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精品-日韩经典一区二区三区-五月激情综合丁香婷婷-欧美精品中文字幕专区

分享

詩學概念400題 第(五)輯

 虹72 2020-09-20

轉(zhuǎn):石湖春漲

詩學概念400題(33-40)

詩學概念400題33

【坐馳役萬景】與詩學有關(guān)的古代文論概念。語見劉禹錫《董氏武陵集紀》:“片言可明百意,坐馳可以役萬景,工于詩者能之。”坐馳,身不動而馳騖,指藝術(shù)想象。役,驅(qū)使,支配。言詩人想象無所不至,可以調(diào)遣各種景物形象,加以表現(xiàn)。劉勰《文心雕龍·神思》:“寂然凝慮,思接千載;悄焉動容,視通萬里?!?/div>
【亡國之音】與詩學有關(guān)的文論概念。其義原指體現(xiàn)了國家覆亡征兆的音樂。但古時詩樂合一,于是與詩學亦有關(guān)聯(lián)。語見《禮記·樂記》:“治世之音安以樂,其政和;亂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國之音哀以思,其民困?!?/div>
【疾虛妄】與詩學有關(guān)的古代文論概念。 “疾虛妄”、“歸實誠”而見“真美”,是王充寫作《論衡》的宗旨,也是他對一切文章寫作的基本要求,也就是說,文章寫作,應該力求內(nèi)容真實,反對虛妄。也就存在不能區(qū)分藝術(shù)和學術(shù)、藝術(shù)真實和生活真實不同的理論缺陷。因此,他錯誤地要求文學作品和歷史記載一樣真實,用歷史和生活的真實,去取代藝術(shù)真實,對像神話、寓言一類文學作品的想象、虛構(gòu)、幻想和夸張等,一概斥為“虛妄”而加以否定,這是很片面的。
【義得言喪】古代詩學概念。語見唐劉禹錫《董氏武陵集紀》:“詩者,其文章之蘊耶?義得而言喪,故微而難能;境生于象外,故精而寡和。千里之繆,不容秋毫。非有的然之姿,可使戶曉;必俟知者,然后鼓行于時。”強調(diào)為詩之道,精妙而難以言傳,非人人都可把握,須知者方能發(fā)揚之。其精妙處,在于“義得而言喪”,“境生于象外”。
【隔與不隔】與詩學有關(guān)的文論概念。主要指藝術(shù)家在從事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將頭腦中形成的審美境界物化為藝術(shù)形式的程度,藝術(shù)作品中的審美境界為讀者接受、復現(xiàn)的可能性,和留給讀者重新創(chuàng)造的藝術(shù)空間如何。凡“不隔”者,都是藝術(shù)家能夠把頭腦中的藝術(shù)境界活脫脫地表現(xiàn)于語言文字,物化為一幅生動的圖畫,讀者讀來覺得形象宛然,生動感人,語語都在目前,作品中的境界能在心目中近似地重現(xiàn)。如馬致遠《漢宮秋》第三折中《梅花酒》等曲,寫凄涼的曠野,蒼黃的草色,迎霜的早兔,褪毛的獵犬,南翔的塞雁……構(gòu)成了一個送別的傷心場景,令人讀來如親臨其境,就是“有意境”、“不隔”。顏延年的作品、則往往過多地用典、使事,詞彩雖然華麗,形象并不生動,被人譏為錯彩摟金、雕繪滿眼,只是低層次的形式之美,所以為“隔”。 “'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游’,'服食求神仙,多為藥所誤。不如飲美酒,被服紈與素’,寫情如此,方為不隔”。
【廢言尚意】古代詩學概念。語見唐詩僧皎然《詩式》卷一“詩有二廢”:“雖欲廢言尚意,而典麗不得遺?!敝^雖然詩歌重在意旨情致,不可徒事華辭,但語言的典麗仍不可忽視。典麗,猶麗則,美麗而有法度、不過分。
【廢巧尚直】古代詩學概念。語見唐詩僧皎然《詩式》卷一“詩有二廢”:“雖欲廢巧尚直,而思慮不得置。”謂雖然詩歌崇尚自然率直,反對纖巧,但詩人之構(gòu)思自不可廢棄。皎然認為,所謂自然天成,并不是說略不經(jīng)意,率然為之,為詩須殫精竭慮,始見奇妙;而又須做到成篇之后,乃似渾然一體,無斧鑿痕。
【無學之學】古代詩學概念。意謂作詩不可不廣泛地學習古人優(yōu)秀的作品,亦不可拘泥地學習,以至生搬硬套或流于擬襲。杜甫詩淵深浩淼,以博學稱,自論其詩亦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黃庭堅《答洪駒父書》云:“老杜作詩,退之作文,無一字無來處,蓋后人讀書少,故謂韓杜自作此語耳。”。“破萬卷”為學,“如有神”為無學。廣泛學習古人詩作是學詩的手段,無學則是作詩的境界。袁枚《隨園詩話》云:“'破’字與'有神’三字,全是教人讀書作文之法。蓋破其卷而取其神,非囫圇用其糟粕也?!保八^活法者,規(guī)矩具備,而能出于規(guī)矩之外,變化不測,而亦不背規(guī)矩也”。嚴羽著《滄浪詩話》提出:“學詩者以識為主”,先須熟讀《楚辭》以下至李、杜二集,枕藉觀之,“醞釀胸中,久之自然悟人”。所謂“悟人”亦近于“無學”的境界。
【元神活潑】與詩學有關(guān)的古代文論概念。語出江盈科《白蘇齋冊子引》:“吾嘗睹夫人之身所為,流注天下,觸景成象,惟是一段元神。元神活潑,則抒為文章,激為氣節(jié),泄為名理,豎為勛猷,無之非是。要以無意出之,無心造之,譬諸水焉,升為云,降為雨,流為川,止為淵,總一段活潑之妙,隨觸各足,而水無心。 “元神活潑”是一種自由奔放,無所拘束的精神狀態(tài),可用以形容一個人的人格,亦可以形容詩文創(chuàng)作的特征。,其趣怡然”,灑然、怡然正是形容此活潑而無拘執(zhí)的精神,以此為詩為文,自然是平亦可,奇亦可,無之而不可了。
【化而不朽】與詩學有關(guān)的古代文論概念。指以發(fā)展眼光看待詩文,并重視其神情意態(tài)之真的觀點。語出明于慎行《宗伯馮先生文集序》:“天壤之間,有形有質(zhì)之物未有能不朽者,必化而后不朽。”(《馮宗伯詩集序》)。以神情論詩文,自然地不主于擬襲而主于變化,故有“化而不朽”之說。他以水之流、火之傳為“化”,故所言“化”,其實質(zhì)是動、是變。動而變,變則不朽。
【反求吾心】與詩學有關(guān)的古代文論概念。指以心為文章本源的觀點??姴诓灰詾槿?,指出《五經(jīng)》產(chǎn)生以前也是有文章的,因此“謂六籍為文之標準則是,為文之本原則非”。同時他還認為日月星辰,山川草木,“孰非文章”,但若以之為本原,則文章不過是形似之物。于是他提出了以心為文章本原之說:“蓋所謂化工之筆者,化工而已,必一一取肖于化工,豈化工哉!故不如反而求吾心?!兑住芬缘阑?,吾心之化也;《詩》以達意,吾心之意也;《書》以道事,吾心之事也;《禮》以節(jié)人,《樂》以發(fā)和,吾心之節(jié),和也?!边@是文學上的唯心的本原論。王守仁說:“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傳習錄》上)繆昌期吸取王守仁學說唯心的外殼,以之論文。從文學創(chuàng)作論的角度說,文學并不是客觀世界的機械的反映,”必一一取肖于化工,豈化工哉”,此話有合理的因素。強調(diào)人的內(nèi)心感受,重視人的主觀創(chuàng)造精神,正是晚明時期文學思潮的一個重要側(cè)面。
【幽深孤峭】古代詩學概念。原是明清之交錢謙益對晚明竟陵派首領(lǐng)鐘惺所追求的詩歌風格的概括和批評,語見其《列朝詩集小傳·鐘提學惺》云:“別出手眼,另立深幽孤峭之宗,以驅(qū)駕古人之上。”鐘惺認為,“真詩”是人的“精神”產(chǎn)物,而“精神”實指“孤行靜寄于喧雜之中”的“幽情單緒”,是“獨往冥游于寥廓之外”的“虛懷定力”。譚元春也肯定,“詩品”是詩人“孤懷”、“孤詣”的呈顯。鐘惺還說:“詩,清物也?!逼涮攸c是逸、凈、幽、澹、曠(《簡遠堂近詩序》)。這說明,他們追求的幽深孤峭的詩歌風格,從內(nèi)蘊含義方面講,指表現(xiàn)耿介自潔、超俗脫凡的情懷;從藝術(shù)體貌方面講,指具備清瘦幽細,深雋秀澹的風致。

詩學概念400題34

【根情苗言華聲實義】古代詩學概念。唐白居易關(guān)于詩歌特點的表述。其云:“人之文,六經(jīng)首之。就六經(jīng)言,《詩》又首之。何者?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聲,莫深乎義。詩者,根情、苗言、華聲、實義。上自賢圣,下至愚呆,微及豚魚,幽及鬼神,群分而氣同,形異而情一,未有聲入而不應,情交而不感者。”根情,指詩本因情感激動而作,又以情感打動人心,情為詩之根本;苗言,指情動而發(fā)為言辭,言為詩之苗;華聲,指詩的語言富于音樂美,易入人耳,聲為詩之華(花);實義,指詩之歸宿在于通過動人的情感、悅耳的聲音,使聽者了解其意義,義為詩之果實。凡有生之物,都有情感,都愛聽悅耳的聲音,故都容易為詩所打動。如《策林六十九·采詩》云:“大凡人之感于事,則必動于情,然后興于嗟嘆,發(fā)于吟詠,而形于歌詩矣?!?/div>
【孤懷孤詣】古代詩學概念。語見明譚元春《詩歸序》云:“夫人有孤懷,有孤詣,其名必孤行于古今之間,不肯遍滿寥廓。而世有一二賞心之人,獨為之咨嗟傍皇者,此詩品也?!?“孤懷孤詣”一方面指詩人與眾不同,有獨特的情懷志尚和心靈追求,詩歌就是要表現(xiàn)人類精神的這種獨特性。因此,“孤”字含有表現(xiàn)個性和追求創(chuàng)新的意思。另一方面,它又指詩人潔身自持、孤傲不屈的品性。 “孤懷孤詣”以貌似回避現(xiàn)實的形式表現(xiàn)了抗俗的志操。從這種孤高的心襟孕育出的詩篇,往往在清冷幽澹的體貌下,蘊含著瑩潔奇傲的情愫。
【無色無著】古代詩學概念。形容詩歌空靈、清遠而不粘滯的藝術(shù)特征。語出明謝肇淛《小草齋詩話》云:“詩境貴虛,……詩情貴真,……詩意貴寂,……詩興貴適,……詩無色,故意語勝象,淡語勝濃;詩無著,故離語勝即,反語勝正。”“無色”是佛家用語,色指物質(zhì)現(xiàn)象,無色即是指虛空無邊、無固定處所、無物質(zhì)、無形體的境界??傊?,他提倡的是一種若即若離、似是非是的風格或意境。本此論詩,他不但反對公安派“但恐不達,何露之有”的淺率之弊,也批評七子派堆垛鋪敘、故為俊語的夸辭之病。
【雖頌皆刺】古代詩學概念。意謂詩歌中的頌詩,不止于歌頌,還可以含有譏刺之義,即通過贊美古代的盛世來譏諷當時社會之不足。語出明陳子龍《詩論》。自《詩大序》提出美刺之說,歷來論詩者均無異辭。陳子龍作《詩論》專辯此說,認為美刺之說古人行之易,今人行之難。而后世則不然,由于世衰道微,不恰當?shù)亍胺Q引盛德”,即是諂媚;而若慷概陳詞,譏切當世,則又“朝脫于口,暮嬰其戮”。陳氏指出在亂世美無可美,刺則有所不能,直接地表達詩人的美刺是不行了,但還有另一種曲折的表達方法,即通過贊美古代的盛世來譏諷當今社會的不足。由于這一類作品的“刺”表現(xiàn)得比較含蓄,“后之儒者”遂把它解釋為美、為頌?!镜溥h諧則】古代詩學概念。以典遠、諧音律、麗以則論詩,語見清王士禛《帶經(jīng)堂詩話》卷三,被后人概括為“談藝四言”。典,語言典雅,指取儒家經(jīng)典和正史的語言入詩。遠,味外有味,意境清遠。他以繪畫為例,“畫瀟、湘、洞庭,不必蹙山結(jié)水,意不在渭城車馬,而設(shè)釣者于水濱,忘形塊坐,哀樂嗒然,此詩旨也:次曰遠?!边@是他主張的神韻說的主要內(nèi)涵。諧,指詩歌音律協(xié)調(diào),富有音樂美。則,法則,法度。“昔人云:《楚詞》、《世說》,詩中佳料,為其風藻神韻,去《風》《雅》未遙。學者由此意而通之,搖蕩性情,暉麗萬有,皆是物也:次曰麗以則?!睋P雄《法言·吾子》:“詩人之賦麗以則,辭人之賦麗以淫,這是王士禛論詩所本。他要求詩歌寫得美麗而又合乎法度,不為淫麗。王漁洋談藝四言,曰典,曰遠,曰諧,曰則,而獨未拈出一'真’字。漁洋所欠者,真耳。”
【神韻】古代詩學概念。它由原本各自獨立又彼此相關(guān)的“神”與“韻”二者并列組合而成,但其內(nèi)涵并非二者的簡單相加,而是自有新質(zhì)。所稱“神韻”,指的是王敬弘不受世俗功名利祿拘束,超然塵外的精神品格、生活情趣,以及由此表現(xiàn)出來的讓人感受到的風采和氣度,其中也包含了品評者非常贊賞的審美評價。“神韻”還包含了以下幾個要義:一指文藝作品中超越形跡之外的審美特質(zhì)。一指情韻悠遠、含蓄無盡的韻趣。如清施補華《峴傭說詩》:“用剛筆則見魄力,用柔筆則出神韻。柔而含蓄之為神韻,柔而搖曳之為風致?!币恢盖逵牡h的意境之美。神韻二字,”具體指清幽淡遠的意境之美。細加分辨,此意境中又有兩個層次;就描摹審美客體言,體物貴在傳神,詠事“不著判斷”?!彼Q“神韻天然”,與強為應酬之作不同,也與經(jīng)國化民,裨補教化無關(guān)。這種超然世外、淡薄功名的純粹審美方式,自然賦予作品以沖淡清雅的風味情調(diào)。味外味也。味外味者何?神韻也。”如翁方綱作《神韻論》,既擴大“神韻”之義界,又矯其空疏之病。又袁枚《隨園詩話》卷八,認為“近體短章,不是半吞半吐,超超玄箸,斷不能得弦外之音,甘馀之味”,追求“神韻”境界有道理,但若長篇巨制則不以“神韻”為工,而以淋漓酣暢為快,“總在相題、行事能放能收,方稱作手”。
【羚羊掛角】古代詩學概念。原是宋代嚴羽有關(guān)詩歌藝術(shù)特質(zhì)的論述。語見其《滄浪詩話·詩辨》:“詩者,吟詠情性也。盛唐諸人惟在興趣,羚羊掛角,無跡可求。故其妙處,透徹玲瓏,不可湊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鏡中之象,言有盡而意無窮。傳說羚羊到晚上就把自己的雙角掛在樹上棲息,不著痕跡,以躲避獵狗的追尋。因此,“羚羊掛角”,用來形容“無跡可求”,含義相同。可知“羚羊掛角”,與“詞理意興,無跡可求”同一意思。從而產(chǎn)生一種委婉含蓄、馀味無窮的美學特點。它給人以審美享受,指的是一種空靈雋永、清新深沉的特殊美感,猶如水月鏡花,可見而不可捉;但是又必有此水然后月可印潭,先有此鏡而花可映面,“羚羊掛角”,有無相生,并非盡是玄虛之論,也有合于藝術(shù)創(chuàng)作規(guī)律的一面。

詩學概念400題35

【妙悟】古代詩學概念。討論有關(guān)詩歌創(chuàng)作形象思維中的有關(guān)靈感問題。語見宋嚴羽《滄浪詩話·詩辨》:“大抵禪道惟在妙悟,詩道亦在妙悟。 “妙悟”一詞由“妙”與“悟”兩個詞素組成。“悟”是中國古代特有的一種非邏輯的思維方式,原是道玄及佛學中的一種獨特思維方式,后引入詩歌美學而具特殊審美意蘊。而“妙悟”之“妙”,正是指出了“悟”這一廣泛運用于哲學領(lǐng)域的特殊思維方式,在詩歌創(chuàng)作活動中所獨具的審美內(nèi)涵,使“妙悟”成為一種獨特的審美把握和藝術(shù)思維方式。近代章炳齲《小學答問》云:“妙有二誼,一為美,《廣雅》:'妙,好也?!粸槲ⅰ瓭h世多言微眇?!薄独献印芬徽略缬小靶中娒钪T”的話,說明“妙”不僅是美好,而且是支配宇宙萬物發(fā)展變化的規(guī)律,不過與一般的規(guī)律不同,它是精微奧妙,莫可名狀,卻又確實存在,只能強名之為“妙”。至于“妙悟”連稱構(gòu)成一詞,佛學早有,如《肇論·涅槃無名論·妙存》云:“然則玄道在于妙悟,妙悟即在于真?!眹烙鸬摹懊钗颉闭f雖然可能據(jù)此引發(fā),但卻直接用之論詩,并賦予其新的特殊的審美涵義。他認為“妙悟”是詩人把握詩歌審美特質(zhì)“興趣”的關(guān)鍵,是人們學詩、作詩以及賞詩的必經(jīng)之路。今人錢鐘書《談藝錄》云:“夫悟而日妙,未必一蹴即至也。乃博采而有所通,力索而有所人也。學道學詩,非悟不進?!彼詫W詩必須樹立“真識”,熟讀漢魏古詩到唐宋諸大家代表詩作,認真體味辨別,才能明白詩家三昧而恍然大徹大悟。一旦藝術(shù)之真是非了然于胸中,則由漸而頓,靈感紛至沓來,“妙悟”不求自至。
【旨冥句中】古代詩學概念。語見唐詩僧皎然《詩式》卷二:“且如'池塘生春草’,情在言外;'明月照積雪’,旨冥句中。風力雖齊,取興各別。”冥,幽深貌。
【以少總多】古代詩學概念。語見劉勰《文心雕龍·物色》:“以少總多,情貌無遺?!痹娢膶τ谏鐣詈妥匀痪拔锏姆从常⒉皇抢w毫俱足的機械摹仿。就語言文字本身的功能,也不能將情貌傳達無遺。因此,詩文創(chuàng)作往往要對所反映的情貌加以取舍藏露?;蛘哒f,詩文的藝術(shù)就是取舍藏露的藝術(shù)。所謂“情貌無遺”。 “以少總多”的創(chuàng)作意愿,實際上已埋了了后世所謂“藝術(shù)典型”命題的理論因子。但“以少總多”絕非少與多的任意排比組合,它是辯證法在藝術(shù)理論中的體現(xiàn)?!眲③摹耙陨倏偠唷钡奶岢?,正是對前人經(jīng)驗總結(jié)的結(jié)果。“以少總多”的具體內(nèi)涵,就是“酌事以取類”,“撮辭以舉要”(《熔裁》)。前者是根據(jù)內(nèi)容需要對題材進行精煉取舍,典型深刻地反映生活,所以《事類》篇主張“取事貴約,校練務精,捃理須核”。具體形象是個性,高度概括是共性,共性與個性的辯證統(tǒng)一,才能曲盡情貌。如李白《靜夜思》,是以一輪明月之“少”,傳寫普天鄉(xiāng)思情貌之“多”?!耙陨倏偠唷保骖檪€性與共性兩面,才能取得“情貌無遺”的藝術(shù)效果。
【澄淡精致】古代詩學概念。唐司空圖《與李生論詩書》:“王右丞、韋蘇州澄淡精致,格在其中,豈妨于道學哉?”“澄淡精致”作為一種風格,它主要是指情趣的淡遠和語言的洗煉。王、韋的山水隱逸詩,受佛老思想影響較深,以描寫山水自然、鄉(xiāng)村生活作為精神寄托,因此在創(chuàng)作思想上受佛老“言不盡意”、“言為意筌”論啟發(fā)不少,于是大量運用象征、比喻、暗示等手法來創(chuàng)造“象外之象、景外之景”。澄淡,不是淡乎寡味,而是味淡而永。 “澄淡”之所以淡而有味,是因為它將深沉的人生感慨化為淡遠的山水色彩,將濃烈的人間煙火變?yōu)榍逍碌淖匀簧?,“人但見其澄淡精致,而不知幾?jīng)淘洗而后得澄淡,幾經(jīng)熔煉而后得精致”。但精致不是精雕細刻,不是濃妝艷抹,而是洗盡鉛華、言隨意遣。精致,不崇尚夸飾,也不追求鋪張,它是脫口而出,自成精美。澄淡精致的風格,非外貌腔調(diào)的摹仿能成,作家首先得有濯足清流、塵念俱消的胸次,然后方見文學創(chuàng)作的功候。
【咸酸之外】古代詩歌審美概念。司空圖論詩重辨味,他在《與李生論詩書》里說:“若醯,非不酸也,止于酸而已;若鹺,非不咸也,止于咸而已。華之人所以充饑而遽輟者,知其咸酸之外,醇美者有所乏耳?!彼源藶楸扔?,說明作詩要有“韻外之致”,“味外之旨”。 “全美”即謂作品“近而不浮,遠而不盡”,能以精美的外形,包孕無盡的神味,或者說,具有“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令人反復品味,愈久不忘。
【韻致】古代詩學概念,是“韻外之致”的簡稱。韻外之致”,是指在語言文字之外,還能咀嚼出詩的醇美馀味。在他看來,詩要達到有“韻致”,必須寫得“近而不浮,遠而不盡”?!敖桓 ?,是指詩歌的形象可感,涵蘊豐厚,歷歷如在眼前,使人倍感親切;“遠而不盡”,是指詩歌的境界超遠,言所不追,思與境偕,馀味無窮。北宋梅堯臣說,詩要“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
【隱秀】與詩學有關(guān)的古代文論概念。劉勰《文心雕龍》有《隱秀》篇,其言有云:“隱也者,文外之重旨者也。”“隱以復意為工。”“夫隱之為體,義生文外?!薄吧钗碾[蔚,馀味曲包?!敝^之隱。秀以卓絕為巧,即篇中有警策高卓之句,能產(chǎn)生“動心驚耳”的藝術(shù)效果,謂之秀。晉人王贊《雜詩》之句云:“'朔風動秋草,邊馬有歸心’,氣寒而事傷,此搏旅之怨曲也?!?“劉勰云:'情在詞外曰隱,狀溢目前曰秀?!皬埥洳⒁詾殡[秀即梅圣俞所說“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之意。

詩學概念400題36

【格調(diào)】古代詩學概念。語見唐殷璠播在集中評儲光羲詩云:“格高調(diào)逸,趣遠情深。”以“格”與“調(diào)”并舉而成文。還有王昌齡著《詩格》,語云:“凡作詩之體,意是格,聲是律,意高則格高,聲辨則律清,格律全,然后始有詞。”在唐以前,“格”與“調(diào)”原是兩個各自獨立,又相互關(guān)聯(lián)的概念;但“格調(diào)”并稱組成新的詩論概念之后,又有所發(fā)展,別具新義。“格”的詞義具多義性,與后世審美義蘊有關(guān)的主要有三:一是格致、交感、感通。如《尚書·說命下》:“佑我烈祖,格于皇天?!倍橇慷?、衡量。如《逸周書·五權(quán)》:“政有三機五權(quán),汝敬格之哉!”朱右曾釋:“格,量度也?!比欠ㄊ?、規(guī)格和標準。如《后漢書·傅窒傳》:“朝廷重其方格?!崩钯t注:“格,猶標準也。唐人稱“格”,要義也有三:一是體格、體制的法式或標準。二是用意、取象、定體之類較高層次的技巧和規(guī)律。三是作品的某種獨特審美特征或感染人的藝術(shù)力量。元模所稱“律體卑痺,格力不揚,茍無姿態(tài),則陷流俗”。上述諸“格”,可以概括藝術(shù)作品體格、格式、格力諸審美特征,但并不拘于力大勢渾的雄健一格。 “調(diào)”為詞根衍生出“智調(diào)”、“才調(diào)”、“風調(diào)”、“情調(diào)”、“逸調(diào)”、“奇調(diào)”等系列詞組,它們轉(zhuǎn)入文論領(lǐng)域之中,于是從不同方面又豐富了“格調(diào)”說的新意蘊。 “格調(diào)”作為審美概念,就是在“格”與“調(diào)”兩個各自獨立又相互關(guān)聯(lián)的審美概念的歷史發(fā)展中形成的,其義蘊不僅包括了“格”與“調(diào)”上述諸義,而且具有新意。格偏于立意方面的思想情趣的格式,調(diào)重在聲律句法方面的體制,但是二者相互滲透,熔為一體。
【格韻】古代詩學概念,有多種意思:1、“格韻”聯(lián)用,一指詩中摹寫事物對象的精神風致,多指詠物詩而言。杜甫《江頭五詠》詩:“物類雖同,格韻不等。同是花也,而梅花與桃李異觀;同是鳥也,而鷹隼與燕雀殊科。詠物者要當高得其格致韻味,下得其形似,各相稱耳?!薄案耥崱睘椤案裰马嵨丁焙喎Q,與“形似”相對,側(cè)重指詠唱對象的內(nèi)在神理。唐詩人“格韻高妙”,二者適相一致,說明“格韻”也即“神韻”。 '格謂品格,韻謂風神。’”格或品格偏重于指詩人抒寫的情性品操,和這種內(nèi)質(zhì)移情于物的詩化表現(xiàn)。韻或風神偏重于指詩歌的風采神味情韻。“格韻”雙擅,指詩歌品格高,風神遠。3、格、韻對等而言,格指豪放格調(diào),韻指神韻超妙。
【格意趣】古代詩學概念。語見清林昌彝《海天琴思錄》卷一:“詩之要有三:曰格,曰意,曰趣而已。格以辨其體,意以達其情,趣以臻其妙也。體不辨則入于邪陋,而師古之義乖;情不達則墮于浮虛,而感人之實淺;妙不臻則流于凡近,而超俗之風微。”避免各自為格,趨人“邪陋”。意,情志意蘊,與偏重詞采者相反。許多詩論家都將立意看成寫詩首要之義。趣,指詩歌寫得傳神靈妙,富有情韻風致,與枯燥無味相對。清史震林《華陽散稿》:“詩文之道有四:理、事、情、景而已。理有理趣,事有事趣,情有情趣,景有景趣。趣者,生氣與靈機也?!痹娙藷o論說理敘事,抒情寫景,都要寫得風趣生動,詩歌有趣則靈,無趣則板。
【獨抒性靈】古代詩學概念。原是明袁宏道《敘小修詩》稱道其弟中道之詩云:“大都獨抒性靈,不拘格套,非從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筆。有時情與境會,頃刻千言,如水東注,令人奪魄。其間有佳處,亦有疵處。佳處自不必言,即疵處亦多本色獨造語?!蔽闹刑匾饽槌觥靶造`”二字,指出性靈之語均從自己胸臆流出,不拘于古人格套,故富于個性,“多本色獨造語”。,作者概括了性靈說在創(chuàng)作方法上的主要特點,一、“出自性靈者為真詩”,凡是心之所感,即“螻蛇蜂蠆,皆足寄興”,不必定效古人取材;二、就表達而言,凡是能“以腕運心”,即使是“諧詞謔語”,亦所不妨,并不比唐詩遜色。這樣的創(chuàng)作方法即是要求作者從內(nèi)容到形式,將理學家、古文家所設(shè)置的種種清規(guī)戒律、條條框框統(tǒng)統(tǒng)打破,而一任天機活潑的性靈恣意翱翔,這便是袁宏道等所倡性靈說的精神所在。顏之推稱:“文章之體,標舉興會,發(fā)引性靈。”“至于陶冶性靈,從容諷諫,入其滋味,亦樂事也。 “性靈”一詞始逐漸地為文學家所習用,且有了新的含義,用以標示與囿于封建禮教的“性情”有別的、富于個性的、空靈飛動的性格特征。至清代袁枚繼承了“獨抒性靈”的觀點,進一步提出“性靈說”。
【童心】與詩學有關(guān)的古代文論概念。原是明李贄針對理學家虛矯的文風、復古派擬襲的流弊而提出的創(chuàng)作觀念。 “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薄胺蛲恼撸嫘囊?。”其所謂童心,即是末受“聞見”、“道理”障蔽的先天的純真的赤子之心。”童心既障,于是發(fā)而為言語,則言語不由衷;見而為政事,則政事無根柢;著而為文辭,則文辭不能達”。故為文之要,實在“護此童心而使之勿失焉耳”。
【性靈】古代詩學概念。一般指有關(guān)創(chuàng)作主體的天才、個性、情感和靈機。但在明清時代,又成為“性靈”派的創(chuàng)作主張。語見劉勰《文心雕龍》:“兩儀既生矣,惟人參之,性靈所鐘,是謂三才,為五行之秀,實天地之心,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薄靶造`”一詞,溯源于秦漢哲學,指的是生命之物的特殊自然本性。只有到了六朝,人們才把“性”與“靈”組成一個完整的文論概念,并明確其創(chuàng)作主體的義蘊。劉勰認為,“性靈”是指人性中本然固有的超出萬物的靈氣,即感覺、認識、思維和創(chuàng)造能力,以及相應內(nèi)容構(gòu)成的精神現(xiàn)象。于是“性靈”取義又擴大到天才、靈感的藝術(shù)表現(xiàn)。唐高適 “性靈出萬象,風骨超常倫?!蔽膶W中追求個性解放、反抗封建禮教的新思潮、新理論,也同步產(chǎn)生和發(fā)展。于是,表現(xiàn)個人的精神世界和作家自我人格、理想和情趣,成了當時某些先進文人在創(chuàng)作中和理論上突出的中心。提倡“性靈”,成了文學自覺的又一表現(xiàn)。其“性靈”特點有五:一崇天才,二貴獨創(chuàng),三重真情,四尚新變,五反教化。性靈派較注重文學的審美抒情特質(zhì)及審美感染作用,而反對空洞說教,對“溫柔敦厚”的儒家“詩教”,也是一次批判和有力沖擊,同時已逐漸透露了古代文論向近代文論變革的端倪。但是性靈派所抒之“情”,又因時代局限,多為個人生活的詠嘆調(diào),生活面狹隘,缺乏深刻的現(xiàn)實精神,此乃其弊病。

詩學概念400題37

【真我】古代詩學概念。語見明王世貞:“蓋有真我而后有真詩?!苯鹜跞籼摗墩撛娫姟吩疲骸拔恼伦缘梅綖橘F,衣缽相傳豈是真,已覺祖師低一著,紛紛法嗣是何人?”當時徐渭曾尖銳地批判復古擬古的現(xiàn)象,稱:“非特字也,世間諸有為事,凡臨摹直寄興耳,銖而較,寸而合,豈真我面目哉!” “真我”之說對稍后公安派的崛起有直接影響,袁宏道標舉“獨抒性靈,不拘格套”,其精神正在于表達一己之“真我”。
【肌理】古代詩學概念。原指器物表面的紋理,如東漢蔡鱉《彈棋賦》云:“設(shè)茲文石,其夷如坻。采若錦繢,平若停水。肌理光澤,滑不可屢?!彼Q“肌”和“理”,分別指代文藝作品的具體形質(zhì)和結(jié)構(gòu)規(guī)律,而“擘”和“分”則指主體認識或分析文藝現(xiàn)象的思維活動和思維方法。少陵曰:'肌理細膩骨肉勻’,此蓋系于骨與肉之間,而審乎人與天之合。微乎艱哉!智勇俱無所施,則惟玩味古人之為要矣?!币约±碚f來反對格調(diào)說的浮廓,神韻說的空疏。又其《月山詩稿序》:“故為詩者,實由天性忠孝,篤其根柢,而后可以言情,可以觀物。”論述,其要義有三:一曰活法,二曰實學,三曰義理。先講“法”,它指的是創(chuàng)作形式和方法?!彼Q“肌理”即“實際”或“實學”,其中包括了四個方面內(nèi)容:一為政事,二為行事,三為學問,四為人品。肌理說中之“理”義蘊包羅甚廣。其《志言集序》云:“理者,民之秉也,物之則也,事境之歸也,聲音律度之矩也?!x理之理,即文理之理,即肌理之理也?!逼洹袄怼苯y(tǒng)攝性道,涵蓋萬有,實際上是把集中代表封建正統(tǒng)的“義理”玄化為宇宙本體,成為詩歌特殊本質(zhì)存在的根本依據(jù)。
【正變】古代詩學概念。討論的是詩歌發(fā)展與時代的關(guān)系。漢初《詩大序》率先提出了“變風、變雅”的說法:“至于王道衰,禮義廢,政教失,國異政,家殊俗,而變風變雅作矣?!睆拿艿挠^點看,有“變”必有“正”, “正”與“變”相對而成立。后人因此概括地稱“正變”。風雅之“正”者,就是“治世之音”;風雅之“變”者,就是“衰世之音”或”亂世之音”。所以“正變”說指的是時代的變化與詩歌歷史發(fā)展的關(guān)系。那么“正變”說的主要精神,在于說明詩歌發(fā)展反映了時代政治的治亂興衰的變化,這在某種程度上是符合歷史環(huán)境和文學演變的真實情況的。
【正聲】古代詩學概念。語見《荀子·樂論》:“正聲感人而順氣應之,順氣成象而治生焉。”原指雅正醇和的音樂,與通俗新變之鄭聲相對。柳宗元《平準夷雅》力摹《大雅》,則于顯敘戰(zhàn)功處,往往為朝廷留其馀地,示不欲究武之意,得經(jīng)意矣”。林紓批評韓詩立意雖正,但描寫殺戮之狀過于直露,其風格乖離了《詩經(jīng)》微婉優(yōu)柔的傳統(tǒng)。正聲也可用以指某種被認為是正統(tǒng)的藝術(shù)風貌。
【奇與正】古代詩學概念。語出劉勰《文心雕龍·知音》篇:“將閱文情,光標六觀:……,四觀奇正?!薄独献印吩疲骸耙哉螄云嬗帽?。”《孫臏兵法》下編有《奇正篇》以非常為奇,以平直為正。所謂“奇”,則主要指文學作品的形式和風格方面?!段男牡颀垺け骝}》篇云:“酌奇而不失其真?!辈徽撍囆g(shù)想象如何的“奇”,思想還應符合雅正規(guī)范。劉勰把文學中的“奇”基本上也分成兩大類:一類是作為正的配合和補充,為肯定意義的奇;另一類作為正的對立面和危害因素,為否定意義的奇??隙ㄒ饬x的奇指對傳統(tǒng)的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答李生第二書》)指出奇即是新,正則為常,執(zhí)正馭奇,變新而不失其正。這正是劉勰以正為主,奇正結(jié)合的主張的繼續(xù)。
【通變】與詩學有關(guān)的古代文論概念。語見劉勰《文心雕龍·通變》篇:“夫設(shè)文之體有常,變文之數(shù)無方,何以明其然耶?凡詩賦書記,名理相因,此有常之體也;文辭氣力,通變則久,此無方之數(shù)也。名理有常,體必資于故實;通變無方,數(shù)必酌于新聲。故能騁無窮之路,飲不竭之源?!?“《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變通者,趨時者也?!?/div>
【新變】與詩學有關(guān)的古代文論概念。語見南朝梁蕭子顯《南齊書·文學傳論》:“文章者,蓋情性之風標,神明之律呂也。……習玩為理,事久則讀,在乎文章,彌患凡舊。若無新變,不能代雄。眾多題材的轉(zhuǎn)換和開拓,還有風靡一時的永明聲律,種種文學現(xiàn)象日新月異的變化,其中便包含著追新求變的因素,也與趨新好美的時代審美要求密切相關(guān)
【因革】與詩學有關(guān)的文論概念?!耙颉敝秆匾u,“革”指新變,系文學發(fā)展中繼承與革新的關(guān)系。劉勰《文心雕龍·通變》:“參伍因革,通變之數(shù)也?!币鉃檠匾u與新變互相結(jié)合,才是“通變”的方法。 “古來辭人,異代接武,莫不參伍以相變,因革以為功?!笨傊笕藷o前人,何以有其端緒;前人無后人,何以竟其引伸乎?”
【別裁偽體】古代詩學概念。反映作者有關(guān)古代文學遺產(chǎn)批判繼承的觀點。語見唐杜甫《戲為六絕句》(《之六》:“未及前賢更勿疑,遞相祖述復先誰?別裁偽體親風雅,轉(zhuǎn)益多師是汝師?!边@首論詩絕句,說明輕薄之徒,非議前賢,全盤否定,態(tài)度是錯誤的。所稱“別裁偽體”:別,指區(qū)分、鑒別;裁,裁汰、革除;偽體,偽者不真之別名,指的是那些違背了《詩經(jīng)》以來優(yōu)良的風雅傳統(tǒng)和現(xiàn)實精神的作品,它們模擬沿襲,陳陳相因,詩中無我,性情失真,當然就不會有藝術(shù)的生命力。這些“偽體”如果不加指出和批判,沒有經(jīng)過嚴格的抉擇,就可能魚目混珠,美丑難分,貽誤后世詩歌的健康發(fā)展。所以別裁偽體,去偽存真,指示學習的途徑,無論是對于詩歌創(chuàng)作或理論批評,都是很有意義的。
【轉(zhuǎn)益多師】古代詩學概念。指的是詩人學習前人的途徑。見于唐杜甫《戲為六絕句》:“未及前賢更勿疑,遞相祖述復先誰?別裁偽體親風雅,轉(zhuǎn)益多師是汝師。”對于古代文學遺產(chǎn)及今人的創(chuàng)作成就,杜甫認為應該采取正確的態(tài)度,做到“不薄今人愛古人”。也就是說,時代無論古今,詩人不分貴賤,只要其詩歌創(chuàng)作有某些優(yōu)點或可取之處,那么都應該一視同仁,拜之為師,好好地加以學習和借鑒,博采眾長,以作為發(fā)展自己創(chuàng)作的必要營養(yǎng)。這就是“轉(zhuǎn)益多師為汝師”。多多學習,能者為師,目的不是永遠做一個出不了師門的“學生”,而是為了超越前人,超越老師。這和魯迅所說的“拿來主義”有點類似。

詩學概念400題38

【翡翠蘭苕】古代詩學概念。語見杜甫《戲為六絕句》:“才力應難跨數(shù)公,凡今誰是出群雄?或看翡翠蘭苕上,未掣鯨魚碧海中?!濒浯?,鳥名,羽毛美麗,有藍、綠、赤、棕等色,可為飾品。蘭苕,蘭花。郭璞《游仙詩》有“翡翠戲蘭苕,容色更相鮮”之句。此以喻詩歌風格之小巧美麗。鯨魚碧海,則喻才力雄健,境界驚人。
【萬取一收】古代詩學概念。語見唐司空圖《二十四詩品·含蓄》云:“不著一字,盡得風流。語不涉己,若不堪憂。是有其宰,與之沉浮。如淥滿酒,花時返秋。悠悠空塵,忽忽海漚。淺深聚散,萬取一收。”塵,空中浮塵;漚,海中水泡。悠悠空塵而舒緩無窮,海漚忽忽又為時無多,自然景象,同具含蓄之態(tài),而有久暫淺深之分?!叭f取一收”之說,對后來詩歌的形象化及典型化手法,是一種有益的啟發(fā)。孫聯(lián)奎《詩品臆說》解釋云:“萬取,取一于萬,即不著一字;一收,收萬于一,即盡得風流?!痹姼柚耙弧?,源于生活之“萬”,可見詩歌藝術(shù)的形象化、典型化,植根于深厚的現(xiàn)實生活土壤。
【稽古日新】古代詩學概念。語見清毛先舒《詩辯坻》:“始于稽古,終于日新。”稽,考究,研習。說明詩人從事創(chuàng)作必先經(jīng)過一個學習古人的階段,然而最終又須以追求創(chuàng)新為目的,要求詩人創(chuàng)作,必須學古與創(chuàng)新、繼承和發(fā)展相結(jié)合。主要的體裁格式都已經(jīng)具備,后人寫詩,想超越這些范圍,完全“創(chuàng)發(fā)”新義,自成一格,是徒然無益的愿望。劉熙載說:“詩不可有我而無古,更不可有古而無我,典雅,精神,兼之斯善?!?/div>
【尊古卑今】與詩學有關(guān)的古代文論概念,是對于復古文風的批評與概括。語出《淮南子·修務訓》:“世俗之人,多尊古而賤今。故為道者,必托之于神農(nóng)黃帝而后能入說?!袢⌒率ト藭?,名之孔、墨,則弟子勾指而受者必眾矣。故美人者非必西施之種,通士者不必孔、墨之類。曉然意有所通于物,故作書以喻意以為知音也。”《論衡·案書》又說:“夫俗好珍古不貴今,謂今之文不如古書。”王充堅決反對這種厚古薄今的不良傾向,認為文章無論古今,批評標準只有一個,即善惡是非美丑,所以說“才有淺深,無有古今;文有偽真,無有故新”。
【貴遠賤近】與詩學有關(guān)的古代文論概念,是對于復古文風的又一批評與概括。語見曹丕《典論·論文》:“常人貴遠賤近,向聲背實。又患闇于自見,謂己為賢?!薄百F遠賤近”,是兩漢以前早就存在的一種厚古薄今的不良傾向,它“向聲背實”,不符合文學發(fā)展的歷史實際,所以曹丕認為是錯誤的并加以指責。他因此呼吁人們拋棄這種復古主義的批評標準,要求從文學實際出發(fā),“審己以度人”,確立公正而客觀的態(tài)度來評價古今作家作品,才能促進文學的健康發(fā)展。王充也發(fā)揮桓譚之論,云:“述事者好高古而下今,貴所聞而賤所見。辯士則談其久者,文人則著其遠者。近有奇而辯不稱,今有異而筆不記。
【詞必己出】與詩學有關(guān)的古代文論概念。原是唐韓愈討論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文學語言的問題。語出其《南陽樊紹述墓志銘》:多矣哉,古未嘗有也。然而必出于己,不襲蹈前人一言一句,又何其難也!《答李翊書》云:“當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惟陳言之務去,戛戛乎其難哉!”在有關(guān)藝術(shù)形式、文學語言的創(chuàng)造性方面,“惟陳言之務去”與“詞必己出”是同一問題的兩個方面。務去陳言,是從反面著手,掃除文學創(chuàng)作的一切陳辭濫調(diào),如寫美人則柳眉杏眼、西施王嬙;狀景物則春花春鳥,秋月秋蟬。彼此沿襲,相互剽竊,沾沾自喜,不以為恥,文壇積弊,由來已久?!?/div>
【自家真態(tài)】古代詩學概念。意謂文藝創(chuàng)作不雷同、不擬襲,能保持一己獨特的風格。元胡祗遹《跋元李詩軸》:“大抵我輩自有胸中之妙,古人筆法自當遍修,直至自成一家乃有真態(tài)?!薄罢妗睘槲膶W審美的基本概念,因所論角度、范圍的不同,其具體所指,時有變化。《莊子·漁父》:“真者,精誠之至也。不精不誠,不能動人。故強哭者雖悲不哀,強怒者雖嚴不威。”其《跋遺山墨跡》云:“詩文字畫不學前人則無規(guī)矩準繩,規(guī)矩于前人陳跡則正若屋上架屋?!薄督裎闹住吩疲骸坝泦栟q博,掇拾鋪張之學易;沉潛體認,深造自得之學難。今人下筆數(shù)千言盡非己意,不過剽竊掇拾,解紅為赤,注白為素而已?!蓖跞籼摗墩撛娫姟吩疲骸拔恼伦缘梅綖橘F,衣缽相傳豈是真。已覺祖師低一著,紛紛法嗣是何人!
【模擬】與詩學有關(guān)的古代文論概念。又作“摹擬”。是根據(jù)已有的藝術(shù)模式進行臨摹仿寫,沒有創(chuàng)新,循規(guī)蹈矩。鐘嶸《詩品》評江淹:“文通詩體總雜,善于摹擬?!蹦M,是有本可依,亦步亦趨。明代何景明批評李夢陽:“稍離舊本,便自杌隉,如小兒倚物能行,獨趨顛仆。”:“模辭擬法,拘而不化。獨觀其一,則古色蒼然;總而讀之,則千篇一律也。”模擬”是東施效顰,邯鄲學步,依樣畫葫蘆,棄卻樸真。元好問說:“眼處心生句自神,暗中摸索總非真。畫圖臨出秦川景,親到長安有幾人?”
【以心為師】古代詩學概念。金李純甫批評當時擬襲陳腐的文風而提出的詩歌創(chuàng)作主張。他有《西嵒集序》一篇,就此論云:“人心不同如面,其心之聲發(fā)而為言,言中理謂之文,文而有節(jié)為之詩。然則詩者文之變也,豈有定體哉!”“師心”的提法與言志說、詩本性情說有相似處,因為心為思之官,是志或性情的載體,故師心之說從字面上解釋就是主張各言其志,各抒其性情。劉勰《文心雕龍·體性》篇指出“才有庸俊,氣有剛?cè)?,學有淺深,習有雅鄭”,故文章的體裁風格“各師成心,其異如面”
【偷語偷意偷勢】古代詩學概念。語見唐詩僧皎然《詩式》卷一“三不同:語、意、勢”:“偷語最為鈍賊?!浯瓮狄??!浯瓮祫?。才巧意精,若無朕跡。蓋詩人偷狐白裘于閫域中之手?!辈⒏髋e其例。偷語指顯然襲用前人詩句。如陳后主“日月光天德”之句,取西晉傅玄“日月光太清”)之句,上三字全同,下二字字面不同,意義仍同(太清即天)。偷意謂稍變其字句而意象構(gòu)思相似。如唐沈佺期“小池殘暑退,高樹早涼歸”,系模仿梁柳惲“太液滄波起,長楊高樹秋”,從池水、高樹落筆,以描寫秋意。偷勢如唐王昌齡“手攜雙鯉魚,目送千里雁。悟彼飛有適,嗟此罹憂患”,皎然認為系由三國魏稽康“目送歸鴻,手揮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而來。二詩均以前兩句寫神態(tài)、動作,后兩句寫內(nèi)心活動,其意脈相似。皎然主張創(chuàng)新,認為偷語最為下劣,偷意亦情不可原,唯偷勢仍具創(chuàng)造性,無可非議。
【點鐵成金】古代詩學概念。原是宋代江西詩派的一種創(chuàng)作主張。語見黃庭堅《答洪駒父書》:“古之能為文章者,真能陶冶萬物,雖取古人之陳言入于翰墨,如靈丹一粒,點鐵成金也。”所以“點鐵成金”主要是指師法和活用前人語辭的問題,與“奪胎換骨”法主要指師襲前人構(gòu)思和詩意有比較明顯的區(qū)別。盡管“點鐵成金”說包含賦陳言以新質(zhì)的要求,作為一種詩歌主張,其造成剿襲雷同,陳舊有馀翻新不足的流弊卻相當突出,后人譏其為“點金成鐵”,若就其主張消極的一面和創(chuàng)作上的弊失而言,不無理由。

詩學概念400題39

【奪胎換骨】古代詩學概念。原是宋代江西詩派的一種創(chuàng)作主張。見宋釋惠洪《冷齋夜話》卷一記載黃庭堅語:“詩意無窮,而人之才有限。以有限之才,追無窮之意,雖淵明、少陵,不得工也。然不易其意而造其語,謂之換骨法;窺人其意而形容之,謂之奪胎法?!薄皧Z胎”和“換骨”主要都是指學習前人構(gòu)思和詩意的問題,不同于“點鐵成金”側(cè)重于師法前人語辭。然“奪胎”和“換骨”二法在學習前人構(gòu)思和取意的前提下,具體內(nèi)容又略有區(qū)別。依“換骨”法寫成的詩,其句法結(jié)構(gòu)與前人作品基本相似,句數(shù)也大致接近,這是主要就學習前人構(gòu)思立意而言;如果主要是取前人的詩意,則詩句也可衍演或縮減。依“奪胎”法寫的詩,允許在原來作品基礎(chǔ)上“形容”擴充,也就是在句法結(jié)構(gòu)上可有較大變化,句數(shù)可有較多增加,甚至可以跨越一定的文體界限。
【舍筏達岸】古代詩學概念。語見明何景明《與李空同論詩書》:“仆嘗謂詩文有不可易之法,……法同則語不必同矣。……佛有筏喻,言舍筏則達岸矣,達岸則舍筏矣?!薄7鸺乙苑び髯C法,岸喻涅槃,治正法到達涅槃彼岸,即正法亦應舍棄。這就是“舍筏達岸”的意思。袁枚說:“后之人未有不學古人而能為詩者也。然而善學者得魚忘筌,不善學者刻舟求劍?!薄峨S園詩話》 “得魚忘筌”恰是對“舍筏達岸”下的注腳。
【一師心匠】與詩學有關(guān)的古代文論概念。語見明王世貞《藝苑卮言》卷一:“自今而后,擬以純灰三斛,細滌其腸,日取《六經(jīng)》、《周禮》、《孟子》、《老》、《莊》、《列》、《荀》《國語》、《左傳》…..,便須銓擇佳者,熟讀涵泳之,令其漸漬汪洋。遇有操觚,一師心匠,氣從意暢,神與境合,分途策馭,默受指揮,臺閣山林,絕跡大漠,豈不快哉!”這是一種比較靈活的師古方法,即大量閱讀古人,主要是先秦兩漢人的作品,求其融會貫通,漸漬于心,在寫作時則不必存有模擬某家某作之意,而“一師心匠”,信筆寫去,寫出自己的“意”與“境”。這樣的文章,意境是自己的,格調(diào)卻很高古,暗與古人相合。
【無一字無來處】古代詩學概念。語見宋黃庭堅《答洪駒父書》:“自作語最難,老杜作詩,退之作文,無一字無來處,蓋后人讀書少,故謂韓杜自作此語耳。”黃庭堅強調(diào)汲古博學,以提高詩歌創(chuàng)作水平。這從詩人的思想品質(zhì)和道德修養(yǎng)方面講,指學習儒家經(jīng)義,會通事理,以合儒道。從語言鍛造方面講,指廣泛積累古籍中的語匯,將它們得心應手地運用到自己的詩歌創(chuàng)作中。后者即是“無一字無來處”。
【化腐臭為神奇】古代詩學概念。意為要能靈活變化古代傳統(tǒng),使之發(fā)出新的生命力,講的是詩歌創(chuàng)作與傳統(tǒng)的辯證關(guān)系。明代焦竑:“古之詞,又不以相襲為美?!稌凡唤璨捎凇兑住罚对姟贩羌偻居凇洞呵铩芬?。至于馬、班、韓、柳,乃不能無本祖,顧如花在蜜,蘗在酒,始也不能不藉二物以胎之。而脫棄陳骸,自標靈采,實者虛之,死者活之,臭腐者神奇之,斯不謂善法古者哉?!边@一說法,源于《莊子·知北游》:“萬物一也,是其所美者為神奇,其所惡者為臭腐,臭腐復化為神奇,神奇復化為臭腐?!?/div>
【宮聲】古代詩學概念。語見明李東陽《懷麓堂詩話》:“陳公父論詩專取聲,最得要領(lǐng)。潘幀應昌嘗謂予詩宮聲也,予訝而問之。潘言其父受于鄉(xiāng)先輩曰:'詩有五聲,全備者少,惟得宮聲者為最優(yōu),蓋可以兼眾聲也。李太白、杜子美之詩為宮,韓退之之詩為角,以此例之,雖百家可知也。’”宮、商、角、徵、羽,原是音樂的“五聲”,其中宮聲寬順和響。文學家則加以引申,用來論詩。詩之宮聲,指境界闊大,氣勢磅礴,高響亮調(diào)的作品。
【律為骨】古代詩學概念。語見元方回《汪斗山識悔吟稿序》:“律為骨,意為脈,字為眼,此詩家大概也。”其所謂詩律大致可分為句法與結(jié)構(gòu)兩方面。句法主要指拼偶對仗之法,如評陳師道《寄潭州張蕓叟》“秋盤堆鴨腳,春味薦貓頭”語云:“貓頭”、“鴨腳”工矣?!浞ǔC健,非晚唐能嚅嚌也。”總之,言景必兼情,言情必兼景,或?qū)G椋驅(qū)>?,而虛字、新字自具其中,此作詩之法也?!?/div>
【意為脈】古代詩學概念。語見元方回《汪斗山識梅吟稿序》論學詩之要:“古詩以漢魏晉為宗,而祖三百五篇、《離騷》;律詩以唐人為宗,而祖老杜,沿其流止乾淳,溯其源至洙泗。律為骨,意為脈,字為眼,此詩家大概也?!彼稳俗髟娭饕?,情?!胺蛞煌琳?,情也;苦摹而出者,意也;若有若無者,情也;必然必不然者,意也。……情意之分,古今所由判矣?!?/div>
【字為眼】古代詩學概念。語見元方回《汪斗山識悔吟稿序》:“律為骨、意為脈、字為眼,此詩家大概也。”如評杜甫《登岳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句,以“坼”、“浮”為句眼。評陳師道《早春》“近年遽得春,冰開還舊綠”句,以“遽”、“還”二字為句眼。評曾幾《長至日述杯兼寄十七兄》“厭看賓客空投謁,強對妻孥略舉觴”句,以“厭”、“空”、“強”、“略”四字為句眼。可見其所謂句眼乃是句中起關(guān)鍵作用的動詞或表示強烈語態(tài)的副詞、連接詞等,相對于句中的名詞、形容詞而言,方回往往把它們都稱為虛字,認為“詩中不可無虛字,然用虛字而不切,則泛也”。虛字而用得確切有力,如畫龍之點晴,遂為句眼。運用虛詞來體現(xiàn)詩歌的精神,啟發(fā)了后人對于虛詞的語法作用和修辭效果的研究,從而促進了詩歌藝術(shù)語言的健康發(fā)展,又產(chǎn)生了一定的積極作用。
【圓美流轉(zhuǎn)】古代詩學概念。原是南朝齊梁時提出的詩歌審美要求?!赌鲜贰ね躞迋鳌份d沈約之言云:“謝朓常見語云:好詩圓美流轉(zhuǎn)如彈丸?!比珀懹巍洞疣嵱萑巍罚骸皡^(qū)區(qū)圓美非絕倫,彈丸之說方誤人。”又有人認為圓美流轉(zhuǎn)之意并非主張流易,而是要求周到妥帖,完美無缺。如劉克莊云:“余以宣城詩考之,如錦工機飾,玉人琢玉,極天下巧妙;窮巧極妙然后能流轉(zhuǎn)圓美。近時學者往往誤認彈丸之喻,而趨于易?!敝x玄暉有言:好詩流轉(zhuǎn)圓美如彈丸;此真活法也?!?/div>
【音聲迭代】古代詩學概念。原是晉陸機討論詩賦文章運用聲律的問題。語出陸機《文賦》:“暨音聲之迭代,若五色之相宣。雖逝止之無常,固崎锜而難便。茍達變而識次,猶開流以納泉。如失機而后會,恒操末以續(xù)顛,謬玄黃之秩敘,故淟涊而不鮮?!痹谶@里,陸機的“音聲迭代”指文學語言的音樂美。文學佳作,不僅要有巧妙的藝術(shù)構(gòu)思和華麗的詞藻,還要在聲律運用方面具有抑揚頓挫的音樂美。劉勰《文心雕龍·聲律》篇也有“聲有飛沉”之說。雖然所論更為細密,但是注意運用漢語音韻的特點,來造成一片宮商的詩歌語言藝術(shù)的音樂美,其基本美學思想,明顯受到了陸機的啟迪。
【適者為美】古代詩學概念。指詩本自然,以吟寫性情、悅耳快心為適的觀點。語出明屠隆《舊集自敘》:“客語屠子曰:'往子與客論詩文于京師,則古證今,甲是乙不,此瑕彼瑜,多所彈射。言辯矣,而持論雜無定,子知詩美與惡與?何說而定?’屠子曰:'余惡知詩,又惡知美,其適者美邪?夫物有萬品,要之乎適矣,詩有萬品,要之乎適矣。’人們的性情有急有緩,有嚴刻有平易,因此發(fā)而為詩,其詩歌的風格亦無所不可,或為奇崛,或為平暢,總之應當是性情的自然流露。云:“詩者非他人聲韻而成,詩以吟詠寫性情者也?!?/div>

詩學概念400題40

【美惡對待】古代詩學概念。語見清葉燮《原詩》:“大約對待之兩端,各有美有惡,非美惡有所偏于一者也。”對待,雙方并峙,相對而立,通常指矛盾而又互相依存的事物或?qū)φ挣r明的事物特征。葉燮認為,天下萬物和社會生活中,無時無處不可發(fā)現(xiàn)對待之義,如日月、寒暑、晝夜、生死、貴賤、貧富、高卑、上下、長短、遠近、新舊、大小、香臭、深淺、明暗等等。文學作品也具有不同的風格特征,如平奇、濃淡、巧拙、清濁等等。詩人的創(chuàng)作則有會通與異變、陳熟與生新的不同追求。凡此種種,都說明對待之義普遍存在,矛盾是自然界、人類社會和文學創(chuàng)作中司空見慣的現(xiàn)象。葉燮堅持如下二點:其一,對待兩端,各有美惡。他反對在這個問題上簡單地是此非彼,完全以甲為美,全然以乙為惡;評價文學作品,將一種風格褒得完美無缺,而將另一種風格貶得全無是處;或者認為,詩歌創(chuàng)作只有追求新變才值得肯定,提倡復古則應該統(tǒng)統(tǒng)否定。葉燮認為這樣的態(tài)度和做法是不足取、不值得提倡的?!叭糁饔谝?,而彼此交譏,則二俱有過?!比魏纹娴娜∩幔紝⑾萑肫H?!坝奶m得糞而肥,臭以成美;海木生香則萎,香反為惡”。又比如他認為,人皆以生為美,以死為惡;以富貴為美,以貧賤為惡,然而,盡忠而死與媚佞茍全,清貧鯁賤與濁富淫貴,其美惡又恰好換易了位置。
【醇美】古代詩學概念。醇美,是指詩味的醇厚雋永、精美可口。唐司空圖《與李生論詩書》):“江嶺之南,凡足資于適口者,若醯,非不酸也,止于酸而已;若鹺,非不咸也,止于咸而已。中華之人所以充饑而遽輟者,知其咸酸之外,醇美者有所乏耳?!睒伺e“味外之旨”?!按济馈敝对凇跋趟嶂狻保浴按济馈币彩恰拔锻庵肌?。 “醇”,非指齒牙之間口味的濃厚而膩,而是咀嚼過后馀味的雋永而長。詩如何才能有“醇美”,司空圖以為必須“近而不浮,遠而不盡”。形象可感,近在眼前,涵蘊深厚,妙意無窮,故“近而不浮”。境界超遠,言所不追,遠中有遠,思與境諧,故“遠而不盡”。只有這樣,才有“韻外之致”。這樣的詩,才是“全美”之詩。 “全美”,也就是“醇美”。
【分解】古代詩學概念。清金圣嘆說自己批點詩歌,既不愛好釋事訓名,也不專門附事見義,”意只欲與唐律詩分解”。 “分解”一詞含義與莊子“庖丁解牛”的啟示有關(guān),牛體有骨架筋絡(luò),一首詩有起承轉(zhuǎn)合,“分解”就是通過分析作品形式上的結(jié)構(gòu)關(guān)系以求詩義的一種方法。金圣嘆把律詩分前、后解,其理論的突出之處,恰是強調(diào)詩的整體性。他說律詩前后解的關(guān)系,好比人之一呼一吸,射手拉弓放箭,雨勢之來之去,完全是前后貫通,一脈相聯(lián)的整體。
【才調(diào)】古代詩學概念,指詩人的才氣格調(diào)。如《晉書·王接傳論》云:“王接才調(diào)秀出,見賞知音?!庇衷疲骸埃ㄉ菩模┕{上父友徐陵,陵大奇之,謂人曰:'才調(diào)極高,此神童也。’如杜甫《送封主簿》詩云:“青春動才調(diào),白首缺輝光。”又李商隱《賈生》詩云:“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diào)更無倫?!敝饾u成為詩壇常用術(shù)語,以“才調(diào)”稱頌詩人才華橫溢,具體形容其佳構(gòu)杰作的風貌格調(diào)。后來明王世貞《藝苑卮言》云:“才生思,思生調(diào),調(diào)生格。思即才之用,調(diào)即思之境,格即調(diào)之界。”以為詩人才思決定作品之格調(diào)。其所謂”才”“調(diào)”理論內(nèi)容已有明顯的變化,發(fā)展成為明后七子復古格調(diào)說的理論之一。
【虛靜】與詩學有關(guān)的美學概念。在古代文論中是指文人從事寫作時出現(xiàn)的一種凝神運思的特殊心態(tài)。其特點是排除雜念,寧靜專一,思理調(diào)暢,志氣和諧,精神達到了高度純凈與自由的境界。語見劉勰《文心雕龍·神思》:“文之思也,其神遠矣。故寂然凝慮,思接千載;悄焉動容,視通萬里……是以陶鈞文思,貴在虛靜,疏瀹五臟,澡雪精神?!睂Α疤撿o”作為創(chuàng)作心態(tài)給予了明確的理論概括。《老子》的學說,要求主體“虛壹而靜”。所謂“虛”是指“無為”、“無藏”,“去憂、樂、喜、怒、欲、利”;所謂“靜”是說“勿先物動”,“感而后應”;所謂“壹”,則是“專于意,一于心”,“無以物亂官”。《天道》中說:“虛靜恬淡,寂寞無為者,天地之本而道德之至?!眲③恼搫?chuàng)作的虛靜心態(tài),既講疏瀹澡雪,凈化主體,又講“積學”、“酌理”、“研閱”、“繹詞”,即把虛靜心態(tài)貫通于藝術(shù)思維辯證運動的全過程。這同道家虛靜說中追求的超越思維程序,使素樸人性同宇宙本體直接契合是大異其趣的。蘇軾《送參寥師》:“欲令詩語妙,無厭空且靜;靜故了群動,空故納萬境?!敝祆洹肚邋溟w論詩》:“不虛不靜故不明;不明,故不識;若虛靜而明,便識好事物……所以做得來精。
【浮聲切響】古代詩學概念。原是齊梁沈約關(guān)于詩歌聲律之美的論述。語出其《宋書·謝靈運傳論》:“夫五色相宣,八音協(xié)暢,由乎玄黃律呂,各適物宜。欲使宮羽相變,低昂互節(jié),若前有浮聲,則后須切響。一簡之內(nèi),音韻盡殊;兩句之中,輕重悉異,妙達此旨,始可言文?!边@是以音樂節(jié)奏來比喻詩歌的聲調(diào)音律之美。宮羽,原指音樂五音的宮商角徵羽,這里借喻為語音四聲的代用詞。浮聲,據(jù)陸德明《經(jīng)典釋文·序錄》論南北語音不同,謂“或失在浮清,或滯在沈濁”,則“浮清”并列,浮聲指清音。切響,與浮聲對立而言,意指濁音。又從全文看,浮切、清濁,又與輕重之義相當。如晉陸機《文賦》“暨音聲之迭代,若五色之相宣”。在沈約等永明詩人的提倡下,詩歌的音節(jié)美被提到了首要的地位,詩篇的聲調(diào)韻律逐漸被發(fā)現(xiàn)并加以運用,四聲說成為積極的聲律,但是八病說則轉(zhuǎn)為消極的聲律,于是開辟了五言古體詩向律詩轉(zhuǎn)變的途徑。
【盡善盡美】與詩學有關(guān)的古代美學概念。原是孔子對于古代樂舞的批評。語出《論語·八佾》:“子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謂《武》,盡美矣,未盡善也?!薄懊馈迸c“善”,是孔子文藝批評的兩個基本標準。朱熹注:“美者,聲容之盛;善者,美之實也?!闭f明“美”主要指藝術(shù)形式,“善”主要指思想內(nèi)容。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韩日黄片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av高清| 免费观看成人免费视频| 国产又大又硬又粗又黄| 国产av天堂一区二区三区粉嫩|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丝袜不卡 | 日韩蜜桃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三级大黄片免费看| 免费播放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色区韩国| 亚洲另类欧美综合日韩精品| 欧美一级不卡视频在线观看| 色婷婷激情五月天丁香| 国产超薄黑色肉色丝袜| 老熟妇2久久国内精品| 国产女同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传媒中文字幕东京热| 亚洲视频在线观看免费中文字幕| 亚洲精品熟女国产多毛| 久久久免费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偷拍视频一区| 东京热男人的天堂社区| 国产精品蜜桃久久一区二区| 老司机精品视频在线免费看 | 国产二级一级内射视频播放| 国产亚洲欧美日韩国亚语| 在线九月婷婷丁香伊人| 欧美日韩无卡一区二区| 欧美成人免费一级特黄| 亚洲在线观看福利视频| 国产乱人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男女午夜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日本加勒比中文在线观看| 欧美国产日本免费不卡| 日韩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热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视频福利一区二区| 久热久热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日韩偷拍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观看免费无遮挡大尺度视频| 国产一二三区不卡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