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先從人物的外部形體動作去尋找和在自身培養(yǎng)這種人物的形體自我感覺,繼而尋找和培養(yǎng)人物的語言自我感覺。按人物的舞臺行動去做,心理和感情會隨之慢慢地出現(xiàn)。 即運用斯氏的“形體動作分析法”,試試,見效很快。一旦角色的自我感覺找到了,在你身上形成了,就可以從有意識的練習到下意識地行動了,角色也就成功了! “形體動作分析法”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晚年對他的表演體系的補充,重視了體驗之后的表現(xiàn)問題。主張演員從人物的形體動作分析入手,經過排練,掌握人物的形體自我感覺。從有意識的在演員自身培養(yǎng)這種感覺。熟練后,就能從有意識的動作,進入到下意識動作。演員需了解人物的行動是什么,舞臺任務是什么,目的是什么。按人物的目的和動機,從演員自我去執(zhí)行動作,甚至可以先不按規(guī)定的臺詞說話,而用演員自己的語言去完成行動中的形體和語言動作。經過長時間的排練,人物的思想和情感會逐漸產生在演員的表演之中。也就是我們常常說的“走行動線”。加上演員對行動的規(guī)定情境的體會和在規(guī)定情境中真實有機的行動,演員就會逐步地理解和表現(xiàn)人物的思想和目的,動機……繼而產生人物的情感。 如果演員一時尋找不到角色的自我感覺,這種方法是行之有效的?!恫桊^》排練中,焦導演曾要求演員每天在排演場,按角色的身份“泡茶館”。幫助演員尋找角色的自我感覺就是例證。 我自己在扮演《陰謀與愛情》中的宮庭侍衛(wèi)長卡爾勃一角時,開始很無自信,找不到角色的感覺。老師讓我先從人物的形體自我感覺入手,讓每天按角色的要求在舞蹈教室對著鏡子練習……一旦在我身上培養(yǎng)出角色的形體自我感覺后,很快就達到了導演的認可,自己也更有了自信。后來,這個角色給觀眾印象極深,甚至當時的北京副市長王昆倫還特別約我去他家做客,稱贊我創(chuàng)造的卡爾勃一角!時間已過了40多年,至今,只要需要我很輕易就可以做出此角色的形體動作,因為經過培養(yǎng)和練習,我已具備“下意識”了。 后來我總結:演員創(chuàng)造角色的過程就是演員尋找和培養(yǎng)角色自我感覺的過程。什么時候角色的自我感覺活在演員身體和精神中,演員對人物的形體、語言和心理有了切身的感覺了,那這個角色就算成功了。因為生活中,每個人都會有他不同于別人的”自我感覺“。舞臺上的人物就更是如此。角色的自我感覺包括“心理自我感覺、形體自我感覺和語言自我感覺”。所以演員創(chuàng)造人物形象的過程就是演員尋找和培養(yǎng)角色的自我感覺的過程。 在行動的三要素中,做什么?為什么做?相對講容易些。而“怎么做”卻是對演員全面素養(yǎng)的考驗,也是演員創(chuàng)造不同于他人的個性表現(xiàn),也是演員表演水平的體現(xiàn)。所以同一角色,不同演員創(chuàng)造會有很大差別的根本。在怎么做上,一定要有構思,有設想,有尋找,有培養(yǎng)…… 在怎么做的問題上,演員一定要對規(guī)定情境有理解,有感受,有體驗,有深入……規(guī)定情境是我們表演上的“鑰匙”,它的作用是非常大的。所有角色的行動都要在規(guī)定情境的制約下進行。不符合規(guī)定情境的表演就會虛假,不合邏輯。演員必須對規(guī)定情境要有感覺和感受。 演員創(chuàng)造中很重要的就是“感覺”,只有感覺到了,才能創(chuàng)造。如果總沒有感覺,是很可怕的。形體動作分析法就是幫助演員尋找感覺的科學方法。演員體驗角色,這種體驗必須要讓觀眾感覺到。因此,必須研究表演的體現(xiàn)問題。這是斯氏晚年對體系重要的補充和發(fā)展。準確地說:斯氏不光是“體驗”,也重視“表現(xiàn)”。我以為應該稱之為“體現(xiàn)派”。既體驗又表現(xiàn)。 演員創(chuàng)造人物形象是演員的基本任務,這個創(chuàng)造是個很復雜的過程,涉及許多因素和許多條件,涉及心理學、文學、哲學、社會學……諸多綜合學科,綜合藝術。 以上僅就尋找和培養(yǎng)角色的自我感覺問題,談點體會,僅供參考! 羅錦鱗:原中央戲劇學院副院長、導演系主任,博士生導師,著名導演藝術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