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也是一門藝術(shù),曹操在赤壁之戰(zhàn)失敗之后,逃到南郡,在曹仁為他專設(shè)的壓驚宴上突然放聲大哭,更是一門十分高明的藝術(shù)!曹操早不哭,遲不哭,打了敗仗不哭,逃跑途中歷盡危難不哭,為什么偏偏在該為自己死里逃生感到慶幸的壓驚宴上痛哭起來呢? 要知道此中奧秘,還得從頭說起。 曹操從一介縣尉爬到丞相高位,成為中原最大的軍事集團領(lǐng)袖,形成了群賢畢至、英雄來歸的興旺局面,靠的是歷次戰(zhàn)爭中為自己建立起來的崇高威望。在將士心目中,曹操不愧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而且是一個戰(zhàn)無不勝的“神”,一尊值得頂禮膜拜的精神偶像。對于赤壁交兵能否取勝,曹操是早就夸下了??诘?。交兵之前,他就指著江南敵營斷言:“周郎,周郎!克期必亡!”對曹操的這種夸口,文武將士們自然堅信不疑,在他們看來,周瑜和孔明遠遠不是曹丞相的對手! 可是事出將士們的意外,赤壁之戰(zhàn)的慘敗,使他們看到了號稱“老謀深算”的曹丞相在軍事指揮上原來不如年紀輕輕的周瑜、初出茅廬的諸葛亮!于是,部屬們對曹操的偶像崇拜動搖了,混亂的曹營中第一次出現(xiàn)了“信仰危機”。這,正是曹操最為擔心的,因為隨之而來的,必然是文武異心,士眾離散。曹操不能不想方設(shè)法挽回自己的威信,這就引出了赤壁敗陣后逃跑途中的三段小故事——
這一連三次大笑,用意是很明白的:不過是為了表明自己在軍事上比周瑜、孔明更高明,好挽回將士們對自己的信任。不妙的是,事與愿違:第一次大笑,笑出了趙子龍,第二次大笑,笑出了張翼德,第三次大笑,笑出了關(guān)云長,如不是自己哭哭啼啼哀求,還差點丟了性命。這真是弄巧成拙。曹操本想借嘲笑對方無能來給自己爭面子,結(jié)果卻是進一步暴露了自己遠不及周瑜,孔明,自己拆了自己的臺! 這個“臺”自然是非“補”不可的,否則就會使自己的威望喪盡。怎樣“補”呢?“笑”既無效,索性就“笑”。請再看這段文字——
謀士郭嘉早已成鬼,曹操也早在埋葬郭嘉時痛哭過了一次,事隔許久之后,何以又要為郭奉孝大拋眼淚?是曹操念念不忘他的這位謀士嗎?曹操未必如此多情。是曹操沉痛地引咎自責嗎?他也決不會有此高姿態(tài)。這段文字,妙就妙在最后的“眾謀士皆默然自慚”。哦,原來這番痛哭和談話都是沖著眾謀士來的。言外之意是:赤壁之戰(zhàn)的失敗,并非我曹操無能,只是少了郭奉孝這樣一位好謀士! 這一來,“我”還照舊是“英明統(tǒng)帥”,導(dǎo)致失敗的原因,全在你們這班酒囊飯袋式的謀士無能!一聲痛哭,就輕輕地開脫了自己的責任,把帳全推到了眾謀士的身上。那么,在曹操的這番又笑又哭的表現(xiàn)中,我們看到了什么呢? 我們看到的是曹操的一貫性格:狡詐! |
|
來自: 人之意 > 《原創(chuàng)歷史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