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丘衍(1292---1311)元代篆刻家。字子行,號貞白,又號竹房、竹素,龍游(今屬浙江)人,精六書工篆刻,與趙孟頫齊名。力矯唐宋六文八體失真之弊,以玉筯篆入印,印學為之一變。著有《學古編》二卷、《印式》二卷、《周秦刻石釋音》等。 文彭(1472—1573)、書畫家。字壽承,號三橋,別號漁陽子、國子先生,長洲(今江蘇吳縣)人。文徵明長子。授秀水訓導,官國子臨監(jiān)士。工書法,初學鍾、王后法懷素,晚年全力傾于孫過庭,以篆、隸最見粹。曾書《古詩十九首卷》,并有嘉靖三十年(1551)《題仇十洲摹本清上河圖記》尤精篆刻,風格工穩(wěn),與何震并稱“文何”。原多作牙章,后得燈光石,乃多刻石章。為后世所宗,稱為流派印章的開山“鼻祖”,善寫墨竹,老筆縱橫,直逼文同。亦工山水,有《桐陰避暑圖》,類父風。傳世畫跡有隆慶六年(1572)作《蘭竹圖》卷,圖錄于《晉唐五代宋明清書畫集》。亦能詩,著有《博士詩》。 何震(?---約1604)明代篆刻家。字主臣、長卿,號雪漁,婺源(今屬江西)人。精六書,認為“六書不精邃入神,而能驅刀如筆,我不信也”,提倡在加強書法藝術的基礎上提高印章藝術。篆刻吸取秦漢印,尤取漢鑄印之長,篆法簡潔,章法平正,創(chuàng)用以往采用的切刀灶臺,刀痕顯露,痛快生辣中有蒼勁之氣。程原曾謂其“白文如晴霞散綺,玉樹臨風朱文如荷花映水,文鴛戲波”。風格端重,名盛一時,為皖派(亦稱“微派”)的開創(chuàng)者。與文彭并稱“文何”。著有《續(xù)學古編》二卷。 蘇宣(1553--?)明代篆刻家。字爾宣,又字嘯民,號泗水,歙縣(今屬安徽)人。其交蘇匯善古文詞。他幼承庭訓,喜讀書、擊劍。雖斷碑殘碣,亦多窺研。后在上海顧從德、嘉興項元汴等處縱覽秦漢璽印,盡得其法。其作品能得漢印神貌,所流傳極廣。與文彭、何震齊名、有鼎足而三之稱。董其昌、陳繼儒、袁中道、孫克弘等人用印。皆出其手。著有《蘇式印略》四卷. 甘蔗 明代篆刻家。字旭甫,號寅東,江寧(今江蘇南京)人。精研篆刻,酷愛秦漢文印。嘗見《印藪》木刻本,摹刻失真,乃以銅、玉摹刻,廢寢忘食,期在必得,終成《集古印譜》五卷,內(nèi)附《甘氏印證》、《印證附說》等。 吳磊 明代篆刻家。字亦步,(今屬安徽)人.篆刻宗何震,深得其法。董其昌推重之,并書其諳曰:“亦步舞輕舉妄象時氣已吞虎,今猶二十許人,試以其印章雜之長聊(何震),深得其法。董其昌推重之,并書其譜日:“亦步舞象時氣已吞虎,今猶二十許人,試經(jīng)其印章雜之長卿(何震)印中,不復可辨。不知異時復作何狀?”著有《珍善齋印印》二卷、《曉采居印印》四卷。 朱劍 明代篆刻家。字修能,號畸臣,后改名聞,休寧(今屬安徽)人。精研六書。頗多收獲。篆刻著重筆意,以切刻石,自成面目。善詩,與李流芳、趙宦光、陳繼儒等互有唱和。著有《印品》、《菌閣藏印》、《修能印諳》等。 梁子 明代篆刻家。字千秋,揚州(今屬江蘇)人。寄居白下《今江蘇南京》。篆刻守其師何震法,能逼真。當時善監(jiān)者見何震、染袠兩人篆刻,竟難辨別。著有《印雋》四卷。弟年,字大年,同寓南京,亦精篆刻。 汪關 明代篆刻家。原名東陽,字果叔,因得一銅印《汪關》遂改名,更字子,翕現(xiàn)《今屬安徽》人,寄居婁東(今江蘇太倉)。創(chuàng)作活動約在萬歷(1573—1619)間。專法漢印,能得其神髓,以沖以、以沖刀法刻之,在工整秀致中有蔬宕剝落之趣。明代末葉,名公巨卿、大書畫家之印,多出其手。著有《寶印齋印式》二卷。 歸昌世 (1573—1644) 明代篆刻家。字文休,號假庵,昆山(今屬江蘇)人,寄居常熟。歸有光之孫。篆刻取法文彭,能不為其束縛。嘗論印曰:“作印不徒學古人面目,而在探其源。源則作者性靈也。性靈出,而法弈偕焉?!保ㄒ姟睹髑遄塘髋捎∽V》善草、畫蘭竹,詩文得家法。著有《假庵詩草》等。 宋玨(1572-1632)明代篆刻家。字比玉,別號荔枝生,亦作荔枝仙,莆田(今屬福建)人,寄居金陵(今江蘇南京)。精八分書善篆刻,為莆田派創(chuàng)始者。浙江海寧周春論印詩云:聞說莆田宋比玉,創(chuàng)將漢奴入圖書?!暗两裎窗l(fā)現(xiàn)用漢隸的原作,即在宋玨繪畫上所用印,亦未見以漢隸入印。亦善畫,工山水、松:能詩。 胡正言(1582—1673)明清篆刻家。字曰從,可別號十竹主人,休寧(今屬安徽)人,久居金陵(今江蘇南京)。篆刻取法何震平實一路,運以已意,豪放雖不及何震,但能以工穩(wěn)見勝。其風格曾風行一時,為世所重。著有《十竹齋印存》四卷、《胡氏篆草》二善繪畫,于天啟七年(1627)用木刻成《十竹齋箋譜》影響深遠。 程源 明末清初篆刻家。字孟長,于細朱、滿白、爛銅,切玉盤虬屈曲之文,各臻其妙。子樸,字元素,亦精篆刻,能得何氏嫡傳。 程邃 約1605—1691 明末清初篆刻家、書畫家。字穆倩、朽民,號垢區(qū)、青溪、垢道人,野全道道者、江東布衣,翕縣(今屬安徽)人晚年僑居揚州。諸先生。博學,工詩文。早年從黃半、道周,揚遷游。品行端正,敦尚氣世、節(jié)。明末阮大鋮,馬士英筆等大興獄,邃只身匿跡幸免。篆刻取法秦漢,善以大篆入印,樸厚蒼渾,能自己、見筆意,人皆宗之,為皖派首要作家。擅山水,初仿巨然,后純用渴焦墨,沈郁蒼古,別具蹊徑。為新安畫派中主要畫家?,F(xiàn)代黃賓虹評其畫有“千裂秋風,潤含春雨”之趣,楊孟截評曰:“黃子久畫如老將用兵,不立隊伍,而頤指氣使,無不如意,惟垢道人能之?!睍ú坏敢u古人,尤工分書,長于金石考證,亦精醫(yī)道。崇禎十三年(1640)嘗作同《仿黃子久深巖飛瀑圖》軸,著錄于《知魚堂書畫錄》傳世作品有康熙十三年(1640)為王時敏作《山水圖》軸,藏上海博物館。著有《會心吟》、《蕭然吟詩集》。 江宇晨 明末清初篆刻家字濯之,號漢臣,U縣(今屬安徽)人一作源(今屬江西)人。篆刻晶玉,行刀自然取勢,無凝滯病。嘗云“切玉后,恒覺石如宿腐,不得為”其學生陶碧,字石公,福建浦江人,常隨左右,勤奮學習,盡得刻晶玉之法~ 浙江西冷首任任社長吳昌碩 吳昌碩(1844年8月1日—1927年11月29日),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碩,又署倉石、蒼石,多別號,常見者有倉碩、老蒼、老缶、苦鐵、大聾、缶道人、石尊者等。浙江省孝豐縣鄣吳村(今湖州市安吉縣)人。晚清民國時期著名國畫家、書法家、篆刻家,“后海派”代表,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長,與厲良玉、趙之謙并稱“新浙派”的三位代表人物,與任伯年、蒲華、虛谷合稱為“清末海派四大家”。 杭州西泠印社第四任社長沙孟海對篆刻同樣有獨到之處,我們來一起了解一下他。 沙孟海(文若)大師曾任浙江大學中文系教授、浙江美院教授、院長,著名西泠印社第四任社長、西泠書畫院院長、浙江省博物館名譽館長、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副主席。 沙孟海大師 北京大學著名教授陳玉龍先生曾高度評價沙孟海大師:“縱觀20世紀中國書壇,真正憑深厚書法功力勝出,達力可扛鼎境界者,要數(shù)康有為、于右任、李志敏、沙孟海等幾人?!?/p> 中國著名書法大師啟功先生曾評價沙孟海先生的書法:“這不光是寫字,妙在學問和素養(yǎng)?!?/p> 這兩方壽山白芙蓉對章,是由中國二十世紀書壇泰斗,語言、文字、文史、考古、書法、篆刻大師沙孟海(1900年—1992年)原名,文若,字孟海,號石荒、沙村、決明,浙江寧波人親手雕刻。 沙孟海作品壽山白芙蓉對章 沙孟海(文若)的書法,正如同大師們所說,雄渾剛健,超凡脫俗,氣勢磅礴。他遠取宗、漢、魏,近取宋、明、及王羲之、歐陽詢、顏真卿、蘇軾、馬一浮、黃庭堅、吳昌碩等諸大家之長,他的一生用力最勤,他化古融今,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書法和刻印大氣風格。 沙孟海揮筆現(xiàn)場 沙先生的書法和印刻,用筆、用刀于縱橫之間,曲秀逸儒,渾厚華滋,吐氣如虹,點筆精到,氣勢宏大,濃墨重彩且涇渭分明,給人以浩浩落落之感,最終歸于古拙樸茂。他年輕氣盛時的印作,就曾得到過中國近代書畫印壇大師吳昌碩的高度評價。 沙孟海(文若)大師的這兩方壽山白芙蓉印石,材質產(chǎn)于福建壽山溪畔,屬上等名貴和優(yōu)級的芙蓉白玉白。此印材質天生麗質,細潤雅凈,如瓊漿初凝,雍容華貴,如脂如膏,可與有著石帝之稱的田黃石雄峙,芙蓉石與田黃石、雞血石并稱為中國“印石三寶”。 若定神細看這對白芙蓉印章,會給人于寧靜、安逸、素雅、含蓄,無不充滿金石文化與印刻藝術美的誘人魅力,堪為沙孟海(文若)大師全部所刻印章中的精品佳作。 沙孟海作品壽山白芙蓉對章 見印如見人,這兩方對章,意高旨遠,會讓那些衷愛印章之人和資深大藏家,頃刻間仿佛穿越時空,與斯人沙孟海先生心靈相通,激發(fā)和啟迪他們萌生更多的意境、想象和浮想聯(lián)翩。 沙孟海大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