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對死亡一向很敬畏,有句古話說死者為大,指的便是在辦喪事的是會后,死人是最大最尊貴的,與之無關(guān)的事情都要讓路。這句話出自哪里,出自何時并不清楚,但能知道的是,孔孟時期便有了這種敬畏。喪的文化習(xí)俗也是中國文化重量級存在之一,即使如今的科技再發(fā)達(dá),人類依然無法擺脫死亡。從下葬的禮儀到最后的祭拜,任何舉動都是有意義的,包括墓碑的制度。 墓碑是人類對死者埋葬處的一種紀(jì)念性的載體,一般是用石頭做成,少部分有使用木材和金屬材料之類的。不過對于去世親人的墳?zāi)?,一代兩代還能記住,可是三代之后便很難記住。尤其是在經(jīng)歷過遷移、戰(zhàn)亂之后,甚至可能連祖墳都不知埋在那里。為了解決這個,人們想了很多辦法,某一次,有一人從下葬維系棺繩用的園木樁受到了啟發(fā)。開始在墓碑前插上木樁竹竿,同時系上能說明死者身份的東西。 墓而不墳的方式就此消失,最初時是纖維質(zhì)的,紙或者帛,稱之為銘旌。但后來人們又發(fā)現(xiàn),它太容易損壞了,下場雨就沒了,只好另想辦法。富貴人家開始用石頭來代替木頭,在石頭上刻出死者的信息,這樣一來要好很多。為了能夠多刻字,圓形的逐漸變成方形、長方形,這便是現(xiàn)代墓碑的雛形。光有這還不夠,當(dāng)時人們房屋建筑已經(jīng)發(fā)展得很快,便參照房屋,給墓碑加上了碑帽,刻些花紋做裝飾。 要立墓立碑,就得有碑文,碑文便是死者的信息。跟最開始的信息不同,碑文要在碑身上,并且也比較全面,往往會有死者的姓名、籍貫、成就、去世日期以及立碑人的姓名或跟死者的關(guān)系??偠灾贡诤髞碓阶鲈街v究,尤其是名人的,有些還會采用花崗巖、大理石之類的上等石料。墓志銘之類的為了不損壞,則是放置在棺材里面。 祭祀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種文化,不過相信有人注意到了,墓碑上會寫有故、顯、考、妣。很多人不能理解,這樣的字代表的是什么意思。其實這是一種表示尊敬的詞,前面說過,碑文會有立碑人與死者的關(guān)系。但光刻個母親、父親還不夠尊重,古代重視禮儀,便開始使用尊敬的詞。比如說考,考在古代的指的是父母,后來逐漸成為已故父親的尊稱。而妣與考對應(yīng),是母親的意思,考妣從家庭的角度肯定了父母的一生。 顯字比較有威望,它往往取的是德行昭著、聲名遠(yuǎn)播的意思,也是一種溢美的頌詞。故這個字一般指的是緣故、原因,不過它在古代也有老、舊、死亡的意思。顯然,故比現(xiàn)代人常說的死亡會更加的正式,尊重。墓碑上用故字,便有表達(dá)尊重,以及緬懷的意思。男子可加上公、府君,女子加上氏、孺人。不僅僅是字有含義,碑文姓名的長度其實也是有講究的。 字?jǐn)?shù)多少都要按照生老病死苦五個字循環(huán)應(yīng)用,最好是落在六、七、十一、十二、十六、十七的生老兩個字屬于吉利。如果字?jǐn)?shù)落在了病上屬于中等,落在死、苦上就不吉利了。像 澄新江社十九世 誥封 奉政大夫 考泉源邱府君佳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