外地人知道羊肉泡饃,但可能不了解水盆羊肉。其實,水盆羊肉也是陜西省的一道傳統(tǒng)名菜,和羊肉泡饃不分上下。 《山家清供》一書中,記述了煮羊肉湯的技巧,指出:“羊作臠,置砂鍋內(nèi),除蔥椒外有一秘法,只用搥真杏仁數(shù)枚,活水煮之,至骨亦糜爛。”水盆羊肉就是這樣烹制的。陜西人食用水盆羊肉時,多配用月牙燒餅同吃,佐以鮮大蒜、油潑辣子。一碗羊肉通常得配兩個燒餅,把肥瘦相間的羊肉片夾在剛打出來的一個月牙燒餅中,另一個燒餅則泡入羊肉湯中。 肉夾饃 GIF 陜西人除了善做羊肉外,天上飛的,水里游的,其他肉類也應(yīng)有竟有。 肉夾饃在陜西的眾多饃中是當(dāng)之無愧的老大。肉夾饃又分為臘牛肉夾饃和臘汁肉夾饃,饃香脆肉酥軟,互為烘托,將各自滋味發(fā)揮到極致。一份現(xiàn)烤的、脆脆的饃,再加上香氣撲鼻的臘汁肉,夾筋帶油,肥而不膩,瘦而不柴,一咬下去鮮咸的肉汁滲透出來唇齒留香! 四年前,肉夾饃還入選了陜西省第5批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這么“厲害”的饃,還不趕快品嘗? 葫蘆雞 GIF 葫蘆雞是陜西西安市的傳統(tǒng)名菜,始于唐代。相傳,這道美食出自唐玄宗禮部尚書韋陟的官廚之手。葫蘆雞的傳統(tǒng)選料,是用西安城南三爻村的“倭倭”雞。這種雞飼養(yǎng)一年,凈重一公斤左右,肉質(zhì)鮮嫩。制作時,經(jīng)過三道基本工序,即先清煮,后籠蒸,再油炸。 蒸時將煮過的雞放入盆內(nèi),加醬油、精鹽、蔥姜、八角、桂皮、料酒,再添些肉湯,入籠蒸熟。油炸技術(shù)要求嚴,菜油燒八成熟,將整雞投入油鍋,用手勺輕輕撥動,炸約半分鐘,至雞成金黃色,立即用鐵笊籬撈出淋凈,隨即放人菜盤上桌,另帶一碟辣面佐食。 除了大口吃肉,西安也以面食聞名天下。 陜西人、西安人愛吃面,也是地理因素決定的。因為陜西以小麥、玉米為主要農(nóng)作物,所以面食就成了他們的主要飲食。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以前,吃米飯的成本高,所以面食是首選。說起吃面,老陜都不說“吃”,而是“咥(dié)”。 那么,來西安,必須咥些什么面? BiangBiang面 GIF biangbiang面的“biang”,你知道怎么寫嗎? “一點戳上天,黃河兩頭彎。八字大張口,言官朝上走。你一扭,我一扭,一下扭了六點六。左一長,右一長,中間夾了個馬大王。心字底,月字旁,拴鉤搭掛麻糖。”這是一首在陜西關(guān)中城鄉(xiāng)流傳很廣的歌謠,唱的就是biang字的寫法。 biangbiang面是陜西關(guān)中漢族傳統(tǒng)風(fēng)味面食,又名褲帶面。廚師通常把關(guān)中麥子磨成的面粉拉成長、寬、厚的面條,甩面過程中在案板上擊打出“biangbiang”的聲音。biangbiang面用的碼子比油潑面多,可以蓋雜醬,可以淋湯臊,亦可干拌,或各種菜澆。 岐山臊子面 GIF 岐山臊子面是陜西臊子面的代表。臊子面歷史悠久,其中含有配菜比如豆腐,雞蛋等,做法簡單。臊子就是肉丁的意思。對于陜西人來說,臊子面的配色尤為重要,黃色的雞蛋皮、黑色的木耳、紅色的胡蘿卜、綠色的蒜苗、白色的豆腐等材料,既好看又好吃。 傍晚十分,臊子面也是尋常西安家庭里最普遍的下午飯。一碗面,一口湯,這也是遠離家鄉(xiāng)的西安人最想念的味兒。 油潑面 GIF “八百里秦川塵土飛揚,三千萬兒女齊吼秦腔。一碗粘面喜氣洋洋,沒放辣子嘟嘟囔囔。”一個順口溜道出了西安人對面條濃濃的熱愛和對油潑辣子的獨特偏愛。 油潑面起源于周代,是陜西面食中最有代表性的一款,據(jù)說已經(jīng)流傳幾千年了。油潑面在西安是一種很普通的面食制作方法,將手工制作的面條在開水中煮熟后撈在碗里,撒上辣椒粉、花椒粉、蔥花、芝麻,用滾油潑上去,“嗞啦——”一聲,噴香惹味,讓人欲罷不能,夏天吃尤其過癮! 甑糕 GIF 甑,是中國古代一種非常古老的蒸器,有陶制、銅制、木制、鐵制等,后經(jīng)民間傳承,將鐵甑保留至今,而用之蒸制的粘糕也別有風(fēng)味。 陜西人一般稱這種粘糕為甑糕,是西安和關(guān)中地區(qū)特有的傳統(tǒng)風(fēng)味小吃,用糯米、紅棗或蜜棗蒸制而成,現(xiàn)在有的還會加入紅豆、葡萄干等。 做甑糕要會蒸,還要會鏟、會裝碟,用專用鏟刀將甑糕鏟得棗米交融,紅白相映,裝入碟中,如琥珀,似凝脂,誘人食欲。 除了肉食面食,來西安也不能不吃一碗涼皮兒。尤其是在西安的夏天,饑腸轆轆又沒胃口時,街邊的一個涼皮小攤就能讓人“重燃希望”。陜西涼皮的種類非常豐富,大體可以分為米皮和面皮兩種 漢中大米皮 GIF 漢中大米皮,是陜西漢中具有代表性的傳統(tǒng)風(fēng)味小吃,也是西安街邊最常見的小吃。 小小一碗大米皮,也有悠久的歷史。漢中米皮相傳始于秦漢,一般是把大米浸泡后磨成米漿,上籠蒸成薄皮兒,趁熱抹上菜籽油,切成條狀,依個人口味調(diào)入油辣子、味精、精鹽、醋、醬油、蒜泥等佐料,拌勻即可食用,亦可置于通風(fēng)處降溫后涼拌。其配菜主要有豆芽、土豆絲、芹菜、菠菜等,口感軟糯,香辣可口。不需即時食用時還可以晾干油炸后食用,還有炒、燴等吃法。 搟面皮 GIF 陜西人有的鐘情大米皮,有的熱愛搟面皮。搟面皮是從唐代冷淘面演變而來。具有筋斗、柔軟、涼香、酸辣可口、四季皆宜之特點,是陜西關(guān)中特色風(fēng)味的食品之一。 其面皮選料精良,工藝嚴謹,調(diào)味講究,以“白、薄、光、軟、筋、香”而聞名,涼爽可口。在西安,一碗正宗的搟面皮,辣椒油香是關(guān)鍵。這辣椒油可不一般,里邊加入幾十種中草藥調(diào)制而成,選用陜西當(dāng)?shù)夭俗延停兜来己?,食后余香?/p> 在西安能吃到這么多特色美食,你是不是挑花了眼?不知道去哪兒吃?不妨看看首批西安市商務(wù)局認定的“西安名吃”名單,助你探尋西安味兒。 當(dāng)然了,作為一座開放包容的大城市,西安也匯聚了國內(nèi)國外各種地方美食,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你吃不到。下一頓咥啥,你想好了嗎? 十一來西安,愛上大西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