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這個世界上最愚蠢的事情,就是在忽略自己德行的基礎上,一味賣弄自己的智巧,看似是聰明的行為,甚至表面上也因為自己的賣弄而得到利益,但是實際上在賣弄智巧的同時,也留下了看不見的禍患,輸?shù)舻囊彩俏磥淼娜松?/p> 司馬光在《資治通鑒》之中有這樣一句話,叫:“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才是德的輔助,德是才的統(tǒng)帥。 司馬光認為,一個人的才與德是不同的,但是世俗之人往往對兩者分辨不清,甚至一概而論,認為一個人的才華就是一個人的賢明,并因此混淆修身及處世的態(tài)度。 一個人應該將德行作為人生的根基,讓才華輔助根基去成長,以此來塑造一個相對良好的局面。 如果不能察覺其中的平衡,讓自己的才能大于了自己的德行,那么單純依靠才能所聚斂的財富利益等等,有一天都會化為人生的禍患施加于自身。 在公元475年,也就是三晉時期,智伯在晉國執(zhí)政,野心膨脹的智伯不僅目中無人,而且欲望膨脹,想要吞并同時位列卿位的趙魏韓三家,完全取代晉國。 但是他自身并不清楚,當他的野心建立在失去德行的基礎上,也給人生埋下了葬身的禍根。 有一天,智伯和韓康子、魏桓子同臺宴飲之間,智伯故意羞辱韓康子以及他的相國。 智博手下的臣子聽說這件事情,就勸誡著說:“主公,您如果不加提防,災難就會降臨?!?/p> 智伯說:“別人的生死都取決于我,我不給他們降臨禍事就算不錯了,誰還敢威脅我?” 臣子說:“一個人多次犯錯誤,結下的仇怨不在明處,所以應該在仇怨沒有表現(xiàn)出來就的時候就謹慎提防,賢德的人只有在小事上謹慎,才能避免招來大禍,現(xiàn)在主公在宴會上得罪別人的國君和相國,也不加以戒備,那還有什么后患是不可能發(fā)生的呢,蚊子螞蟻都能害人,何況是別人的國君相國呢?!?/p> 智伯聽了,完全不放在心上,不僅目中無人,而且野心膨脹,在欲望的驅使下想要吞并韓、趙、魏。 他首先逼迫韓、趙、魏割地給他,魏國和韓國雖然表面雖然心有不甘,但只能不得已的表面順從,但是當智伯向趙襄子要求割讓土地的時候,遭到趙襄子拒絕。 智伯盛怒之下,率領韓、魏兩家兵馬一起攻打趙襄子,并且引水倒灌趙襄子的都城,趙襄子暗中聯(lián)絡韓魏兩家,三家合力將野心膨脹的智伯殺死在城門之外,又將智伯的家族進行誅滅。 二、
其一,防自身德行缺失。 在自己立身處世的同時,首先要學會做人。 很多人成為一個人,但是他并不明白應該怎么做人。 就像那些德行缺失而賣弄智巧的人一樣,他們只知道用自己的能力為自己奪取錢財,但不知道該用什么樣的德行去修養(yǎng)人生,不僅危害了別人的人身安全和利益,也葬送了自己的人生。
人生最優(yōu)先的要務,莫過于進德修業(yè),如果缺乏了德行作為人生的主要基礎,就像一個生長的很大卻無用的植物一樣。 其二:就是防別人的德行缺失對自己的利益產(chǎn)生影響。 就像我們剛才所說的,一個人在喪失德行的基礎上賣弄智巧的時候,損失的都是別人的利益,人生其二,就是防止那些缺乏德行的人對自己產(chǎn)生傷害。 對于一個沒有才華的人來說,即便是他的德行不夠高尚,也只不過像一個無法傷害別人的小惡狗一樣,就算他開始撲人,人也能制服它。 但是對于一個沒有德性卻擁有才華和聰明的人來說,才華于他就是“如虎添翼”,他有足夠多的陰謀詭計來發(fā)揮自己的邪惡,甚至有足夠多的權利和能力來施展自己的兇殘暴虐,這樣危害之大可想而知。 他就像一個帶翅膀的老虎一樣,所有與他接近的人無一不受到傷害。 所以“內(nèi)防”需防自身失德,“外防”需防外人無德,才能在做好自己的基礎上,保證自己的利益不受到損失。 因為我們需要保持自身的善良,要拿良知當做自己的信仰,但是絕不能讓別人無底線的傷害自身,這樣才能塑造一個良好的人生狀態(tài)。 |
|
來自: 無為館藏 > 《傳統(tǒng)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