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人體來說,“伏”就是潛伏、隱藏在身體里的所有病邪。 “伏前灸”解毒,為隨后的三伏灸夯實基礎。 “一伏”是指潛伏在肌表的病邪被排出的時節(jié)。 “二伏”是指潛伏在肌脈的病邪被排出的時節(jié)。 “三伏”是指人體內臟里的病邪被排出的時節(jié)。 “伏后灸”鞏固三伏天里調理身體不適的效果。 伏前灸解毒 說起三伏灸,很多人都知道是在初伏、中伏、末伏這幾個階段進行艾灸調理有特殊效果。 其實,三伏灸是一個系統(tǒng)養(yǎng)生法。一般來說,堅持在初伏、中伏、末伏這三個階段行灸,是最基礎的;若要加強效果,可在三伏天持續(xù)做艾灸調理。 三伏的“首尾”也很重要?!笆住本褪欠熬?,“尾”就是伏后灸,若要加強效果,必須把“首尾”都加上,“首尾相連”才算構成一個完整的圓,才能實現(xiàn)周期循環(huán)。伏前灸主要目的是為了解毒,為隨后的三伏灸夯實基礎,它的作用就相當于中藥的“開路方”。讓身體做好準備,可提升“三伏灸”效果。 三伏天“灸療”是我國傳統(tǒng)醫(yī)學中最具特色的伏天保健法,它是依據中醫(yī)學“天人相應”、“冬病夏治”、“春夏養(yǎng)陽”等理論,利用刺激,令陽氣滲入穴位經絡,再通過經絡的氣血直達病處,標本兼治。 做三伏灸的好處 利用“三伏天”炎熱氣候,敷以辛溫,逐痰、走竄、通經平喘藥物,可以提高藥物效能,達到溫陽利氣,驅散內伏寒邪,使肺氣升降正常,溫補脾腎,增強機體抗病能力以及傳統(tǒng)冬病夏治的一種調理方式。 三伏是一年中陽氣最足的時候,也是身體排除寒濕伏邪最好的時機,此時做三伏灸可達到三陽相加,可調理好或減輕冬季因寒濕引起的各種疾病。 三伏天陽氣聚集在體表,五臟空虛,陰邪伏在體內,無法順暢的排除,伏邪容易潛藏在身體的心肺、脾胃、關節(jié),腰臀,到冬季就會出現(xiàn)不適癥狀,三伏灸可溫養(yǎng)五臟,預防伏邪潛藏就等于預防冬季出現(xiàn)各種疾病。 三伏天人體會感覺悶熱不適,甚至會中暑、暈厥,這是因為人體的經絡和穴位被堵住了,經絡穴位相當于人體的門和窗,門和窗被堵住熱散不出去,積聚在體內人就會覺得熱,這也是很多人容易中暑的原因。 在《黃帝內經》講到艾灸有“通十二經,走三陰”的作用,夏季做艾灸可以疏通經絡打開人體的門和窗,所以做完三伏灸周身涼爽。 伏前必灸穴位 伏前解毒、固陽最為重要,它還可以為我們接下來的“三伏灸”打通經絡,此時我們可以艾灸大椎、關元、中脘、足三里、涌泉等穴位。這樣就可以在護住體內陽氣的同時順勢將多余的火氣引到腳底釋放,使我們由內而外地感覺輕松舒適,身體不再有沉重感。 三伏天里排的毒基本上是“風、寒、濕”。 “風”為百病之首,其特點是走竄式破壞經脈、氣血、臟腑及各器官功能,影響極其惡劣。這就是許多患者走竄式疼痛的原因。 “寒”為百病之源,其特點是深入破壞,主要破壞內臟器官收藏的元氣。這就是許多患者非常怕冷,怎么都暖不熱,氣血怎么補都補不起來的原因。“風”與“寒”就串聯(lián)組合成“風寒”團伙,流竄式搞破壞。 “濕”是百病之母,其特點是纏纏綿綿不放手式搞破壞,主要耗損血液。這就是許多炎癥患者怎么治療都是反反復復,不能根除,血總是虛的原因。 三伏灸” 的禁灸證 三伏灸雖然是“冬病夏治”的首選,但并不是所有的病都適合用三伏灸來調理。那什么樣的疾病不適合做三伏灸呢? 比如:患有嚴重心肺功能不全的人,是需要慎重使用“三伏灸”來調理的。因為艾灸調理時,機體會出現(xiàn)一系列的反應。如加快血液循環(huán)和新陳代謝的速度等,這些反應會加重心肺的負擔,引起水腫、心慌、氣急,嚴重的還會發(fā)生心衰。心肺功能不全常在老年人中多見,所以建議老年朋友們在選擇冬病夏治的時候需要慎重。 “三伏灸”要堅持 其實,三伏灸是一個系統(tǒng)的調理療法。一般來說,堅持在初伏、中伏、末伏這三段時間行灸,是最基礎的;若要加強效果,可在三伏天前、后持續(xù)做艾灸調理。 古語云:“灸貴于早,貴于恒”。灸貴于早,一般是對急性病理而言。而慢性病理的艾灸調理又應持之以恒。 而且如果只是灸療一次或兩次,缺乏系統(tǒng)的調理,那效果可想而知。另外,調理期間不戒口也會影響調理效果。所以,施灸不只是為了解除癥狀,而更要以去除癥狀,健身為最終目的,故須持之以恒。 |
|
來自: 昵稱44384288 > 《艾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