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chuàng) 丨首發(fā)于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夏至到了,枝蔓婆娑的白玉蘭,濃密欲滴,幽香陣陣。 花香的濃與幽之間,很多文人覺得是幽的好。 梔子花的香,極馥極郁,香到撣也撣不開,汪曾祺寫“文人雅士為之不取?!?/p> 但玉蘭、桂花、蘭花的幽香,詩詞歌賦里能找到很多贊美的句子。 花的幽香,若有若無,但卻能傳得很遠。 古人寫桂花香,“清可絕塵,濃能遠溢”。 李密庵的《半半歌》里寫,飲酒半酣正好,花開半時偏妍。 花開半時,風景正好。 那喝茶呢?有人覺得是喝濃的好。“喝茶不喝濃茶能叫喝茶?” 最開始聽到這個說法時,怔了半晌。 喝茶的濃與淡,其實古人早就寫過名言佳句去辯證了。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有了好景致,有了美人,盛裝打扮美得動人,清水芙蓉素著一張臉,也特別清新脫俗。 而有了好茶,再去論湯水的濃與淡,才有意義! 《2》 “喝茶不喝濃茶能叫喝茶?” 事實上,還真不是。 茶湯的濃與淡,都各有風味。 但從健康喝茶的層面看,喝茶不宜濃,喝淡一點的茶湯更好。 長期喝濃茶,對腎臟和胃都不是好事,對部分朋友來說還會導致失眠困擾。 喝濃茶不養(yǎng)生,已經是共識。 那什么才是濃茶? 很多人覺得,喝起來苦就是濃茶。喝一口,滿滿的苦澀物質在刺激著味蕾。 反之,不苦的茶,味道就是太淡。 用苦和不苦來判斷茶湯的濃淡,這條標準是不準確的。 濃茶的真正定義是茶湯內的茶味物質被浸出太多,泡茶時投茶量多了,悶泡時間久了,都會導致茶湯變濃。 通常,濃茶內呈現苦澀味的物質含量很高,茶多酚和咖啡堿豐富。 清爽溫和的茶氨酸,被味道濃郁的茶多酚和咖啡堿大力牽制,顯現不出輕盈曼妙的美好。 喝茶,是不是喝濃一點的茶才好呢? 拋開個人喝茶的口味不提, 用湯水的濃淡判斷茶湯的好壞,很不靠譜。 茶葉的好壞實力,要看香氣、口感、韻味。而不是濃淡。 因為一杯茶湯的濃與淡,取決因素是茶水比例、泡茶時間,可以被人為的泡茶調整。 而茶湯的風味好壞,更能檢驗出茶葉的品質。 “濃非厚,淡非薄”。 好茶的內部,茶味物質積累豐富,有益成分和芳香物質數量多。在相同泡茶條件下,泡出來的茶湯更醇厚飽滿, 香氣落水,喝起來有內容。 而一款產區(qū)不佳,工藝不精的劣質茶,內部的苦澀物質含量高,容易將茶湯泡苦,但湯水又沒有韻味和厚度,喝起來不香也不好喝。 可見,評價一款茶的好壞,不能用濃與淡片面概括。 好喝與否,清香爽口與否,甘香醇厚與否,回甘生津與否,才是實打實的品質衡量指標! 《3》 “茶不苦能叫喝茶?” 實際上,喝起來味道太苦的茶,不是什么好茶。 從人體的味蕾本能上,苦味就是種讓人不快、不舒服的味道。 換言之,苦味太重的茶,嘗起來是不好喝的。 茶湯的苦味,主要來源自茶葉內的咖啡堿。 咖啡堿,味苦,但有提神、利尿的效果。 作為茶味物質的基礎組成,所有的茶葉里都會具有咖啡堿。 但不同的茶葉之間,咖啡堿的含量多少有不同。 真正的好茶,因為有益物質含量豐富,葉片內的可溶性糖、氨基酸、蛋白質、糖苷類等物質含量豐富,可以為茶湯提供清甜、爽口、飽滿的風味。與苦澀味相對沖。 再加上,產區(qū)好,云霧多,日照溫和的環(huán)境下,茶樹新梢的持嫩性好,苦澀物質積累不多。 最后再加上制茶工藝的進步,正規(guī)的茶葉加工過程中,茶青鮮葉在不斷脫離水分時能帶走不少的苦澀物質。 產區(qū)好+工藝好=好茶。 有益物質含量高+苦澀物質含量有限=好茶喝起來苦澀刺激味不明顯,反而是清甜飽滿的滋味。 很多不懂喝茶的人覺得茶湯喝起來要苦澀味重,刺激味重才是好茶。甚至覺得茶不苦就不叫茶。 但實際上那是不對的。 好茶的味道是輕柔的,飽滿的,又香又稠滑,非常好喝,苦澀刺激不強烈的。 很多茶友會經歷這樣的喝茶困惑期,“為什么喝越好的茶,喝越貴的茶,反而覺得味道淡?” 實際上,還是和“濃非厚,淡非薄”有關。 貴的茶,品質好的茶,苦澀味弱,刺激感不強,但卻有飽滿醇厚的湯感。 像是喝白茶里面的白毫銀針,特別是喝高山產區(qū)的銀針,泡出來的茶湯是不苦的。 因為養(yǎng)分含量豐富的緣故, 蓋碗沖泡出來的茶湯,晶瑩剔透,湯水里能看到不少白毫,喝起來有漿感。 喝越好的銀針,越是有像喝20年陳茅臺那樣的感覺,稠稠的,潤潤的, 瓊漿般的湯水順著喉嚨一抿而下。 等喝懂了好茶,自然能明顯茶湯不是喝濃的好,喝苦的好。 而是喝香清甘活,鮮香醇爽,才能體驗到喝茶的美妙! 如果認為苦味重,就是有茶味??酀兜绕饋砭褪俏兜赖?/p> 那既然喝茶只為了追求苦味,認為茶不苦不是茶,為什么不直接啃苦瓜,喝黃連水? 《4》 “湯色不深能是好茶”? 真相是,湯色的深與淺,和茶葉的品質沒關系。 茶湯的深與淺,主要和茶葉的發(fā)酵程度有關。和茶葉內可溶于水的茶色素物質有關。 傳統(tǒng)的茶分為六大類,綠紅白黃青黑。 綠茶,不發(fā)酵,綠葉綠湯。 紅茶,全發(fā)酵,紅葉紅湯。 不發(fā)酵的綠茶,西湖龍井、黃山毛峰等,再怎么泡也泡不出紅茶的顏色。 至于白茶,輕微發(fā)酵,茶湯的顏色也不深。 哪怕再怎么悶,也不應該悶成熟普、黑茶那樣的顏色。 具體說到白茶的分類上。白毫銀針,芽頭粗壯,沒有葉片,湯色會比壽眉略淺。 而年份新的白茶,會比老白茶略淺。 散茶形態(tài)的茶,會比壓餅后的白茶湯色淺。 但是判斷茶葉的好壞,不能憑湯色深淺論英雄,那樣的話就該全亂套了。 在喝茶之前,觀察一杯茶。 湯色的深淺濃淡,要看茶葉的具體分類而定。 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不能用一刀切的做法,認為湯色越深越好。 另外看茶湯的清透度、晶瑩剔透程度,比看顏色深淺重要。 湯水渾濁 ,混沌不清,甚至肉眼就能看到灰塵和雜質,那這樣的茶肯定不衛(wèi)生,質量不高。 喝茶,拋開別的不說,干凈衛(wèi)生肯定是第一要義。 看起來就臟臟的茶,哪里讓人還敢喝? 最后,好茶的湯色要透,要剔透有光澤。 湯色發(fā)暗,看起來不新鮮,不是好茶。 茶湯要有光澤感,看起來就有質感,像是剔透的水晶,才是好茶該有的風采。 說白了,認準茶湯的好壞,個中道理和挑翡翠一樣。 顏色深淺不重要,水頭要好,質感要透,才最關鍵! 《5》 喝茶,可俗可雅。 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 茶,是日常所需。 文人雅士寫,琴棋書畫詩酒茶。 茶,亦是品味的體驗。 喝茶,不論講究與否,學點分辨茶葉好壞的知識,都很重要。 用錯誤的方法喝茶,認為茶味不濃不是茶,味道不苦不是茶,湯色不深不是好茶。 那按這樣的觀點喝茶,不僅容易喝多了濃茶、苦茶,不利健康。 還很容易在買茶時吃虧上當。 要知道,苦澀庸常的劣質茶,價格可比香清甘活的好茶便宜多了。 將苦重刺激的劣茶當成寶,花高價買爛茶。 那可對身心健康,對錢包而言,傷害都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