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繼剛論學叢稿:硯池滴音 安徽美術(shù)出版社 明清諸家繪畫 公元一三六八年,中國歷史上最后一個由漢族建立的中原王朝定都應天府(今江蘇南京),開啟了二百七十六年的大明王朝。 明前期,經(jīng)過明太祖朱元璋的洪武之治,國力迅速增強,到明成祖朱棣時期,國勢到達頂峰。鄭和七下西洋,國力之強可見一斑。其間資本主義經(jīng)濟萌芽初生,社會經(jīng)濟出現(xiàn)了空前繁榮,藝術(shù)隨之發(fā)展,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歷史時期,繪畫在繼承中得到了空前的繁榮,在二百多年的歲月里,明代成了中國繪畫史上很重要的一部分。 明代是中國繪畫史上一個重要階段,出現(xiàn)了以地域為中心的名家及流派,以戴進創(chuàng)浙派,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創(chuàng)吳門派,程嘉燧、李流芳、卞文瑜、邵彌、陸治即隨之,董其昌華亭派,趙左蘇松派,藍瑛武林派等。山水、花鳥成績卓著,前期以仿宋院體為主,中晚期水墨文人畫占據(jù)主流。明朝前期主要是文人畫,以王履、徐賁、王紱、夏永、謝縉、杜瓊、姚綬為代表。院體畫以王仲玉、周位、郭純、邊景昭、謝環(huán)、李在、商喜、倪端、周文靖、石銳、周全、劉俊、繆輔、殷偕、孫隆為代表。浙派宗南宋院體,以戴進、夏芷等為代表。明朝中期主要院體畫家有林良、呂紀,江夏派代表為吳偉。沈士充為云間派代表,項圣謨?yōu)榧闻d派代表。人物畫有陳洪綬、崔子忠、丁南羽諸家,寫意花鳥以徐渭、陳白陽、周之冕、孫克弘為代表。 沈周 廬山高 徐賁山水承董源、巨然,筆法蒼勁秀潤。王紱喜用披麻兼折帶皴作山水,繁復似王蒙,墨竹挺秀瀟灑,被稱為明代“開山手”。劉玨山水取景幽深,筆墨濃郁,近王蒙、吳鎮(zhèn)。杜瓊善水墨淺絳山水,多用干筆皴染。姚綬主要師法吳鎮(zhèn)、王蒙,風格蒼厚。他們的畫風堪稱吳門派先驅(qū)。王履被稱為院派,擅長水墨寫意人物的周臣、擅長山水的郭詡和史忠以及擅長白描人物的杜堇諸人,未歸派別。 明代宮廷繪畫承襲宋制,但未設專門的畫院機構(gòu)。朝廷征召許多畫家,皆隸屬內(nèi)府管理,多授以錦衣衛(wèi)武職。史稱畫院畫家,實際是宮廷畫家。洪武(1368—1398)和永樂(1403—1424)兩朝初創(chuàng),機構(gòu)未臻完備,風格也多沿襲元代舊貌。宣德(1426—1435)、成化(1465—1487)、弘治(1488—1505)年間浙江、福建兩地繼承南宋院體畫風的畫家,陸續(xù)應召入宮,遂使明代院畫一時呈現(xiàn)出取法南宋院體畫的面貌,宮廷繪畫創(chuàng)作達到鼎盛時期。正德(1506—1521)以后,吳門派崛起,逐漸取而代之。明代宮廷繪畫以山水、花鳥畫為盛,人物畫取材比較狹窄,以描繪帝后肖像和行樂生活、皇室文治武功、君王禮賢下士為主。商喜《明宣宗行樂圖》、謝環(huán)《杏園雅集圖》、倪端《聘龐圖》、劉俊《雪夜訪普圖》等都是其例。山水畫主要宗法南宋馬遠、夏圭,也兼學郭熙,著名畫家有李在、王諤、朱端等人。李在仿郭熙幾乎可以亂真,王諤被稱為“明代馬遠”?;B畫呈現(xiàn)多種面貌,代表畫家有擅長工筆重彩的邊景昭,承襲南宋院體傳統(tǒng),妍麗典雅而又富有生意。孫隆從北宋徐崇嗣脫胎而出,專攻沒骨法。林良以水墨寫意花鳥著稱,筆墨洗練奔放,造型準確生動。呂紀工寫結(jié)合,花鳥精麗,水石粗健,自成一派。明代宮廷繪畫雖未取得像宋代院畫那樣劃時代的成就,但在某些方面也有新的開拓。 戴進作圖,皴染兼施,用筆圓渾,淡墨烘暈,韻致舒雅。邊皴邊染的藝術(shù)技法,使畫面呈現(xiàn)出一派煙霓彌漫之態(tài),恰到好處地表現(xiàn)了江南潤澤清幽的自然風光和心中所藏一派悠然閑適的士大夫生活情趣。董其昌譽:“國朝畫史以戴進為大家,此學燕文貴,淡蕩清空不作平日本色,更為奇絕。”戴進山水師承南宋,明王世貞有“其山水源出郭熙、李唐、馬遠、夏圭,而妙處多自發(fā)之”的評價。實際上,戴進除師法南宋四家外,還涉獵關仝、董源、范寬、米芾等諸家,使他的山水畫在水墨蒼勁的同時又渾厚沉郁,從而形成自己獨特的藝術(shù)風格。 戴進 關山行旅圖軸 浙派以戴進和吳偉為代表,活動于宣德至正德年間。因創(chuàng)始人戴進為浙江人,故有浙派之稱。吳偉為湖北江夏(今湖北武漢)人,史稱江夏派,浙派支流。戴、吳二人皆入宮廷,畫風源于南宋院體,故浙派與宮廷院畫有密切的關系。戴進、吳偉畫藝精湛,技法全面,山水、人物擅長,山水畫成就尤為突出。但二人風格又有區(qū)別,戴進渾厚沉郁,健拔勁銳,不失謹嚴精微;吳偉簡括奔放、氣勢磅礴。論者謂“源出于文進(戴進),筆法更逸,重巒疊嶂,非其所長,片石一樹,粗簡者,在文進之上”??梢姶鬟M、吳偉影響之廣。追隨者有張路、蔣嵩、汪肇、李著、張乾諸人。張路山水畫水墨淋漓,人物畫則以挺秀、灑脫見長。蔣嵩善用焦墨,筆法簡率。汪肇作品多動蕩之勢。李著學吳偉筆法,遂成江夏一派。浙派后期,追求粗簡草率,積習成弊,正德后遂見衰微。明代后期有藍瑛,被譽為“浙派殿軍”,師承、畫風實與浙派無涉。 沈周(1427—1509),字啟南,號石田,晚號白石翁,江蘇長洲(今江蘇蘇州吳縣)人。與文征明、唐寅、仇英合稱“明四家”或“吳門四家”,列四家之首,在中國畫史上影響深遠。沈周出身詩畫世家,祖孟淵、父恒吉、伯貞吉,均以詩畫名滿吳中,祖上收藏甚豐,對古人詩畫見多識廣。沈周一生不仕,淡泊功名,博覽勤學,僅“以丹青以自適”,專心從事丹青與詩文藝術(shù),畢生勤于詩畫創(chuàng)作,聲譽卓著,德高望重。其藝術(shù)質(zhì)樸而有情致,畫風純樸,刻苦研究前人的優(yōu)秀理論與技法,融會貫通,創(chuàng)立了自己的風格,成為我國十五世紀下半葉在戴進之后最有影響、最具獨創(chuàng)力的一位畫家,在繪畫、書法和文學藝術(shù)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其最杰出的當表現(xiàn)在繪畫方面,嘉靖年間蘇州名士王稚登在《吳郡丹青志》中稱“先生石田繪事為當代第一”,繪畫兼收并蓄,人物、山水、花鳥無不精通。沈周繪畫以山水為主,宗法元四家,遠取董源、巨然,中年宗元四家筆墨,尤其推崇黃公望,晚年醉心吳鎮(zhèn),與自家學養(yǎng)融為獨特風格。結(jié)構(gòu)謹嚴,用筆蒼勁沉著,墨色濃厚,氣韻雄逸,在明中期畫壇興起畫風劇變之潮。以他為發(fā)端,其門人文征明繼之,合唐寅、仇英為一局,樹起吳門畫派旗幟,廣學“唐宋名流及勝國賢勝,上下千載,縱橫百輩”,皆“兼綜條貫,莫不攬其精微”(明朱謀垔《畫史會要》)。成就之巨,在中明畫壇驟立巨峰,影響所及,數(shù)百年不變,其畫藝彪炳畫史,成就卓然。同時,沈周作為一代畫壇宗匠,其于詩文、書法無一不能,無一不精,其詩意清新,“面試《鳳凰臺賦》,援筆而就,咸以為不減王子安”(清錢謙益《列朝詩集小傳》)。其書法師黃山谷而不染他體,去山谷行書之捍,多靈便秀逸。時人以其詩、書、畫為三絕。 沈周在元明以來文人畫領域有承前啟后的作用。他書法師黃庭堅,繪畫造詣尤深,兼工山水、花鳥,也能畫人物,以山水和花鳥成就最為突出。所作山水畫,有的是描寫高山大川,表現(xiàn)傳統(tǒng)山水畫的三遠之景。而大多數(shù)作品則是描寫南方山水及園林景物,表現(xiàn)了當時文人生活的幽閑意趣。在繪畫方法上,沈周早年承受家學,兼師杜瓊。后來博取眾長,出入于宋元各家,主要繼承董源、巨然以及元四家黃公望、王蒙、吳鎮(zhèn)的水墨淺絳體系。又參以南宋李唐、劉松年、馬遠、夏圭勁健的筆墨,融會貫通,剛?cè)岵⒂茫纬纱止P水墨的新風格,自成一家。沈周早年多作小幅,四十歲以后始拓大幅,中年畫法嚴謹細秀,用筆沉著勁練,以骨力勝,晚歲筆墨粗簡豪放,氣勢雄強。沈周的繪畫,技藝全面,功力渾樸,在師法宋元的基礎上有自己的創(chuàng)造,發(fā)展了文人水墨寫意山水、花鳥畫的表現(xiàn)技法,成為吳門畫派的領袖。 文征明早期科舉考試不太順利。文征明在生員歲考時,一直考到嘉靖元年(一五二二年)五十三歲 ,都一直未能考取。五十四歲那年,受工部尚書李充嗣的推薦到了京城,經(jīng)過吏部考核,被授職低俸微的翰林院待詔的職位。這時他的書畫已負盛名,求其書畫的很多,由此受到翰林院同僚的嫉妒和排擠,文征明心中悒悒不樂,自到京第二年起便上書請求辭官回家,三年中打了三次辭職報告才獲批準,五十七歲辭歸出京,放舟南下,回蘇州定居,自此致力于詩文書畫,不再求仕進,以戲墨弄翰自遣。晚年聲譽卓著,號稱“文筆遍天下”,求購他的書畫者踏破門檻,說他“海宇欽慕,縑素山積”。文征明享年九十歲,是“吳門四才子”中最長壽的一位。他去世前還孜孜不倦,為人書墓志銘,未待寫完,“便置筆端坐而逝”。 文征明 東園圖卷 文征明的書畫造詣極為全面,其詩、文、書畫無一不精。人稱是“四絕”的全才。 他雖學繼沈周,但仍具有自己的風格。他一專多能,能青綠,亦能水墨,能工筆,亦能寫意。山水、人物、花卉、蘭竹等無一不工。 文征明 枯木疏篁圖 文征明學字是從蘇(軾)字入手的。后來文征明從李應禎學書,李應禎書宗歐陽詢,平正婉和,清潤端方,雖非書法大師,卻是一位書法教育家,是祝枝山的岳父,又是文征明的啟蒙老師。他除了把學書心得悉數(shù)傳授給文征明外,還鼓勵他突破傳統(tǒng),自創(chuàng)新格。在文征明二十二歲時,李應禎看了他的蘇體字,對文征明說:“破卻工夫何至隨人腳?就令學成王羲之,只是他人書耳!”這些話影響了文征明一生。 唐寅,姑蘇趨里人,世代在蘇州經(jīng)商,拜名畫家周臣為師,擅長山水畫,與沈周、文征明、仇英等畫家齊名,兼善書法。少有俊才,博雅多識,與張靈友善。初學畫于周臣,后與文征明、祝允明、徐禎卿結(jié)交,人稱“吳中四才子”。二十九歲時由諸生舉應鄉(xiāng)試,得第一名解元,名聲大噪,故人稱唐解元。翌年,因牽涉科場舞弊案,被罷官為吏,自此灰心仕途,終日詩酒,或漫游名山大川。自刻印章“江南第一風流才子”,以賣畫為生。曾應江西寧王朱宸濠之請,聘往南昌,因不慣藩府生活,不久辭歸。在繪畫上,他是一個取材廣博的畫家。山水多取法于南宋李唐、劉松年,一變斧劈皴為細長清勁線條皴法,并兼及元人法。畫人物工筆,寫意俱佳。畫花鳥喜用水墨,清雋峭利,有別于同時代的其他畫家。晚年好禪學。思想趨向解脫頹放。自號“六如居士” (謂人生如幻、夢、泡、影、露、電),著有《六如居士全集》。其人物畫線條勁細,敷色妍麗,氣象高華,出自南宋院體畫。 唐寅 事茗圖卷 唐寅的花鳥畫,傳世作品不多,現(xiàn)存作品有《墨梅圖》《風竹圖》和《鴝鵒鳴春圖》以及《臨水芙蓉圖》《杏花圖》等。畫風遠法宋元水墨畫,近師沈周的變革創(chuàng)新,刻意求精。如在《墨梅圖》中,唐寅用水墨畫梅花一枝,意筆寫花干,沒骨法點梅花,筆法秀逸灑脫,頗具質(zhì)感。而《鴝鵒鳴春圖》則用水墨隨意點畫,較之沈周則更為活潑灑脫,較之林良、呂紀又不像他們那樣粗獷豪放,而是自有一番清新活潑之趣。 仇英字實父,一作實甫、號十洲,太倉(今江蘇太倉)人,移家吳縣(今江蘇蘇州)。約生于明武宗正德四年(一五○九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年(一五五一年)。他出身工匠,早年為漆工,兼為彩繪棟宇,后徒業(yè)畫,師周臣苦學成功,山水人物皆工,文征明贊其為“異才”,董其昌亦頌“十洲為近代高手第一”。仇英年輕時結(jié)識了許多名家,為文征明、唐寅所器重,在著名鑒藏家項元汴、周六觀家中飽覽了大量古代名作,臨摹幾乎可以亂真,創(chuàng)作一絲不茍,題材廣泛,擅寫人物、山水、車船、樓閣等;尤長仕女圖,擅長界畫。每幅畫都是嚴謹周密、刻畫入微。仇英一生壽命短暫,只活了四十多歲。與沈周、文征明和唐寅被后世并稱為“明四家”,亦稱“天門四杰”。沈、文、唐三家,不僅以畫取勝,且佐以詩句題跋,就畫格而言,唐伯虎、仇英相接近,仇英在他的畫上,一般只題名款?!睹鳟嬩洝分^其:“發(fā)翠豪金,絲丹縷素,精麗艷逸,無慚古人?!?/span> 徐渭是繼陳淳以后,從根本上完成水墨寫意花鳥畫變革的一代大家,其畫風有力地促進了后世寫意花鳥畫的發(fā)展,畫史稱其為青藤畫派的鼻祖。他的花鳥畫吸取了宋元以及沈周、林良、陳淳等水墨花鳥畫的長處,且又有重大革新。在題材方面,他大膽突破客觀物象形質(zhì)的局限,賦予物象以強烈的個人情感,作品或緣物抒情,或借題發(fā)揮,一反吳門派文人畫恬適閑雅的意趣,而直抒激蕩不平的心情,產(chǎn)生撼人心弦的藝術(shù)感染力。在藝術(shù)形式上,他擅長潑墨法,以狂草般的筆法縱情揮灑,不拘成法,形象脫略,追求氣韻,墨色滋潤淋漓,奔放流動,充分發(fā)揮了生宣紙的暈滲效果。這種隨意點染的畫法,氣勢磅礴,縱橫睥睨,恰當?shù)乇磉_了徐渭熾熱激憤的情懷,對后世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徐渭 驢背吟詩圖 未完待續(xù)。。。 · END · 編輯 | 葉婉榮 張繼剛 1966年生,字慎之、號知行,遼寧師范大學畢業(yè),師從楊仁愷先生三十年。集目鑒、比較、分析、考訂、心性學等綜合學科,建立“書畫鑒定與心性學”學理。古書畫鑒定家,書畫家、學者,當代文人畫家之代表,倡導“文人畫之士人精神”。涉獵文、史、哲、詩、詞等,創(chuàng)建“云廬藝社”學術(shù)機構(gòu)。專著先后由四川美術(shù)出版社出版《沐蘆草堂叢稿》、西泠出版社出版《西泠問話》、安徽美術(shù)出版社出版《硯池滴音》、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出版《詞畫研究》及畫集等多種,發(fā)表論文百余篇,作品被耶魯大學、劍橋大學、巴黎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陜西歷史博物館、四川博物院、海南博物館、三峽博物館等國內(nèi)外博物館收藏,并應邀個展。 2016年起成功的組織了中國古書畫鑒定修復保護國際高峰論壇,創(chuàng)造性的將書畫鑒定、修復、保護三個領域融為一體,開啟了國際學術(shù)界之先河,推動了國際學術(shù)界于2017年成立了中國古書畫鑒定修復與保護國際學術(shù)委員會。 現(xiàn)中國人民大學文獻書畫保護與鑒定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中國古書畫鑒定修復與保護國際學術(shù)委員會主任、云廬藝社社長,享受國務院專家津貼。 · END · 云廬·九友‖張繼剛——董其昌與南北宗論云廬·九友‖張繼剛——文人畫與江南云廬·九友‖張繼剛——象思維與文人畫之間關系云廬·九友‖張繼剛——自然萬象與生命心跡的契合云廬·九友‖張繼剛——"西泠問話"之中國文化的形質(zh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