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 在高大的佛像面前,眾生很渺小
P3 云岡石窟是藝術寶庫,有很多臨摹寫生的學生
P4
P5
P6 窟洞上的鳥兒成雙對
P7 夕陽映照著石窟
P8 已是傍晚,往回返~
P9
P10
P11
P12
P13 還有游人進石窟景區(qū)
P14
P15 回看“入知見佛”門
P16
P17
P18 走過七孔橋
P19 夕陽下的靈巖寺
P20
P21 接近傍晚六點,出景區(qū)
云岡石窟開鑿于中國歷史上南北朝時期的北魏,從北魏文成帝和平初年(460年)起開鑿,一直延續(xù)至北魏孝明帝正光五年(524年),前后達60多年。 南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時期,由公元420年劉裕篡東晉建立南朝宋開始,至公元589年隋滅南朝陳為止。這個時期上承東晉、五胡十六國,下接隋朝,南北兩勢雖然各有朝代更迭,但長期維持對峙,所以稱為南北朝。南朝依次是宋、齊、梁、陳;北朝依次是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 北魏(公元386年—公元534年)是北方少數民族鮮卑族建立的北方政權,也是南北朝時期北朝第一個王朝。公元386年初,北魏開國皇帝道武帝拓跋珪趁前秦四分五裂之時在牛川自稱“代王”,重建代國。當年四月,拓跋燾遷都盛樂(今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爾縣),改國號為“魏”,史稱“北魏”,公元398年,拓跋珪遷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439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燾統(tǒng)一北方。493年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元宏)遷都洛陽,大舉改革,改皇族拓跋氏為元氏,尊儒教等,為我國文化發(fā)展做出重要貢獻。 佛教自東漢傳入中國以后,發(fā)展極為迅速,但在北朝與晚唐時卻幾度遭受滅頂之災: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以及后周世宗先后四次掀起大規(guī)模的禁佛、滅佛運動,佛教界稱之為“三武一宗之厄”或“三武一宗法難”。 北魏歷朝皇帝,道武帝、明元帝、文成帝、孝文帝和宣武帝都十分重視對佛教的扶植和利用,只有明元帝的兒子太武帝例外,其在位年間(公元423-451年),發(fā)生了中國佛教史上的第一次大規(guī)模運用政權的力量來全面毀滅佛教的事件。 太武帝拓跋燾最初也曾崇尚佛教,但他特別熱衷于征戰(zhàn)殺伐,為滿足其“銳志武功”之心,必須充實足夠的后備兵源,也需要厚實的經濟實力。佛教日漸膨脹的寺院經濟力量及龐大的僧侶群體,就與世俗政權產生了矛盾。后來拓跋燾受道士寇謙之等的影響,轉奉道教,于440年改元為太平真君。太平真君五年(公元444年)正月,朝廷詔令禁止王公以下至庶人私養(yǎng)沙門。沙門,是梵語的音譯,出家的佛教徒的總稱。這年九月,殺僧領玄高、慧崇等。一年以后,關中地區(qū)發(fā)生盧水胡人蓋吳起義,拓跋燾在446年御駕親征,率兵鎮(zhèn)壓蓋吳起義。大軍進入長安,有官員在一所佛寺里發(fā)現了大量的兵器,拓跋燾得到報告后大怒,出于政治上的敏感,他立即將此事與蓋吳謀反聯系起來,下令誅殺寺院沙門。司徒崔浩上疏請誅天下沙門,毀寺院經像。拓跋燾命留守平城的太子拓跋晃下令廢除全國佛教。拓跋晃素信佛法,緩發(fā)詔書,各地的僧侶得到消息后亡匿逃脫,金銀佛像及經書被秘密收藏,僅有一部分僧人被殺,但北魏境內的寺宇建筑卻多被摧毀。 北魏太武帝拓跋燾于太平真君七年(公元446)下詔滅佛,這是佛教史上“三武一宗滅佛”的開始。 太武帝死后,文成帝拓跋浚繼位,下詔復興佛教。其后,北魏的佛教比以前有了更大的發(fā)展。 云岡石窟的開創(chuàng)者曇曜,在太武帝拓跋燾滅佛中死里逃生。他是一個信仰堅定、很有操守的僧人,在對僧徒迫害最厲害的日子里,也貼身穿著法服。 文成帝即位的第二年(北魏興安二年,公元453年),曇曜被朝廷召至京都平城(今山西大同),文成帝把他禮為帝師。和平初年(460年),道人統(tǒng)(管理佛教事務的最高主持人)去世后,曇曜繼任,改名為沙門統(tǒng)。他痛定思痛,考慮要有一個萬全之策,使佛教能夠永遠流傳,不致因一時的政治權力的迫害而經像、法物蕩然無存。就在沙門統(tǒng)任上,他征得文成帝的同意和支持,在武州山鑿窟雕佛,開始了云岡石窟偉大工程的興建。
云岡石窟景區(qū)莊嚴肅穆的禮佛大道西接七孔橋,過橋就到了靈巖寺。 在靈巖寺看到建有千佛殿,以為仿建的長清靈巖寺?;貋砩暇W查資料,才知道并不是仿建長清靈巖寺。有資料說,是根據北魏著名地理學家酈道元在《水經注》中的描述而仿建的。
靈巖寺坐落在叫做湖心島的中央,占地面積16000多平米,總建筑面積6815.8平方米。整個寺院嚴格說是兩進院落,因為山門似乎不能稱為第一進院落。
走過山門,進入第一進院落,迎面是一座方形石雕造像塔。 P6
P7
P8
P9
石雕造像塔有五層,每層的四面各雕有主佛像三尊,每層十二尊。塔柱、佛龕周圍雕有小佛像,整座石塔的雕像數以百計,雕工精美。 P10
P11
P12 第一進院落的主殿千佛殿
P13
靈巖寺三座大殿的主佛像,全部采用巨大的香樟木雕刻。千佛殿的主佛為7尊,中間為釋迦牟尼佛,左右還有燃燈佛、多寶佛、觀世音、大勢至菩薩等。千佛殿內還有千佛閣,分為兩組列于千佛殿的兩壁,共供奉小型銅制佛像800多尊。 第二進院落的主殿大雄寶殿,供奉過去佛——燃燈佛、現在佛——釋迦牟尼佛、未來佛——彌勒佛。 P14
P15
P16
靈巖寺呈長方形,周圍設四個角樓,兩側有六個配樓,以閣道回廊相連,環(huán)抱于水上。 P17 配樓
P18
P19
P20
P21 角樓
P22 長橋通往云岡石窟
P23
P24 在長橋上回看靈巖寺,整座寺院挺立水中,是水中佛國,非常氣派。
P25
P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