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早餐胃是妥妥的中國胃, 萬年吃不膩的主角之一就是包子! 生煎包、小籠包、叉燒包、破酥包、烤包子……這簡單的包子皮加餡料的組合,又因為面皮的發(fā)與不發(fā)、外形的有褶無褶、烹飪方式的煎炸蒸煮烤,就可以變幻出千百種口味。 包子皮就像是一個乾坤袋,不同城市生活的人們因地制宜,取各地的時令生鮮包入囊中, 中式食材排列組合的巧妙,光靠一枚包子的美味就能體現(xiàn)的淋漓盡致。 南方的包子多甜口,小巧而精致,一般當成點心;北方的包子多咸口,大而餡料扎實,一個就管飽! 新疆烤包子。圖/@《早餐中國》第二季 雖說,在中國無論哪個城市的傳統(tǒng)早餐店里,包子的選擇就能多到難以抉擇。 也別看包子的國民程度如此之高,不同地方的口味也是相差甚遠的,最正宗的味道還是得到當地才吃得到! 作為一方鄉(xiāng)愁滋味的典型代表,誰說這個“包”的治愈程度不能包治百病呢! 01 精細MINI的南方包子 廣東流沙包&叉燒包 說到點心,當然不能不提廣式早茶! 除了蝦餃、鳳爪、粉蒸排骨、燒麥、糯米雞……之外,光是各種包子就能讓人挑到眼花繚亂。 最具代表性的莫過于廣式早茶屆兩大包子巨頭——流沙包、叉燒包,至今地位難分高下。 叉燒包外觀往往十分樸素,但一打開就是驚喜,叉燒餡料均勻分布其中,肥瘦恰到好處的肉吸滿了叉燒汁,松軟的包子皮吸走了油膩,香甜濃郁,每一口都超滿足! 流沙包更是城城永恒的心頭好,面皮柔韌而有口感,內餡是夾雜著顆粒感滿滿流沙的咸蛋黃。 除了樸實的白胖子,還有奢華版的黑金流沙包,比普通的更軟。 上海生煎包 圖/@上海去哪吃 看著掀開楠木鍋蓋,在夾雜著肉香、芝麻和蔥花清香的蒸汽之中和老板點上一客生煎,再加一碗牛肉粉絲湯,上海胃的一天就從這頓早餐開始。 老上海們習慣叫它“生煎饅頭”,愛吃的多是清水生煎,皮是發(fā)酵過的全發(fā)面,還要再經過兩次醒面。 面皮厚實,但吃起來口感松軟,而肉餡得是不加肉皮凍的純前腿肉,但湯汁比較少,加上香嫩勁道的生煎皮,口感鮮嫩扎實,偏清爽一些。 另一個渾水派生煎就截然相反,生煎皮不用發(fā)面,而且很薄,因為肉餡加了肉皮凍,湯汁多,咬一口就能爆漿,濃郁咸香,滑嫩多汁。 在城城眼中,生煎包的靈魂在于煎到松脆焦香的底部。 但無論是清水派、渾水派,半發(fā)還是全發(fā)面,你都能在包羅萬象的上海找到你愛的那口落胃好生煎。 “杭州小籠包” 圖/@floatlava 大名鼎鼎的“杭州小籠包”實際上來自旁邊的小縣城——紹興嵊州。 早年間嵊州人因為擔心家鄉(xiāng)名氣不夠,借助杭州名號在外做生意,結果“杭州小籠名”號打出去了,根源地嵊州卻被隱藏了。 嵊州人喜歡將小籠包稱作「饅頭」,它和上海蘇州的還都不一樣,不僅餡兒分鮮肉和豆腐,連皮也有薄皮和發(fā)面兩種。 圖/@Blue 薄皮豆腐餡是阿球的最愛,吹彈可破的包子皮里裹著沉甸甸的嫩豆腐,還夾著點提鮮的肉碎肉汁,吃起來細嫩柔軟、滿口鮮香。 (最正宗的出自嵊州的黃澤鎮(zhèn)~) 圖/@mrchichi1988 除了蒸以外,嵊州小籠還有生煎的做法,每份都會放在小鐵鍋里煎,讓生煎有焦黃色的底和酥脆的口感。 點睛之筆一定是淋蛋液,金黃色的蛋液裹起了每一個生煎,上桌后都會滋滋冒著熱氣,蘸點醋,吃起來濃郁香脆,層次豐富,阿球吃一次就忘不了! 昆明破酥包 圖/@傲客尋味昆明 來自昆明的破酥包,可以說是千層包子,用柔軟酥松的外皮、咸香的內餡實力印證 “包子有肉不在 褶兒上”。 破酥包最大的特色在皮,制作的時候需要經過發(fā)酵、兌堿、揉勻、搟面、抹豬油等多道工序才能成為酥皮。外形層層疊疊,吃起來更加輕盈蓬松! 圖/@傲客尋味昆明 口味分咸甜兩種,甜口有糊麻味、豆沙、糖腿,最典型的口味是糖腿破酥包,咸甜鮮香,喜歡吃云南火腿的不能錯過。 咸口有榨菜肉丁、香菇肉丁、鮮肉等。 靖江蟹黃湯包 每年秋季,城城最心心念念的限定的美味就屬這duangduang~起舞的蟹黃湯包了! 足足有近200年的歷史的它,從古至今都做到了 “皮薄如紙,湯足如泉,行如玉菊,不溢不破”, 甚至被列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光是湯就大有講究,用老母雞+筒骨熬湯,放入切細的豬蹄膀厚皮,文火煨至豬皮完全溶入湯中,再冷卻成為皮凍。 圖/@大美靖江 而蟹黃、蟹肉,更是每天人工新鮮現(xiàn)拆的,還有內餡提香必不可少的熬蟹油! 將這份鮮美和皮凍混合,包入皮中,在蒸的過程中,皮凍融化,就成了鮮掉眉毛的湯。 圖/@靖江文體旅游 圖/@zczcpanda 不同于揚州、南京的湯包吃法,吃靖江湯包不提供吸管,所以一般湯包會放在盤子的側邊,方便客人吮吸。 靖江湯包甚至有專屬的湯包歌來介紹吃法—— “輕輕提、慢慢移、先開窗、后吸湯”。 用牙咬個小口,吸吮略微有些濃稠的湯汁,感受極致的鮮從舌尖鋪到胃腸的愜意。 揚州三丁包 揚州是今年新晉世界美食之都,一句 “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 就道盡了這座城市的美味。 將精致慢生活體現(xiàn)到極致的早茶文化是不能錯過的體驗! 揚州包子以皮枵餡大、食材符合時令為特色。 而老揚州的記憶里,最典型的“皮包水”是三丁包和五丁包。 圖/@小紅書-dudu415 三丁包也是淮揚細點的典型代表,雞丁、肉丁、筍丁,料足皮軟汁鮮,肉餡純美,加上筍丁的脆嫩讓你擁有多層食感。不過不能吃肥肉的朋友可能就愛不上。 更“奢侈”的五丁包,額外添加海參丁和蝦仁丁,給你更多的鮮。 南京大牌檔天王烤鴨包 圖/@南京小花 在南京這座吃鴨圣地里,鴨肉有365種吃法——鹽水鴨、南京烤鴨、南京板鴨、鴨血粉絲…… 開遍全國的南京大牌檔還有這道獨創(chuàng)的烤鴨包,把帶有濃郁南京風情的烤鴨和以小籠包代表的精細江南飲食文化兩相融合。 圖/@小眼睛單眼皮 皮薄肉厚,一咬就滿口流汁,滿滿的鴨肉,油香四溢,是很好吃的烤鴨味,能吃出一種面皮裹著烤鴨吃的感覺!阿球覺得蘸點醋更好吃! 02 一個管飽的PLUS版北方包子 新疆烤包子 烤包子是南疆的著名小吃,小巧玲瓏、鮮嫩多汁,口感妙哉,吃過一次的人都忘不了! 特色之一在于用一種叫做“沙木薩吐努爾”的坑烤制,比一般馕坑更小,生包子貼在坑上,撒上鹽水即可不脫落。 特色之二在于包子皮用死面制作,和好面皮之后將皮搟薄,折成方形,再包上由羊肉丁、羊尾巴油丁、皮牙子(洋蔥)和調味料混合腌制的餡料。 圖/@《早餐中國》第二季 最好吃的絕對是剛出爐的烤包子! 咔滋一口咬下去外皮香脆,肉餡鮮嫩多汁,緊實而不帶膻味,在靈魂羊油的作用下,一口爆汁,美味在口中蔓延開。 天津素包子 天津人做包子的厲害,不在于有著全國知名的狗不理包子,也不在于至少十八個褶子以上的外觀要求等,而在于把素包子也做成了一大經典。 天津最有名的素包子鋪是被老佛爺賜名的石頭門坎,素餡講究到用了19種食材,以木耳、香菇、花菜、豆皮、口蘑、豆腐干、面筋、豆芽、粉皮、腐乳、麻醬、香油等混合而成。 為了讓口感更好,許多食材都是事先處理過的,而且不能切得太碎,都得吃的出來是啥! 包素包時講究“手轉包子不轉”,包好的素包子才能皮薄餡大,個頭比肉包子還令人滿足! 咬一口,有麻醬的香氣、濃郁的素香, 蘸著用天津獨流老醋,唇齒留香。 內蒙古布里亞特包子 圖/@《舌尖上的新年》 生活在布里亞特的蒙古族人在長期的游牧生活中擅長向其他民族學習,所以從漢族的飲食文化里學到了做包子~ 學到技術之后, 聰明的蒙古族人融入自身民族飲食特點,發(fā)明了布里亞特包子。 它的外形和其他包子差異不大其最大特點在于包子皮在捏褶子收口時,會留個小口,以便加熱時蒸汽進入,形成鮮美厚重的湯汁。 圖/@《舌尖上的新年》 每年為了迎接新年,布里亞特的蒙古族人就會在溫暖的蒙古包里制作這道年味滿滿的食物。 一般用碎羊肉、羊下水、牛肉或馬肉切丁做餡,再放些大蔥、洋蔥或草原上生長的野韭菜,燙面做皮。 用筷子一戳湯汁迸濺,整體湯濃餡鮮皮薄,不膻不膩,好吃到被叫做“面團里的手扒肉”! 陜西時辰包子 圖/@叮叮美食札記 在渭南人眼里,大概只有“時辰包子”,時辰一過,就買不到的好滋味。 通俗一些可以叫它大油包子,因為最具代表性的口味是用豬板油做餡的,皮醇餡香當地人最愛的吃法是加上一勺油潑辣子就著蒜吃,再配上紅豆稀飯或是豆腐腦,就是美好清晨的開端! 除了油包子,還有大肉餡、地軟豆腐餡,茄子/南瓜/蘿卜,現(xiàn)在還有酸菜、西葫蘆口味!薄皮大餡,一兜子全是菜,也不比肉餡遜色。 山東利津水煎包 南有生煎包,北有水煎包,但個頭瞬間翻了幾個番。 尤其在山東利津,排隊買水煎包是再正常不過的事,這也是游子在外最思念的家鄉(xiāng)味。 水煎包現(xiàn)吃現(xiàn)做,先發(fā)面再拌餡,面要軟硬適度,肉要大小均勻,它最大的特色,就在于兼得水煮油煎之妙。 所謂的水煎,要先用豆油熱鍋,放入包子煎炸,在面皮變得金黃后,逐一翻個,灌入面糊水淹至水煎包頂端,再注入清水,最后蓋上鍋蓋。 在水干的差不多時,鍋底會發(fā)出炸響,還得揭起鍋蓋,用細嘴油壺繞水煎包根底注入豆油、麻油,油煎到起焦殼才算完工! 出鍋后的水煎包, 一面焦脆,三面嫩軟,脆而不硬,香而不膩! |
|
來自: 聯(lián)合參謀學院 > 《我的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