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是清朝內(nèi)閣首輔大臣,晚清中流砥柱,與其他大清官員相比,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這些人都是實打?qū)嵏粡妵?,兩次鴉片戰(zhàn)爭讓李鴻章和恭親王奕?看到西方國家的強軍之策,在李鴻章的主持下,清朝開始大張闊斧改革,建立國營工廠,創(chuàng)辦水軍。 這些都是典型的實干救國,然而李鴻章的一番操作毀在一個人的手上,這個人就是晚清的統(tǒng)治者慈禧。 對于慈禧這個人,百姓對她沒有好感,因此當東陵大盜孫殿英盜取慈禧陵墓之時,反對的聲音很小,孫殿英敢盜東陵看中的就是慈禧早已經(jīng)臭大街,即使自己做了挖人祖墳這種事也沒人敢說什么,如今的愛新覺羅一脈早已經(jīng)名存實亡。因為有這樣一個頂頭上司,李鴻章也不敢造次,當北洋水師因為軍費問題無法及時更新戰(zhàn)艦以及武器之時,李鴻章只能表現(xiàn)出無奈。最終甲午海戰(zhàn),中國敗了,歸根結(jié)底失敗的主要原因還是腐敗。 甲午海戰(zhàn)李鴻章成為替罪羊,前往日本馬關(guān)簽訂馬關(guān)條約,在日本李鴻章受盡侮辱,可李鴻章還是堅持為清政府站完最后一崗,馬關(guān)條約后,李鴻章徹底失去慈禧信任,恰逢此時,維新變法出現(xiàn),觸碰到慈禧的利益。慈禧這才想到李鴻章,在李鴻章等老臣的支持下變法失敗,大權(quán)重新在握讓慈禧自信心爆棚與義和團合作企圖滅洋,理想很豐滿現(xiàn)實卻很殘酷,慈禧再次實力打臉。 慈禧自己作祟制造導火索,讓西方國家有機可乘“八國聯(lián)軍侵華”。慈禧再次屁顛屁顛跑了,這次他放下架子來到陜西,一路上受盡各種委屈,要不是喬家人的接濟,只怕慈禧早就在路上餓死。慈禧一跑把北京城留給外國人,這些人在北京城是無法無天。這個時候替慈禧背黑鍋的自然是李中堂。 李鴻章再次受命全權(quán)處理與八國聯(lián)軍的和談事宜,這件事情原本李鴻章不愿意干,畢竟有過之前馬關(guān)條約的先例,可八國使臣執(zhí)意要李鴻章出面居中調(diào)停,與列國商量后李鴻章簽訂“辛丑條約”,當時李鴻章簽訂條約時已經(jīng)將近八十,背負著國家重擔李鴻章無奈落筆,這里要重點注意李鴻章簽訂條約時落款不是他的名字以及官稱(李中堂)而是一個肅字。正是因為這一個肅字,引起不少人的猜想,很多人猜想是李鴻章逃避責任,這才不愿意去簽下自己的名字,反而用一個肅字來代替。 還有一部分人認為李鴻章不是在逃避,因為在條約上有李鴻章的印章,印章就像是一個防偽標志,李鴻章簽訂的時候思想已經(jīng)麻木,寫下肅字更像是在批改作業(yè)畢竟在晚清時期幾乎所有的條款都是經(jīng)過李鴻章簽訂。 我個人認為李鴻章,簽訂時寫下肅字,是一種尊嚴,造成今日之結(jié)果并不是李鴻章造成,是慈禧,之所以簽下肅字是因為在自己做官的時候沒有做到嚴肅、公正、公平、肅清。寫下肅字是對自己一生的警醒,同時也是在告訴自己的后代在今后一定要做到以上幾點。李鴻章的一生是殘缺的,他想要辦實事,可惜他不能堅持本心,在官場上迷失自己,當北洋水師遇到克扣糧餉問題時,李鴻章沒有徹查而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這才導致黃海海戰(zhàn)北洋水師全軍覆滅。 有的人說李鴻章生不逢時,在我看來的確如此,李鴻章的能力是毋庸置疑,只是他沒有遇上康熙,倘若他的君主是康熙,李鴻章會是另一個周培公。在簽訂完辛丑條約后,李鴻章身體慢慢不好嚴重的時候甚至會咳出血來。沒過多久李鴻章便去世,在臨死之前李鴻章再次替慈禧背了次黑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