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原創(chuàng)】看康熙年間,寶應籍狀元王式丹的狀元考題是什么?/王平
文/王平
看康熙年間,狀元王式丹殿試答卷 康熙四十二年(1703)農(nóng)歷四月初四,天氣陰,午后還下起了綿綿細雨,北京紫禁城太和殿內(nèi),由康熙皇帝親自主持的殿試策問考試正在舉行。高大威嚴的太和殿內(nèi),光線昏暗??忌杏幸焕险哒既绯庇?,筆下生花,執(zhí)筆疾書。他正是本次殿試的狀元――寶應人王式丹,此時的王式丹已經(jīng)五十九歲,盡管九歲就能文章,年輕時就滿腹經(jīng)綸名震天下卻一直科場不順。但年近花甲的王式丹仍矢志不渝,信心不減,與一群年輕舉子一起公車北上參加此次科考。正是這種堅持、自信、從容成就了王式丹在京城連中二元,跨上了無數(shù)莘莘學子夢寐以求的高峰。成了清朝科舉史上魁齡最長者,人稱花甲狀元。王式丹在對策中提出了些什么治國理念競能讓康熙皇帝閱后大為稱贊,并欽定為天下人皆服的狀元,下面讓我們閱讀天下人皆服的狀元卷一探究競。“對策”選自揚州市政協(xié)文史資料委員會1997年出版陶金如編著的《王式丹年譜》。臣對:臣聞帝王之錫極垂?;商煜乱玻?jīng)綸布而建太平之基,則將享太平于有永?;轁煞蠖鄽v數(shù)之本,則必綿歷數(shù)于無疆。夫太平之所以長享而歷數(shù)之所以久綿者,蓋萬方已治而益求其治,兆姓已安而更貽以安,此其宰化者誠密,而垂裕者誠遠也。*錫極:典出《尚書·周書·洪范》:“斂時五福,用敷錫厥庶民。惟時厥庶民于汝極”。賢人箕子為周武王講解天道大法時,說到君王為天下立法應斂聚五福,布賜于民,教導于民,那么臣民便遵守你建立的法則。五福為壽、富、康寧、攸好德和考終命。*經(jīng)綸:整理絲縷、理出絲緒和編絲成繩,統(tǒng)稱經(jīng)綸。引申為籌劃治理國家大事。*歷數(shù):帝位相繼朝代更替的次序,古人認為和天象運行的次序相對應。臣的回答:臣聽聞孔圣人在《尚書》中說:賢人箕子為周武王講解天道大法時,說君王為天下立法應斂聚五福,布賜于民,教導于民,那么臣民便遵守你建立的法則。用這種思想謀劃治理國家,從而建立太平盛世的基礎(chǔ).就能永世享有。之所以太平盛世惠澤天下鞏固江山社稷且綿延無疆,全國得到治理并追求更好的治理,天下百姓享受太平盛世且愿意一代一代地傳承,都是因為主持教化者確實思慮周密治理有方,才使得天下臣民享受這長治久安。當其經(jīng)營于未治,咨儆于未安,必有以肅官箴焉,必有以移風俗焉,必有以厘刑章焉,迨已治已安之后,天下已無不奉法之官,而第恐奉法之馀或好為異而不協(xié)于中。天下已無不率教之人,而猶恐率教之后或牽乎習而未歸乎淳。天下已無不受矜恤之民命,而第恐朝廷矜恤之恩或操其權(quán)者未盡體其意。*經(jīng)營:含有籌劃、計劃、組織、管理等含義。*厘:本義為鄉(xiāng)下的界碑,又有治理之意。當朝廷開始制定治理法則之前,多方征詢意見能使制定者警醒不犯錯誤,必定會有嚴肅認真官員的勸告:必定會有改變舊風俗的阻力;必定會有要修改刑罰條文的措施。等到這些問題都一一解決之后,天下已經(jīng)沒有不奉公守法的官員,而只怕在奉公守法之余或喜歡發(fā)表不同的見解而不合于中道。天下已沒有不遵從教導的民眾,而只怕在遵從教導之余或受舊習俗的影響而沒有完全變得淳厚。天下已沒有不受憐憫撫恤的民眾,而只怕朝廷憐憫撫恤民眾的恩澤或會被當權(quán)者沒有完全理解執(zhí)行。惟一人之神明默運于其先,而建中表范者為臣民受治之原。斯一代之矩范昭垂于其后,而承流宣化者有上下咸宜之理。由是吏治澄清,民風丕變,即以致刑措而集體征。太平之鞏固,歷數(shù)之長久,端在乎此矣!欽惟皇帝陛下元善統(tǒng)天,太和育物。鴻鈞齊乎覆載,聲靈遐振多方,久慶升平。寶算富于春秋,福祿來同寰宇,共登仁壽。文德與武功并懋,烽燧寧而珙球集,惟聞詩書羽龠之風。*神明:神明的本意是指有人修煉到了很高的程度,內(nèi)外如一到了徹底的境界,神直接體現(xiàn)在人的思維言行中。這里指皇上英明。*承流宣化:是指官員奉君命教化百姓,可使文化流傳,百姓更有教養(yǎng),國家也會更加興旺。出自《漢書·董仲舒?zhèn)鳌贰?/span>*鴻鈞:宇宙未開之時,有一混始元靈,經(jīng)萬世修行得道,出于寂寞,造四徒,有鴻鈞、鯤鵬、女媧和陸壓。后鴻鈞命盤古開天。*富于春秋:指年少、年輕。出自《史記·曹相國世家》。*羽龠(yuè):古代祭祀或宴饗時舞者所持的舞具和樂器。惟有英明的皇上一人默默地運籌惟握在前,而先從樹立表率模范讓臣民接受教化開始。確立一代人的典范昭示天下后,官員奉君命教化百姓可使文化流傳,百姓更有教養(yǎng),國家也會更加興旺,則上下皆有校仿模范的道理。由此吏治清明,民風大變,就會出現(xiàn)置刑罰而不用的現(xiàn)象。太平盛世得到鞏固,長久延續(xù)直到永遠,道理就是這樣的。敬思皇帝陛下以仁善統(tǒng)領(lǐng)天下,用天地間沖和之氣培育萬物?;噬系亩鞯潞网欌x命盤古開天的功績一樣,美名遠揚。百姓長久地慶享太平。陛下年輕有為,福祿同時降臨寰宇,一起登達仁壽的高峰。對天下百姓禮樂教化和國家軍事實力協(xié)同發(fā)展。烽火臺早沒了煙火,看到的是人民對美玉一樣品格的追求,聽到的是詩詞歌賦的風雅之聲。睿資偕圣學交隆,箴銘列而圖史陳,更兼翰墨篇章之美,軫恤遍乎九州四海,發(fā)粟蠲租,頒恩肆赦,必使萬物得所而后愜于懷。謨烈貫乎千祀億年,巡河咨岳,勸學省耕,但覺庶績允厘而可垂為法。治已進于唐虞夏殷周之治,而猶不自暇逸,旰而食,宵而衣,勞一已以安兆民,童叟咸知謳頌。*箴銘:箴是規(guī)戒性的韻文;銘在古代??淘谄魑锷匣虮?,兼用于規(guī)戒、褒贊。*翰墨:義同“筆墨”,解釋為筆和墨,借指文章書畫等。*發(fā)粟: 典出景公發(fā)粟,比喻推己及人的美德。*巡河:一方棋子在已方"河界線"上時,稱為"巡河"。*勸學:《勸學》是戰(zhàn)國時期思想家、文學家荀子創(chuàng)作的一篇論說文。 *唐虞夏殷周:父子相繼為“代”、“世代”,五代,謂唐虞夏殷周也。*旰而食,宵而衣:天色很晚才吃飯,天不亮就穿衣起來。形容勤于政事。皇上圣明的資質(zhì)與孔子之學交相興盛,規(guī)戒性的韻文銘刻在器物或碑石上,圖書和史籍也得到很好的收藏。再加上文章書畫之美,深切顧念和憐憫之心傳遍九州四海,推己及人地免除租稅,頒布詔書恩賜赦免,必然使天下百姓得到實惠而從心底感到滿足,這樣的政策與功業(yè)必將傳至千萬年?;噬夏ソ绾舆呇惨?、到大山里咨詢、讀荀子的《勸學》、去春耕現(xiàn)場視察。如果覺得眾多成績是治理得當所取得的就可以延伸為法律,這時國家治理得已經(jīng)象唐虞夏殷周五代時期了,而仍然堅持不閑散安逸,勤于政事起早貪黑地工作,辛苦了皇上一人而造福了天下億萬百姓,天下百姓都會真心感恩陛下。心常洽乎侯甸綏要荒之心,而遂大被生成,存者神,過者化,迓天和以昌國祚,歲時正樂舒長。蓋德廣功崇之世,固已群沐乎純熙,而詣極求全之圖,猶復不忘于圣慮。乃進臣等于廷而咨以官方之未盡飭,習俗之未盡淳,訟獄之未盡衰止,豈非治益求治,安益求安之至意乎!*侯甸:侯服與甸服。古代王畿外圍千里以內(nèi)的區(qū)域。*存者神,過者化:所經(jīng)過的地方,人民都能受到他的德行感化,而他(所弘揚的)的精神(即指思想)得到留存。皇上您心中經(jīng)常關(guān)注王畿外圍千里以內(nèi)的區(qū)域,安撫遠方之國。這種思想成就影響之大,凡所經(jīng)過的地方,人民都能受到您的德行感化,使得這種思想和精神得到傳承。迎接自然的和氣以昌國運。一年四季樂享安寧,在這個德行圣明寬廣取得偉大功業(yè)的時代,民眾沐浴在道德的陽光中,而極深的造詣希望所做的事完美,仍然還不忘初心地被帝王思慮。朝廷中諫諍者等官員質(zhì)詢政府中還有不守規(guī)矩的人和事,民間習俗還沒有全部質(zhì)樸敦厚,民間訴訟糾紛也還沒有全面減少的趨勢,這難道不是治理得越好要求就越高,越安定越要求更加安定之意嗎?臣愚以為,未治而求治,未安而求安者,帝王之事功也。已治而如未治,已安而如未安者,圣人之心體也。我皇上既備帝王之事功而復運圣人之心體,其于澄吏冶,淑世風,恤民命,殆所謂標正而影自隨,源深而流自遠者,乃奉行或有未力,寧非有司之過歟!愚臣認為:天下未大治前尋求大治,國家未安定前而尋求安定,這是皇帝陛下的功績,已經(jīng)達到了大治天下而仍如未達到時一樣努力,國家已安定而仍不忘初心堅持努力,這是孔圣人的思想啊。我當今皇上既有大治天下的功績也有孔圣人的思想,體現(xiàn)在整頓吏治,改善世風,體恤生命,這就是人們常說的身正而影自隨,源深而流自遠啊。假如實行時仍會有不盡力的官員,這難道不是官員的責任嗎? 伏讀制策曰:“治有大體,貴在適中。若矯飾以邀名,深刻以表異,雖矢志潔清而民不被其澤。”大哉王言,真有見于官方之重系乎民也。夫潔清自治固亦為臣之所宜,然平日讀書稽古,一旦居官而以貪墨聞,此下愚不宵之事,稍有志節(jié)者忍為之乎?士大夫報國庇民期待甚遠,豈但不受苞苴足畢乃事乎?乃或以此悻悻自矜,恃情紛擾,賣直沽名,斯其見甚小而所就者必不遠矣!且夫好名立異之人其居心必苛,而民之不免于罪戾者多矣!其遇事大核而民之得蒙其容保者鮮矣!彼污吏剝民固不足道,乃儼然負潔清之名而至以好名立異為貽患生民之端,可不重自省耶?是當仰思皇上之訓,寬以容人,平以處事。無逞才于綜核,無肆志于煩苛,安靜樂易,與民休息,則良吏之風即升平之象矣!*稽古:考察古代的事跡,以明辨道理是非、總結(jié)知識經(jīng)驗,從而于今有益、為今所用。*苞苴(jū):原指包裹魚肉的蒲包,后指贈送的禮物,再引申為賄賂。我恭敬地閱讀制策中皇帝陛下的話:“治理國家要有重要的義理,貴在適合適中。如果故意造假來掩飾謀取好的名聲,著力表現(xiàn)自已與眾不同的才能。雖然表面上符合我的要求,但天下百姓卻沒有得到一點好處。” 陛下難人可貴的肺腑之言!從中真的可以看到朝廷對天下百姓地重視啊。官員做到廉潔自律固然是身為人臣理所應當,官員平時讀圣賢書時總是考察古代的事跡,明辨是非道理、總結(jié)知識經(jīng)驗,從而想做到于今有益、為今所用。而一旦有朝一日位高權(quán)重后往往就會聽到他貪污惡行。這種連極愚蠢的人都不宵去做的事,稍有點節(jié)操的人都無法忍受的事。為什么會去做呢?士大夫報國庇民的理想志存高遠,怎么能僅僅滿足于不接受賄賂?或者剛愎傲慢、怨恨失意地自負自夸,憑仗情緒紛亂騷擾,故作正直以獵取名譽。這種人見識短淺成就必不高遠。喜歡標新立異的人其內(nèi)心必定過于嚴厲,而使老百姓不能免于他罪惡行為的事就多了,他們遇到事情過分較真,而能得到他的包容愛護是很少見的。貪官污吏盤削老百姓固然不足為道,就像背負廉潔的名譽卻喜歡標新立異的人,為人民留下了禍患的開端。官員能不重視自省自律嗎?是當追思皇上之訓教,寬容待人,平和處事,無逞能聚總而考核之;不隨心縱情于繁雜苛細的法令;安寧、和樂、平易與民休生養(yǎng)息,則社會就會形成良吏之風升平之象啊!伏讀制策又曰:“風俗厚則仁讓之教興,風俗偷則囂凌之氣熾,將使家敦孝第,戶勵廉隅,勉為忠厚長者之道,而恥為非僻浮薄之行?!贝擞然癯伤字髾C也。蓋天下之太平久矣,開創(chuàng)之世,兵戈未戢,或有囂凌。今四方久靖,德化久孚,于此去囂凌而歸仁讓,直易易耳!夫孝弟為百行之原,未有人人自致于孝弟而風俗猶不長厚者也。廉隅為立身之要,未有人人自飭其廉隅而風俗或猶有浮薄者也。我皇上頒行圣諭,教澤深廣。又方詔旌孝子順孫,嚴禁誣害善良,所以率勵風俗而返之淳古者其道甚備。惟在有司實心奉行,訓飭有素,勸戒有方。民非無良,安有不歸于仁讓者乎!抑臣聞古有孝廉之科,今雖不立其名而未始不可行其實。為有司者能表孝獎廉,特加優(yōu)異以為閭閻之倡,其于轉(zhuǎn)移風俗或未必無補也。*兵戈:武器。形容戰(zhàn)爭時期社會秩序的動蕩混亂。*抑:表示轉(zhuǎn)折,相當于“可是”、“但是”。我再恭敬地閱讀制策中皇帝陛下的話:“百姓風俗諄厚則社會仁愛謙讓之風就會形成,如果社會風氣敗壞,德行素質(zhì)低下則惡俗囂張凌辱氣盛?,F(xiàn)在要讓每個家庭督促孝順父母、敬愛兄長。每戶都激勵人端正、不茍且的行為,鼓勵他們成為忠實厚道、年老時成為德高望重的人,而以行為怪僻品不端為恥。”這是感化百姓改變固有風俗習慣的關(guān)鍵。大概天下太平有點久了,回想大清立國之初,戰(zhàn)亂動蕩都還沒有停止,或會有囂張凌辱的事發(fā)生。如今四方早就安定了,長久用道德感化百姓才會為人信服,用這種方法禁止囂張凌辱從而回歸到禮儀仁讓,直接很容易達到了。把孝敬父母和尊重兄長放在各種行為中的首位。沒有眾人皆尊守孝弟而當?shù)仫L俗不變得淳厚的;端方不茍且的品德是每個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沒有人人自行整肅廉隅而當?shù)剡€會有輕佻浮薄的人。皇上頒行訓誡臣下的詔令,教化的恩澤深邃而廣闊。又多方表彰孝子順孫,嚴禁誣害善良。督促風俗重返古時的淳厚,采用的方法很周全。惟有官員真心實意地執(zhí)行訓飭有素,勸戒有方。臣民并非沒有良知,怎么可能不回歸到禮儀仁讓呢!臣聽說古代科舉中有一項孝廉科目,現(xiàn)在雖然沒有專門設(shè)立孝廉之科但并不是不可以實行提倡孝廉的做法。官員能表孝獎廉,特別優(yōu)秀的孝廉模范可以作為百姓學習的榜樣加以提倡,這對改變舊的風俗習慣不會沒有幫助的。伏讀制策又曰:“法司奏讞必詳酌再三求其可生之理,茲欲聽獄之吏體朝廷好生之心,悉歸平允以漸臻刑措?!贝苏婊噬仙煜轮?,天下久已共見之矣。而聽獄之有司或飾詞周內(nèi),輕重失平。或恣意濫刑,無辜罹罪。誠有如皇上所洞見者。夫人臣奉職無在可以飾詞,而況人命至重,刑獄至慘,顧可以飾詞讞決乎?斯民不幸有犯,視有司之一言為重輕,而乃自任意見或受人囑托,甚或私通賄賂,遂至飾詞周內(nèi),其咎雖有差等,要其違心而棄理則一也。至于有司之臨民非可恣意自為,而刑辟之際尤為不可者。刑之而當,我既無憾而彼亦甘心。刑之不當彼縱隱忍而我心竊疚。況乎恣意之刑必無一當可知也。夫遇至德之主而不能循理恤民,弼成刑期無刑之治,其咎豈可逭耶!易曰:“明慎用刑?!泵鲃t能詳,慎則能酌。誠體皇上詳酌再三之意。而治獄必得其情,無飾詞以定罪。用刑必審其當,無恣意以行私,則庶司皆皋陶,而協(xié)應于今日,如天好生之堯舜,豈非至治之軌歟!*周內(nèi):彌補漏洞,使之周密。引申為羅織罪狀,陷人于罪。*皋陶(公元前2220年-公元前2113年):偃姓,皋氏,名繇,字庭堅,少昊之墟(今山東曲阜市)人。上古時期東夷部落首領(lǐng),偉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上古四圣(堯、舜、禹、皋陶)之一,后世尊為“中國司法始祖”。再恭敬地閱讀制策中皇帝陛下的話:“司法刑獄部門對獄案提出處理意見,報請朝廷評議定案時,必定要詳細斟酌再三,盡量尋求可以不判死刑的理由,審理訴訟的官吏要體會到朝廷善待生命的用心,做事公平適當、就能逐漸達到置刑罰而不用。”這真是皇上胸懷黎民蒼生,仁愛之心早已為天下人有目共睹。而審理訴訟的官吏掩飾真相,羅織罪狀,陷人于罪,量刑輕重失衡?;蝽б鉃E刑,無辜罹罪。確實有象皇上所洞察的那樣。作為臣子奉行職事猶無奈刑獄部門對獄案提出有掩飾的說詞,而人命關(guān)天,刑獄至慘烈令人觸目驚心。難道可以依據(jù)那些不實之詞來作出判斷嗎?普通百姓如果不幸有所犯罪,就看官員的判罰輕重,而官員自信個人的判斷或者受人囑托關(guān)照,甚至私下收取賄賂,遂后掩飾真相,羅織罪狀,陷人于罪。其罪行雖有大小之分,本質(zhì)為違背良心而放棄了法理都是一樣的。所以有判罰權(quán)利的官員不可恣意妄為,而在執(zhí)行刑罰時尤不可以這樣做,刑罰用之適當,官員既無遺憾而對方亦甘心情愿;刑法用之失當,即使對方縱然隱忍不發(fā)而官員會心理暗自內(nèi)疚不安。況且恣意判刑必定無一點可能是恰當?shù)?。有幸遇到有仁德的皇上卻做不到循理恤民,輔助皇上實現(xiàn)置刑罰于不用之治,其罪過豈能逃避得了嗎?《易經(jīng)》中說:“用刑斷案要明察慎重?!?明察則能詳實,慎重則能思慮,真切地體會到皇上詳細斟酌再三的用意。審理案件必須要查明真實的案情,不可用不實之詞來做為定罪的依據(jù),量刑時必須審核適當?shù)男唐?,無恣意以行私心,則各官署的的官員都成了皋陶,應運而生形成今天的局面,就象有仁愛天下生靈之心的堯舜,難道不是最佳的治理良策嗎!臣竊觀是三者皆在皇上萬幾措注之中,而獨諄切而弗釋者,凡皆迫于為民耳!皇上以是倡之,群臣以是應之。上而督撫,下而郡邑,皆平易之治,無苛擾之端,則休養(yǎng)弘矣。聚之都邑,散之郊野,皆長厚之風,無偷薄之俗,則教化廣矣。大之重案,小之輕刑,皆平允之情,無冤濫之獄,則和氣流矣。要之吏治不雜,而民俗自淳。民俗既淳,而刑罰自省。是三者又有相因以致之理焉!而總本諸皇上為民之實心以致之,將見和寧播于千百國,而山陬海涘荷其恩。昌熾貽于億萬年,而重熙積慶被其福,請得載筆而揚盛美,傳之永永無窮矣!臣草茅新進,罔識忌諱,干冒宸嚴,不勝戰(zhàn)慄隕越之至。臣謹對。*萬幾:指帝王日常處理的紛繁的政務(wù);泛指執(zhí)政者處理的各種政務(wù)。*山陬(zōu)海涘(sì):指山隅和海邊,泛指荒遠的地方。*宸(chén) :又深又大的房屋,宸也指北極星所在,后借指帝王所居,又引申為王位、帝王的代稱。*戰(zhàn)慄:形容竭力克制因過分激動而引起的顫抖。臣自認為皇上在日常處理紛繁的政務(wù)時已經(jīng)將“飭官方、淳習俗、平刑獄”三者考慮在其中了?,F(xiàn)在而又懇切地征詢我們這些不甚解者的看法,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天下百姓??!皇上以這個提倡之,群臣以這個回應之。上至總督和巡撫,下至府縣,皆謙遜和藹地治理,無狠虐騷擾之開端。則人民生活安定,經(jīng)濟得到很大的恢復和發(fā)展。使恭謹寬厚之風氣能遍布城市和郊野,沒有不敦厚的民俗,則廣大臣民都得到了教育感化。大之重案,小之輕刑,皆公平適當令人心服,斷獄案沒有冤枉失實,則社會和氣之風流傳起來。關(guān)鍵是官吏為官時做到心無雜念,則民間的風俗必定會淳厚,而民間的風俗淳厚,則必會達到置刑罰于不用。這三者是相輔相成的!都是因皇上真心實意為民謀福祉才形成的局面,將會看到和平安寧傳播到各個國家,即使是山隅和海邊荒遠的地方都能得到恩澤。興旺昌盛將會綿延千萬年,天下百姓世世代代安享幸福。自然會被史官記入史書,美名傳頌千秋萬代。臣是平民百姓有幸新得科第、初入仕途,見識短淺不知道忌諱,可能冒犯了皇上的威嚴。不勝戰(zhàn)慄,失職之至。臣恭謹回答。記得日本媒體習慣用一個漢字描述過去的一年。細細讀完整篇對策,如果也只用一個漢字來描述王式丹殿試答卷的精髓,想必是當"仁"不讓也。正所謂大道至簡,悟在天成。首先,針對康熙皇帝殿試策題以尋求建立長治久安良策的發(fā)問。王式丹的對策開宗明義地推出孔子《尚書》典故:“斂時五福,用敷錫厥庶民。惟時厥庶民于汝極?!?意思是說到君王為天下立法應斂聚五福,布賜于民,教導于民,那么臣民便遵守你建立的法則。開篇就明確提出了立論觀點:堅持以民為本,注重發(fā)展民生,切實改善百姓的生活狀況,百姓的安居樂業(yè)對社會的長治久安就會起到?jīng)Q定性的作用。因此王式丹認為君王應當實行“軫恤遍乎九州四海,發(fā)粟蠲租,頒恩肆赦,必使萬物得所而后愜于懷。謨烈貫乎千祀億年”。這正是孔圣人畢生所倡導的以仁治國的思想。文章接著按康熙皇帝提出的“飭官方、淳習俗、平刑獄”三方面分別圍繞孔圣人仁政思想為宗旨展開分別作答: 對于“飭官方”,王式丹提出不僅僅在于禁貪賄,對那些儼然負潔清之聲,賣直沽名之徒更應防范禁止。應使居官者做到“寬以容人,平以處事。無逞才于綜核,無肆志于煩苛,安靜樂易,與民休息,則良吏之風即升平之象矣!” 面對“淳習俗”,王式丹認為孝弟為百行之原,廉隅為立身之要,關(guān)鍵在于“惟在有司實心奉行,訓飭有素,勸戒有方。民非無良,安有不歸于仁讓者乎!”。針對“平刑獄”,王式丹認為應當使聽獄之吏做到:“明慎用刑?!泵鲃t能詳,慎則能酌。“而治獄必得其情,無飾詞以定罪。用刑必審其當,無恣意以行私,則庶司皆皋陶,而協(xié)應于今日,如天好生之堯舜,豈非至治之軌歟!”。最后王式丹強調(diào)這三者是相輔相成的,即“相須以成之理”,“吏治不雜而民俗自淳,民俗既淳而刑罰自省”,進一步論證了形成當前盛世的根本原因是皇帝真心誠意為民謀福祉,堅持施行了孔圣人的仁政理念。對策寫得文彩四溢,用典恰當,才氣襲人(遺憾的是筆者僅能釋意而譯不出狀元對策的文彩)。回答策題中的提問闡述邏輯清晰,層次分明,很有見地。充分展示了王式丹胸懷天下、切中時弊、直言進諫的可貴品質(zhì)。王式丹是具有獨立思想人格的文人,文人的清芳自守使他每次鄉(xiāng)試時都堅持"不干謁,不竿牘",所以直至五十八歲才鄉(xiāng)試中舉;他對社會現(xiàn)狀和治國策略有非常透徹的了解和思考。對現(xiàn)實社會中的怪霧盲風不屑與之為伍,卻懷有報國庇民的赤子之心,他不唯上,不瞞上,博覽群書,精于思考,有悲天憫人的仁愛情懷和嚴謹品格,使得他一氣呵成寫出了這發(fā)自肺腑的狀元對策。就是這樣一位身處社會底層的一介書生(王式丹落魄時曾在縣城羅巷口擺攤寫字謀生),仰望星空胸懷報國庇民的抱負;一位是站在社會制高點的康熙皇帝,俯視蒼生尋求長治久安的良策,兩者的思想在北京的殿試考場上交叉相遇了。以"仁"治國的理念競不謀而合,渾然一體,王式丹的對策策略直接化解了康熙皇帝的所慮所憂。讓康熙皇帝眼前一亮如獲至寶,所以才會忍不住連聲贊嘆"文字絕好"。當然對策中也有一些君君臣臣的封建色彩思想,是我們應當摒棄的。但對于古人的時代局限性,作為現(xiàn)代人不應苛責求全。俗話說:瑕不掩瑜,無論是康熙皇帝的策問還是狀元王式丹的對策,字里行間所表達的思想和觀點至今仍能透過塵封的歷史,閃爍著人性睿智的光芒。 寫在后面:回首再讀康熙皇帝的策題,如果也只用一個漢字來表述,不也處處體現(xiàn)著一個"仁"字嗎!忽然想起當年高考前,筆者的老師在強調(diào)審題重要性時曾講過的一句話:答案就在題目中。千年運河一直奔騰著她青春活力的浪花,《運河兒女》是我們共同的精神家園。 1、【運河原創(chuàng)】看康熙年間,狀元王式丹殿試答卷(作者:王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