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國產自主品牌汽車發(fā)展勢頭迅猛,眾多自主品牌汽車在外形設計、制造工藝、品質管控、車型調校等方面,都有了長足的進步。特別是在汽車電子配置方面,更是不惜血本,即使是幾萬塊錢的廉價車,也要給你做出高大上的氛圍來。于是眾多國人開始歡呼:國產車已經可以媲美甚至超越合資車了,我們不必再為合資車買單了。如果用吉利的車身加奇瑞的發(fā)動機加比亞迪的底盤,絕對吊打合資車企,甚至還有人說,不用這幾家合作,只拿出一家來,就可以與合資車企掰手腕了。國產車已經站起來了! 那么事實真的如此嗎?在這里我不是漲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而是從客觀的、實事求是的角度出發(fā),理性的來看待國產車與合資車的對比,應該說還是有很大差距的,并且這個差距在短時間內都是無法彌補的。即使我們在硬件上與合資車企不相上下,但是在經驗與技術上,國產自主品牌與合資車企還是有明顯的差距。 為什么這么說呢?英國有一句諺語:三代人才可以培養(yǎng)出一個貴族。意思是說貴族的養(yǎng)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經過幾代人不斷的努力,逐漸提高子女的階層,讓子女、孫輩從骨子里由內而外散發(fā)出貴族的氣質,最終才有可能進入貴族的行列,而不是說經過短期的培訓、集訓就能完成的。這就像把一個窮人混入富豪的群體,不論他怎么裝扮,都無法掩蓋自己窮酸的氣息;把一個無知的土豪混入高級知識分子的群體,無論他怎樣裝作有學問,只要一開口,就把自己的無知暴露無遺。 國產自主品牌汽車也是這樣,雖然這些年努力拼搏積極向上,也取得了一定的進步,但是與真正強大的合資車企相比,還是遠遠不如,甚至可以說根本無法相提并論。 相信狂熱的國產粉肯定不服,那么我們不妨用一些事實來論證一下。 首先來看國產車的設計?,F(xiàn)在有很多自主品牌車企都高薪聘用國外知名車企的設計師來擔當自己的首席設計師,以提高汽車的設計水平。但是你仔細的觀察,幾乎所有的國產車,都或多或少的有國外車型的影子,真正有自己獨特設計風格的車型寥寥無幾。更不要說那些專門以抄襲為生的車企了。應該說現(xiàn)在國產車還處于模仿、抄襲的階段,與真正的設計還有一定的距離。 再來看看國產車的制造工藝以及品質管控。應該說,隨著中國整體機械制造水平的提升,自主品牌車企的制造工藝水平以及品質管控也有了長足的進步,汽車制造四大工藝在硬件上已經不輸于合資車企了。但是在一些細節(jié)的處理上,國產與合資還是有一定的差距。比如說車身鋼板的沖壓,使用的模具幾乎都是進口的;在車身的防銹處理上,即使使用同樣的鋼板,合資車企明顯更耐銹蝕;在車身的組裝工藝上,在幾十年前大眾公司就提出了“兩毫米工程”,即汽車組裝完成后的車身長度,與設計尺寸相差不超過兩毫米,就這一點,現(xiàn)在有幾家車企能做到?還有汽車的隔音止振、NVH處理,合資車也是明顯優(yōu)于國產車。如此等等,應該說合資車企的造車經驗更豐富,細節(jié)處理得更完美。 至于汽車的調校水平,這方面的差距就更大了?,F(xiàn)在有一句網(wǎng)絡名句:三代人的努力,憑什么輸給你十年寒窗苦讀?那些百年車企,擁有上百年的造車經驗,積累了大量的汽車調校數(shù)據(jù),所以他們才能調校出近乎完美的汽車。而國產車的誕生與發(fā)展也就是十幾年的事,無論是造車經驗還是數(shù)據(jù)積累,怎么與百年車企相提并論?所以,國產車即使在硬件方面與合資車相差無幾,但是在使用調校上,差異還是非常明顯的。我們經常詬病大眾的雙離合變速箱是如何如何的差勁,故障率是如何如何的高,但是與其它所有車企的雙離合變速箱相比,大眾的雙離合變速箱是性能最好、質量最可靠的,某些國產車的雙離合變速箱,用“垃圾”來形容絕不過分。還有愛信的自動變速箱,很多國產車都搭載,但無論是換檔的平順性還是整車油耗水平,都與豐田汽車相差甚遠。 最后我們再來說說汽車零部件。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其實汽車上的高新技術,并不是掌握在車企手中,而是掌握在汽車零部件供應商手中,比如博世、采埃孚、大陸集團、愛信精機、日本電裝等。很多車企其實只是一個簡單的組裝廠,就是制造一個車殼子,其它的零部件都是買買買,比如發(fā)動機、變速箱、底盤、各種電子設備等。我們以發(fā)動機為例,早年的三菱發(fā)動機養(yǎng)活了眾多的國產車企,現(xiàn)在還有很多車企使用的發(fā)動機是在這款發(fā)動機基礎上改裝的。即使現(xiàn)在有些車企號稱自己獨立研發(fā)發(fā)動機,其實絕大多數(shù)都是逆向仿制的,真正能正向自主研發(fā)的幾乎沒有,并且很多零部件依賴于供應商。而合資車企的先進發(fā)動機比比皆是,各方面性能完虐國產發(fā)動機。 還有汽車的變速箱,特別是自動變速箱,幾乎完全依賴于愛信、采埃孚、加特可這幾大自動變速箱制造企業(yè)。但是他們都是被國外大車企控股的,自然不會把最好的東西賣給你,所以我們得到的都是二流甚至是三流產品。電控系統(tǒng)幾乎都是博世以及電裝的,如果沒有這兩家企業(yè),國內的車企幾乎全軍覆沒,是真真正正的“卡脖子”企業(yè),就跟芯片產業(yè)是一樣的。而底盤技術就更復雜了,可以說國產車企沒有一家具有自主開發(fā)底盤的技術,都是模仿或者逆向合資車企。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由于我們的汽車發(fā)展水平低,這些汽車零部件供應商是不愿意把最先進的技術提供給我們的,同時我們也不具備與他們議價的能力,所以很多時候我們必須接受質低價高的事實。 所以,我們不要再意淫什么國產車完全媲美、超越合資車了,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最起碼在可以預見的幾年之內,這種超越是不現(xiàn)實的。我們以一個非常常見的車型為例,上一代的大眾捷達,我可以負責任的說,現(xiàn)在國產的十萬元以下的車型,沒有一款車的駕駛質感能超越它。別忘了它還是上世紀的產品呢,可見我們的差距有多大。為什么大家都愿意選用大眾車做出租車?就是因為它們皮實耐用。有人說國產車也有做出租車的,也能行駛幾十上百萬公里,但是幾十萬公里之后,汽車的行駛質感、故障率等差距極為明顯。 有人會說老侯這是不愛國,在跪舔合資車企。其實老侯是一個非常愛國的人,有強烈的家國情懷。但是愛國并不等于盲目的自信甚至自大,而是應該正視差距,找到縮小差距的途徑與方法,并努力的追趕上去。實事求是的說,現(xiàn)在國產車還處于一個追趕與模仿的階段,仍然在拾人牙慧,而非自主創(chuàng)新。國產汽車上大量的堆砌電子配置,以凸顯汽車的科技感與高級感,但是對汽車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這些電子配置其實是最不值錢的。而真正影響汽車的機械素質以及安全性能,我們還要努力進步。 不過我們也不要妄自菲薄?!奥仿湫捱h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國產車企在漫漫長路中,一直在不停的努力奮斗,并取得了相對優(yōu)異的成績。特別是在新能源領域,彎道超車效果相當明顯,在某些方面確實比合資車做得更好。應該說,在十萬元以下的轎車里面,以及在十萬到十五萬的SUV車型里面,國產車還是有非常明顯的性價比優(yōu)勢的,再往上基本就是合資車的天下了。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自主品牌的汽車一定會做得更好,完全超越合資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