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光緒年間,河南安陽有一個理發(fā)匠,身患瘡癤而無錢買藥醫(yī)治,就用撿來的骨片碾成粉,敷在瘡上,不久膿水被吸干,傷口也就痊愈了。他請教過大夫,說這甲骨片就是中藥龍骨,于是他四處收集這種骨片,賣給藥鋪。 后來,一個叫王懿榮的官員患了瘧疾,也按醫(yī)生的處方從藥店中抓來了龍骨等藥物。當(dāng)查驗藥物時,他發(fā)現(xiàn)在這些龍骨上有刀痕,仔細一看,是一些像文字的符號,與殷商青銅器上的銘文竟然十分相似。 原來這些甲骨是商代占卜所用的骨片,上面的文字即是甲骨文,是殷商時期的文字。于是,這些刻字的甲骨也身價倍增,成為了研究歷史的重要線索。 龍骨的作用與功效 為古代多種大型哺乳動物,如三趾馬、犀類、鹿類、牛類、象類等骨骼化石或象類門具的他石。主產(chǎn)于山西、內(nèi)蒙古、河南、河北、陜西、甘肅等地。全年均可采挖除去泥土及雜質(zhì),貯于干燥處。生用或煅用。 性味歸經(jīng):甘、澀,平。 歸心、肝、腎經(jīng)。 功 效:鎮(zhèn)驚安神,平肝潛陽,收斂固澀。 應(yīng) 用:用于治療心神不寧、心悸失眠、驚癇癲狂、肝陽眩暈及滑脫諸癥。 此外,煅龍骨外用,有吸濕斂瘡、生肌之效,可用于濕瘡癢及瘡湯久潰不愈等癥。 主治 1、用于心悸怔忡,失眠健忘,驚癇癲狂,頭暈?zāi)垦#院贡I汗,遺精遺尿,崩漏帶下,久瀉久痢,潰瘍久不收口及濕瘡。 2、西醫(yī)診為高血壓病、失眠、癲癇、躁郁精神病、精神分裂癥等屬肝陰不足,肝陽上亢者,遺精、遺尿、功能性子宮出血等屬正虛不固者。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10-15g;打碎先煎;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末撒;或調(diào)敷。安神、平肝宜生用,收澀、斂瘡宜煅用。 相關(guān)論述 1、《吳普本草》:“色青白者善?!?/p> 2、《雷公炮炙論》:“剡州生者,滄州,太原者為上。其骨細文廣者是雌骨,粗文狹者是雄骨,五色者上,白色者中,黑色者次,黃色者稍得。經(jīng)落不凈之處不用?!?/p> 3、《本草經(jīng)集注》:“齒小強,猶有齒形。角強而實。又有龍腦肥軟,亦斷痢。云皆是龍蛻,非實死也。比來巴中數(shù)得龍胞,吾自親見,形體具存,云療產(chǎn)后余疾,正當(dāng)末服之?!?/p> 4、《新修本草》:“其青、黃、赤、白、黑,亦應(yīng)隨色與臟腑相合,如五芝、五石英、五石脂等輩。而《本經(jīng)》不論莫知所以?!?/p> 5、《本草衍義》:“諸骨家之說,紛然不一。既不能指定,終是臆度。西京穎陽縣民家,忽崖壞,得龍骨一副,支體頭角悉具,不知其蛻也,其斃也?若謂蛻斃,則是有形之物,而又生不可得見,死方可見。謂其化也,則其形獨不能化。然《西域記》中所說甚詳,但未敢據(jù)憑。萬物所稟各異,造化不可盡知,莫可得而詳矣?!?/p> 6、《本草會編》:“經(jīng)文言死龍之骨,若以為蛻,終是臆說?!?/p> 7、《綱目》:“龍骨,《本經(jīng)》以為死龍,陶氏以為蛻骨,蘇、寇諸說皆兩疑之。竊謂龍,神物也,似無自死之理。然觀蘇氏所引斗死之龍,及《左傳》云,豢龍氏醢龍以食;《述異記》云,漢和帝時大雨,龍墮宮中,帝命作羹賜群臣;《博物志》云,張華得龍肉鲊,言得醋則生五色等說,是龍固有自死者矣,當(dāng)以《本經(jīng)》為正。” 8、《綱目》:“入手足少陰、厥陰經(jīng)?!?/p> 9、《綱目》:“益腎鎮(zhèn)驚,止陰瘧,收濕氣脫肛,生肌斂瘡?!?/p> 10、《日華子》:"健脾,澀腸胃,止瀉痢,渴疾,懷孕漏胎,腸風(fēng)下血,鼻洪,吐血。" 臨床應(yīng)用 1、治好忘:龍骨、虎骨、遠志各等分。上三味治下篩。食后服方寸匕,日二。久服聰明益智。(《千金要方》) 2、治產(chǎn)后虛汗不止:龍骨一兩,麻黃根一兩。上件藥搗細羅為散。不計時候,以粥飲調(diào)下二錢。(《圣惠方》) 3、治遺精白濁及滑泄、盜汗:龍骨生用一兩,牡蠣(火煅)一兩,鹿角霜二兩。上為細末酒煮面糊為丸,如梧子大,每服四十丸,空心食前鹽水湯送下。(《濟生續(xù)方》三白丸) 4、治遺溺淋瀝:白龍骨、桑螵蛸等分為末,每鹽湯服二錢。(《綱目》引《梅師集驗方》) 5、治泄瀉不止:龍骨、赭石脂各等分,俱火煅,研極細末,飯丸梧子大。大人用二錢,小兒用五分。用木瓜湯送下。亦治休息痢。(《方脈正宗》) 6、治熱病后下痢,膿血不止,不能食:龍骨、黃連等分。上二味,搗羅為散。每服二錢,食前溫米飲調(diào)下,日再。(《圣濟總錄》龍骨散) 7、治白滯痢:龍骨一兩半,干姜(炮)半兩,附子(炮制去皮,臍)一兩半。上三味,搗羅為末,醋煮面糊,丸如梧桐子大。食前米飲下十五丸。(《圣濟總錄》龍骨丸) 8、治諸瘡口膿水不干:白龍骨二分,寒水石三分,虢丹(水飛)一分。上為細末,干摻瘡口,一料,以六分為率。(《瑞竹堂經(jīng)驗方》) 9、治金創(chuàng)出血:龍骨一兩,訶子一兩,白石脂半兩,苧麻葉半兩。上為細末,水調(diào)服之。(《普濟方》神仙止血方) 10、治目卒生珠管:龍骨一兩。上一味搗羅為散。每點少許珠管上,日三五次。(《圣濟總錄》) 相關(guān)配伍 1、龍骨配珍珠母:龍骨和珍珠母質(zhì)地重墜,均歸心、肝兩經(jīng)。珍珠母味咸性涼,既能清心除熱,又能鎮(zhèn)心安神;既有清肝火之力,又有潛肝陽之功。龍骨味澀性涼,鎮(zhèn)驚寧神之效尤為明顯,并有收斂上浮之肝陽的作用。兩藥配對,可增強鎮(zhèn)心安神,平肝潛陽兩方面的作用。尤以寧神之功見長,適用于邪氣凌心、神不內(nèi)守而見心悸怔忡,驚狂煩躁,失眠健忘,神昏譫語等;也適用于肝陽上亢所致的頭目眩暈,目赤,耳鳴,心煩易怒等。 2、龍骨配桑螵蛸:龍骨性平而澀,入肝、腎而又兼入心,性質(zhì)黏澀,善于收斂元氣固澀滑脫;桑螵蛸咸平而甘,功專補腎助陽,固精縮尿。腎虛滑脫之證,獨用龍骨,斂性雖具而不能補腎;單用桑螵蛸,補力顯備而斂力欠弱。惟兩者配對,方能使補腎固澀之力大大增強。適用于腎陽虛衰、腎氣不固之遺精、早泄、遺尿、白濁、小便頻數(shù)等。 3、龍骨配蓮須:龍骨收澀止遺;蓮須固腎澀精。二者相配,能增強固腎止遺作用,適用于腎虛遺精、早泄,并常與芡實、益智仁等益腎固精藥同用。 4、龍骨配韭菜子:龍骨固澀滑脫;韭菜子補肝腎、補陽、固精。兩藥補精固澀,興陽道,澀精氣,合用共奏興陽道固精之功。對于睡即泄精屬肝腎不足者有較好療效,亦適用于陽痿,精冷不育等。 鑒別用藥 1、生龍骨與煅龍骨:生龍骨味甘澀,性微寒,以鎮(zhèn)驚安神,平肝潛陽力勝,多用于失眠、怔忡、驚癇、癲狂、眩暈;煅龍骨味甘澀,性平,以收斂固澀力強,多用于自汗、盜汗、遺精、帶下、久瀉及瘡瘍不合等。 2、龍骨與朱砂:二者皆為重鎮(zhèn)安神藥,有鎮(zhèn)驚安神定志之功,用治驚悸失眠、神志不安及癲癇等。龍骨質(zhì)重,還有平肝潛陽之功,主治陰虛陽亢所致的煩躁易怒、頭目花;其味澀長于收斂固脫,可治療多種體虛滑脫之證。朱砂性寒,主入心經(jīng),可清心火鎮(zhèn)心神,用于心火亢盛、心神不安、驚悸不眠等一切心神不安之證,無論虛實皆可選用且內(nèi)服外用均有清熱解毒作用,可治瘡毒腫瘍、口舌生瘡、咽喉腫痛等。 藥膳食療 知母龍骨燉雞: 1、功效:滋陰降火。主治早泄伴情欲亢盛、夢遺滑精者。 2、原材料:知母20g,龍骨40g,雛母雞1只(當(dāng)年未下蛋)。 3、做法:將母雞拔毛、去內(nèi)臟、洗凈,取知母、龍骨放入雞腹腔內(nèi),文火燉至熟爛即可。 4、用法:早、晚佐餐食用。 一.代表方劑 1.柴胡龍骨牡蠣湯 組成:柴胡60g,龍骨,黃芩,生姜,人參,桂枝(去皮),茯苓各24g,生半夏30g,大黃30g,牡蠣24g,大棗6枚, 功效:和解清熱,鎮(zhèn)驚安神 主治:傷寒往來寒熱,胸脅苦滿,煩躁驚狂不安,時有譫語,身重難以轉(zhuǎn)側(cè),現(xiàn)用于癲癇、神經(jīng)官能癥、美尼爾氏綜合征以及高血壓病等見有胸滿煩驚為主證者。 2.桂枝加龍骨牡蠣湯 組成:桂枝 芍藥 生姜各15克 甘草10克 大棗4枚 龍骨 牡蠣各15克 功效:調(diào)陰陽,和營衛(wèi),兼固澀精液。燮理陰陽,交通心腎。 主治:虛勞陰陽兩虛,男子失精,女子夢交,自汗盜汗,遺尿。少腹弦急,陰頭寒,目眩(一作目眶痛),發(fā)落,脈極虛芤遲,為清谷亡血,脈得諸芤動微緊。心悸多夢,不耐寒熱,舌淡苔薄,脈來無力者。 3.參附龍牡救逆湯 組成:人參、附子、龍骨、牡蠣、白芍、炙甘草。 功效:溫補心陽,救逆固脫。 主治:心陽虛衰,突然面色蒼白而青,口唇發(fā)紫,呼吸淺促,額汗不溫,四肢厥冷,虛煩不安,右脅下并可出現(xiàn)瘀塊,舌苔薄白,質(zhì)暗紫,脈象微弱疾數(shù) 4.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 組成:桂枝6g,甘草12g,牡蠣12g,龍骨12g 功效:溫通心陽,鎮(zhèn)靜安神 主治:傷寒,誤用溫灸,或因發(fā)汗過多,或因受驚,以至沖氣上逆,心腹動悸,煩擾不眠,多汗,脈浮或結(jié)代 二代表中成藥 1.龍牡壯骨顆粒 組成:黨參,黃芪,麥冬,醋鱉甲,炒白術(shù),山藥,醋五味子,龍骨,煅牡蠣,茯苓,大棗,甘草,炒雞內(nèi)金等 功效:強筋壯骨,和胃健脾。 主治:用于治療和預(yù)防小兒佝僂病,軟骨病;對小兒多汗、夜驚、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發(fā)育遲緩等癥也有治療作用。 2.金鎖固精丸 組成:沙苑子(炒),芡實(蒸),蓮須,龍骨(煅),牡蠣(煅),蓮子 功效:固腎澀精 主治:腎虛精關(guān)不固,夢遺滑泄,目眩耳鳴,腰膝酸痛,四肢無力,煩躁盜汗,失眠多夢,蛋白尿,白帶過多,尿失禁等 3.鎖陽固精丸 組成:鎖陽。肉蓯蓉(蒸)、制巴戟天、補骨脂(鹽炒)、菟絲子、杜仲(炭)、八角茴香、韭菜子、芡實(炒)、蓮子、蓮須、煅牡蠣、龍骨(煅)、鹿角霜、熟地黃、山茱萸(制)、牡丹皮、山藥、茯苓、澤瀉、知母、黃柏、牛膝、大青鹽 功效:溫腎固精。 主治:用于腎陽不足所致的腰膝酸軟、頭暈耳鳴、遺精早泄。 |
|
來自: 蘇旺0 > 《中醫(yī)中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