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讀創(chuàng)“”語文教學實驗教師 ?
??從名師課堂教學談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中國教育學會專業(yè)委員會陳先云理事長指出:要從理解、運用、思維與審美四個維度培養(yǎng)小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王榮生教授說 “用什么去教”,也就是通過什么去學——而可能的選擇之一,便是用“選文”去教、通過“選文”去學。他強調“選文”本身不是課程的內容,也不構成學習的對象,它只是教語文課程內容的手段、一種學語文課程內容的媒介或途徑。那么,我們如何借助文本去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呢? 下面,筆者就結合幾位名師的課堂教學,聚焦課堂教學的細節(jié),來看看他們在課堂教學中如何進行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一、精當?shù)脑O置問題,發(fā)展與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 課例1:武鳳霞《愛之鏈》課堂教學片斷 學生感知過課文的整體內容后,老師出示了這樣的主問題: 師:同學們,這篇小說中的3個人物在各個場景中沒有同時出現(xiàn),總有一個人知道這件事的發(fā)生,一個人不知道這件事的發(fā)生,那么每個人物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呢? 品析:“每個人物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呢?”這個主問題提出后,一下子激活了學生的思維。從課堂中看,學生前后共理出了十多處的答案,在尋找答案的過程中,不僅再次熟悉了課文內容,而且對故事情節(jié)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對文章主旨“人物之間愛的傳遞”有了更真實獨特的感受。 生:老婦人知道喬伊幫助自己修了車,不知道喬伊所在的工廠倒閉了。 師:老婦人不知道喬伊的工廠倒閉了,生活有多困難,但通過讀課文,我們知道喬伊有多困難。誰來說說喬伊生活中的具體困難? 品析:通過“喬伊生活中的具體困難”這一問題的設置,老師引導學生分析,喬伊所處的生活處境。學生們說到他下崗了,沒有工資,他的妻子懷孕了,寶寶出生需要上學,需要穿衣服,都需要花錢。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讓學生盡情去想象,將學生的生活體驗引入,從而感受到喬伊艱難的生活現(xiàn)狀。 生:老婦人知道喬伊沒要她的錢,但不知道他不要錢的原因。 師:為什么喬伊不要錢?課文中有沒有告訴我們。 生:因為喬伊認為幫助別人是天經地議的事情。 師:在哪兒? 師生共同聚焦重點段落中的重點詞:喬依愣住了,他從沒想到他應該得到錢的回報。他以前在困難的時候也常常得到別人的幫助,所以他從來就認為幫助有困難的人是一件天經地義的事,他一直就是這么做的。 師:同學們,天經地義是什么意思? 生:“天經地義”是理所當然的意思 師:那么同學們,你認為生活中哪些事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呢? 品析:“你認為生活中哪些事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呢”這極具發(fā)散性的問題,調動了學生的生活體驗與充分的想象,學生們紛紛舉手回答,他們說道上學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吃飯睡覺是天經地義的事情,讀書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上補習班是天經地義的事情。最終在文字與生活體驗的相互融合中再次感受到了喬伊“幫助有困難的人是天經地義”的偉大人格力量。 同樣,在其他老師的課堂中,為發(fā)展學生思維來設計教學也有精彩呈現(xiàn)。如姜樹華老師執(zhí)教《伊索寓言》三則時,設計了“伊索的寓言那么多,為什么把這三則寓言編到一起?”這樣訓練了學生的聚合思維,讓學生找三則文本的共同之處。虞大民執(zhí)教《與象共舞》時,除用到略讀課文前的課文導引中的主問題外,還在課堂結束前提出“課題是‘與象共舞’,為什么作者在最后才寫到與象共舞呢?”這一問題的提出,又教給學生從發(fā)現(xiàn)矛盾點來思考文章題目的思維方法。 二、創(chuàng)設語用情境,安排語用活動,達到語言的理解與運用 課例2:姜樹華《伊索寓言》課堂教學片斷活動 活動一:情景練說 一天,曾經被狐貍騙過的烏鴉與蟬相遇,他們彼此知道對方的故事后,他們會說些什么呢?請跟你的同桌進行角色分配拉拉家常。 生:您好啊,烏鴉,這次他騙你,為什么你的肉沒丟呢? 生:你好,蟬。上次我的肉丟了,是因為我聽了他的好話,我太虛榮了,這次我吸取了教訓。 生:你真是太聰明了! 品析:這樣的情境練說,不僅讓學生熟悉了寓言的內容,而且讓學生調動自己從文本中獲得的素材,進行自己的語言重構,從而培養(yǎng)了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 活動二:葡萄架上垂下了幾串成熟的葡萄,——————————。一只狐貍看到了,饞得只流口水——————————————。他想盡了一切辦法去摘葡萄 還是白費勁兒。 師:請你發(fā)揮想象,補充適合的文字。 生:(第一處空)紫得像瑪瑙,綠得像翡翠。一個學生補充了一連串的動詞形容狐貍摘葡萄。 師:咱們覺得剛剛大家補充的文字既生動又形象,為什么作者沒有這樣寫呢? 生:作者是想讓我們有足夠多的想象空間。 生:寓言篇幅較短,重點是在后面的道理上。 品析:此處的安排的活動,既調動了學生的想象,又在設置的具體的情境中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讓學生在補充文與文本對比中,明白了寓言這種文體的顯著特征。 此外,虞大明老師執(zhí)教在《與象共舞》時,在學生關注到“舞蹈的大象,沒有一點兒笨重的感覺,它們隨著音樂的節(jié)奏搖頭晃腦,踮腳抬腿,前后左右顫動著身子,長長的鼻子在空中揮舞”這句話一連串動詞的時候,為了幫助大家理解作者用詞的準確生動,他安排了三個學生扮演大象,其他學生據(jù)課文中的詞語點評誰演得更像。最后其他學生演游客,配了音樂,實地上演了一出“人象共舞”的情景劇。學生在這樣的活動中,不僅積累了語言,還使得文中的語言表達得到了生活體驗式的再現(xiàn)。 三、巧妙點撥,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審美能力 課例3:武鳳霞《愛之鏈》課堂教學片斷 師:老師還知道。老婦人知道喬伊幫自己把車修好,不知道喬伊在他離開的時候,看著她把車開走。 師:這叫——送 生:目送 師:有人目送過你嗎?這其中包含著什么情感? 生:上學的時候,媽媽目送我。媽媽很擔心我,怕我在學校冷。 生:回老家的時候,奶奶目送我們。 師:對,這其中戀戀不舍。 師:在課文這個場景中,是誰目送誰?他們是親戚關系嗎?是師生關系嗎?是朋友關系嗎?他們僅僅是 生(齊):不是,陌生人。 師:這是一個怎樣的喬伊? 生:以防萬一,他怕老婦人的車開走后又壞了,有一種責任與牽掛。 當學生劃出喬伊為老婦人候車的十一處細節(jié)后,老師再次進行點撥: 師:你看到了一個什么樣的喬伊? 生:一個助人為樂的喬伊 生:一個有責任的喬伊 生:一個心地善良的喬伊 生:一個有愛心的喬伊 生:一個熱心腸的喬伊 師:同學們,你們走進了他的內心卻忽略了他的外形,再看這段話,這又是一個怎樣的喬伊? 生:他下崗了,還沒穿襪子,他很窮 師:對呀,這是一個貧窮卻 生:助人為樂的喬伊 師:這是一個貧窮但卻 生:心地善良的喬伊 師…… 品析:武鳳霞老師的這兩處追問與點撥,恰到好處地導著學生挖掘出了人物的精神內涵,使得人物形象既豐富又完整。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對文本有了自己獨特的閱讀理解,感受到了人性的美,很好的培養(yǎng)了學生的文學審美與鑒賞的能力。 四、口耳相傳,進行文化的理解與傳承 課例4:周益民《夸父逐日》課堂教學片斷 師:同學們,大家知道了我們爺爺講的故事是爺爺?shù)臓敔斨v給爺爺聽的,這種講故事的方法叫“口耳相傳”,就是嘴巴說耳朵聽。 師:講好故事的前提就是記故事,老師講故事,請你仔細聽。 當老師講完這個故事后,指導學生明白聽故事的第一步是理清故事的大致結構,學生討論怎樣記住大致結構之后,進行練說。然后老師又講了一遍故事,請學生再說說又記住了什么,從而讓學生明白,講故事要講出細節(jié)。最后老師又用“夸父為什么逐日”作為主問題,升華了故事本身需要傳承的意義。講完課后的微講座里,周益民老師又展示了自己搜集的其他民間藝術形式,或靈動或幽默或厚重的各種藝術形式,讓每個聽課者對民間文化肅然起敬。可以說,周益民老師用語言最質樸的方式傳遞著中國的民族文化、鄉(xiāng)土文化,為我們每位語文教育人做著最樸素最真誠的引領。 從以上各位名家的教學設計及課堂上,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在名家極有教育智慧的引領下,學生的核心語文素養(yǎng)一步步得以落實與培養(yǎng)。梳理一下,其實名家的做法,我們在課堂上也完全可以學習與深入運用,逐漸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 1.深入地解讀文本,找準文本內在的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點; 2.結合學生的具體學情,投其所好,找出最好的語用活動方式; 3.關注語文學科的本質,從語言的理解上生發(fā)開去做到精當?shù)狞c撥; 4.關注語言最本質的功能,開發(fā)多種語言傳遞方式,培養(yǎng)學生語用意識。
注釋: 【1】王榮生教授的《評我國近百年來對語文教材問題的思考路向》 【2】陳先云理事長的小學語文核心素養(yǎng)清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