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畫龍畫虎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要想真正看清一個人,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我們中華文明歷史悠久,源遠(yuǎn)流長,老祖宗積累了很多寶貴的經(jīng)驗,在識人方面,也給我們留下了很多方法。比如《呂氏春秋》的“八觀六驗”、《莊子》的“九征”、諸葛亮的“識人七法”等等。 但在我們?nèi)粘I町?dāng)中,也不用那么復(fù)雜,要想看清一個人,其實只要注意觀察以下4點,就完全可以了。 一、對待父母的態(tài)度 百善孝為先,人類所有的德行,都是從孝敬父母拓展開來的,孝道是德行修養(yǎng)的基礎(chǔ)。 《孝經(jīng)》上講:“不愛其親而愛他人者,謂之悖德;不敬其親而敬他人者,謂之悖禮”。如果一個人連自己的父母都不尊敬,反而去尊敬和自己不相干的人,那就很不正常了。 所以說一個人無論外面表現(xiàn)得多么好,也不要輕易相信,還要觀察一下他對父母的態(tài)度,如果對父母都不孝敬,那這些外在表現(xiàn)就都是假的了,一定要小心相處。 二、在利益面前時的抉擇 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君子,重義輕利,凡事義字當(dāng)先;重利輕義,凡事利字當(dāng)頭。 在平時,小人表面上看起來,往往比君子還君子,因為他們善于偽裝,樂于表現(xiàn),工于心計。但在利益面前,他們就會扯下偽裝,不擇手段,什么道德、人倫、良心,他們都不管不顧,心中只有一個“利”字。 所以說,在平時,小人很難分辨,但在利益面前,小人就原形畢露了。 三、對待不如己者的態(tài)度 對上不卑不亢,對下不驕不躁,這是君子的表現(xiàn)。 對上阿諛逢迎,對下頤指氣使,這是小人的作風(fēng)。 真正有道德、有修養(yǎng)的君子,面對一切人、事、物,都能平等對待,一視同仁,沒有分別。你就算再高貴,他也不會巴結(jié)討好;你就算再貧窮,他也不會看不起你。 對一般的世人而言,在不如自己的人面前,都會有一種優(yōu)越感,很容易產(chǎn)生傲慢心,看不起人。如果對不如自己的人,依然能夠保持謙虛恭敬,那說明這個人品行修養(yǎng)很高,已經(jīng)超乎常人了。 四、面對諾言時的態(tài)度 孔子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誠信,是做人的基礎(chǔ),是立世之本。 有的人“一諾千金”,只要承諾過的事情,就算歷盡千難萬險,也一定要做到,絕不會失信于人。這種人無疑是最靠譜的人,是值得讓人信任和尊重的人。 還有的人,拿承諾當(dāng)兒戲,信口開河,張口就來,非常隨意。等承諾兌現(xiàn)不了的時候,他又裝出一臉不屑的樣子,找出各種各樣的借口為自己推脫,讓別人干著急。這種人跟無賴差不多,不值得信任和尊重,要盡量遠(yuǎn)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