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是人學”。這句話最初是高爾基先生說的。 只要有人解釋文學,好像都是以這句話為底子開始衍生。 看到關于這句話的解釋,大多數(shù)是要告訴別人,文學要寫人性,文學要見心見性。說完這句話的人,最后總要把人引到,要寫好文學就得學好哲學,似乎只有帶有哲理的東西,才體現(xiàn)出文學的真諦。 我也認可“文學即人學”的話,但我一直對這句話是另外一種解讀,文學首先應該是讓人感覺到有趣的東西,要是沒趣的話,文學是沒有生命力的。當然,有趣與有哲理其實也是不矛盾的,哲理該是為有趣服務,假如只有哲理沒有趣味,那就成了古板先生。 要想寫有趣的文字,先得自己有趣。這個有趣起碼表現(xiàn)在,是帶著有趣的目的寫文字。寫作是玩,尤其對于非體制內的寫作者,千萬不要想著把寫作當著營生,寫作越來越難以成為功利人的人生,因為文學的功利已經遠遠地超越大多數(shù)人的想象。要想靠寫作生活,不僅寫作無趣,且會在終生失落的泥潭里越陷越深。 回憶自己的閱讀歷程,我不是看所謂的經典而喜歡文學,而是因為有趣而漸漸成為文學的參與者。青少年時喜歡讀港臺的小說,港臺小說主要是兩大類別,一類是言情,一類是游俠。 港臺文學很有趣,瓊瑤善于寫愛情故事,她能把愛情故事寫得跌宕起伏、百轉愁腸,一端起書,我們就進入了故事里,甚至潛意識里把自己當成了故事里的角色,跟他們一起庭院深深、豪門恩怨。故事看完了,自己身上或者心里就留下了男主角的英俊瀟灑、風流倜儻;女孩子都覺得自己知書達理、婉約漂亮。瓊瑤最有趣的是,她能利用自己深厚的文學功底,將李清照、柳永的詩詞揉捏到自己的小說里,以至于很多讀者最后都不知道,哪些流行歌詞是瓊瑤的,哪些是李清照的。 三毛就是更加的古靈精怪,她能在意念中給讀者制造一個趣味十足的撒哈拉沙漠,假如你沿著三毛指引的路線去旅游,一定會大失所望。三毛作品最打動人的,還是她創(chuàng)造了一個也許根本不存在(愛情)的荷西,據(jù)說撒哈拉還有“荷西路”,專門用來慰藉心里沒有放下三毛的文學愛好者。80年代,三毛來到新疆,跟西部歌王還來了一場黃昏戀,在新疆期間她創(chuàng)作了人生的最后一部劇本《滾滾紅塵》,最終,她以自殺的方式將自己淹沒在滾滾紅塵里。記得那天,大學宿舍里有兩個室友,決定為三毛的離去絕食一天,可見三毛的作品多么的有趣。 我很快就將自己的趣味轉移到了俠義的江湖中,因為,不了解俠義,好像都無法跟青春期的伙伴們聊天。第一本讀到的武俠是《冰川天女傳》,后來就一發(fā)不可收拾,看完梁羽生看金庸,看完金庸看古龍,最后還看過溫瑞安。不可否認,武俠是最有趣的閱讀題材,一本武俠書拿到手,很少有人能輕易地放下,抱著武俠睡覺的習慣是我們那代人的閱讀方式。 武俠和言情小說最初引進到大陸的時候,也是采取每日連載的形式,報紙上讀完了覺得不過癮,還得拿出剪刀,小心地將連載的方塊剪下來,放在專門的夾子里小心地保存著。剪報成為那個時期很多人的一種生活癖好。后來我讀研究生的時候,還有老教授拿出來的本子里夾著一堆剪報,教授還把這個“經驗”傳授給了我們。 大學時光,很多在世界名著里耗費掉了。我讀到的作品雖然被高高地供奉在神壇上,對于我來說,大多是無趣的,我讀這些東西當時帶著兩個目的:一是跟文青的女同學聊天時不會怯場,二是讀過了才敢說這些書是無趣的,除了裝模作樣。我當初暗暗地許下一個諾言,將來我總有一天要宣布這些書是無用的,今天,我兌現(xiàn)了諾言。 后來,我讀了很多有趣的文字,90年代集中有趣文字最多的報紙是《南方周末》,我每期閱讀時,恨不得廣告都不放過,那是非常好的閱讀體驗,因為每篇文字讀起來都是妙趣橫生,有教你智慧的,有帶你旅游的,有幫你看世界的,有給你寫溫情文字的,由此我記得了一長串人的名字:朱德付、李承鵬等等,新聞報道中我印象最深的是關于“開來律師事務所”的黑幕,要知道,那時候,薄某人可是冉冉升起的政治新星?!赌戏街苣返膹V告語我可能一輩子都忘不掉,在北京好多公交車上,赫然地印著幾個大字“一紙風行,南方周末”,那是多大的氣場啊。 林青玄是非常有趣的臺灣作家,通過林清玄我知道李敖的時候,李敖也非常有趣,可惜后來李敖變得非常無趣,他的無趣就像內陸很多著名的作家一樣,他們是為了眼球在寫作,為了銷量在寫作,甚至為了獲獎而寫作。比如,不知名的余華寫了《活著》,瞬間便有名了。成名后并獲獎無數(shù)的《兄弟》,真的像坐在金馬桶的李光頭拉出來的穢物一般臭。當然,也不僅余華,還有很多主流的作家,作品差不多都離不開屎尿屁,或者就是情色暴力、社會丑惡,感覺他們不是在寫作,而是在攪糞坑,以至于很多作家,我一聽到她的名字,就遠遠地能聞到那個味。文學要是千篇一律這樣寫,真的非常無聊。 文學是人學,人是為了有趣才會努力去更好地活著。文學不一定讓生活變得有趣,但文學應該讓人通過閱讀感知有趣。 讓人去感知生活中的趣味是作家的使命,所以,作家要創(chuàng)作趣味的文字。 朱曄(古磨盤州人) 安徽望江人,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金融作家協(xié)會理事;2008年開始文學創(chuàng)作,已出版著作6部,累計出版200萬字。 已出版作品 歷史散文(3部):《理說明朝》、《理說宋朝(北宋篇)》、《理說宋朝(南宋篇)》 旅行隨筆(1部):《一車一世界》 長篇小說(2部):《最后一個磨盤州人》、《銀圈子》 期刊發(fā)表作品若干:散見于《文藝報》《廈門文學》《中外文摘》《金融時報》《安慶日報》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