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涎香是抹香鯨的消化道分泌物。抹香鯨胃口很大,魷魚、章魚都是它的食物,但它們的喙骨極難消化,這些喙骨在抹香鯨的腸道內(nèi)就會刺激其分泌一種蠟狀物,將殘骸包裹起來,漸漸就形成了龍涎香。 這些龍涎香大多數(shù)在腸道里待不住,有的被嘔吐出來的,有的是排泄出來的。 龍涎香最早是南亞的漁民發(fā)現(xiàn)的。唐時由阿拉伯商人傳入中國,當(dāng)時用的是音譯名,叫“阿末香”。至宋代,方有“龍涎”之名。宋人周去非的《嶺外代答》中寫道——
龍涎香主要有兩種顏色:黑與白。 據(jù)說,龍涎香剛出來的時候是黑而軟的。經(jīng)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陽光照射和海水洗滌而腥味和雜志越來越少,并越來越硬。有的漂泊得時間更長的就變成白色的了。 一般來說,白色的比黑色的龍涎香更受歡迎些,因為黑色腥味稍重些。 還有一種說法,嘔吐出的呈白色,排泄出的呈黑色。
龍涎香的主要成分是抹香鯨的消化道分泌物,屬于血肉之品,屬于動物藥,所以它能入血分——活血通脈,止心痛。 同時,血肉之品多有益精之功,且古人認(rèn)為,龍為陽物,龍之涎更是陽中之陽,故能溫腎陽。
可能是因為龍涎有益腎陰腎陽,所以古代也有龍涎不是龍的口水,而是龍的精液的說法。其實,精與津本身就有直接的聯(lián)系。 古時兩粵土人以龍涎香和一些別的藥材(主要是去腥)制丸,含在嘴中,便能生津。而且,這個丸子不會化掉,極其耐用,一丸可用數(shù)十年。
“唾為腎之液”,口中之津,亦是腎精經(jīng)腎陽蒸騰所化。龍涎既益精髓,又助陽道,自然有生津之功。同樣地,我們咽津也可以生精,所以中醫(yī)稱口水為“金津玉液”,是很珍貴的。所以,常吐口水是傷元氣的,而咽津是養(yǎng)生的。
龍涎香可以入藥,但入藥不一定是湯藥或丸散膏丹,更多的是入香或佩帶,通過芳香療法來養(yǎng)生治病。 龍涎香一般不做主要香材,但它是很好的定香劑,可以使香味經(jīng)久不散,使煙結(jié)而不散,甚至可以拿剪刀把一縷煙一剪為二段。這一方面和龍涎味酸咸(酸能收,咸能聚)有關(guān)。另一方面,從龍涎產(chǎn)生的過程來看,一層層分泌物包裹疊加,就是斂聚之象。
一般的龍涎香市場價目前在1000-2000元/克,好的更貴。而一塊龍涎約數(shù)百克,所以一塊龍涎香材是非常貴的。 最后,小編推薦一款線香,由非遺傳承人任剛先生親自組方,以越南富森紅土沉香(紅土沉香存世量極少)為主料,龍涎香為輔料。此香具有富森紅土沉香那種非常純正悠遠的香甜味,沁人心脾,而龍涎則能使其香味豐富及持久不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