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一度包粽子賽龍舟紀(jì)念屈原的夏至端午節(jié)了。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讓人們惜而哀之,因此紀(jì)念屈原之說廣為流傳。 千百年來,人們都堅定地認(rèn)為屈原自沉于汨羅江,從而有了五月初五端陽節(jié)吃粽子、賽龍舟紀(jì)念屈原的習(xí)俗??墒牵幸粋€觀點橫空出世——屈原沒有自沉汨羅江。這是嘩眾取寵的故作驚人之語,還是認(rèn)認(rèn)真真、一絲不茍的考證呢? 屈原汨羅江自盡 屈原年輕時學(xué)識淵博、見識高遠(yuǎn),深受楚懷王信任,被任命為任左徒、三閭大夫。 當(dāng)官期內(nèi),屈原章明綱紀(jì),舉賢任能,改革政冶,聯(lián)齊抗秦。因為在外交上與楚國腐爛皇室陣營產(chǎn)生分歧,屈原遭受令尹子椒、上官大夫靳尚和楚懷王鄭袖等的嫉妒、污蔑,最后造成 與楚懷王的生疏,被趕出郢都,放逐異地。 后來,秦王嬴政想要統(tǒng)一中華、橫掃六國,派秦國名將白起攻破楚國郢都城,屈原知道后,傷心欲絕,于是就投汨羅江自盡了。 有人說屈原是因為不忍親眼目睹國家滅亡,故而投江殉國的;有人說屈原因無法實現(xiàn)心中的抱負(fù)與志向,只有只身赴死,以求得精神上的圓滿而殉道自殺;有人說屈原曾忠心勸諫楚懷王,可是遭到漠視,最后憤然投水而死,想用“尸諫”的方法喚起君王的警醒; 也有人說屈原為維持清正高尚的品行,保衛(wèi)自身一生所追求的理想化,帶著不絕的缺憾,憤然投身于汨羅江中…… 屈原投汨羅江自盡的說法 可是不論怎樣,這些紛繁駁雜的觀點都是建立在屈原投汨羅江自盡的前提下的。不過有些人并不認(rèn)同屈原投汨羅江自盡的說法。 屈原在詩歌中雖然多處提及“雖不周于今之人兮,愿依彭咸之遺則……既莫足與為美政兮,吾將從彭咸之所居。”“臨沅湘之玄淵兮,遂自忍而沈流?!薄安划呣o以赴淵兮,惜壅君之不識。”“寧赴湘流,葬于江魚之腹中”等想要投江的念頭,但是并不意味著就一定實施了自盡行為。 而說屈原投汨羅江自盡的,都是距屈原在世之時已有百余年之久的賈誼、司馬遷等人在書中的記載。這些記載都是通過流傳在百姓口中的故事得知的,在這以前的百余年歷史中并無記載屈原投汨羅江的只言片語。 就連和屈原關(guān)系甚密的宋玉,也沒在《九辯》等著作中提及,更未見于楚國史書中。司馬遷《史記·屈原賈生列傳》中所記載的關(guān)于屈原“于是懷石遂自沉汨羅以死”顯得過于簡單而草率;而賈誼謫居長沙時,憤懣而憂郁乃作《吊屈原賦》以自解:“側(cè)聞屈原兮,自沉汨羅?!庇炙坪跏窃凇盀橘x新詞強說愁”。所以說賈誼、司馬遷等人在書中的記載未必可信。 屈原要投江自盡的想法 至于民間會產(chǎn)生屈原自沉汨羅江的說法,首先是屈原在詩歌中反復(fù)提及要投江自盡的念頭,善良的當(dāng)?shù)匕傩粘鲇趯η木把龊屯椋嘈徘亲猿零枇_江而死的。這也符合了百姓對心中潔身自好、清正剛毅的屈原下場的認(rèn)同和希望。 另外,據(jù)學(xué)者考證,在屈原創(chuàng)作完《悲回風(fēng)》(這是屈原的絕筆之作)之后,就去世了,葬儀采用巴族傳統(tǒng)的船棺水葬,但汨羅江位于湖南省東部,靠近江西省的地方,當(dāng)?shù)匕傩諏Π腿说拇姿嵩竞翢o所知;因此,當(dāng)?shù)厝艘姷角篮笫褂玫拇自釙r,又聯(lián)想起了屈原要投江自盡的想法,便誤傳為屈原是自沉汨羅江而死。 不管屈原是不是自沉汨羅江而死,他的一生是一個悲劇,一個愛國者的悲劇,一個改革家的悲劇,一個正義毀于邪惡的不幸。 但是作為一個詩人,一個愛國詩人,一個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他沒有失敗而是極大地成功了。他用生命詠唱的“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路漫漫其修遠(yuǎn)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被千秋萬代的華夏子孫所銘記、所傳唱。 總結(jié) 他也被廣大的人民群眾所熟知、所紀(jì)念——端陽節(jié)賽龍舟,不就是對這位“中國歷史上唯一有充分條件稱為人民詩人的人”(聞一多語)的最好銘記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