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太極拳要講大松大柔,有人甚至將松柔強調(diào)為太極拳的靈魂,這是有道理的。 “要松,要松,要松,初學(xué)太極拳應(yīng)從緩慢松柔入手?!编嵚嘟虒?dǎo)弟子時亦如是強調(diào)。 李雅軒亦強調(diào),練太極拳要“大松大軟”、“以全心全意地去想松'。 但是,我們要思考的是,雖然很多人主張練太極拳要大松大,但為什么練不出功夫呢?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松柔有很多訣竅,其中有方法問題,也有層次上理解的問題。講松柔若不得法,同樣很容易走入誤區(qū)。 有許多人講松柔,但練來練去仍然只是在肌肉的動作上做文章,有些人雖然常常覺得自己松開了,實際上是懈了,而自己并不知道。 太極拳講大松大柔,首先要明白松柔的種種層次和不同境界。從訓(xùn)練方法上去講,太極拳的松柔首先是要講松開,然后是松散,再往下是松沉,松靜,松化,就是大而化之,神而明之。這些都是太極拳松柔的層次,但這些境界都是口傳身授的功大,要用文字表述清楚并不容易。 太極松柔五境界 普通練太極拳者講的松柔,是沒有目的性的。其實,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松柔體會,功力進一步,松柔的要求也要高一步,如此逐漸提高我們對松柔層次的掌握,與功力的提高形成相輔相成的作用。 一開始學(xué)太極拳時,要求身體松軟,節(jié)節(jié)松開,頭上、肩上要這樣那樣走,將人發(fā)出去;松沉是內(nèi)勁下去后再起來,也可以沉都不要,將勁提到上面去,外型完全沒變,但內(nèi)勁的方向變了。 松靜,這個靜非常不簡單,有了這個靜,才有反向的動,所以叫做復(fù)命歸根。 只有做到靜,然后才能到空、到化的階段。就是對方摸到哪兒都是空空的,一點東西都不讓對方知道,但此時恰恰是“空而不空,不空而空”,所以才有“有心有意皆是假,拳到無心始見奇”的說法。 我們現(xiàn)在練拳是“有心”,可是“有心”的過程是通向“無心”的臺階。再深一個層次,是我們在練習(xí)的時候,要做到一松就走化了,對方根本聽不到東西,到那時才能體會知機的問題。太極拳講得機得勢,身上沒有松柔功夫,就不能知機,又怎么會得勢。 在練拳的時候,就是要注意這些東西。當然,有了正確的理解和追求方向,還要有具體的方法去找,去體悟松柔。比如說“大而化之”,為什么要在練拳時將氣勢放大,就是因為剛開始為了找準內(nèi)勁,氣勢可以小一點,但等到一定階段,氣勢大了,內(nèi)勁早就隨著意到外面了。比如,氣勢足夠大了的時候用氣圈打人,實際上就是一個觀照問題。 功夫到了,要真正達到“一絲不掛”,就是身上干干凈凈。不受任何力的束縛,也不受心意的束縛,到了一絲不掛的階段,什么節(jié)節(jié)貫穿,什么根節(jié)起,中節(jié)隨,梢節(jié)到,什么“起于根,發(fā)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那些都太慢了,應(yīng)該是在哪里接觸就在哪里起。 松開、松散、松沉、松靜、松化,這些是松柔的不同層次。大而化之,神而明之,不是一步登天,也不是一悟即得,而是一層功夫一層體會的事,要慢慢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