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驗良方拔萃》《串雅》這里的方都是槍響鳥落之方,但是要看懂。古代行醫(yī)走四方之人都是身懷絕技,槍響鳥落,否則沒人信,賺不到錢而餓死。 靜脈曲張,現(xiàn)在人會治嗎?人家游醫(yī)治這病是小菜一碟。 黃帝內(nèi)針可治 鈴醫(yī),用藥賤,驗,便。賤就是便宜,驗就是下咽即效,便就是到處都有,取之方便。鈴醫(yī)也不能背個二百味藥到處走,是吧。靠的是掌握深奧醫(yī)理取效快。 《串雅》的賤,驗,便特點對我影響大![強][強][強]改變了我原來靠藥,變成靠理。 “新冠”流行,網(wǎng)上有用麻油涂鼻孔中,你知此防病法來源于何處?是來源于《串雅》 《串雅》中說:凡入瘟疫之家門以麻油涂鼻孔中,然后入病家去則不相傳染。 還有,《串雅》中說:時疫大行,自家水缸內(nèi)每早投黑豆一把全家無恙。 鈴醫(yī)治病四絕:禁,絕,串,頂。這是行話,外人聽不懂。禁就是用禁藥,外用不是內(nèi)服,絕就是單味重劑截斷病勢。頂就是吐。串就是瀉,瀉當(dāng)然牛了,傷寒論牛的方都是瀉,如大承氣湯。 鈴醫(yī)的頂(即吐)沒有吳師機的噴(即吹鼻孔打噴氣)厲害,一噴相當(dāng)于吐與汗兩法。 外治古今頂尖大師是吳師機! 咣咣打十幾個噴氣,感冒病就好了! 自汗,盜汗?!洞拧分杏梦灞蹲友心┩夥竽毶现伪I汗。用郁金末涂乳上治自汗。 “新冠”流行,燃艾灸,這是實在想不出辦法的人干的事,《串雅》中有專用于燃燒防疫病的李子建殺鬼丸。還有辟瘟丹。 【深度解析】《串雅》是鈴醫(yī)所用方劑專著,鈴醫(yī)之方有“下咽即效”美譽!《串雅》中有一首方叫瀉火圣神湯,治各經(jīng)之火,這方太牛了,是吧。組成:桅子,白芍,甘草,丹皮,玄參。水煎服。這方為什么能治各經(jīng)之火?《石室秘錄》說“治火者,首治肝,肝火一散而諸經(jīng)之火俱散”,此方即是瀉肝火,擒賊先擒王,然后心火加黃連,肺火加黃芩,腎火加知母,黃柏,胃火加石膏,大腸火加地榆,小腸火加天冬,麥冬,膀胱火加澤瀉。如此這般,豈能不下咽即效! 瀉火圣神湯治火證槍響鳥落之奧秘。 一【方劑】梔子9克,丹皮9克,玄參6克,白芍15克,甘草6克。 二【奧秘】 1,治火者,首治肝,肝火一散,則諸經(jīng)之火俱散。 2,甘草味甘,白芍味酸,二者合用則甘酸化陰,肝陰長則肝陽消,肝火自退。 3,丹皮與玄參作用是涼血補血,如果火未入血分,用丹皮與玄參是先安未受邪之地。如果火入血分,用丹皮與玄參是清血中之火。 4,抓主要矛盾治肝火的同時,也不忘次要矛盾,各經(jīng)之火隨證加減。心火,加黃連3克;胃火,加生石膏9克;腎火,加黃柏、知母各3克;肺火,加黃芩3克;大腸火,加地榆3克;小腸火,加天冬、麥冬各3克;膀胱火,加澤瀉9克 1、火在心間——黃連 1、胃火,牙齦腫痛; 2、肝火,頭脹目赤; 3、心火,口舌生瘡; 4、肺火,咳嗽痰黃; 原方原量,再加3克黃連,你試想一下,一副藥有多少?僅僅一小把,但是煎煮成湯液,威力可大了!我用治丹毒,三劑即將毒火干掉了! 我牙痛加石膏,很好用,真是槍響鳥落。 白芍15,甘草3,丹皮9,梔子9,元參9(玄參),抱著一個“瀉火圣神湯”,通治各經(jīng)之火!此方來源于《串雅》。 我讀大學(xué)時,知道肝火是眾火之首,印象深!平時瀉火喜歡瀉肝火,之后看見《串雅》,知道此顯效之法。 你看瀉火圣神湯伐肝嗎?不伐,而是補為主。壯水之源,以制陽光。 白芍量最多,并且與甘草合用,甘酸化陰,陰長則制陽。 此方高,鈴醫(yī)知真諦! 《石室秘錄》,這書名真沒故弄玄虛,確實有“秘”。 瀉火圣神湯中的玄參是血分藥,涼血補血,先安未受邪之地,防止火熱入血分,如果入了就治,未入呢則防。 古代中醫(yī),其中有一族身背藥箱、手搖串鈴,長年累月地走村串巷看病。因為手搖串鈴,所以叫鈴醫(yī)。鈴醫(yī)身懷絕技,治病必須槍響鳥落,否則沒人相信,賺不到錢而餓死?!洞湃珪肥氢忈t(yī)所用方劑專著,鈴醫(yī)之方有“下咽即效”美譽,其中有一首方叫瀉火圣神湯,治各經(jīng)之火,是由丹皮,桅子,甘草,白芍,玄參五味藥組成,這方為什么能治各經(jīng)之火呢?《石室秘錄》說“治火者,首治肝,肝火一散則諸經(jīng)之火俱散”,瀉火圣神湯即是瀉肝火,擒賊先擒王,如果 心有火加黃連, 肺有火加黃芩, 腎有火加知母黃柏, 胃有火加石膏, 大腸有火加地榆, 小腸有火加天冬麥冬, 膀胱有火加澤瀉。 如此這般用藥治病豈能不下咽即效!記牢此方,即可以抱著一個瀉火圣神湯治各經(jīng)之火,多好?。》駝t,治每個經(jīng)的火都要背一個方,需要背好幾個方,太多了! 大便不通、口臭,五臟熱六腑熱,那就大黃甘草湯,它就可以主了,熱病我就用涼藥,涼藥來治熱病。 牙痛得很厲害,大黃一片就行了,配上兩片甘草,一泡水,千口一杯飲下去,喝完了也不痛了。 火曰炎上的病,大黃甘草湯,這是熱病。 【伏火】綺石先生所說的伏火,不是指潛伏的實火,而是指肺下之火。什么在肺下?心在肺下面,肝也在肺下面,所以是伏火是指心火,肝的相火。 怎么治伏火?清金保肺,以宣肅降之令。平肝緩火,以安君相之位。培土調(diào)中,以奠生金之母。滋陰補腎,以制陽光之焰。 我據(jù)大師之設(shè)計,擬方:生地,黃柏,貝母,黃芪,蓮子心。 方小,量也小,但是呢,效果可不小,賊大! *【各種火的區(qū)別,看完全明白了】 火邪與熱邪的區(qū)別: 火邪致病多局限,只使某處病變。郁火是由怒傷肝,不能發(fā)瀉而成。 虛火是陰虛陽亢之火。 伏火是感受火邪,火邪潛伏在體內(nèi)而后發(fā)作之火。 實火是感受火熱外邪而生之火。 熱邪致病多彌漫,病變范圍大。 郁熱是外邪侵襲人體,正氣未能趕邪外出,邪留體內(nèi),日久化熱。 附: 男性,年52歲。肋間神經(jīng)痛兩年。只要性情急躁、著急上火的時候,右側(cè)肋部就有灼痛和掣痛之感。每當(dāng)此際,心中必然煩亂不堪,口苦口渴,說不出的難受。因為女兒婚戀問題,一來二去積憤成疾。 煩躁、口苦,肋間神經(jīng)疼痛,脈弦數(shù),舌紅苔黃,小便黃,大便干,口苦口干,喜歡喝冷飲。說話言語間透露著幾分急躁。用“清肝湯”:柴胡3克,白芍9克,當(dāng)歸9克,川芎3克,梔子6克,丹皮6克,水煎服。 兩劑之后,患者口苦、口干、肋間灼痛的感覺減輕大半。再后來,此人連用5劑,癥狀基本消失。后改用成藥為之調(diào)理,基本痊愈。 必須背誦清肝湯。它是調(diào)治肝郁化火、肋間疼痛的標(biāo)準(zhǔn)方之一。 人不要生氣。中醫(yī)講,氣有余便是火。你的氣大了,就會化為郁火。 肝火沿著肝膽之脈來體現(xiàn),脅肋部會產(chǎn)生灼痛、刺痛、脹痛、掣痛等現(xiàn)象。 因為有火,所以舌紅苔黃,脈象弦數(shù),還會體現(xiàn)為口苦咽干,特別喜歡吃涼的、喝涼的。 這個時候怎么辦???肝火清下去,把肝體柔起來,把肝氣順起來。 上面清肝湯的配伍,就是這個意思。其中的柴胡和川芎,就是疏肝解郁的。其中的當(dāng)歸和白芍,就是柔肝養(yǎng)血的。其中的梔子和丹皮,就是清肝火的。就這么簡單。 清肝湯是中醫(yī)里頭清肝火最常用的方劑之一。當(dāng)代中醫(yī)臨床在治療肋間神經(jīng)痛、膽囊炎、胸膜炎等疾病的時候,常常用到它。 氣有余便是火!火從哪來?從氣來。病從哪來?從火來。有了氣,有了火,發(fā)出來就完事兒,別總放在心里,別總念念不忘。你反復(fù)被它困擾,最后受傷的一定是你。 嘴唇像擦了?? 瀉火圣神湯:梔子9克,丹皮9克,白芍15克,玄參6克,甘草6克,加黃連3克。 一【方劑】梔子9克,丹皮9克,玄參6克,白芍15克,甘草6克。 二【奧秘】 1,治火者,首治肝,肝火一散,則諸經(jīng)之火俱散。 2,甘草味甘,白芍味酸,二者合用則甘酸化陰,肝陰長則肝陽消,此為益水以制陽光也。 3,丹皮與玄參作用是涼血補血,如果火未入血分,則先安未受邪之地。如果火入血分,則清血中之火。 4,抓主要矛盾治肝火,也不忘次要矛盾,各經(jīng)之火隨證加減。 心火,加黃連3克; 胃火,加生石膏9克; 腎火,加黃柏、知母各3克; 肺火,加黃芩3克; 大腸火,加地榆3克; 小腸火,加天冬、麥冬各3克; 膀胱火,加澤瀉9克。 1、口干口苦 ——肝膽有火。 2、鼻孔干,呼氣發(fā)燙,容易流鼻血 ——肺氣不降,肺中津液不足,肺火大。另外,膽胃上逆,膽火烘烤肺部也會引發(fā)這個問題。 3、干咳 ——肺火大。 4、舌尖紅,舌尖起泡,口腔潰瘍 ——心肺有火。 5、口腔潰瘍,舌頭兩側(cè)起泡 ——肝膽有火。 6、牙齦紅腫出血 ——膽火大,沖撞牙床。 7、舌頭中間開裂 ——胃陰不足,脾陽也虛,可搭配后愛肥兒茶共同調(diào)理。 8、胃熱,喜歡喝冷飲、吃冰 ——胃陰不足,胃火大。 9、咽燥舌紅,咽炎不容易好 ——胃主咽,胃陰不足,胃火大。 10、扁桃體發(fā)炎 ——腎精不足,陰不足,虛陽外越,腎經(jīng)行徑扁桃體,引發(fā)紅腫; 11、手/腳心燥熱 ——膽胃上逆,膽火不降而浮于體表引發(fā)以上問題,腎中有火也會造成手心熱。 12、凌晨1-3點睡不著 ——肝火大。 13、晚間失眠,心煩臉熱,舌尖發(fā)紅 ——心火過大,腎陰不足,心腎不交。 14、眼睛發(fā)紅、有紅血絲 ——肝火大,肝主目,肝火上攻會導(dǎo)致以上問題。 15、額頭長痘 ——心肺有火。 16、小便發(fā)黃、發(fā)熱 ——下焦?jié)駸?,或腎陰虛,熱化生火導(dǎo)致的。 孩子發(fā)燒如何辨別寒熱: 5、口腔 口燥,為熱灼津液;口渴,為里熱;煩渴,為溫?zé)帷?/span> 口苦,屬膽火;口瘡,為心、脾、胃熱,濕熱上蒸;口角潰爛,為食火、胃熱;口周皰疹,多因高熱未能及時清解,內(nèi)郁之熱外發(fā)。 口臭,見于胃熱實火或疫癘毒邪;口氣熱,為胃中有熱,氣分熱或內(nèi)滯食熱。 6、唇部 唇紅,心脾經(jīng)溫?zé)?,或陰虛里熱;唇色紫紅,熱盛夾瘀。 唇焦干裂,熱盛津傷;唇裂出血,脾胃熱盛或毒熱;繭唇,脾胃積火結(jié)毒。 患者顴紅,上眼瞼紅,耳朵紅?;颊咦杂X紅處發(fā)熱,用涼水洗降溫舒服。 此患者來時渾身無力,肩痛,背痛,還有嚴(yán)重胃病,面部紅熱比圖片重,這是復(fù)診時拍的。我用了升陽益胃湯加減,肩背不痛了面部紅熱減輕。 舌蒼老,舌下靜脈有結(jié)節(jié),并且上眼皮,耳朵,兩顴都紅而熱,有郁火,屬實證。用瀉火圣神湯加石膏,知母。 肖老師,這個病人是否是肝腎不足引起的郁火。 有此因素,也有脾濕不升因素。 瀉火圣神湯中的桅子有利水作用。 這種人最易暗藏郁火,一補就呈現(xiàn)出來。 @上?!ご汉?,肖老師,此患者身體太虛弱,沒敢用瀉火圣神湯之類[捂臉] 選擇適當(dāng)時機去郁火,他的虛,就是郁火暗耗氣血造成的!@通州-武雪雁。 等我找個舌下靜脈有結(jié)節(jié)明顯的,標(biāo)出來告訴你們。 請看上圖所示,有三個結(jié)節(jié),主肝郁氣滯,一般有兩種變證,一是肝郁化火,二是氣滯血瘀。結(jié)合癥狀,鑒別此二者不難。 這是舌下靜脈怒張,主氣滯血瘀。 《望舌下靜脈辨證診斷法》 1,知常達變:正常舌下靜脈直徑小于0.3厘米,長度不超過舌尖到舌根3/5,顏色是暗紅色,舌系帶兩側(cè)各一條靜脈,靜脈正常形態(tài)是無怒張,無彎曲,無結(jié)節(jié)。 2,舌下靜脈主?。阂粋€方面是舌下靜脈過細,過短,顏色淡,甚至看不見舌下靜脈,都是主氣血兩虛。請看上面的圖4-255。另一個方面是舌下靜脈過粗,過長,顏色黑,怒張,結(jié)節(jié),彎曲,都是主氣滯血瘀。請看上面的圖4-259。 3,金津玉液:舌下有唾液腺開口,左右各一個,左叫金津,右叫玉液,望舌下靜脈時,順便看一下津液情況。 肖老師這種也是吧。 是,非常重! 望舌下靜脈,是近代中醫(yī)杰出成就。古代沒有,你看古藉,沒有講舌下靜脈的。 舌下靜脈,中醫(yī)叫舌下絡(luò)脈。 舌診頂尖大師,在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xué)! 每個中醫(yī)藥大學(xué),各有強項,之所以強是因為有頂尖大師! 《背·槍響鳥落之瀉火圣神湯》 一【方劑之組成】 梔子9克,丹皮9克,玄參6克,白芍15克,甘草6克。 二【瀉火之奧秘】 1,治火者,首治肝,肝火一散,則諸經(jīng)之火俱散。 2,甘草味甘,白芍味酸,二者合用則甘酸化陰,補肝陰,肝陰長則肝陽消,此為益水以制陽光也。 3,丹皮與玄參作用是清熱涼血,如果火未入血分,則先安未受邪之地。如果火入血分,則清血中之火。 三【記牢加減法】 1,心火:加黃連3克; 2,胃火:加生石膏9克; 3,腎火,加黃柏、知母各3克; 4,肺火:加黃芩3克; 5,大腸火:加地榆3克; 6,小腸火:加天冬、麥冬各3克; 7,膀胱火:加澤瀉9克 珍珠母可使心腎之力收斂一些,面色會好,新陳代謝下降,生陰氣才能生長。陰虛之火燒人十分厲害,“雷龍之火”如肝經(jīng)火旺頭痛(當(dāng)歸、龍牡、桂枝、附子)。 |
|