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古稱平陽。 春秋末年,晉國六卿之一的韓貞子遷于平陽,在今山西臨汾西南。 公元前403年,韓、趙、魏三家分晉得到周天子的認同,韓國正式建立,都城從平陽遷都陽翟。 秦始皇一統(tǒng)天下,廢除分封制,實行郡縣制,設三十六郡,臨汾屬河東郡。 公元247年,三國曹芳分拆河東郡,增設平陽郡,郡治在秦置的平陽縣,在今山西省臨汾市堯都區(qū)。平陽郡大致與今臨汾市轄區(qū)相仿。 公元309年,匈奴人劉淵建漢,定都平陽,在今臨汾市。 公元583年,隋文帝置臨汾郡,臨汾得名沿用至今。 公元1116年,宋徽宗始置平陽府,臨汾屬平陽府。 明清重置平陽府,包括今臨汾、運城兩市及晉中市靈石縣和呂梁地區(qū)石樓縣。 臨汾市位于山西省西南部,東臨雷霍,西控河汾,南通秦蜀,北達幽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自古以來都是世家大族繁衍生息的理想之地,現在就臨汾的二十一大名門望族進行一一詳解。 平陽仇氏:仇氏望出南陽郡和平陽郡。當今仇姓主要集中于江蘇、山東、浙江、湖南、內蒙古、四川,其中江蘇為仇姓第一大省。仇姓的主要郡望為南陽郡和平陽郡。仇氏的主要堂號為方正堂、德化堂、南陽堂等。 平陽汪氏:汪氏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汪氏起姓于安徽的汪芒氏的汪姓和山東以邑為姓的汪姓,是我國早期歷史上汪姓在南北方繁衍的中心地帶。其中在北方的山西省境內發(fā)展成了一大望族。當今汪姓主要集中于安徽、湖北兩省,其中安徽為汪姓第一大省。 汪氏的主要郡望為平陽郡、吳興郡、新安郡和六桂郡。汪氏的主要堂號有平陽堂、六桂堂、婺源堂、新安堂、吳興堂、越國堂、勤堂等。 平陽巫氏:巫的本義為禱告神靈賜福的人,巫人是以神職作為氏族的原始崇拜圖騰,并命名氏族,最終出現巫姓。巫氏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 巫氏的主要郡望為平陽郡,主要堂號也為平陽堂。 平陽來氏:來姓為多起源姓氏,得姓始祖有胡公滿、萊浮柔、和卓和札賚、木華黎。來氏望居江都郡、平陽郡。除此之外還有郡望洛陽郡、樂安郡。來氏的主要堂號為江都堂、平陽堂、洛陽堂、樂安堂等。 平陽柴氏:柴氏,部分源于炎帝的姜姓,部分出自春秋時期齊文公十八世孫高柴,屬于以先祖名字為氏。柴姓在全國分布較廣,尤以河南、山西、河北多此姓。柴氏的主要郡望為平陽郡和安陽郡。柴氏的主要堂號為平陽堂、安陽堂、壽圣堂等。 平陽鳳氏:鳳姓的始祖是帝嚳時的鳳鳥氏,當時任歷正,他的子孫便以鳳為姓,世代相傳,稱為鳳氏。故鳳氏后人奉帝嚳為鳳姓的得姓始祖。鳳氏的主要郡望有平陽郡和邰陽郡。鳳氏的主要堂號為平陽堂、邰陽堂、勵眾堂。 平陽管氏:管姓出自周文王之子叔鮮,屬于以國名為氏。管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管氏在全國分布甚廣,尤以江蘇、山東等省多此姓。管氏的望郡在平原郡和晉陽郡。管氏的主要堂號有平原堂、晉陽堂、匡世堂。 平陽衛(wèi)氏:周文王第九子被封在康地,稱康叔,后來轉封衛(wèi)地,建立衛(wèi)國。衛(wèi)國被秦滅后,衛(wèi)國貴族子孫便以國名衛(wèi)或以康氏。衛(wèi)姓主要集中于山西、陜西、四川、河南,其中山西為衛(wèi)姓第一大省。 衛(wèi)氏的主要郡望為河東郡和陳留郡。衛(wèi)氏的主要堂號為河東堂、遼東堂、陳留堂、羽音堂、興善堂、 崇德堂、光大堂等。其中衛(wèi)氏河東堂,以望立堂,亦稱蒲坂堂、太原堂、并州堂、平陽堂。 平陽歐氏:歐氏的得姓始祖為越王勾踐、越王無疆。歐氏的主要郡望為平陽郡、廬陵郡、渤???、鄱陽郡。歐氏的主要堂號為平陽堂、渤海堂、廬陵堂、鄱陽堂、八劍堂、六一堂、畫荻堂。 平陽饒氏:饒氏是一個古老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群體。饒氏最初發(fā)祥之地為古代的饒陽,饒陽歷史悠久,是戰(zhàn)國時期趙國的一個邑。饒氏的主要郡望為平陽郡、臨川郡、饒州。饒氏的主要堂號為惠風堂、朋來堂、平陽堂、臨川堂、雙峰堂等。 平陽舒氏:周初,皋陶的后代被封于舒國,公元前552年,舒國終被楚國所滅,子孫以舒為氏,尊皋陶為其得姓始祖。舒氏的主要郡望有京兆郡、巨鹿郡、平陽郡、鄧城。舒氏的主要堂號為京兆堂、虞江堂、平陽堂、紫陽堂、京北堂、巨鹿堂、閬風堂等。 平陽常氏:常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體。周文王第九子康叔封,后改封于衛(wèi),建立衛(wèi)國。康叔有一子受封于常邑。秦統(tǒng)一天下,衛(wèi)國被滅,其后有人以邑為氏,稱為常姓,尊康叔為得姓始祖。常姓主要分布于今河南、河北、山東、山西、河北、陜西、遼寧等地。 常氏的主要郡望衛(wèi)太原郡、平原郡、江原郡、河內郡、平陽郡、武威郡。常氏的主要堂號為知人堂、金吉堂、太原堂、積善堂、受宜堂、學古堂等。 平陽解氏:周武王之子唐叔虞,有一子名桐良,受封于解地,在今山西解縣,稱為解良。解良的后代在解地世代定居,以地名解為氏。解良成為解氏家族的得姓始祖。 解氏的望族居住在平陽郡、雁門郡、遼東郡、洛陽郡。解氏的主要堂號衛(wèi)平陽堂、雁門堂、遼東堂、洛陽堂、梁都堂等。 平陽曲氏:曲姓一說出自曲沃恒叔,另一說認為自己源自鞠姓。曲氏的主要郡望為平陽郡、雁門郡、陜郡、晉昌郡、安康郡。曲氏的主要堂號為平陽堂、雁門堂、陜稱堂、晉昌堂、金州堂等。 平陽紀氏:紀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體。得姓始祖有紀侗、紀后、姜叔姬、紀隱侯、李賢。紀氏的主要郡望為平陽郡、天水郡、高陽郡。紀氏的主要堂號為平陽堂、天水堂、高陽堂。 平陽牟氏:牟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發(fā)祥于山東地區(qū)。牟氏族人大多尊祝融、陸終為得姓始祖。牟姓在全國分布較廣,尤以四川、重慶、湖北、遼寧等省為多。 牟氏的主要郡望為巨鹿郡、平陽郡、滎陽郡。牟氏的主要堂號為巨鹿堂、平陽堂、滎陽堂。 平陽晉氏:晉國本是唐叔虞的后代,后代以晉為氏,稱為晉氏,晉氏后人奉唐叔虞為晉姓的得姓始祖。晉氏的主要郡望為平陽郡、虢國。晉氏的主要堂號有平陽堂、虢國堂、廉潔堂、貞孝堂。 平陽勾氏:勾氏為多源流姓氏,源自句龍、勾芒、勾踐。勾氏主要分布在山東、山西、河南、廣東四省。勾氏的主要郡望為平陽郡、渤???。勾氏的主要堂號為平陽堂、渤海堂。 平陽鄧氏:商王武丁封其叔父曼季于鄧國,稱他為鄧侯。公元前678年,鄧國為楚所滅,鄧國子孫為紀念故國,便以國名為姓,其后人尊武丁為鄧姓的鼻祖。 鄧姓的郡望最重要的是南陽郡,其次有安定郡、高密郡、平陽郡、襄陵郡、長郡、陳郡等。 鄧氏的主要堂號有南陽堂、親睦堂、報本堂、魁宿堂、聞彩堂、冠云堂、安定堂、高密堂、平陽堂、長沙堂、洛陽堂、宜春堂、南雄堂、陳郡堂、謙恕堂、東漢堂等。 平陽丙氏:丙氏源于春秋時代,有說源于姬姓,亦有說源于姜姓或嬴姓。如今,丙姓人口主要分布于山東、安徽、遼寧等多個省市。丙氏與邴氏都是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體,大多為同宗同源。 丙氏的主要郡望為魯郡、平陽郡。丙氏的主要堂號為魯郡堂、平陽堂、操尚堂。 平陽經氏:經姓是一個多源流的古老姓氏,得姓始祖有經候、姬叔段、李京房、劉經孫。經氏的主要郡望有滎陽郡、平陽郡。經氏的主要堂號為滎陽堂、平陽堂、賜宴堂、欲仁堂。 臨汾東倚太岳,西臨黃河,戰(zhàn)略位置極其重要,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隨著中原王朝的更迭,這些世家大族也跟著起起伏伏,尤其是五胡亂華時期受到的沖擊最大。艱難的熬到了隋唐時期,又隨著科舉制的興起,打破了世家大族的仕途壟斷地位,逐漸的衰落了下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