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感應篇》上講:“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那如何才能避禍得福呢?那就是要順應天道規(guī)律,不要違背天道規(guī)律,所謂“順天者昌,逆天者亡”。 天規(guī),就是天道規(guī)律。《道德經》雖然僅僅五千字,但所講的內容,卻都是天道規(guī)律,是智慧的結晶。隨便一句話,都可以讓我們終身受益。 下面分享其中的兩句話,聰明的人,牢記這兩條天規(guī),往往好運不斷,福報自來。 一、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人之道,損不足以奉有余。 天道規(guī)律,和人世間的情況,往往正好相反。天道規(guī)律,是減損過剩的,用以補給不足的;而人世間的情況,是減少本已不足的,來奉給那些已然有余的。 這個道理并不復雜,天道規(guī)律,其實講究的自然、平衡、和諧。比如這個地方比較高,另外一個地方比較低,然后大風一吹,就把高地的沙土吹到低的地方了,它絕對不會把沙土從低的地方吹到高的地方上去,這就是損有余而補不足。 天道規(guī)律,就好比拉弓射箭,抬得過高了,就把它壓低一些;壓得過低了,就把它抬高一些;弓弦拉得太滿,就把它放松一些;弓弦太松,用力不足,就再拉滿一些。 但人世間的情況卻不同,世人大多都是趨炎附勢的,錦上添花的多,雪中送炭的少。你越是富有,越是興旺發(fā)達,給你送禮的人就越多;你越是貧窮,越是一無所有,就越沒有人幫助你,甚至你僅有的一點點東西,都會被人搶走。 所以說,經常周濟窮苦、雪中送炭的人,無形中就順應了天道,所以才能積功累德,福蔭子孫。 二、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人們都希望自己福報越多越好,災禍越少越好,這是人之常情。首先我們要認識到什么是福,什么是禍,禍和福之間有什么關系。 能夠滿足我們愿望的,一般就認為是福;違背我們愿望的,一般就認為是禍。但世界上的事情,總是千變萬化,沒有恒常不變的。有時候福未必是福,禍也未必是禍。 我們重溫一下《塞翁失馬》的故事: 戰(zhàn)國時期,有一位老人,叫塞翁,養(yǎng)了很多馬。有一天丟了一匹,鄰居們就過來安慰塞翁,怕他著急,沒想到塞翁笑著說:“雖然丟了一匹馬,沒準還會帶來福氣?!?/p> 果然,沒有幾天,丟失的那匹馬,不但自動回來了,還帶回來一匹駿馬。 鄰居們又都過來向老人賀喜。塞翁卻憂慮地說:“白白得到一匹馬,未必是好事。” 結果有一天,他兒子騎著這匹駿馬出游,一不小心從馬背上摔下來,把腿摔斷了。 鄰居們又過來慰問。塞翁說:“這沒什么,雖然腿斷了,但保住了性命,沒準是福氣呢” 不多久,匈奴大舉入侵,當地的青年都被應征入伍,唯獨塞翁的兒子,因為摔斷了腿,不能當兵。后來,入伍的青年都戰(zhàn)死了,只有塞翁的兒子保全了性命。 這個故事,非常形象地為我們展現了禍與福之間的關系——福禍相依并存。災禍里面,往往蘊含著幸運;幸福里面,也往往埋藏著危機。 古人教導我們要“得之不喜,失之不憂”,就是因為,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 所以說禍中有福,福中藏禍,禍福是相依并存的關系。明白了這條天規(guī),無論身處順境、逆境,無論是遇到的是福報,還是災禍,我們就都能坦然面對,順道而為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