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藝術史上,有三位藝術家被稱“圣”的:一位是晉代王羲之,被譽為書圣;一位是唐代杜甫,被譽為詩圣;還有一位被譽為畫圣,那就是唐代的吳道子。 吳道子草根出身、父母早亡,毫無背景的他是怎么成為畫圣的呢? 接地氣的宗教畫 吳道子《八十七神仙卷》(局部) 吳道子的藝術成就表現(xiàn)在很多方面,一生畫的題材最多的是宗教畫和人物畫。吳道子草根出身,因此他的宗教畫也具有濃郁的世俗化傾向,也就是我們現(xiàn)在說的接地氣。 在其代表作《送子天王圖》中,他描繪的武將形象就取材于唐代的武士俑。 ▲左:武將 右:唐代武士俑 吳道子的《送子天王圖》又名《釋迦降生圖》,乃吳道子根據(jù)佛典《瑞應本起經(jīng)》繪畫。為紙本手卷,縱35.5厘米,橫338.1厘米,遺存的是宋人李公麟的臨摹本。 此圖意象繁富,以釋迦降生為中心,天地諸界情狀歷歷在目,技藝高超,想象奇特,令人神馳目眩。 畫卷中人物神情動作、鬼怪、神龍、獅象等都描繪得極富神韻,略具夸張意味的造型更顯出作者“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的藝術追求和藝術趣味。 作為一幅佛誕名畫,可以從中看到佛教自印度傳入中國后,經(jīng)漢末而至盛唐,漸漸與中國文化融合:畫中的人物已經(jīng)本土化,不再是眼眶深凹、臉色黝黑,如達摩樣,而完全是漢人模樣。 《送子天王圖》第一段 描繪送子之神、所乘瑞獸、天王、侍從天女等 《送子天王圖》第二段 如來護法神大自在天端坐石上 《送子天王圖》第三段 無能勝明王迎接新生嬰兒釋迦牟尼佛的到來 吳道子在壁畫《地獄變相》圖中,他運用夸張變形的手法,詳細描繪了人死后到地獄經(jīng)歷的種種,使“變狀陰怪”的鬼神如真地從壁上走下。 圖中繪人物、鬼神、瑞獸二十多個,人物則天王威嚴,大臣端莊,夫人慈祥,侍女卑恭,鬼神張牙舞爪,瑞獸靈活飛動,極富想象力而又畫得極富神韻。 吳道子壁畫《地獄變相圖》 無論是達官貴人,還是平民百姓,只要作惡的都打入十八次地獄,經(jīng)歷種種酷刑。 傳聞屠夫、商販看了后都不寒而栗,紛紛改行,害怕自己因殺生遭到報應。——《歷代名畫記》記載,“都人咸觀,皆懼罪修善,兩市屠沽,魚肉不售?!?/p> 吳道子線描人物 摹本 吳道子線描人物 摹本 這充分說明吳道子所繪畫作的藝術魅力,及其產(chǎn)生廣泛的社會效應,因此圈了一大批粉絲。 他在龍興寺作畫時,粉絲太多,還把整個寺廟堵得水泄不通。——"長安市肆老幼士庶,競至觀者如堵"。 畫界全才,流傳后世 吳道子不僅能畫各種接地氣的宗教畫,事實上他是個繪畫全才,山水、花鳥、橋梁、房舍等方面無一不精,更是分分鐘征服當朝天子唐玄宗。 比如與韋無忝、陳閎合作完成的《金橋圖》(描繪的是唐玄宗東封泰山回來時途徑金橋,道路兩旁軍隊肅穆,綿延千里的景象)贊譽不斷,“時謂三絕”; 吳道子 《五圣朝元圖》(局部) 在唐玄宗的要求下繪制蜀中嘉陵江山水,雖然前面早已有著名山水畫家李思訓潛心數(shù)月創(chuàng)作的珠玉在前,但經(jīng)過自己的感悟和思考,仍能將嘉陵江山水經(jīng)過高度概括后提煉出精華,凝神揮筆,一天畫出嘉陵江三百里風光,引得玄宗嘖嘖稱奇! 蘇軾也稱贊他:“畫至吳道子,古今之變,天下之能事畢矣?!?/p> 吳道子傳世珍品 《八十七神仙卷》全景圖 ▼ 吳道子在繪畫藝術上之所以取得如此卓然超群的成就,是由于他刻意求新,勇于創(chuàng)作。 他善于從復雜的物體形態(tài)中吸收精髓,把凹凸面,陰陽面,歸納成為不可再減的“線“,結(jié)合物體內(nèi)在的運動,構(gòu)成線條的組織規(guī)律,如衣紋的高、側(cè)、深、斜、卷、折、飄、舉的姿勢,完全基于線條的組織而描摹出物體的性格。 吳道子,觀音像拓片 這種線的要求是嚴格的,每一根線都符合造型傳神的要求,每一根線都充滿了韻律美,這是集前代之大成而又有所創(chuàng)造的線。 據(jù)傳吳道子創(chuàng)山水“疏體”,使山水畫成為獨立的畫種;他還創(chuàng)造出“莼菜條”式描法(也叫“蘭葉描”)來描摹人物,筆勢圓轉(zhuǎn),波折起伏,所畫人物、衣袖、飄帶都有迎風起舞的動勢,世稱“吳帶當風”。 河北曲陽北岳廟德寧之殿壁畫 吳道子的畫風為唐代和宋元以來的許多畫家所效仿、借鑒。 《歷代名畫記》記載了他這樣兩句話:“眾皆密于盼際,我則離披其點畫,眾皆謹于象似,我則脫落其凡俗。” 據(jù)《圖繪寶鑒》和《歷代名畫記》記載,吳道子的弟子很多,其中比較知名的有盧稜伽、李生、張藏、韓虬、朱繇、翟琰等。 一代傳一代,吳道子的繪畫藝術對后世的許多畫家都有深刻影響,如唐朝的敦煌、元代永樂宮的壁畫都有吳道子風格。 由此可見他在繪畫藝術上不落俗套,大膽創(chuàng)新的精神。因此他的作品成為畫師們所學習的楷模,繪畫作品稱為“吳家樣”。 故唐人朱景玄在《唐朝名畫錄·序》中品評了唐朝諸畫家:“近代畫者,但工一物以擅其名,斯即幸矣,惟吳道子天縱其能,獨步當世,可齊蹤于陸(探微)、顧(愷之)?!?/strong> ——文章摘自網(wǎng)絡,如有侵權聯(lián)系刪除。 |
|
來自: llljjgg > 《工筆傳統(tǒ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