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通往國家4A景區(qū)神靈寨的途中,經(jīng)過一個叫寺上的村莊,這是一個歷史上與寺院有關(guān)的村寨,這里有一個拙樸雅致的小寺院——崇興寺。 崇興寺東鄰?fù)ㄍ耢`寨的鄉(xiāng)村公路,西邊是一片翠綠的竹海,寺院的大殿坐落在四合院的面南方向,斑駁的地面裸露出古人鋪就的青磚,訴說著寺院曾經(jīng)的輝煌和歷史的古老。四合院的外圍有一個敞亮的院子和新建的齋堂,這是供寺院的師父、信徒以及客人們住宿吃飯的地方。 縣城距寺院只有15分鐘的車程,交通便利,所以閑暇之余我會和朋友相約到寺院里喝一場大碗的竹葉茶。 寺院里的主持是一位比丘尼——上常下慈法師,十分的和藹可親,平易近人,不上殿時的法師不顯威儀,只有慈愛。 我們到了寺院后,就穿過后院摘一把青翠欲滴的竹葉,常慈法師會親自用清澈的泉水給我們煮茶,常慈法師煮茶火候恰到好處,竹葉不嫩不老,色澤青翠透亮,口感清香凜冽。 四合院內(nèi)的一個老式木桌就是我們的茶臺,我們圍桌而坐,拙樸的大碗斟滿翠綠的茶水,淡淡的竹香飄溢彌漫,裊裊的梵音縈繞耳畔,在寺院里喝這竹葉茶和在家里喝總是味道不一樣,在這寧靜素樸的寺院里,在絲絲竹聲的吹拂中,總感覺這碗里盛滿了佛國奇香,禪味濃郁,心靈便格外的純凈,忘記了塵世喧囂與浮躁;在這里喝茶,酣暢淋漓,不但洗滌了腸胃,也沖刷了靈魂。 寺院里的居士們淳樸熱情,到中午時會給我們準(zhǔn)備素齋,她們會從自家地里采摘綠色的時令果蔬,架起柴火用山泉水、大鐵鍋做出地道的農(nóng)家飯菜,這是城里人無論如何都做不出的佳肴,像極了小時候媽媽的味道。 在齋堂里用餐也是修行,我們會感恩大自然的慷慨賜予,使我們能夠享受一粟一粒,我們會珍惜碗里的每一粒糧食,我們會用開水把吃完飯的碗涮洗干凈喝下去不浪費(fèi)。 常慈法師勤儉樸素,平時自己做飯從不麻煩別人,她會做許多的小吃。剛剛還在地頭搖曳的野菜瞬時會成為法師手下的美餐。有一天法師在寺院地頭拽了一大把麻子菜,一會兒的功夫做成了油炸野菜丸,外焦里嫩,酥香爽口,非常美味。我回家如法炮制了好幾次,外形、色澤、口感均不抵法師的手藝。 有一次和學(xué)佛的朋友一起去崇興寺,常慈法師就做了好幾道小吃招待我們,學(xué)佛的朋友一看是師父做的菜,誠恐誠惶,連忙頂禮說道:罪過罪過,只有弟子給師父做飯,弟子哪里敢吃師父做的飯呢?常慈法師微微一笑道:萬事隨緣,不可拘泥于心,在寺院就像在家里一樣,孩子應(yīng)該給大人做飯,可是大人給孩子做飯也正常哦。師父寥寥幾句話,闡述了學(xué)佛不可拘泥于形式,語言樸素,道理深刻,讓佛友心里豁然開朗。 常慈法師常說:學(xué)佛就是開悟智慧,了脫煩惱,如果你在學(xué)佛的路上,心被清規(guī)戒律束縛了,煩惱增多了,那就是學(xué)偏了。 …… 在滔滔竹海的虛掩下,崇興寺愈加的嫵媚、清凈和神秘,這是一個放下煩惱,讓心靈回歸自性的地方,十分喜歡。 作者簡介:落木,女,快退休了,賦閑在家時就喜歡弄一些純手工的美食制作,然后就請朋友們一起品嘗分享,其樂融融。喜歡布衣素食,崇尚極簡生活,偶爾也會即興寫一些文字抒發(fā)情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