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研究易經(jīng)僅限于從漢代開始,因為史料的不齊,但是也感覺足夠,后面翻看甲骨文史料,發(fā)現(xiàn)易經(jīng)的易字值得考究,它究竟是一本什么書籍,要叫做易。 我們知道經(jīng)和傳的區(qū)別,經(jīng)是比較難看懂的,傳是用來解釋和挖掘經(jīng)的內容的,所以帶著懷疑的態(tài)度,我今天簡單和大家分享下我的一點淺見。 目前常見的幾種解釋不外乎以下幾點: 1.易,《說文解字》釋:蜥易,蝘蜓,守宮也,象形。 此處為金文 黃宗炎《周易尋門余論》中提及:易者,取變于蟲,其色一時一變,一日十二時。。。。。。周易卦次,俱一反一正,兩兩相對,每卦六爻,兩卦十二爻,如析(蜥)蜴之十二時。 2.日月為易,許慎《說文解字》引《祕書》說:日月爲易,象陰陽也。一曰從勿。凡易之屬皆從易。 魏伯陽《參同契》:日月為易,剛柔相當。 3.易字從勿,《說文》云:一曰從勿。而“勿”字在《說文》里面的解釋是“三游之旗”在太陽下,三游之旗動蕩不息。 但是要搞清楚我前文的意思,絕對不能僅僅按照許慎的說法,因為我以前文章也表達過,周易不是孔子最開始作的,原因就在于《論語》中有兩篇提到孔子對易的論述。一篇出自《論語·述而》:子曰:“加我數(shù)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一篇出自《論語·子路》: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無恒,不可以作巫醫(yī)?!品?!”“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弊釉唬骸安徽级岩??!?/p> 既然易經(jīng)又叫周易,很多學者,都說周易應該是文王作的,因為周易是蓍草占卜,而且龜卜中卜辭沒有和易經(jīng)有關的東西!這個有待考究,但是據(jù)目前甲骨文的記載,里面除了大量的龜卜和牛肩胛骨(包括鹿,豬,羊等)也有極少數(shù)的筮術,我們先看看金文記載“筮”字: 上面是周朝時期的筮字,有關甲骨文(殷商)的記載其實只有其中的 這個圖片就是商朝時期的筮,他們當時流行的是龜卜,那為何還要有筮呢?本人根據(jù)歷史演變作推測,據(jù)王國維和郭沫若等先生有關甲骨文的研究,從龜卜的演化給大家說明,龍山文化(陜西)中,龜卜只有燒灼的痕跡,沒有鉆鑿,而進行卜兆,在新石器晚期發(fā)現(xiàn)的甲骨都是這樣,后來到了河南偃師二里頭以及鄭州二里崗遺址中還是只有燒灼痕跡,但是比龍山文化進步的就是在龜卜上面有少量卜辭,說明這兩種文化應該是有交集的,再到殷商晚期就既有鉆鑿還有卜辭,比以前的龜卜文化更近了一步。到了周朝是否還有龜卜呢?《尚書﹒大誥》記載: 用寧(文)王遣我大寶龜,紹天明。。。。。卜陳惟若茲。 既然大家都認為文王是作周易的,本應該用筮數(shù),為何文王手上還有大寶龜呢?由于殷商和南方人關系融洽,所以經(jīng)常進貢給商朝,包括在武丁時期發(fā)現(xiàn)的龜卜中發(fā)現(xiàn)不少記錄周朝的卜辭:撲周,令周,婦周,說明這兩個國家還是有戰(zhàn)爭和通婚情況?!吨芏Y﹒春宮﹒龜人》“龜人掌六龜之屬,各有名物……西龜曰靁屬?!边@段記載只能說明一點,周朝人仍然使用龜卜,而且周武王祭祀拜祖還是商朝的!那筮是什么時候流行的呢?當初周武王讓紂王的兒子武庚繼續(xù)繼承紂王的封地,武庚后面發(fā)動叛亂雖然被周公鎮(zhèn)壓下去了,但是當時很多南方國家都參加了反周陣營,追隨武庚。文獻和金文經(jīng)常記載,昭王屢次討伐荊楚,直至“南征而不返”,說明一點,西周前期和南方人合不來,你居然經(jīng)常攻打我荊楚,我荊楚人為何給你上貢龜甲!這是周朝自斷龜卜原材料的原因。所以到成康以后,周人龜卜日少,一般筮占為多。 這里有必要給大家提供幾個學者在甲骨文中研究成果,畢竟在甲骨文中找尋周易的東西很難,根據(jù)考究在安陽四盤磨出土的甲骨中。后來在在商周銅銘文中以及周朝早期的甲骨中都發(fā)現(xiàn)了一些遺失的文字(由于文字的原因不方便打出,以下圖為例),在西安周代的豐鎬遺址中也發(fā)現(xiàn)了幾個難以辨認的文字,宋代出土的“安州六器”中的“中方鼎”銘文末有兩個奇字(如下圖)(銘文為:臣尚中,臣“下圖二字”) 現(xiàn)拿出幾位學者的觀點供大家思考 1,唐蘭于《在甲骨金文中所見的一種已經(jīng)遺失的中國古代文字》一文中,搜集若干材料,認為這些都是“特殊形式的文字”,而且是“殷和周以外一個民族的文字” 2,張政烺從數(shù)字卦角度,認為上面這些圖形就是5.6.7.8由數(shù)字組成的卦象,參閱《試釋周初青銅器銘文中的易卦》 3,郭沫若謂“末二字殆中之族徽”,“臣尚中”二字中尚中應該是人名,后二字也應該是人名,表示這代表一個族的標志(姓氏) 上面的文字只是想表達甲骨文中或許存在和周易有關的東西,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研究,我只提供一個方面供大家思考,接下來回歸正題,有關周易的“易”字起源,參看下圖甲骨文中“易”字寫法 易 左圖是兩個容器,一個容器倒置溶液到另一個容器,右邊的缺少一個容器,可能和簡寫有關,有觀點認為易字是由日月組成,現(xiàn)在我也拿出日月二字以及它們組合供大家參詳 日字 月字 從這里我們基本可以看出,易字在甲骨文中是沒有日月的意思的,肯定是后人根據(jù)天體運行附會上去,誰讓易道無所不包呢!在來看看日和月的組成“明” 明字 據(jù)此我們可以推斷出,易如果是日月組成,應該是日的甲骨文在上,月在下,因為“明”字已經(jīng)表示太陽和月亮的更替就是第二天了,為何要成為上圖中的兩個杯子溶液傾倒呢? 我們在來看看和易有關的兩個詞匯,一個是“昜”(同陽)一個是“錫”,參看下圖 昜(陽) 錫 所以錫和易才是本源,那么易字究竟代表什么意思呢? 再根據(jù)李孝定先生《甲骨文字集釋》有關易的組成,一般是和天氣有關: 甲辰卜巳乙巳易日不易日雨 孫怡讓先生的解釋很符合實際:易日猶言更日,蓋皆吉,則不易日;不吉,則易日也。此處孫先生把易作“更”講,不更就是吉利;更就是不吉,要換日子。 我們根據(jù)上面易字的甲骨文寫法可以知道,是從一個容器傾倒入另一個容器,不就是說明改變了,和上面“更”字類似,根據(jù)孔子寫的易傳(暫且認為是他作的,后文論述),我們也可以知道,就是講變化,所以《易經(jīng)》就是一部關于改變的經(jīng)書。后面我會陸續(xù)給大家講解一些周易爻辭故事,有關于易字有不同見解的也可以留言供大家探討 |
|
來自: 昵稱63703230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