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原標題:《紅樓夢》甲戌年是康熙三十三年 ~“曹雪芹”是作者筆名 自從《紅樓夢》誕生后三百多年來,歷經(jīng)了“舊紅學、新紅學、當代紅學”三個時期,出現(xiàn)了許多“紅學”研究的流派:考證派、索隱派、評點派、藝術鑒賞派等,研究的范疇包括:對《紅樓夢》主題的研究、人物的研究、《紅樓夢》作者生平的研究、《紅樓夢》版本的研究、《紅樓夢》與其它古典名著的相互影響等等,時至今日,“紅 學”的內涵更加復雜,近期對成書年代、作者是誰的問題更是爭論不休。作為學術研究,應該允許有爭議,可以各執(zhí)己說,但不能固步自封,應該不斷探索,不斷前進。
筆者僅對《紅樓夢》成書的年代問題作如下探討:
什么是甲戌本?現(xiàn)以《脂硯齋重評石頭記(甲戌本)》(以下簡稱甲戌本)作為論證依據(jù),《脂硯齋重評石頭記》“甲戌本”,是現(xiàn)存《紅樓夢》較早的版本之一。又稱脂殘本、脂銓本。題“脂硯齋重評石頭記”,存十六回。即一至八回、十三至十六回、二十五至二十八回。第四回回末缺下半葉,較庚辰本少94字。第十三回上半葉缺左下角。有錯字,抄重,抄錯現(xiàn)象。四回一冊,共四冊。每半葉十二行,行十八字。
甲戌本凡例前有三枚印章“劉銓福印”和“子重”(另外一枚印章不知何字)。說明甲戌本由劉銓福收藏過。
劉銓福,生卒年月資料不是太詳細,只知出生于清道光年間,卒于光緒年間。大興人,即今北京市大興區(qū)。此人喜歡收藏書籍,還喜歡繪畫。
據(jù)說甲戌本是劉銓福的父親劉位坦收購的。內有劉銓福在同治二年(一八六三)、同治七年(一八六八)所作的跋,極有見地。另有劉銓福的友人綿州孫桐生(署“左綿癡道人”)批語三十余條。之后流傳不詳。
劉位坦,生于1802年,卒于1861年,字寬夫,號后園,清朝著名藏書家、畫家。
劉家后來可能是沒落了,于是大量的藏書便流向市場。直到1927年這本甲戌本輾轉到了胡適先生的手里。1962年胡適去世后,將此本寄藏于美國康乃爾大學圖書館,現(xiàn)已被上海博物館購藏。
馮其庸先生在《曹雪芹小傳》中有言:“雪芹約乾隆九年(1744年)前后開始寫作《石頭記》,現(xiàn)存紀年最早的《石頭記》抄本(原本之過錄本)是乾隆十九年的甲戌(1754)本,可知此時《石頭記》八十回已基本完成?!边@也是紅壇的“主流”觀點,說它是“主流”的原因,是因為從胡適、周汝昌以及眾多的“專家、學者”一直沿著《考證》和《新證》的路子,堅持把《紅樓夢》作者的筆名當做真實的人,進行了“認真”的研究,撰寫了“作者”的傳記,建立了紀念舘和研究機構,作者就是曹雪芹,神圣不可侵犯,誰也不能有異議,多年來一些刊物變成一言堂,不同的言論則冠以“草根”之名而遭到排斥。完全沒有考慮當時的文字獄,使作者、批者心存戒備,必然是,作者不敢署真名實姓,目的是為了躲避文字獄,使當局無法追查問罪、人和事以及故事情節(jié)等等方面,讀者、研究者幾百年都難以弄明白,“足見作者之筆,狡猾之甚?!?br> 筆者對上述關于《紅樓夢》“成書”年代和作者“曹雪芹”的“主流觀點”,不能茍同,特提出如下異議:
《脂硯齋重評石頭記》“甲戌本”倒底是哪一年呢?
《紅樓夢》書中第一回敘述書名的文字中 “至脂硯齋于甲戌年抄閱批書時,仍然用的《脂硯齋重評石頭記》這個書名。
這樣說的原因是什么?請看這一段文字:“因空見色,由色入情,傳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為情僧,改《石頭記》為《情僧錄》。至吳玉峰題曰《紅樓夢》。東魯孔梅溪則題曰《風月寶鑒》。后因曹雪芹于悼紅軒中,披閱十載,增刪五次,纂成目錄,分出章回,則題曰《金陵十二釵》,并題一絕云: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至脂硯齋甲戌抄閱再評,仍用《石頭記》。
這一段文字是說明《石頭記》這本書曾經(jīng)有過數(shù)種不同的名稱,在脂硯齋于甲戌年抄閱重評時,此書名曰:《金陵十二釵》重評后覺得還是仍然用《石頭記》這個名稱好。這里有幾個問題需要弄清楚:吳玉峰是什么人?何時題曰紅樓夢?披閱十載的起止時間?甲戌年是指何年?看似幾個問題,實際是一個一環(huán)套一環(huán),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連環(huán)套題,是為了最終查明這個甲戌年是那一年。
那么這個甲戌年到底指何年呢?查清代年號表,從天聰七年到嘉慶十九年,稱甲戌年的是這么幾個年頭: (1).天聰七年1634年 (2).康熙三十三年,即公元1694年。 (3).乾隆十九年,即公元1754年。 (4).嘉慶十九年,即公元1814年。
而在嘉慶十九年即公元1814年時,程高的通行本已經(jīng)遍天下了,所以,嘉慶十九年可以去掉。這樣便只剩下天聰七年、康熙三十三年和乾隆十九年了。那么脂硯齋重評石頭記到底是哪一個甲戌年呢?
筆者將從下文的一個關鍵的鐵證人物進行論證,這個人便是吳玉峰。
不同版本的《紅樓夢》第一回中的一段文字也有區(qū)別,大至可分為三種類型:
(1)因毫不干涉時世,方從頭至尾抄錄回來,問世傳奇。因空見色,由色生情,傳情入色,自色悟空,空空道人遂易名為情僧,改《石頭記》為《情僧錄》。至吳玉峰題曰《紅樓夢》。東魯孔梅溪則題曰《風月寶鑒》。
(2)因毫不干涉時世,方從頭至尾抄錄回來,問世傳奇。因空見色,由色生情,傳情入色,自色悟空,空空道人遂易名為情僧,改《石頭記》為《情僧錄》。至 玉峰題曰《紅樓夢》。東魯孔梅溪則題曰《風月寶鑒》。
(3)因毫不干涉時世,方從頭至尾抄錄回來,問世傳奇。從此空空道人因空見色,由色生情,傳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為情僧,改《石頭記》為《情僧錄》。東魯孔梅溪則題曰《風月寶鑒》。
紅學界針對“吳玉峰”的考證很多。有人認為“吳玉峰”是《清史列傳》中康熙四十三年去世的吳雯,字天章,號玉峰;還有人認為“玉峰”是指康熙二十五年的江蘇巡撫趙士麟,字玉峰;更有學者認為江蘇昆山又名“玉峰”,所以那些曾植根于江南吳地的詩文才俊,在特定意義之下皆可被稱為吳之“玉峰”。筆者經(jīng)過認真查對,認為這個吳玉峰或者玉峰,是生于天聰朝卒于康熙朝的玉峰先生。
玉峰先生何許人也?
玉峰先生就是徐乾學。徐乾學(1631—1694年),字原一、幼慧,號健庵、玉峰先生,清代大臣、學者、藏書家。江蘇昆山人,顧炎武外甥,與弟元文、秉義皆官貴文名,人稱昆山三徐。康熙九年進士第三(探花),做過左都御史、刑部尚書的高官,還主持編修過《明史》。家有藏書樓名曰“傳是樓”,是中國著名的藏書樓。
那么,吳玉峰又如何解釋呢?
筆者認為,徐氏是江蘇昆山人。江蘇昆山,古稱吳地。吳玉峰之吳并不是指姓,而是指地方,徐乾學號玉峰先生,那么“吳玉峰題曰《紅樓夢》”便可解讀為“吳·玉峰題曰《紅樓夢》”。
而且徐乾學玉峰先生是顧炎武的外孫,必然受顧氏“懷明”情緒影響,具體影響有多大,本文不作探討。
吳玉峰的題名,證明了石頭記“成書”于清康熙三十三年之前天聰七年之后,即1634年至1694年之間,因為題名《紅樓夢》的玉峰先生,生于1631年卒于1694年。卒于1694年的吳玉峰,不可能給生于1715年的“曹雪芹”題寫書名的。筆者認為“曹雪芹”是冒辟疆的筆名,徐乾學是冒辟疆的朋友,為朋友的書題名,是無可非議的。
明末四公子是指桐城方密之(以智)(1611—1671年)、陽羨(今宜興)陳定生(貞慧)(1604—1656年)、歸德(今商丘)侯朝宗(方域)(1618—1654年)、冒襄(辟疆)(1611—1693年)。
現(xiàn)列舉其主要朋友如下:
冒舒諲《掃葉集》,三聯(lián)書店出版
“四人中,活得最長,被譽為“一代風騷主壇坫”的,是冒襄。入清后,他始終以遺民身份隱居不仕,家中的水繪園,有花木林泉之盛,是東南名園之一。他交友遍天下,從晚年裒輯的《六十年師友詩文同人集》來看,曾先后與他交好的文友有黃宗羲、倪元璐(1593—1644年)、董其昌(冒襄的老師1555—1636年)、王鐸(1592—1652年)、錢謙益(1582—1664年)、陳繼儒(1558—1639年)、范景文(1587—1644年)、黃道周(1585—1646年)、徐乾學(1631—1694年)、施世綸等幾十位,幾乎囊括了明清之交即明末至康熙前期著名文學家、畫家、書法家、詩人的大半,可見其交友之廣。這沒有一腔熱忱是絕對做不到的。 ”
徐乾學(玉峰先生)作為冒辟疆的朋友在閱讀了這本書以后,覺得原名《情僧錄》和《石頭記》都不妥,故欣然命筆題曰《紅樓夢》,這時的《石頭記》絕對不是殘缺不全的十六回本,至于是原作還是抄本?共有多少回目?誰也不知。
由此可見, 從玉峰先生的“題曰紅樓夢”假定在三十歲以后1661年至1683年之間的任何一年,到“曹雪芹”(注:這里指冒辟疆,下同)“於悼紅軒中披閱十載,增刪五次,纂成目錄,分出章回”, 說明其于《紅樓夢》最后的披閱增刪用了十年時間,也就是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至1693年康熙三十二年,距現(xiàn)在大約322年左右吧,至于從1683年向前推算也不知用了多少年月,從那一年開始的,不論是自己寫作的,還是從民間收集的,本文不作探討。脂硯齋抄閱重評時,第一回中已有一段文字“至脂硯齋甲戌抄閱再評仍用石頭記”,這就是《脂硯齋重評石頭記》的來歷,這里的甲戌抄閱就是康熙三十三年即1694年,“壬午除夕書未成芹為淚盡而逝”。“書未成”,倒底是多少回目呢?有說80回的,也有說108回,更有說120回,總之冒辟疆于康熙三十二年即1693年癸酉年逝世后, 脂硯齋在康熙三十三年即1694年,,于甲戌抄閱再評仍用石頭記時,顧物傷感,悲痛欲絕:“壬午除夕,書未成芹為淚盡而逝。余尚哭芹,淚亦待盡?!闭嬲摹畣栴}批語’恰是“觀者萬不可被作者蒙蔽了去方是巨眼”之類批語——本意是提醒讀者注意思考。這里的“壬午除夕”,不是真正的壬午除夕,而是“忍吾舛惜”的諧音?!锻跞凇れo行詩》:遵涂每多舛,顧省能無忡。《博雅》上說:“舛,偝也?!眰常磐氨场?,就是不順利的意思。所以多舛的意思就是倒霉,不幸,很背,不順利,太多意料不到的事情發(fā)生。
脂硯齋用“忍吾舛惜”寄托哀思,“心里在呼叫:巢民啊,你怎么忍心叫我感到很不幸、很倒霉、余尚哭芹、淚亦待盡……。”朱批:“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淚哭成此書壬午除夕書未成芹為淚盡而逝余尚哭芹淚亦待盡每意覓青埂峰再問石兄奈不遇癩頭和尚何悵悵今而后惟愿造化主再出一芹一脂是書何幸余二人亦大快遂心于九泉矣甲午八日淚筆(無標點符號)”(注:脂系何人、甲午八日不屬本文探討范疇)如此用心,同樣也是為避文字獄不得已而為之。康乾盛世百余年就是文字獄的百余年,因為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文字獄迭出不絕,更多的文字獄在處罰上采取凌遲、株連、滅族等殘忍手段。《紅樓夢》寫書的、批書的、題名的,都不可能用真實姓名,徐乾學化名吳玉峰,冒辟疆化名曹雪芹,董為千里草,曹乃董頭冒身或曰草頭冒身,曹、草同聲,曹冒同韻,雪芹者情系白白的雪花、芹花也。又怎么會是乾隆朝的那個曹寅的孫子“曹雪芹”呢?其實很簡單,因為胡、周的《紅樓夢考證》、《紅樓夢新證》,找到的曹寅的孫子“曹雪芹”是1715年出生的,(1)而且已經(jīng)認定這個“曹雪芹”就是《紅樓夢》的作者,“千真萬確”不容動搖,但是,他們最疏忽的一點,就是把曹雪芹當做真名實姓者去考證,不知他們是忘了文字獄呢?還是其他什么原因?總之,他們確實把“曹雪芹”當做真名實姓的“作者”了,這就叫做“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所幸早已改朝換代,如果當時有誰這樣“查根究底,查出個曹雪芹來”,簡直無異告密了,滅九族?。〔恢忠辉┧蓝嗌偃??《紅樓夢》書中第一回敘述書名的文字中 “至脂硯齋于甲戌年抄閱批書時……?!边@個甲戌年他們也只能“考證”為乾隆十九年即1754年了,《紅樓夢》的作者也就認定是曹雪芹了,否則他們就難以自圓其說。
然而“紅學”界對那個乾隆朝代的“曹雪芹”持有如下不同評論:
(1)《紅樓夢評論》(作者:王國維 1877-1927 字靜安,號觀堂,浙江海寧人,是我國近代享有國際盛譽的著名學者。)第五章 余論:……“若夫作者之姓名(遍考各書,未見曹雪芹何名)與作書之年月,其為讀此書者所當知,似更比主人公之姓名為尤要,顧無一人為之考證者,此則大不可解者也。”
(2)《紅樓夢與百年中國》作者:劉夢溪 (紅學公案—三個死結): “紅學研究中有三個死結:一是脂硯何人;二是芹系誰子;三為續(xù)書作者。……曹雪芹是誰的兒子問題,自胡適提出系曹之子以后,一度為大多數(shù)研究者所接受,但后來動搖了,因為胡適立此說完全建立在無證枉說的基礎上依憑的是邏輯推論——既然繼曹寅織造位的曹颙短命早夭,由過繼的曹接替自然雪芹就是曹之子了。認為雪芹是曹颙遺腹子的說法,在相當一部分研究者中也頗流行,但同樣缺乏實證。而且需要解決一個矛盾,即必須證明曹天祐和曹雪芹是一個人?!摇段鍛c堂曹氏宗譜》列曹天祐為十五世,注明“颙子,官州同”。如果曹雪芹即曹天祐,能夠“官州同”,他何必“舉家食粥”呢?顯然此說的障礙也不少?!傊苎┣凼钦l的兒子,是一個根本未獲解決的問題。”
(3)《紅樓夢時間背景新考》 作者:陳傳坤 6.4敦誠是作者乎?:“…… 為什么這么說呢?既然敦敏兩兄弟與雪芹關系非比尋常,現(xiàn)在我們對于曹雪芹的了解,有很大一部分是來自于他們兩兄弟的詩集,可以推論他們對于曹雪芹寫書豈能一無所知呢?既然大家都是落魄之士,又都常常在一起吟詩作畫,他們可能不看曹雪芹寫的《紅樓夢》嗎?所以有以下推論:……譬如敦敏兩兄弟并沒有自己的手抄本和評注,那么《紅樓夢》的作者是不是雪芹就探討的危險了——曹雪芹根本就不可能是作者!……在歷史或文學史上《紅樓夢》第一回中的曹雪芹,與歷史上的曹寅毫無血親關系,基本上和這些文獻記載可能是另外的人。否則結論是荒唐的。”
(4)馮其庸先生在他的《敞帚集》中有一篇,篇名為《五慶堂重修遼東曹氏宗譜》考畧。這篇文章的第五部份為: “《五慶堂》重修的《遼東曹氏宗譜》,無論是正本或副本,在第四房的十四世,都只有曹天佑而無曹雪芹;在另譜的世系表上,曹寅、曹璽、曹鼎以下的人一個也沒有,更不用說曹天佑和曹雪芹了?!?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