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一天,淺淺清秋,天上薄云淡淡,我們一行驅(qū)車出發(fā)了,自邢臺至湖北,參祖庭,訪勝跡,奉請慧公長老靈骨舍利。 我們所乘坐的車由玉泉寺的崇心法師駕駛,師父很小心,一直在看車上的里程表,師父說,開車要穩(wěn),不能超速,車是寺院的,不能違章,更要保障安全,行車再快也趕不出多少時間,平穩(wěn)出發(fā),就是最快的到達。出家人,在在處處,行走坐臥,都不忘修行。車上的音響飄出梵樂,舒緩凈心。 時至中午,在服務(wù)區(qū)休息。玉泉寺的當(dāng)家?guī)煶缋蕩熣f,一會兒虛云禪林的常宏師請我們吃飯。在服務(wù)區(qū)外邊的長凳上休息了一會兒,常宏師的車就過來了。常宏師,一襲灰色長袍,系一條淺駝色沙質(zhì)圍巾,飄垂胸前,更添出塵逸世之姿。常宏師的午飯精簡而美,主食是寺院備好的包子,有兩種菜料,個個精雕玉琢,食之清爽可口,的確是素食中的上品。包子尚溫,定是大寮的師父們今早不辭勞苦精心備下的。常宏師還帶了西瓜,案板和菜刀,菜刀用一塊白布包了。心下暗自感嘆師父的精簡和細致。后來才慢慢知道,寺院處處節(jié)儉,行住坐臥,無一不是。 月滿虛清 抵達黃梅四祖寺的時候,已是暮色四合。在小齋堂用過餐,天就完全暗下來了。齋堂一直向西,有一條長廊,幽暗深邃,深到無邊。一時想到佛法傳承,一時又想到祖師身影,歲月回流,真空妙有,念念相續(xù),遷流無盡。忽有一點紅光,一位同修說,這是大雄寶殿。寺里燭火節(jié)儉,除了佛前的供燈,一切燭火竟是能省即省。偌大一個廟宇靜如沉舟,泊在無邊墨色里。每次來到寺院,就像回到家,安排好住處,我走出來,看到一位步履輕捷的年輕法師,連忙雙手合十行禮,師父回禮。借著暗淡的燈光,我看清是崇諦師,口中驚呼,是崇諦師!連忙再次行禮。在四祖寺的網(wǎng)站上看到過崇諦師的報導(dǎo),人稱生活禪的踐行典范。今天一見尤覺可親可敬。再仔細看,崇諦師臉上掛著自如的笑容,身上的一襲灰袍,已是鶉衣百結(jié)。每每見寺院的當(dāng)家?guī)煟悄菢拥臏睾秃啒?,心地明凈,朗然清利?/span> 拜別崇諦師,我來到大雄寶殿的庭院里。月隱星現(xiàn),星子滿天。更有星子若螢,在廊檐,在山巔。我扶欄仰視,晶輝燦爛,第一次發(fā)現(xiàn)銀河是如此清晰,光閃熠熠,橫流夜空。殿前有一顆千年柏子,透過微茫的星光望去,柏冠如云,又如磐石。承載了千年時光的古柏是否也如祖庭宗風(fēng)厚重?一絲風(fēng)都沒有,溫度濕度適宜,在這里竟感覺不到身與境溫度差異,那種舒適就好像人與境,渾然一體,這是我在祖庭最奇異的感受。石欄融在夜色里,溫潤如玉,沒有任何冰涼的感覺。我在石階上坐下來,蟲鳴四起,蟋蟀不知疲倦地彈著它的無弦琴,織娘宛轉(zhuǎn)著細細的歌喉,螢火蟲身著淡綠的衣服起起落落。星辰、蟲鳴、螢火、青冥的天空,烏沉沉的斗拱飛檐,這一切是如此和諧空凈。每次在寺廟就是最安心的時刻,有時甚至忘了心的存在,一切是那么自如、閑適、自在。這時倒想起慧可禪師安心的典故:神光慧可禪師翻山越嶺來到嵩山少林寺,拜謁達摩祖師,要求開示,并請為入室弟子,達摩面壁靜坐,不理不睬,神光于是在門外佇候,時值風(fēng)雪漫天,過了很久,雪深及膝。達摩看他確實求法虔誠,才開口問他:“你久立雪中,所求何事?” 凌晨,聽到悠揚的鐘聲,人還在枕上,心卻活動起來,杜甫的詩冒出來“欲覺聞晨鐘,令人發(fā)深醒”。雖然不去做早課,也不要辜負了好時光。收拾完畢,天色微明,從寺院里踱步出來,回看山門,幾個遒勁的大字,四祖寺。繞寺回流的是一汪清泉,汩汩有聲。再往南去,有一橫跨東西的古橋,名花橋,又名靈潤橋,橋下有兩兩山婦臨溪搗衣,溪心石上一只白鷺悠然踱步,絲毫不懼。我在橋上,沉吟徘徊,橋下龍頭巖澗石有柳公權(quán)的題字,“碧玉流”;橋上有柳宗元的題詩,“破額山前碧玉溪,幽人遙駐木蘭舟。春風(fēng)無限瀟湘意,欲采頻花不自由?!毙⌒∫蛔瘶颍媒?jīng)風(fēng)雨侵蝕,磚瓦剝落,荷擔(dān)千年風(fēng)月,依在碧水青山之間。正如四祖寺祖庭,坐落于東土禪宗第一山雙峰山,為中國禪宗叢林的發(fā)端。想浩浩天宇,漫漫長史,王朝更迭,江山易主,誰又在誰的生命留下什么?色即是空,無我無人無掛礙;空即是色,有山有水有樓閣。倒是這些曾經(jīng)舍身傳法的祖師,仍然有人為他們塑了真身,建了廟宇,虔敬供奉,接續(xù)千年香火。
清風(fēng)無價 吃過早飯,驅(qū)車前往老祖寺。一路上,清風(fēng)和暢,空氣甘冽。車窗外,一忽兒是青碧的湖水,陽光在湖面上輕拋浪擲,玩著她閃閃的碎金的游戲;一忽兒又是黃熟的稻田,星羅棋布,色調(diào)柔和,青黃相接,美麗如畫。進入黃梅著名的景區(qū)挪步園,山道逶迤,蛇盤而上,就快到老祖寺了。老祖寺古名紫云山寺,坐落于黃梅縣境北端的紫云山蓮花峰下,因紫云峰巔由七座巒頭相對并列,狀若蓮瓣相聚,故名蓮花峰。其下有盤地,老祖寺在其間,恰如蓮心吐蕊,花瓣托心,有”紫云佛國”之美譽。由于歷代兵亂所致,老祖寺幾度廢毀,昔日梵剎僅存瓦房數(shù)間,一片荒涼。2005年,由凈慧長老發(fā)愿再振名藍,鄂東古剎得以重輝。 一到老祖寺,最吸引游客的是寺前的一泓秋水,碧波浩淼。內(nèi)有錦鯉個個,一魚即動萬魚相隨,水中嬉戲,悠然自樂。與寺門相對的是一尊漢白玉觀世音像,手持凈瓶,衣袂飄佛,宛如凌波碧湖之上。 老祖寺為六朝古剎,坐南朝北,依山而建,飛檐相疊,層層遞進,布局緊湊,正如地涌金蓮。老祖寺因印度高僧寶掌和尚而得名,是一千五百年前印度高僧千歲寶掌和尚首建,為鄂東古剎之最。據(jù)傳說,千歲寶掌和尚是中印度人,生于公元前414年。初生時左手握拳不展,至七歲,其父母攜之拜謁佛佗精舍,左拳為拜佛而放掌,故名寶掌。于東漢末(約公元212年前后),由川藏進入中國境內(nèi),較之禪宗初祖達摩大師早來三百年。他步履叢山,隨緣度化,遍訪古剎,拜佛禮祖。輾轉(zhuǎn)至今黃梅地域,遙見雙峰并立,紫煙繚繞,遂赴之卓錫,結(jié)茅成庵,作修行之緣地,以了夙愿。時為南朝宋齊間,距今約一千五百年。至齊梁際,寶掌東游——訪慧遠于廬山,會達摩于白下(南京)。復(fù)返紫云山定居布法,與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同居黃梅。后移錫江浦,圓寂于浙江會稽之云門。住世實為一千零七十二年,故《五燈會元》稱千歲寶掌。關(guān)于老祖寺,有很多優(yōu)美的傳說。千歲寶掌之后,又有六祖慧能的徒孫來此擴建寺院,得烏沙潭龍王相助,糧木齊全,故今老祖寺前尚存有”出木池”、”出米石”等神話傳說的遺址。山深路陡,行路且難,別說建寺。人們總是驚異于古人不可思議的非凡成就,才生出種種離奇的神話傳說,以滿足不可想象之難。此地,好風(fēng)好山好水,有如此之古老巍峨之建筑群,不能不說這是愿力的奇跡。 同去的當(dāng)家?guī)煶缋蕩煾刚f,來到老祖寺,不能不看瀑布。遂帶領(lǐng)一行人,穿過湖心小橋,向?qū)γ嫔缴闲羞M。行至山路,碎石鋪地,路面濕滑。這里昨夜定有一場大雨。我最喜雨后濕潤的青山,翠竹松針浣洗一新,路邊的草露顆顆珠圓玉潤,晶瑩剔透,倍添靈氣。沿山道婉轉(zhuǎn)向下,腳下的路隱然不見,修竹翠柏雜然相生。轉(zhuǎn)過一叢密林,才依稀看出有羊腸小徑,路面偶見石板裸露,想久無人行,石板上苔蘚遍布,翠色盈盈。我只知苔蘚覆地而生,今天見了這般瓊花積翠的豐艷之姿,深以為奇。路面又有竹葉松針厚厚堆積,始覺空山幽靜,如入離塵勝境。曳藤攀樹,緩緩探足向下,也不知行了多久,忽然出現(xiàn)一塊巖石橫斷,平鋪如席。向上望去,壁立千仞,向下則深不見底,有水順巖奔流而下。這里曾是異常壯觀的激流飛瀑,因上游修建了水庫,只有細細的水流從閘門漏出,在此流瀉下來。 在我們眺望遠山的時候,一只蜻蜓在眼前飄過,沒等看仔細,又飛走了。躡足尋覓,在一個小樹枝上發(fā)現(xiàn)了它,一對翅子狀如蝴蝶呈寶藍色,身子纖細,宛若一只孔雀藍的蘆笛。這個小精靈,像一個盛裝的小仙子,在流泉飛瀑的淺吟低唱中,飲霞吸露,棲于樹枝,舞于清風(fēng)。久在塵世,自心迷妄,我自嘆不如一只蜻蜓活得逍遙本然。 青青翠竹,森森綠柏,斷崖清風(fēng),問禪于青山?!耙粊兦蹇战^點云,十分清澹廓如秋”。到彼岸,出樊籠,開關(guān)就是這顆心。禪是管”心”的,禪是心靈的智慧,禪其實就是當(dāng)下這一念的覺悟。清風(fēng)明月本無價,近水遙山皆有情。
自第一次聽到蘆花庵這名字時起,內(nèi)心就悠然神往,想深山之境,茂林修竹掩映之下,紅墻黛瓦,飄然出塵,諸多素心之人,數(shù)晨數(shù)夕,談禪論道,心生歡喜。時遷歲流,自性展現(xiàn),宛若“風(fēng)含翠筱娟娟凈,雨浥紅蕖冉冉香?!贝蟾琶恳粋€女人內(nèi)心深處,都有這樣一個安樂凈土。 出四祖寺山門右轉(zhuǎn),拾階而上,盤旋數(shù)轉(zhuǎn),逶迤數(shù)里,行至雙峰山半腰,忽見一片平地上,紅墻依然,飛檐疊聳,小小的一方蘭若,依山而建,這就是蘆花庵了。 我們?nèi)サ教J花庵的時候,正是中午時分,寺里的師父和常住居士正在午休。除了流通處有一位居士,不見一個人影,靜寂異常。我們一行放緩了腳步,悄悄進去,生恐驚擾了這樣一個清修圣地。自右手樓梯上二樓,廊檐下的欄桿上放了一只碗,細看時,才知碗內(nèi)有一圈蘋果皮,有幾只小蜜蜂窩在那里吮吸。也不知是哪一位慈悲的師父,細心供養(yǎng)著這些可愛的小生靈。廊下靠南有一排青花瓷的壇子,靠北挨墻有一溜兒一米多高的甕,是用來腌菜用的。頂頭有幾只曬菜的扁和盛菜的籮筐。蘆花庵小小的,處處溫馨潔凈,來到這里就涌起濃濃的借路還家的感覺。此處群山環(huán)抱,綠水當(dāng)門,自是清幽無比,但采購不便,供養(yǎng)無多,生活上未免簡單清苦。早就聽說這里的師父持規(guī)嚴(yán)謹(jǐn),農(nóng)禪并重,禪修之余,下地種菜,上山拾柴。今天親見廊下陳設(shè),才知真實不虛。這里的生活幽閉,疏食簡易,卻也恬然自適。 再沿樓梯上去,就是大雄寶殿了。殿的四周,有很多圖片展覽。我正在憑欄眺望,晴光下的碧潭,清風(fēng)自來,波光鱗鱗。忽聽一聲輕而急促的招呼,“快來看!”是同去的林。我繞到殿后,看到一組圖片,長衫斗笠,背包在肩,施施然而行。林說:“你看!這是寺里的師父們徒步自湖北黃梅至峨眉山朝圣!”黃梅到峨眉山行程一千多公里,跨越多個省份,地勢不一,氣候有別,陰晴不定。我不知他們一路輾轉(zhuǎn),磨穿了幾雙僧鞋,形容瘦了幾許?在這次云水生涯中,他們心境又提升了幾重?但我懂得,她們看似稚弱的雙肩上,擔(dān)當(dāng)著佛法傳承的慧命,不單單是閑拋歲月臥煙霞的飄然出塵,更有著深切的慈悲濟世胸懷。 蘆花庵的住持宏用禪師是曹洞宗的傳人。今年七月在石家莊與宏用禪師有一面之緣,心儀萬分,今天是無緣拜會了。我一直心心念念的明潔居士,也是這的常住。明潔居士,北京第二大外國大學(xué)畢業(yè)后,從事翻譯,著作甚豐,主要是佛教領(lǐng)域的,文筆空靈優(yōu)美。明潔居士的翻譯著作《空谷幽蘭》,尤為聞名。 蘆花庵的名字是慧公長老起的,緣于宋朝雪竇禪師的禪門誦古,“看!看!古岸何人把釣竿?云冉冉,水漫漫,明月蘆花君自看。”明月皎潔,清輝如霜;蘆花潔白,皚皚似雪。霜天雪地何所以?一只鷺鷥落蒹葭。飄飄渺渺,虛虛實實,亦真亦幻,欲辯實難。著力參究,禪機無限。 小小一座蘆花庵,幽居深山。是四祖寺的分院,由凈慧長老著手承建。而今已成為安禪弘法的佛教場所。這里寺內(nèi)殿堂整肅,寺外竹林密密,飛瀑溪花,儼然自在。閉則觀照當(dāng)下,守一不移;外則化育眾生,止迷回悟。如若識得“明月蘆花”真面目,悟出真空妙有,百城煙水也可放下不須再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