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精品-日韩经典一区二区三区-五月激情综合丁香婷婷-欧美精品中文字幕专区

分享

環(huán)游杭州西湖(二)中山公園、西泠印社、中國印學(xué)博物館

 hsgzlgg 2020-08-04

中山公園

清行宮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四年(公元1705年),現(xiàn)存有建筑園林遺址遺跡。它見證了18世紀(jì)上半葉清代康熙、乾隆南巡杭州,并對“西湖十景”進行“康熙欽定、乾隆題詞”的史實,以及西湖景觀因獲得皇家推崇而再度振興這一重要歷史事件。清行宮位于孤山南麓中部,南臨西湖,整體院落座北朝南,南部為建筑院落,北部為因借孤山地形建造的后苑。院落和園林的整體格局基本保存,建筑遺跡較為豐富,包括院墻墻基、頭宮門、垂花門遺址、楠木寢宮遺址、鷲香庭遺址、玉蘭館遺址等。后苑現(xiàn)存“行宮八景”的部分園林建筑遺跡,包括鷲香庭、玉蘭館、戲臺、貯月泉、領(lǐng)要閣、御碑亭、綠云徑、四照亭等。清咸豐年間,忠王李秀成為解天京之圍,于1860年、1861年率太平軍兩次攻占杭州。在戰(zhàn)火中,行宮于1861年被毀。1927年,為了紀(jì)念孫中山,部分遺址被辟為中山公園。

中山公園大門,原清行宮頭宮門。中山公園的匾額為西泠印社第四任社長沙孟海題寫。楹聯(lián)寫的是:山外皆山,巒岫繞成清凈界;畫中有畫,笙歌譜就太平圖。公園門前的一對漢白玉獅子,雕刻精細(xì),造型優(yōu)美,系明代魏忠賢生祠之物,清時移至此,是杭州最古老的石獅之一。

雄獅。

獅。

清行宮遺址。

清行宮遺址簡介。

行宮八景圖?!靶袑m八景”包括:鷲香庭、玉蘭堂、瞰碧樓、貯月泉、領(lǐng)要閣、綠云徑、四照亭和竹涼處。乾隆皇帝對這八處景點,五次寫詩題詠四十余首,真可謂情有獨鐘了。  

進入大門踩著腳下木頭棧道向里信步而行,兩旁綠樹間是古時行宮遺址,散落著柱礎(chǔ)等遺址文物默默記錄著舊時的輝煌與滄桑。

垂花門(行宮二道門)遺址和月臺遺址。垂花門為清行宮主軸線第二進院落入口。

說明牌。

青石須彌座臺基遺構(gòu)。

奏事殿為清行宮主軸線第二進主體建筑。

漢白玉云龍紋柱礎(chǔ)。

楠木寢宮遺址。楠木寢宮是行宮主軸線第三進主體建筑,是皇帝生活起居的宮殿。

漢白玉云龍紋柱礎(chǔ)及青石須彌座遺構(gòu)。

臺基遺構(gòu)。  

到這里為止,清行宮遺址的前廷部分基本結(jié)束。前面是登山石階,在登山石階東西兩側(cè)各有亭子一座。這是1924年浙江省府為當(dāng)年救災(zāi)慷慨解囊者所建。據(jù)《浙江大事記》,1920年、1921年夏、1922年夏、1923年夏,浙江連續(xù)發(fā)生洪澇災(zāi)害,水災(zāi)之后還伴隨著蟲災(zāi)、流行病等等,民眾生活極為苦難。1921年9月19日,江、浙、皖水災(zāi)義賑會在上海仁濟善堂開成立會,推何豐林為名譽會長(武亭亭北題字的人),史量才、徐靜仁為副會長,22日致電北京、江、浙、皖同鄉(xiāng)賑濟。到1922年12月14日,“華洋義賑會”募集浙災(zāi)賑款21.22萬元。到1923年1月7日,共募得賑款58.1萬余元。從越南購來大量大米,向災(zāi)民分發(fā)了10萬斤面粉,4萬元大洋……

石階東側(cè)的亭子,為三重檐六角石亭,名“文亭”。是三重檐六角石亭,置于三級臺基上,三邊設(shè)矮欄門,另三邊則為坐欄,中有圓石桌,六面塔形亭頂。兩兩相對的亭柱上,刻有三副楹聯(lián)。其中有一副是這樣的:“救災(zāi)希金,出水火而登衽席;紀(jì)功勒石,立碑塔以壯湖山。”

 石階西側(cè)武亭。孤山武亭的形制,就是仿造了“阿育王塔”亭。很像一頂僧人戴的帽子。四面皆有石壁斗門,亭亦在三級臺基上,斗門下有七級磴步接通園路,亭中放置有一個圓石桌和四個石鼓凳。亭子?xùn)|面是黎元洪的“仁風(fēng)扇越”,南面是盧永祥的“無疆之生”,西面是張載陽的“眾善流芳”。

石階正北面的山崖上鐫刻著“孤山”兩個朱紅大字,字高一米五,楷體,是南宋人的手筆。孤山的孤字,和現(xiàn)代的寫法相比,少了一點,人們揣測意含“孤山不孤”之意。

玉蘭館遺址。玉蘭館為行宮八景之一。

玉蘭館廂房臺基遺構(gòu)。

領(lǐng)要閣遺址。

領(lǐng)要閣為行宮八景之一。這里是孤山的最高點了。臺基外側(cè)都刻有精美的花紋。乾隆認(rèn)為湖山幽邃,不可勝窮,只能差領(lǐng)其要,故曰“領(lǐng)要”。

鷲香庭遺址。

 鷲香庭為行宮八景之一。

向東有座漂亮的亭子,它是一座12柱落地的方亭。此亭建于民國初期,因舉辦菊展,遍布菊花,故名“萬菊亭”。張伯弢先生所題寫的 “萬菊亭”匾額。

萬菊亭碑記。萬菊亭,為紀(jì)念種菊名家張又萊先生兄弟,建于1933年。張又萊先生是一位退役海軍中將,曾留學(xué)日本,愛菊成癖,時歷七十春秋有余。張又萊先生去世后,其弟張衡先生將其所存菊種及照片、圖片以及有關(guān)資料悉數(shù)捐贈給杭州市政府。

貯月泉,行宮八景之一。乾隆賦詩題詠:“乳竇貼天池,嫦娥小浴之。一泓清且淺,滿魂靜相宜。未許魚龍混,還欣松桂披。廣寒合云表,消得月明遲?!?/span>

這里原為御花園之一角,曲橋碧水相影,假山疊石參差,園林布局精巧,疏密得體諧調(diào)。 

西湖天下景亭。亭子最吸引人的自然是匾額與楹聯(lián),均出自大師黃文中之手。以不同字體書寫的楹聯(lián)十分引人注目:“水水山山處處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時時好好奇奇”。此聯(lián)巧用疊字,順誦倒讀均成聯(lián)。

公園高處有一處以湖石疊成的假山,遠(yuǎn)遠(yuǎn)望去,猶如浮動的朵朵青云,名為綠云徑。綠云徑原為乾隆皇帝御題的“行宮八景”之一。此地密林籠翠,煙云滋潤,假山奇峰如閑云飄然,故乾隆題曰“綠云徑”,并賦詩題詠:“徑紆探絕勝,森秀入蒼云。苔跡時流印,樵斤未許聞。蒙蒙濕鶴毳,灈灈潤螺紋。謝傅東山好,微嫌絲竹紛?!?/span>

經(jīng)過綠云徑往東,就是四照亭了。這里湖光山色,環(huán)繞映輝,舊有清雍正帝的題額“云峰四照”,故乾隆題曰“四照亭”,也為乾隆皇帝御題的“行宮八景”之一。

團結(jié)亭與四照亭相望。

樓外樓,素以“佳肴與美景共餐”而馳名的杭州樓外樓座落在秀麗的西子湖畔、孤山腳下。創(chuàng)建于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至今已有一百五十多年的歷史。此樓業(yè)主是一位清朝的落第文人,名叫洪瑞堂。他與妻子陶氏秀英自雙親亡故后由紹興東湖遷至錢塘,定居在孤山腳下的西泠橋畔,以劃船捕魚謀生,樓外樓先是捕魚蝦選佳者烹制出售,后來在略有積蓄之后開了一片規(guī)模較小的菜館,當(dāng)初僅是一處平房,地處六一泉旁,位于俞樓與西泠印社之間。菜館建成后,店主請俞樾命名,俞說,既然你的菜館在我的“俞樓”外側(cè),就稱“樓外樓”吧。

“以菜名樓,以文興樓”的樓外樓,先后迎來了不計其數(shù)的歷史名人,孫中山、魯迅、郁達(dá)夫、竺可楨、馬寅初、豐子愷、潘天壽、趙樸初等都光臨過樓外樓。更有周恩來總理十上樓外樓,清風(fēng)廉潔,被傳為佳話。

大門匾額“樓外樓”無落款,為杭州的青年書法愛好者張堅所寫,他巧妙地將前后兩個“樓 ”字,寫成筆法間架各不相同,中間的“外”字直下一筆微外挑,使其與兩邊的“樓”字交相呼應(yīng)。也有人為大門的匾額是晚清時諸暨楓橋書法家何蒙孫的筆墨,但無從考證。

大門兩邊柱上的對聯(lián),上聯(lián):酒旗高矗聚雕輪,百歲初增五十春;下聯(lián):不待舉杯人共醉,西湖日日是芳辰;落款:啟功八十又五。

大堂。

大堂。

1957年3月周恩來總理在樓外樓宴請捷克斯洛伐克總理威廉·西羅基的照片。

過道。

二樓巨大的外窗,視野極好。

窗外美景。

風(fēng)景如畫

二樓露臺。

墻上有一幀東陽木雕大師陸光正的巨作金色的大型木雕“東坡浚湖圖”。

壁雕約50平方米,內(nèi)有85個人物,5個場景,形象地記錄了927年前蘇東坡率領(lǐng)民眾,浚西湖、筑蘇堤、架六橋的全過程。木雕氣勢恢宏,精美壯觀。

林升《題臨安邸》:“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fēng)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貌似寫景,實則寄情,國破偏安,憂心大慟,欲哭無淚,肝腸寸斷。四句詩沒有慷慨激昂壯懷激烈,卻更為震撼人心。

樓外樓的當(dāng)家名菜數(shù)西湖醋魚了,它是選用西湖中在規(guī)定范圍內(nèi)養(yǎng)殖的草魚,先在清水中餓一二天,除去泥土味,然后烹制而成的。成菜后的西湖醋魚,色澤紅亮,肉味鮮嫩,酸甜可口,略帶蟹味,是杭州最有代表性的風(fēng)味名菜。

叫花雞:樓外樓的這款叫花雞絕對配得上它的名氣和價格。

東坡肉:這個不多說,只要你不排斥吃豬肉,這個菜絕對不會讓你失望。

響油鱔糊:用鱔魚做的菜肴我最喜歡的一道菜。

龍井蝦仁:也是樓外樓的招牌,河蝦仁處理的非常棒,蝦肉彈牙,茶香清淡。

糯米藕:女人小孩都很喜歡。

干炸響鈴是江浙名菜,是用泗鄉(xiāng)豆腐皮制成,薄如蟬翼的腐皮包著肉末油炸而成。其色澤金黃、鮮香味美,因成菜食時脆如響鈴,故得此名。

話梅鴨舌:值得嘗試的一道涼菜。

西湖莼菜湯:淡得就像沒放鹽。

宋嫂魚羹:將鱖魚或鱸魚蒸熟后剔去皮骨,加上火腿絲、香菇、竹筍末、雞湯等佐料烹制而成。色澤油亮,鮮嫩滑潤,味似蟹肉。

樓外樓對面的小屋。

西泠印社

       西泠印社,創(chuàng)立于清光緒三十年(1904),由浙派篆刻家丁仁、王禔、吳隱、葉銘等發(fā)起創(chuàng)建,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學(xué),兼及書畫”為宗旨,是海內(nèi)外研究金石篆刻歷史最悠久、成就最高、影響最廣的學(xué)術(shù)團體,有“天下第一名社”之盛譽。社址坐落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景區(qū)孤山南麓,南至白堤,西近西泠橋,北鄰里西湖,占地面積7088.86平方米,建筑總面積1749.77平方米。社址內(nèi)包括多處明清古建筑遺址,園林精雅,景致幽絕,人文景觀薈萃,摩崖題刻隨處可見,有“湖山最勝”之譽。

月洞門入口,匾額“西泠印社”,兩側(cè)有各種銘牌。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

世界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

平面布置圖。

進月洞門。

右邊墻上刻著西泠印社圖,丁茂魯繪、陸抑飛題。濤聲聽東浙,印學(xué)話西泠。

池前矗立著辟邪鈕巨大印章,四面刻滿印社社員簽名,即《西泠印社建社八十五周年紀(jì)念社員題名》碑。

蓮池、竹閣和柏堂。

柏堂。柏堂是西泠印社最重要的建筑之一。唐宋時廣化寺亦稱孤山寺,有陳時所植二柏。宋代著名詩人蘇東坡作《孤山二詠》序云:柏二株,其一為人所薪,山下老人自為兒時已見其枯矣,然堅悍如金石,愈于未枯者。僧志詮作堂其側(cè),名曰“柏堂”。原跡久圯,清光緒二年(1876)重建,現(xiàn)為印社社史廳。

吳昌碩題額“西泠印社”。

門聯(lián):“舊雨新雨西泠橋畔各題襟溯兩漢淵源籍征鴻雪,文泉印泉四照閣邊同剔蘚挹孤山蒼翠合仰名賢”。社員胡宗成撰,沙孟海書。

廳堂坎窗間嵌有大型人物畫屏風(fēng),畫中人物為印社四創(chuàng)始人和前后五任社長,以西泠印社孤山社址為背景,人稱"西泠先賢圖",為印社社員吳永良所畫。上方是俞樾題額:“柏堂”。兩側(cè)木刻,許奏云撰,簡琴齋書,文曰:“大好湖山歸管領(lǐng);無邊風(fēng)月任平章?!?/span>

西泠先賢圖。

西泠巨擘一代宗師。吳昌碩、馬衡、張宗祥。

沙孟海、趙樸初、啟功、饒宗頤。

“蓮池”,原名“小蓮池”、“小方壺”,開挖年代不詳。曾被填埋,1982年重又開挖、疏浚。池中種睡蓮并放養(yǎng)紅魚。在池西側(cè)立假山,假山上刻有篆書 “蓮泉”二字。

竹閣為清光緒二年(1876年)重建。原為唐代古跡,相傳乃唐詩人白居易命人所筑。史載“小閣多植竹,白公(居易)每偃息其間,遂以名?!卑拙右走€著有《宿竹閣詩》,詩曰:“晚坐松檐下,宵眠竹閣間。清虛當(dāng)服藥,幽獨抵歸山。巧未能勝拙,忙應(yīng)不及閑。無勞別修道,即此是玄關(guān)。”竹閣現(xiàn)為印社展覽場所之一。

正門額枋上"竹閣"二字匾額,是浙江著名書畫家諸樂三先生篆書。兩旁楹聯(lián)"以文會友,與古為徒"由丁上左撰寫,是已故副社長王個簃先生的行書。

印人書廊(東廡廊)。廊內(nèi)展示廊內(nèi)的主要展示書法刻石,計有丁敬、蔣仁、奚岡、黃易、鄧石如、陳豫鐘、陳鴻壽、吳讓之、趙之琛、錢松、徐三庚、趙之謙、吳昌碩、黃牧甫、馬衡、張宗祥、沙孟海等著名印人的書法作品17件。

廊內(nèi)南入口有啟功先生1993年題“印人書廊”四字。  

書廊北端嵌沙孟海先生撰并書的《印社八十五周年碑記》。

日本籍社員河井仙郎1906年撰、古村熹齋書的《西泠印社記》二碑。 

印人印廊(西廡廊),共展示自明清至現(xiàn)代的名家印蛻47方(含邊款),包括文彭、何震、高鳳翰、汪士慎、丁敬、蔣仁、黃易、鄧石如、巴慰祖、陳鴻壽、趙之琛、吳讓之、趙之謙、吳昌碩、齊白石、喬大壯、李叔同、沙孟海、傅抱石、方介堪、來楚生等40余名家的篆刻作品。刻石上覆蓋有拓片,并用黑、朱兩色區(qū)分印面和邊款。

右一上:程邃《竹籬茅舍》、右一下:林皋《杏花春雨江南》

右二上:高鳳翰《雪鴻亭長》、右二下:汪士慎《七峰草堂》

中:丁敬《玉幾翁》,邊款:庚申四月刻,充玉幾先生文房,梅農(nóng)丁敬記。

左一下:胡唐《藕花水舸》,邊款:汶上道中待(月臿)弇憀偶為小印以寄,孟嘉丁巳四月七日,長庚。

李叔同的《南無阿彌陀佛》《弘一》(左二)、齊白石《魯班門下》(右一)、趙石《天下為公》(右二上)、喬大壯 《物外真游》、(右二下)

左:黃士陵《延年益壽》,邊款:延年益壽,漢瓦當(dāng)文,仿為瑞符仁兄。癸巳四月黃士陵。

中:吳昌碩《破荷亭》,邊款:道日昧,步日退,面無可觀,示人以荷。古鐵印高渾一路,阿倉。

右:胡?《玉芝堂》,邊款:曾見古玉印,色澤甚佳,文曰玉芝堂,頗有漢刻意,惜無鈕,未得今卜居郡中背,撫其文即以名吾堂。丁未六月老匊記。

前山石坊為印社的標(biāo)志性建筑。石坊高3.30米,寬2.19米,額枋上隸書“西泠印社”便為張祖翼所書。 兩旁石柱上刻丁仁撰句、葉銘書寫的篆字楹聯(lián):"石藏東漢名三老,社結(jié)西泠紀(jì)廿年。"

坊背篆書匾額,張文錦1918年題。南面石柱對聯(lián),丁上左撰,費龍丁書。上聯(lián):以文會友,下聯(lián):與古為徒。

石坊右下方崖壁上有一楷書摩崖石刻"漸入佳境"。石坊旁山坡有兩刻石石章,同為紀(jì)念印社建社八十五周年而立,一為仿龜鈕刻石石章,為青石石刻,上書刻“金石壽,西泠印社八十五周年紀(jì)念, 一九八八年十月五”字樣。

一為仿橋鈕刻石石章,為花崗巖,上書刻“戊辰秋日,印人雅集,同慶建社八十五周年”。

穿過前山石坊,前方竹林中的毛杉木六角亭就是石交亭。亭內(nèi)正中放置一張石圓桌和四條石鼓凳,供游客休憩之用。石交亭1912年由西泠印社創(chuàng)始人之一葉銘倡議構(gòu)建,為印社初創(chuàng)時期建筑之一。石交亭取名寓意“結(jié)交金石”之意。

亭額為印社社員賴少其所題“石交亭”三字魏碑。  

石交亭右上巖壁刻有篆書“靜觀”二字,橫列,1983年由社員李伏雨所書,款字幾乎剝落至盡。  

山川雨露圖書室建于1912年,是印社初創(chuàng)時期建筑之一。“此屋閱滄桑,幸比鄰竹閣柏堂,劫火猶留一凈土;同人壽金石,愿追溯秦符周缽,瓣香豈僅八先生?!庇∩鐒?chuàng)始人之一王福庵先生對此作有詮解。

這里原為印社諸子集印、論印處。“山川雨露圖書室”匾額系清代文人翁方綱手書。楹聯(lián)為清末著名外交家、書法家陶在寬手書:“湖勝瀟湘,樓若煙雨,把酒高吟集游客;峰有南北,月無故今,登山遠(yuǎn)覽屬騷人?!?/span>山川雨露圖書室中的“圖書”在這里就有了三層含義:泛指古印、印譜以及關(guān)于印的文獻史籍。

緊挨著山川雨露圖書室的仰賢亭。 仰賢亭也是印社初期建筑之一。原為明代故跡,年久為墟。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印社諸君重建此亭,以明天順間胡郡守所題仰賢亭之舊名命之。仰賢,望文生義,仰前賢之功德,慕道德之文章。它是早年間西泠印社專事祭祀已故印人的地方。

仰賢亭南側(cè)。

沙孟海題寫的仰賢亭匾額。

兩旁各有一半圓形洞門可進出。西側(cè)園洞門門楣之匾額由王個簃題寫。

仰賢亭西面外壁有張景星撰、王壽祺篆書《西泠印社記》一篇,此篇為《西泠印社記》第四篇。石高二米,寬43厘米,共15行,每行45字,額為隸書,一行。

兩側(cè)是吳昌碩撰并書 西泠印社記(局部)。

西泠印社記。西泠山水清淑,人多才藝,書畫之外以篆刻名者丁鈍丁至趙悲庵,數(shù)十余人流風(fēng)余韻,徦于來葉。言印學(xué)者,至今西泠尤盛,同人結(jié)社,并立石勒鈍丁、悲庵諸先生像為景仰觀摩之,所名曰:西泠印社。社地與梅嶼柏堂近,風(fēng)景幽絕,集貲規(guī)畫,創(chuàng)于甲辰,成于癸丑,堂舍花木,位置點綴,咸得其宜。于是

西泠印社記(局部)

君輔之、王君維季、吳君石潛、葉君品三修啟立約,招攬同志,入社者日益眾,于癸丑九月開社。彬彬秩秩,觴詠流連,洵雅集盛事也。印之佩見于六國,著于秦,盛于漢,有官印、私印之別,刓玉范金,間以犀角象齒。逮元時,始有花乳石之制,各以意奏刀,而派亦遂分。鈍丁諸人,尤為浙派領(lǐng)袖,浙派盛行

由來矣。顧社雖名西泠,不以自域,秦璽漢章與夫吉金樂石之有文字者,兼收并蓄,以資博覽考證,多多益善,入其中如探龍藏,有取之無盡用之不竭之概。嘗觀古人之印,用以昭信,故曰印信。上而詔令文移,下至契約箋牘,罔不重之;書畫至風(fēng)雅,亦必以印為重,書畫之精妙者,得佳印益生色,無印輒疑為偽,印之

與書畫固相輔而行者也。書畫既有社,印社之設(shè),又曷可少哉?予少好篆刻,自少至老,與印不一日離,稍知其源正變。同人謬重,予社既成,推予為之長,予備員曷敢長諸君子?惟與諸君與商略山水間,得以進德修業(yè),不僅以印人終焉,是則予之私幸耳。甲寅夏五月二十又二日,安吉吳昌碩記并書。

亭內(nèi)北側(cè)是印社創(chuàng)始人之一吳石潛先生摹刻清代揚州八怪之一羅聘所繪浙派先賢《敬身先生倚仗坐石圖》嵌諸壁間,以申景仰。此后十年,印社諸君共訪求廿八印人遺像“述其事跡,系以傳替,按年次而編摹。求形容于仿佛,一堂濟濟”嵌諸東西壁面。

羅聘繪、吳隱摹刻《敬身先生倚仗坐石圖》拓片。 上刻丁敬手稿《送詩客羅君遁夫歸揚州》《又承贈棕鞋于老夫,酬以一絕》詩兩首。右題:丁敬身先生像。左書袁枚詩一首。旁鐫“西泠印社摹”。碑額:硯林亦石。

第一石篆書為吳昌碩題“印人畫像”四字。前有吳昌碩題字,吳隱作序,印社集刻二十八印人畫像碑(丁敬、高風(fēng)翰、金農(nóng)、鄭板橋、汪啟淑、桂馥、張燕昌、鄧石如、蔣仁、黃鉞、巴慰祖、黃易、奚岡、伊秉綬、陳豫鐘、文鼎、陳鴻壽、張廷濟、包世臣、屠倬、趙之琛、楊澥、吳讓之、吳咨、錢松、徐三庚、趙之謙、釋達(dá)受),“述其事跡,系以傳替,按年次而編摹。求形容于仿佛,一堂濟濟”,畫像按年次而編。末附朱景彝跋。此畫像石描摹之精,鐫刻之工,堪稱近代刻碑之首。

張燕昌(1738~1814),小名阿蓮,字芑堂,號文魚,別號金粟山人,浙江海鹽人。

亭內(nèi)還有成于1910年之石圓桌,邊上刻篆書銘文:“龍泓印學(xué)開南宗,一鐙相續(xù)傳無窮。二篆八分交異同,和神如坐春風(fēng)中。宣統(tǒng)七月西泠印社丁仁銘、王壽祺篆,葉銘鑒造,吳隱刻石”。

東側(cè)園洞門門楣之匾額由趙樸初題寫。

有小曲廊與寶印山房相接。  

寶印山房始建于1912年,為印社初創(chuàng)時期建筑之一,抗日戰(zhàn)爭期間失火焚毀,于1974年原地重建,集中邀請了當(dāng)時建筑設(shè)計界精英,恢復(fù)它原來的風(fēng)貌。

門楣上懸西泠八家之一趙之琛所書“寶印山房”匾額。兩旁又掛有清道人李瑞清所書金文五言聯(lián):“天地有正氣,山水函清暉?!保ù寺?lián)曾掛遁庵)聯(lián)語集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和南北朝詩人謝靈運詩句而成,顯人杰地靈之意。1977年整修后辟為外賓門市部。

原路返回仰賢亭,后面是印泉。印泉原為印社的界墻,1911年大雨沖垮了墻,據(jù)地得泉。1913年疏浚挖深,得此泉,以印為名,為“印泉"。“印泉”二字是印社早期社員、日本長尾甲先生題寫。結(jié)體寬博,取勢橫扁,頗為古樸渾厚,有漢碑神韻。

鴻雪徑筑于1913年,1983年改木結(jié)構(gòu)為混凝土機構(gòu),2010年之后又用木材料替代石材,右設(shè)欄桿,南面棚頂有“鴻雪徑”三字,楷書,無書人名?!傍櫻健背鲎蕴K東坡詩:“人生到處知何似,應(yīng)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fù)計東西?”“雪泥鴻爪”意為往事留下的印跡,像鴻燕在雪上留下的爪印一樣。小徑依山而建,略成“之”字形,從印泉旁一直盤旋而上至山頂。徑右側(cè)設(shè)木欄桿扶手,棚頂每隔幾個臺階橫架一根木梁,木梁一邊深入左側(cè)的巖壁內(nèi),另一邊跨于木架之上,并略微出挑,渾然一體、小巧精致。蜿蜒而生的紫藤覆于棚上,顯得分外雅靜幽深。

“印藏”刻石。

1918年8月19日,李叔同在虎跑寺剃度出家,字弘一。出家前,他把自己的印章共93枚,移儲西泠印社。葉為銘面對好友的囑托,仿昔人“詩?!?、“書藏”遺意,在山麓的“鴻雪徑”石壁上,鑿壁庋藏,把印章放入其中,洞口以石封固。碑刻高9寸、寬1尺,太湖石質(zhì),鐫有陰文小篆“印藏”二字,旁刻跋文隸書六行,記錄印藏來歷,寓意“庶與湖山并永云爾?!?963年,西泠印社召開建社60周年紀(jì)念大會,人們在“鴻雪徑”的石碑中,取出木盒,印章完好,成為社藏,而那塊“印藏”刻石,仍嵌于原處,以做留痕。

鴻雪徑半有涼堂。

傳說中的南宋回家蕭照,就在此畫了四堵壁畫皇帝賜酒四斗,其人夜入,四鼓更落,四斗告罄,四堵已滿,皇帝嘆為觀止。

如今的涼堂1924年重建,現(xiàn)在堂西面外墻,有岳飛書韓愈《駑驥》石刻九塊。  

鴻雪徑盡頭有“剔蘚亭”?!疤尢\”一詞語出唐代文學(xué)家韓愈《石鼓歌》中“剜苔剔蘚露節(jié)角”,大意是只有把蒙在石碑上的苔蘚剜剔干凈才能看清碑上的文字,此亭命名“剔蘚”,形象地喻意了印社社員常在印社四照閣邊研究古代文字,汲取天地靈秀的情景。該亭原在文泉西,1915年遷建于此?,F(xiàn)為杉木六角小亭,攢尖頂。亭頂覆以茅草(曾用冰鐵)。五面有護欄,一面通平臺。

四照閣原為宋代古跡,舊閣位置在現(xiàn)華嚴(yán)經(jīng)塔處,年久閣廢。1914年,印社同人重建此閣,1924年,印社建造華嚴(yán)經(jīng)塔,便把四照閣遷建于涼堂之上。四照閣四周皆為明窗,遙對外西湖三島,為眺望湖山極佳處。

門楣上掛有西泠印社顧問、著名書畫家謝稚柳所題“四照閣”匾額。兩旁楹聯(lián):“盡收城郭歸檐下,全貯湖山在目中?!庇捎∩绺鄙玳L劉江篆書。

閣內(nèi)臨湖一面還掛有著名書畫大師唐云八十寺歲時所書“楊柳于人便青眼,桃花蘸水染紅香”之楹聯(lián)。 

小龍泓洞位于杭州西泠印社社址內(nèi),于1922年7月人工開鑿,以“浙派”篆刻始祖丁敬的號命之。

洞的上部有摩崖刻石四字隸書“小龍泓洞”,無款識。下有西泠印社創(chuàng)始人之一葉為銘隸書所題《小龍泓洞記》。石刻高53厘米,寬120厘米,刻于1922年。記曰:“東坡游赤壁后八百四十年,鑿?fù)◣r洞。湖光山綠,呼吸靡間,登臨涉覽,遂為絕勝。紀(jì)印人雅,故名曰小龍泓。青田夏超、泉塘丁仁用功二千,直錢一百八十萬,七月既望告成,古杭葉為銘記。”題記詳述了鑿刻小龍泓洞的取意出處、命名緣由、鑿刻督造者、所花費用和題記人。

洞上有摩崖刻石大小不一的四字隸書“小龍泓洞”和西泠印社創(chuàng)始人之一葉為銘題記。

缶亭是日本朝倉文夫為吳昌碩造銅像,輦貽昌碩。而專門在崖壁上雕鑿的一座石龕。因吳昌碩號“缶廬”,故稱此為“缶亭”。缶亭的奇特在于它筑龕為亭。此后,這尊銅像便在缶亭中安然端坐了45年,直至1966年“文革被毀。現(xiàn)龕內(nèi)陳設(shè)吳昌碩像是1978年由中國雕塑家周廣明先生創(chuàng)作,造型同原像稍有區(qū)別。龕外崖壁上方有額“缶亭”二字,為王一亭所題,龕兩側(cè)刻王一亭所題楹聯(lián)“金仙閱世,石室遁形”,高度贊譽了吳昌碩甘于清貧、不貪圖功名利祿、退隱潛修金石書畫的精神。

缶龕下石壁原有諸宗元撰,朱孝臧書的石刻《缶廬上壽記并詩》。

旁有石刻《缶翁像贊》,沈寐叟撰并書。洞南口上巖壁有“壬子題名刻石”,為1912年秋題,隸書。題名者33人,20行,行字不等。洞南口東有石制奕隱遺枰,為社友金鑒遺物。金鑒喜好奕棋,制此石枰,后送與印社。上有1951年高云麟題字。

西側(cè)墻面上有王一亭畫、吳昌碩題的“送子觀音像”陰刻,高126厘米,寬64厘米,觀音趺坐,懷抱小兒,為王一亭1923年畫。左上吳昌碩題句:“行善之人善結(jié)果,贈以佳兒佛曰可,觀世觀人更觀我。”是王、吳二人畫印唱和的最好見證。

鄧石如像。安徽懷寧人,初名琰,字石如,避嘉慶帝諱,遂以字行,后更字頑伯,因居皖公山下,又號完白山人、笈游道人。少好篆刻,客居金陵梅镠家八年,盡摹所藏秦漢以來金石善本。為清代篆刻家、書法家,鄧派篆刻創(chuàng)始人。

閑泉。1921年吳興張均衡來印社游,見林木陰翳,春夏苦濕,遂出資于山崖處鑿得一泉命之“閑泉”。閑泉北側(cè)置寬50厘米,高70厘米,厚20厘米青石,呈桌面形,向泉面刻“錦帶橋”楷書三字。  閑泉北旁東側(cè)峭壁稱作“規(guī)印崖”,因其山形似印規(guī)而得名。

杭州人高時顯隸書題銘勒于壁,款識5行,每行6字,“印有規(guī),曲崖似之。印社守西泠先哲遺規(guī),垂示后學(xué)。因題此崖以紀(jì)焉。高時顯”。

張鈞衡在泉東小徑旁崖壁題篆書“閑泉”,款為三行。

并著有《閑泉記》勒于泉北崖壁。  

閑泉之東,印社最高處為題襟館。第一任社長吳昌碩在印社筑屋,又稱隱閑樓,取蘇東坡詩意。吳昌碩每次來西湖,必扶級孤山,攀石題襟館,稱"每居此,則湖山之勝,必當(dāng)奔集于腕下,駢羅于胸中"?!邦}襟館”匾額由金爾珍題書。館內(nèi)刻石有:丁敬《硯林詩墨》三卷,隱閑樓記,鐘以敬、徐子靜、周李光畫像等。

門側(cè)墻壁上有任伯年畫“吳昌碩饑看天圖”刻石和楊憩亭所畫《趙撝叔(趙之謙)小像》刻石。

任伯年《饑看天圖》作于1886年,藏于西泠印社,石刻,白描。款題:倉碩先生吟壇行看子,光緒丙戌十一月山陰任頤。這一次,任伯年略去背景,以中國傳統(tǒng)的繡像形式,讓人物雙手背于后,只取其側(cè)面,但臉部表情里也能看到悲憤的眼神和撅起的雙唇,從中能看出吳昌碩顛沛流離的苦難生活以及失意貧寒的窘境——這也是任伯年人物畫的高明之處,即能夠刻畫出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

題詠釋文:倉碩先生吟壇行看子,光緒丙戌十一月山陰任頤。鈐?。侯U印。

楊峴題詩:床頭無米廚無煙,霄間首無看囊錢。破書萬燎賣不得,掩關(guān)獨立饑看天。人生有命豈能拗,天公弄人示天巧。臣朔縱有七尺軀,當(dāng)前且讓侏儒飽。丙戊臘八后兩日晴窗,藐翁楊峴初稿。鈐?。撼硷@。


楊憩亭所畫《趙叔(趙之謙)小像》刻石,趙之謙本人的題字:“群毀之,未毀我也,我不報也;或譽之,非譽我也,我不好也。不如畫我者,能似我貌也。有疑我者,謂我側(cè)耳聽,開口笑也。撝叔四十二歲小像,楊憩亭畫,家曉村補成,朱松甫裝池,自題記”。鈐?。黑w之謙印。

徐子靜畫像 王竹人摹石

題詠釋文:人生如寄何所有,頰上豪添逾抖擻。金石杯酒,性命朋友,觀自得齋傳不朽。子靜仁兄觀察大人六十玉照,丙午春三月郁平陳璠題于杭州息廬,時年正八十。鈐?。宏惌[私印、鹿道人。

邑侯周六介畫像 庚申嘉平王云摹于西泠印社,葉舟刻石

最值得一提的是館內(nèi)墻上所嵌的丁敬《硯林詩墨》真跡刻石,或龍飛鳳舞,或清秀雋永,讓人目不暇接,分31石刻于三面墻上。丁敬《硯林詩墨》第四石

丁敬《硯林詩墨》第五、六石  

 題襟館前空地是眺望西湖的上佳地方,站在平臺前沿眺望西湖,只見西湖如一幅水墨山水長卷在眼前鋪展開來,令人心曠神怡,故有"宜雨宜晴,靜觀自得;盡善盡美,為樂至斯"之美譽。

題襟館北墻右側(cè)有一圓形小門,從此進入,經(jīng)連廊便可到鶴廬。

鶴廬1923年由丁輔之捐資在題襟館后建造,與題襟館相連,以其號名。

門楣隸書匾額“鶴廬”,吳讓之書。門兩旁楹聯(lián),觀津老人哈少夫撰、清道人李瑞清書聯(lián),上聯(lián)“梅鶴為鄰,小坐依然圖畫”,下聯(lián)“莼鱸下酒,故鄉(xiāng)無此湖山”,上下聯(lián)第二字藏有“鶴廬(鱸)”。

鶴廬下為印社北門——石窟門,壘石而成,上有石梁,下有石門,沿階而下通里西湖。石窟門門楣約長1米,上刻行書“湖山最勝”系康有為1919年手書,后勒于石。

石門兩旁有聯(lián):“高風(fēng)振千古,印學(xué)話西泠?!笔T外墻旁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標(biāo)志牌。


原路返回至四照閣。

文泉。清代著名學(xué)者俞曲園取“文思泉涌"之意命之。

“西泠有四泉,印潛與文閑”,但長期以來只見印、潛、閑三泉。直到2018年,工作人員在綠化整修和池塘清淤時,發(fā)現(xiàn)了淤泥和植物覆蓋之下的“文泉”二字。

清光緒年間大學(xué)問家俞樾題寫的這兩字和題辭得以重見天日。

泉北摩崖刻石篆書“西泠印社"為種以敬書寫。隸書題記為吳昌碩題寫。

“辛酉花朝先一日,同人集飲于西泠印社,在座者大興戴書齡,善化唐源鄴,縉云樓村,海寧周承德,山陰王鰲、任堇、吳隱、吳善慶,會稽胡宗成,仁和汪嵚、姚景瀛、熊飛、王禔、鄭道乾、張堅、葉希明、葉為銘、俞遜,錢塘孫智敏、武曾保、胡希、丁上左、丁仁,余杭魯堅,烏程周慶云,歸安俞原。安吉吳昌碩書,子涵、邁,孫志洪、志源侍”。

泉北側(cè)有一“錦帶橋”,《西泠印社志稿》載,“丁仁得白堤錦帶橋舊石欄,遂移架于閑泉、文泉之間”,它以最小最短之橋載入我國橋梁之最。

華嚴(yán)經(jīng)塔位于山頂平面正中,是印社建筑制高點,為西泠印社的標(biāo)志性建筑,又名西林塔或西泠印社石塔,1924年建成。通體白石砌疊而成,實心,經(jīng)塔呈八角形,共十一層置于須彌座上。

底部為八角形須彌座,側(cè)面雕有蓮紋、花紋、菱形格紋等裝飾,須彌座上為石砌塔基,側(cè)面雕有十六羅漢像。

塔座束腰處每面刻十八羅漢像及捐資者姓名。一層塔身較高,八面刻《華嚴(yán)經(jīng)》經(jīng)文。

字跡基本無法辨認(rèn)。

第二層塔身刻金農(nóng)所書《金剛經(jīng)》,金農(nóng)的書體楷中兼魏,莊重肅穆。

經(jīng)塔每級中間雕有飛檐,檐角懸掛鈴鐺,微風(fēng)過處,似有鈴聲泠泠成韻。

經(jīng)塔上八層雕佛像。其他各面及以上各層各面皆用高浮雕刻出佛教故事。

第四層塔身南面刻毗羅遮那佛,佛像左手結(jié)印,右手平伸,雕工精細(xì)有神。兩側(cè)為文殊、普賢,合稱“華嚴(yán)三圣”。

塔剎鐵鑄是一座藏式喇嘛塔樣式,下部覆缽剎座,覆缽形剎身四面鑄有立佛,上部九重相輪。

觀樂樓位于華嚴(yán)經(jīng)塔西,文泉北有,1920年由印社創(chuàng)始人之一吳隱的重孫吳善慶捐資所建,用來紀(jì)念吳氏祖先季札,丁仁撰文,吳昌碩書丹,勒碑記之。季札是春秋時吳國的公子,曾訪問魯國,請求聆聽觀看周朝等的音樂舞蹈, 觀樂就由此得名。

二樓門楣匾額“觀樂”,隸書,佚名。門旁一楹聯(lián)為任堇1921年撰并書:“得無官失求夷日,尚有聞歌識雅人?!?/span>

 1927年夏,吳昌碩曾小住西泠印社觀樂樓。1957年觀樂樓辟為吳昌碩紀(jì)念館。一樓大門行書匾額“吳昌碩紀(jì)念室”由沙孟海書。兩旁的對聯(lián)為韓靖庵書:“劚云起高閣;疊石疏浚泉?!?/span>

一樓門后柱上還有楹聯(lián)一副,為吳昌碩1921年書。上聯(lián)“天幬地載”,下聯(lián)“山高水長”。

一樓正中上掛沙孟海書匾額“一代宗師”,原吳昌碩為題襟館所題之聯(lián)移至觀樂樓,上聯(lián)“印詎無原讀書坐風(fēng)雨晦明數(shù)布衣曾開浙派”,下聯(lián)“社何敢長識字僅鼎彝瓴甓一耕夫來自田間”。下面安放著吳昌碩先生半身銅像,有基座。像高85厘米,基座為石質(zhì),高110厘米。基座正面書有“吳昌碩先生像”。銅像由日本雕塑家西常雄于1980年創(chuàng)作,后贈送給西泠印社。

一樓銅像兩側(cè)陳列著吳昌碩先生的相關(guān)資料。

前言(一)。

前言(二)。

少年。

青年。

中年。

晚年。  

部分遺作。

詩、書、畫、印。

部分遺作。  

觀樂樓東墻旁立“西泠印社新建觀樂樓之碑”,碑長162厘米,寬84厘米。隸書,18行,行30字。1920年仲夏丁仁撰文,吳昌碩書寫,王福庵篆額,葉銘刻石。吳昌老的字蒼勁古雅,拙裏藏金。而王福庵先生的篆額,則如鶴骨龜紋,令人心神游走,不能自持。兩文,刻工典雅考究,一陰一陽,相應(yīng)成趣,相得益彰。

觀樂樓前的吳昌碩、日下部鳴鶴結(jié)交百年紀(jì)念碑。日下部鳴鶴(1838-1922),本名東作,字子暘,號東嶼、翠雨、野鶴、老鶴、鶴叟,別署蘭石山房,墨皇室等,是日本明治時期最著名的書法家之一。19世紀(jì),日下部鳴鶴赴華為追尋王羲之的足跡來浙江,廣泛收集碑貼拓片,并與俞曲園、吳大澄、吳昌碩、弘一法師等清末文人交往密切?;厝毡竞螅障虏盔Q鶴再將其收集珍藏的拓片碑帖傳授其弟子,這些弟子中不乏有日后成為日本書法界大家的,他們再從這些拓片碑帖中汲取中國書法精華,形成轟動一時的鳴鶴派,直至今日。日下部鳴鶴在日本國內(nèi)傳播中國書畫詩詞文化,對日本近現(xiàn)代書法發(fā)展產(chǎn)生很大影響。

拓文。  

漢三老石室整體外形仿吳越寶篋印經(jīng)塔(阿育王舍利塔),重檐攢尖頂,頂部又是一個小型的石質(zhì)寶篋印經(jīng)塔,造型結(jié)構(gòu)是僅有孤例,在建筑藝術(shù)上有很高價值。

室內(nèi)藏有距今約1900多年的《漢三老諱字忌日碑》及自漢魏以來至明清各代的原始石碑十多塊,《漢三老諱字忌日碑》是現(xiàn)存最古老的漢文石質(zhì)碑刻。 "三老"是漢代官職,此碑碑文基本完好,記錄了一位"三老"祖孫三代的名諱和祖、父輩逝世的日子,全碑217字,書體介于篆隸之間,經(jīng)鑒定,刻于東漢建武年間被譽為“華東第一石”。

石室門楣有匾額"漢三老石室",楷書,馮煦1923年書。石墻上有楹聯(lián)三副,其中門旁有楹聯(lián)兩幅,中間一副為丁上左撰,黃葆戊1925年書:"競傳炎漢一片石,永共明湖萬斯年。"此聯(lián)外還有一聯(lián),1924年張鈞衡集葩經(jīng)。上聯(lián)"我思古人有扁斯石",下聯(lián)"其究安宅莫高匪山"。

北面石柱上有一聯(lián),由朱景彝1924年題:"東漢文章留片石,西泠翰墨著千秋。"

1933年童大年題書:“西泠印結(jié)千秋社,東漢石傳三老碑。”,下面有歲青巖匾額,右側(cè)有阿彌陀經(jīng)幢,建于1923年,山陰吳熊捐資敬造。石幢為六角攢尖頂,是我國佛教文化的一處重要史跡。據(jù)說原來經(jīng)幢六面刻有李叔同書寫的《阿彌陀經(jīng)》。

歲青巖

丁敬坐像。1921年,丁輔之在杭州九曜山得一石,酷似人形,便命工造丁敬像,像高六尺,像下巖壁刻有袁枚楷書八行,行字不等,中有“古極龍泓像,描來影欲飛,看碑伸鶴頸,拄杖坐苔磯,世外隱君子,人間大布衣”句,這是羅聘畫《丁敬身先生像》中的題詩。

       潛泉是印社創(chuàng)始人之一吳隱的號。1915年,吳隱因山泉鏟石土導(dǎo)一渠而為池,命名“潛泉”。潛泉位于遁庵后,峭壁下方。潛泉以西崖壁,上勒吳昌碩篆書《潛泉銘》。下勒吳隱隸書《潛泉題記》。

潛泉北坡上,立吳隱石刻坐像。

小盤谷。李桓在孤山南麓置地構(gòu)室,遍植修竹,取名“小盤谷”。因李桓敬慕唐代文學(xué)家韓愈“盤谷”出塵之慨,寄棲隱之志,隱林中為賢,故取名小盤谷。他認(rèn)為這里傍西湖之錦繡,吸日月之精華,納山川之靈氣,是養(yǎng)精蓄銳的福地。

谷內(nèi)竹樹茂密,怪石嶙峋,參差錯落,曲徑生幽,谷北摩崖多有石刻。篆書石刻“印傳東漢”為1983年李伏雨書。  

隸書“人間何處有此境”,吳圣俞1850年書。

隸書“昆弟六人共買山地,建初六年造此冢地,直三萬錢”,無款識。其上有石刻“大吉”,無書人名。

芋禪、留云,笠云上人卓錫孤山,黼堂翁月必數(shù)至,因筑室以居之,同人聚謀刻此二字于石上,用鄴侯故事也。時光緒七年七月,相度其地者徐琪、王廷鼎、孫瑛、陳祖昭、蔣學(xué)溥,書之者曲園居士俞樾。

遁庵:起名于1915年,是西泠印社創(chuàng)始人之一吳隱的別號。吳隱“于印社迤西隙地得虛堂數(shù)楹,祀?yún)侵馐捞┎儆杭驹谄渲校欢葩帧?。遁庵門楣上掛的匾額卻是“還樸精廬”。問工作人員,說原有朱祖謀書的匾額“遁庵”,現(xiàn)不知在何處。庵堂柱上有一隸書六言聯(lián),為張祖翼所寫:“既遁世而無悶,發(fā)潛德之幽光?!闭浅袇请[之意,言有才德的君子擅甘心退隱,就沒有煩悶之虞,并且能繼續(xù)發(fā)揚大德。門旁兩側(cè)有聯(lián),丁上左撰:“趣洽情自超信知翰墨有真樂,造極境忽辟漫從詩畫記因緣?!爆F(xiàn)遁庵綠竹成林,四時花卉成陰,環(huán)境十分雅致。

還樸精廬建于1919年,為吳隱從孫吳善慶捐資修建。

首任社長吳昌碩為其篆額題記“還樸精廬”。

 其前篆書四言聯(lián)曰:“君子好遁,彌勒同龕?!币馑际钦f有才德的人喜愛退隱,是跟彌勒佛一樣受人敬奉的君子,此聯(lián)為吳昌碩先生七十二歲時題寫。

右側(cè)匾額

精廬現(xiàn)為印社材廳。

鑒亭依坎而立,為1919年吳善慶捐款而建。因其父字“鑒亭”而名之。亭依墈而立,朝外一面有玲瓏翹角。亭頂為木結(jié)構(gòu),上覆蓋瓦片。

立有四石柱,后兩柱配有矮欄。亭內(nèi)就墈壘石,嵌碑其上。碑上勒《鑒亭記》,亭內(nèi)匾額“鑒亭”二字,朱祖謀書。石柱上有一隸書七言聯(lián),葉為銘1920年冬題書:“樂石吉金以為鑒,蒼官青士伴斯亭?!眱?nèi)石碑旁有鑒亭聯(lián),吳隱撰,吳昌碩題書:“攬景鑒湖同鷗鷺盡堪尋舊侶,成仁泰山重松筠猶自仰清風(fēng)?!?/span>

并作《鑒亭記》以申其義。  

從山上下來就是孤山后山路。啟功先生為西泠印社百年華誕題字石刻。

西泠印社。

潘天壽的雕塑。是為了紀(jì)念潘天壽誕辰100周年所建。潘天壽為浙江籍著名畫家,曾任中國美術(shù)家協(xié)會副主席、浙江美術(shù)學(xué)院院長等職。著有《中國繪畫史》《聽天閣畫談隨筆》等。

六一泉是蘇東坡為紀(jì)念其恩師歐陽修而在杭州留下的一處勝跡。蘇東坡曾做《六一泉銘》,詳細(xì)記載了此處勝跡之由來。當(dāng)年,蘇東坡第一次來杭州時,歐陽修曾囑其在工作之余可以廣交各界名流,如求人于湖山間而不可得,可以去找惠勤交往。蘇到杭后第三天就去找惠勤,兩人相談甚歡,并對共同的恩師歐陽修倍加推崇。然,第二年歐陽修就去世了。蘇東坡到惠勤處與其共念師恩,傷心痛哭,以抒發(fā)感恩之心和思念之情。十八年后,蘇東坡再次到杭州做太守時,惠勤也已離世。東坡再到此處,見惠勤的兩個弟子在寺院內(nèi)供奉著歐陽修與惠勤的像。而此后不久,本無泉水的寺院講堂后面竟涌出泉水。泉水汪然溢流,甚白而甘。惠勤兩弟子對東坡說:一定是師傅聽說你來了,出泉以慰勞辛苦,那你就給泉起個名字吧。蘇東坡想到了曾與惠勤共論恩師歐陽修,乃將其泉命名為“六一泉”。六一:一千卷、書一萬卷、琴一張、棋一局、酒一壺、鶴一雙之意。并論之曰:“君子之澤,豈獨五世而已,蓋得其人,則可至于百傳。常試與子登孤山而望吳越,歌山中之樂而飲此水,則公之遺風(fēng)余烈,亦或見于此泉也。”明以后,有關(guān)六一泉的石刻銘文,就再也找不到了。

“六一”泉的旁邊是俞曲圓紀(jì)念館。光緒四年(1878)弟子們發(fā)起筑俞樓,初建兩層,筑有圍墻,院內(nèi)假山疊石、亭臺樓閣,一應(yīng)俱全。新建的俞曲園紀(jì)念館采用青磚墻面、青瓦褐柱、飛檐翹角的仿苦江南建筑。

俞樾(1821 ——1907),號曲圓。浙江德清人。道光進士。幼有夙慧,后被曾國藩所賞識,遂官翰林院編修,后任河南學(xué)政,章太炎、吳昌碩等近代名家許多為其弟子。

展廳左側(cè)。

展廳右側(cè)。

俞樾作品。

俞樾家世。  

中國印學(xué)博物館。印學(xué)博物館是由西泠印社籌建的,是我國第一座集文獻收藏、文物展示、學(xué)術(shù)交流于一體的印學(xué)專業(yè)博物館。濃郁的學(xué)術(shù)氛圍和宜人的自然風(fēng)光相融合,使之成為一座國家級的園林式博物館。

原杜月笙別墅,杭州歷史建筑。

博物館館標(biāo),4.2米高的漢白玉龍鈕巨印,邊款為西泠印社第五任社長趙樸初題寫的“中國印學(xué)博物館”

中國印學(xué)博物館主要由歷代璽印館、流派印章館、印學(xué)館、印材館、書畫展示廳等部分組成,展品以數(shù)千件的實物和完整的序列布局,向參觀者展示了印學(xué)發(fā)展的歷史概貌和中國印文化的精髓。

一樓是將近300平方米的歷代璽印廳。

印章的起源及早期功用。展示的陶拍和陶器告訴人們源于新石器時代的陶拍可能是中國印章的早期形態(tài),用于在器物上標(biāo)明產(chǎn)地和陶工姓名。

殷商時期,出現(xiàn)了青銅器的捺印紋樣、圖案,文字的銅印模亦隨之出現(xiàn)。

經(jīng)西周至春秋以后,印章的功用已擴大到作為當(dāng)時文書往來、貨物流通的封檢及器物制作的標(biāo)識,并成為等級身份的象征與行使職權(quán)的信物。

陳列戰(zhàn)國時期的官私印。

官私印質(zhì)地有銅、銀、石等,以銅印最常見。形制有大有小,印鈕也是各種各樣。印文布局技巧也漸趨嫻熟,有朱文、白文,或鑄或鑿,自然變化,生動和諧。

分為不同地域特色的戰(zhàn)國印。

戰(zhàn)國印。

戰(zhàn)國印。

戰(zhàn)國印。

形象生動的圖形印。

圖形印。

形制多樣且內(nèi)容豐富的成語印。

右二:《一心恒事》、右一:《思官敬事》

陳列秦漢印。秦代璽印的文字、鈕式趨向統(tǒng)一。各級官爵印的質(zhì)料、形制都有著嚴(yán)格的規(guī)范,繆篆成為漢印的專用書體,由此形成綿延800年的秦漢印系。展品可分為秦漢官印、漢私印、魏晉南北朝官印三部分。

秦漢官印。

廣漢大將軍章。

漢私印。

東漢私印。

西漢私印。

魏晉南北朝官印。

魏晉關(guān)內(nèi)侯印。

唐宋元以來官私印的新樣式。隋代變革舊制,官印形制增大并一律鑄作朱文,印文用圓活疏朗的小篆;唐宋出現(xiàn)了楷書官私??;元代流行花押;明清官印形式則走向了刻板。

唐宋元官印的風(fēng)格變化。

唐宋官印。

唐宋官印。

唐宋元的私印與押記。

宋私印

宋元的私印。

明清官印。

遼州之契(明)。

清、民國印。

流派印章館

文人篆刻的興起和流派的形成。

徐三庚。

吳俊卿。

黃士陵。

胡鑊。

趙之謙。

吳熙載。

丁敬與浙派。

取精用弘、各擅勝場的近代篆刻

齊白石單刀直入,潑辣果敢,趙時?、王禔、陳巨來工穩(wěn)精能,來楚生淵源秦漢、融合吳昌碩印法,等等。這些印人的創(chuàng)作手法和審美風(fēng)尚,對現(xiàn)代以來篆刻的繁榮和發(fā)展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齊璜,即齊白石。

近代篆刻

由左至右:《新州舊族》、《怕你不雕蟲篆刻》、《薫心安》、《仁和王銯私印》 

印材館中匯聚了金屬、礦石、陶瓷、動物、植物等五大類上百種質(zhì)地的印材。

印材。

印材。

印材。

印材。

印材分布圖。

三層是書畫展廳。

西泠橋位于孤山路西端,接北山路。橋全長9.3米,寬8.5米,單孔凈跨7.4米,是一座典型的江南石拱橋,側(cè)墻及基礎(chǔ)均為漿砌條石。白堤未建時,此地曾是一個渡口,曰西村喚渡處。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香蕉久久夜色精品国产尤物| 成人午夜爽爽爽免费视频| 国产传媒高清视频在线| 国产精品午夜小视频观看| 成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不卡| 国产又粗又黄又爽又硬的|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日| 国产一区欧美一区二区| 黄色日韩欧美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av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亚洲精品乱码加勒比 | 黄片在线免费看日韩欧美| 日韩精品一级片免费看| 日本午夜一本久久久综合| 国产一级一片内射视频在线| 成人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邻居人妻人公侵犯人妻视频|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射精| 久久精品久久久精品久久| 日本 一区二区 在线| 国产极品粉嫩尤物一区二区| 日韩夫妻午夜性生活视频| 日本91在线观看视频| 99国产一区在线播放| 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 免费观看一区二区三区黄片| 免费在线成人激情视频| 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欧美| 欧美成人免费视频午夜色| 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久久| 国产欧美日韩在线一区二区| 美女极度色诱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韩国日本精品在线| 国产精品制服丝袜美腿丝袜| 99久久精品国产日本| 亚洲国产精品国自产拍社区| 欧美黑人暴力猛交精品| 一区中文字幕人妻少妇| 久久精品国产第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日本本亚洲三级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