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古今,真正能看淡生死、活出真我的大師少之又少,而大才子金圣嘆就是其中之一。 他遺世而獨立,談笑唯風生,從少到老,從生到死,一直保持著幽默大師的非主流風采。 金圣嘆何許人也?他是歷史上最聲名顯赫的文學批評家,他史無前例地把《莊子》、《離騷》、《史記》、 《杜工部集》、《水滸傳》、《西廂記》合稱為“六才子書”,并一一加以精彩評定。從此,小說和戲曲才成為與傳統(tǒng)經(jīng)傳詩歌相提并論的高雅文學。 也就是說,沒有金圣嘆,就沒有小說和戲曲的輝煌。特別是他批注的《水滸傳》,更是被奉為經(jīng)久不衰的經(jīng)典。 甚至有說法稱:沒讀過金圣嘆的批注,就不可能真正讀懂《水滸傳》。 金圣嘆也算是宋江最早的“黑粉”,宋江在書中每說一次“死而無怨”,金圣嘆就要批注上一句:“你騙誰呢,騙老天爺嗎?”沒錯,這個大師狠可愛。 總之,金圣嘆是個百年不遇的天才加怪咖。 對金圣嘆來說,與才華并駕齊驅(qū)的是他的幽默。金圣嘆的幽默,千百年無人能及。 金圣嘆是明末清初人,橫跨兩朝,只做一人——他自己。 金圣嘆天賦異稟,自幼讀書,成績斐然,但他年少輕狂,看淡功名,參加科考只是為了捉弄考官。 第一次題目是《吾豈匏瓜也哉,焉能擊而不食》,金圣嘆在試卷上畫了一個和尚和一把剃刀。 第二次題目是《如此則安之動心否乎》,金圣嘆在試卷上寫:黃金萬兩、有美一人,夫子動心乎?然后寫了39個“動”字。因為孟子有言:“四十不動心?!彼裕?0之前見到黃金美女都會心動的。 第三次題目是《孟子將朝王》,金圣嘆在試卷上只寫了四個“吁”字,因為戲臺上凡有皇帝將軍出場,都會有4個戲子高唱“吁~”。 第四次題目是《西子來矣》,金圣嘆在試卷上寫:開東城也,西子不來,開南城也,西子不來;開西城也,西子來矣,吾乃喜見此美人矣。 考官被金圣嘆鬧得哭笑不得,批道:“美人來矣,可惜你一個秀才丟矣!” 清朝時期,金圣嘆為了證明自己的才學,這才認真考了一次,結(jié)果名列榜首,拔得頭籌。 但是,金圣嘆仍是初心不改,堅決不愿做官,唯以讀書著述為樂,所以才留下了諸多大師之筆,成了我門當下的文化瑰寶。 金圣嘆放蕩不羈,遠離官場,但他并非不問政治。 作為明朝遺老遺少,他非常痛恨棄明投清的叛徒。變節(jié)的明末文壇領袖錢謙益(名妓柳如是丈夫)是金圣嘆的親舅舅,一次,錢謙益大壽,金圣嘆送去一副對聯(lián):一個文官小花臉;三朝元老大奸臣。 讓舅舅當眾出丑,他只是為了發(fā)泄心中的不屑。 除此之外,金圣嘆還很關(guān)心百姓疾苦。 清順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吳縣新任縣令任維初殘暴貪污,激起民憤,金圣嘆帶領百余人到孔廟哭訴,要求罷免任維初。 當時,順治皇帝新崩,金圣嘆等18位首犯因“驚擾先皇靈位”被定為“大不敬罪”,判處斬首。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哭廟案”。 這一切都是任維初的報復和詭計,但是,金圣嘆也因這一場冤案而大放異彩,把他的幽默本性發(fā)揮到淋漓盡致。 在獄中時,金圣嘆自知大限將至,于是叫來獄卒,稱“有要事相告”。獄卒十分興奮,想必大師是要把什么驚天秘密告之與他,趕緊準備筆墨紙硯,打算謄寫下來。 結(jié)果,金圣嘆指著牢飯認真地說到:“花生米與豆干同嚼,大有火腿之滋味。得此一技傳矣,死而無憾也!”(一說是核桃之滋味,若要知真?zhèn)?,不妨試一試。?/span> 原來,這就是金圣嘆口中的“要事”,這就是他的臨終遺言,讓獄卒哭笑不得,卻被后人奉為經(jīng)典,更有“好事者”親自同嚼花生米和豆干,看看到底是火腿味還是核桃味。 被押往刑場途中,金圣嘆仍談笑自若,毫無懼色,喝完送行酒,他對監(jiān)斬官笑道:“割頭,痛事也;飲酒,快事也;割頭而先飲酒,痛快痛快!” 行刑之前,兩個兒子(小名分別是梨兒、蓮子)來送父親最后一程。金圣嘆感從中來,但仍不忘幽他一默,以解除兒子的悲痛。他送給兒子們一副對聯(lián):蓮(憐)子心中苦,梨(離)兒腹內(nèi)酸。 一語雙關(guān),既把兩個兒子的名字隱含其中,又寫出了對兒子的憐惜之苦和與兒子的別離之酸。 金圣嘆留在人間的最后幽默更是震古爍今,流傳千古,成為后世津津樂道的談資。 手起刀落,血灑街頭,大才子金圣嘆結(jié)束了他輝煌的一生,終年53歲。 人頭落地,從金圣嘆的兩只耳朵里分別掉出一個紙團。劊子手拾起打開,其中一個里面是一個“好”字,又打開另一個,竟是一個“疼”字! 好一個“好疼”!劊子手一生殺人無數(shù),第一次被死囚逗樂,這就是金圣嘆的幽默與從容,至死不休。 可嘆,巨星隕落,從此再無金圣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