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健脾不等同于補脾,健脾包含補脾。
脾主運化,“運”是運轉輸送,“化”是消化吸收。運化主要包括這2個方面: 一是運化精微,脾把食物運化為營養(yǎng)精微物質,并將精微物質吸收轉輸至全身;二是運化水濕,配合肺腎、三焦、膀胱等,維持整個人體的水液代謝的平衡。
其次,健脾,是指健運脾氣的治法,對應治療的是脾失健運。脾失健運是病機,因飲食不當、水濕內生、濕聚成痰,或因為情志原因,或者疾病發(fā)生的時間過長,損傷了脾胃,導致脾不能正常運化。
脾失健運的常見癥狀為胃口差、腹脹滿、大便溏薄或水濕痰飲病癥,苔膩。脾失健運的病機有虛實之分,虛者多數是脾氣虛或脾陽虛,無力運化。實者多數是水濕痰飲、食滯等有邪氣阻滯,妨礙了脾的正常運化。
因此,健脾包含了補脾,健脾的方式可以是補脾,也可是祛濕、化痰、利水、消食、行氣等。
從補虛的角度
脾氣虛弱導致的脾失健運,多用四君子湯、補中益氣湯等,到了脾陽虛的程度,則多用理中丸、附子理中湯加減等。
從祛邪角度
水濕導致的脾失健運,多用平胃散、藿香正氣丸、胃苓湯加減,痰濕或痰飲導致的脾失健運,多用二陳湯、苓桂術甘湯加 減,食滯脾胃的,導致脾失健運的,多用保和丸,氣滯導致的脾失健運,多用舒肝和胃丸加減。
從虛實角度
補虛和瀉實一起,如脾虛有濕,多用參苓白術散,脾虛有痰兼氣滯,多用香砂六君丸。肝氣犯脾,多用逍遙散,脾虛氣滯兼積食,多用枳實消痞丸等。
那么健脾可以帶來哪些益處?
1幫助運化
脾主運化水谷精微,輸布全身。脾氣虛弱則無力健運,出現消化不良,腹脹,食欲減退,或腸鳴腹瀉,等消化功能減弱的癥狀。脾虛時間久了,會眩暈倦怠,面色萎黃。治療時應先健脾助運,常用方:異功散、健脾丸、參苓白術散加減等。
2建立中氣
脾胃主中氣,運化水谷,滋養(yǎng)全身臟腑,凡虛損、虛勞病久時,抓住“建立中氣”的原則,使中氣振奮,以帶動全身各臟功能恢復,病情復雜的,也能向好的方向轉變。常用方:小建中湯、黃芪建中湯、附子理中湯加減等。
3補血養(yǎng)血
營血形成,歸功于脾對水谷精微的運化,脾虛則飲食不能生化營血,致面色白,頭昏心悸。脾胃功能虛弱時,血虧即不能直接補血,應該補脾以生血。常用方:四物湯、四君子湯、歸脾湯加減等。
4止血統(tǒng)血
脾統(tǒng)血,凡漏血、皮下滲血等都是因為脾不統(tǒng)血,血無力循經運行,補脾即能統(tǒng)血止血。常用方:歸脾湯加減等。
5升氣舉陷
脾主升,各種臟功能衰退而致脫垂,如胃下垂、久瀉脫肛、腎下垂、眼皮下垂、子宮下垂等,均屬于中氣下陷。用補脾法升舉中氣,墮脫可隨脾旺升舉有力而復位。常用方:補中益氣湯、黃芪建中湯加減等。
6利濕消腫
脾土健運,自能促進體內水液的運化和排泄,穩(wěn)定體內水液的平衡。如外濕傷脾,或病久傷脾,則脾失健運,水濕停滯。治法應健脾利濕。常用方:五苓散、五皮飲加減等。
7化濕祛痰
脾為生痰之源,脾失健運,水濕內停,量少而稠者為痰,量多而稀者為飲。常用方:六君子湯、苓桂術甘湯加減等。
8滋養(yǎng)生肌
脾主肌肉,脾虛則水谷運化無力,精微輸布不利,肌肉無法吸收足夠的滋養(yǎng),可見形體消瘦,肌肉瘦削,或內外潰瘍久不愈,健脾則肌膚豐滿,創(chuàng)瘍易愈合。常用方:黃芪建中湯、歸芍六君子湯加減等。#名訓堂中醫(y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